1、江苏省“专转本”与“专本衔接”的差异比较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以江苏省的实践为例,梳理了从专科到本科的各种升学路径,并着重对普通高等教育领域“专转本”和“专本衔接”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专转本”中全省统一招生考试模式来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专本衔接”项目、“专转本”中自主招生考试路径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针对相关升学路径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专科升本科招生管理政策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专转本;专本衔接;差异;比较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2-0016-0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 2020 年
2、,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江苏省在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到 2020 年,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紧密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实这些发展任务,尤其是要实现“普职沟通”的发展目标,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从专科到本科的升学路径就是必然的选择。目前,江苏
3、省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已经在从专科到本科的升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实践经验。一、从专科到本科升学路径的梳理由于高等教育有多种类型,因此从专科到本科的升学路径也有多种,并有不同的称谓。尤其在江苏,对从专科到本科升学方式的称谓又与全国和其他省市有所差别,因此有必要进行梳理和界定。同时,要梳理清楚不同形式的称谓,首先需要梳理高等教育的类型。在我国,若按学历层次分,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若按学历性质分,高等教育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若按学习场所分,高等教育可分为在校高等教育和继续高等教育;若按学习时
4、间和方式分,高等教育可分为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此外,若按所有制性质分,高等教育可分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教育等。本文仅讨论普通高等教育领域中从专科到本科的升学路径问题。在江苏,目前主要包括“专转本”、“专本衔接”等形式。需要说明的是,被全国多数地区称为“专升本”的由专科到本科的普通高等教育升学形式,在江苏则被命名为“专转本”,意在与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域的“专升本”加以区别。因为非普通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升本”比普通高等教育的“专升本”形成时间早很多,并以“专升本”进行称谓多年。此外,2004 年以来,在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域又出现了“专接本”试点,并在200
5、8 年后开始推广。“专接本”是指省内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接读自学考試本科的一种助学形式。其实现方式是:列入国家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在籍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由专科学校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组织辅导,参加自学考试,可在专科毕业后一年完成本科教育的学习,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符合规定者还可申请学士学位。“专接本”在高职高专教育与自学考试之间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适应了专科学生提升学历的需求。由于该种模式横跨了普通高等教育和非普通高等教育,因此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一)专转本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构建
6、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此被视为正式允许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专转本”升学的政策依据。2000 年开始,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全国各地均大力推进“专转本”工作,而且招生规模发展之快出乎各方预料,某些省份的招生数连年翻番1。在此背景下,2006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编报 2006 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强对试办的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起点本科教育的管理,从 2006 年起,
7、严格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和选拔录取程序,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 5%以内,并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本科总规模内。”此后,江苏省“专转本”的规模一直按此比例维持至今,且接受“专转本”学生主要安排在普通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二)专本衔接“专本衔接”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普通本科院校“3+2”分段衔接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特定模式的简称2。“专本衔接”是江苏省在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过程中率先实践的一种新模式。根据2012 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解释和笔者的理解,所谓“专本衔接”是指高中毕业学生经过高考进入高等职业技
8、术学院试点专业学习 3 年,符合转段条件或通过转段考核的,升入对口普通本科院校相同专业再学习 2 年,共 5 年完成学业。培养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术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专本衔接”项目的实施,不仅进一步拓宽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升学路径,对于进一步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这一项目的推进,对于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二、“专转本”与“专本衔接”的差异比较(一)招生对象的差异1.“专转本”的招生对象“专转本”的生源
9、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在省内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三年级在籍学生;第二种,省内高职高专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高职学业后,通过有关单位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严格审核的;第三种,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推荐的应届毕业学生;第四种,经市招生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在本省各类学校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对于第一种和第四种生源,需要满足的招生条件较低,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二是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能正常毕业;三是所学专业符合报考高校对专业的要求;四是
10、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过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由于第三种生源参加的是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除要满足上述前三项要求外,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没有受过违纪处分;二是就读的必须是省级及以上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三是专业核心课程学业成绩、综合测评成绩在专业排名的前 20%。2.“专本衔接”的招生对象“专本衔接”的招生对象是特定的,即在高职院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2”项目试点专业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是在当年的高考中被高职院校录取到试点专业班级中的,非试点专业班级中的学生是没有资格作为其招生对象的。也就是说,能够进入“专本衔接”通道的学生是在高职院校的高考招生时就已经确定了的。当然,对于举办“专本衔接”项
11、目的高职院校的资质也是有要求的,即必须是省级以上示范性或骨干性院校,这与“专转本”中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生源学校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近年来,“专本衔接”项目逐渐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该项目的优越性。因此,在高职院校招生中,该试点项目异常火热,因此也能招收到较为优秀的生源。当然,缘于现有高考制度的约束,在高职院校招生时,还无法对报考该项目的考生给出有利于提升质量的事前约束。(二)招生规模的差异1.“专转本”的招生规模由于受到不高于当年毕业生总数 5%的限制,江苏省“专转本”招生规模近年来维持在10 00015 000 人。2016 年,全省招生规模为 15 000 人3。(见表 1
12、)从表 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招收符合条件要求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规模最小,仅 500人;其次是自主招生的规模,为 800 人;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的规模为 3 240 人;当然,招生普通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最大,为 10 460 人。2.“专本衔接”的招生规模由于“专本衔接”从 2012 年才开始试点,当年高职院校录取的首批试点专业的学生在 2015 年才开始参加“专转本”的转段考核。按省教育厅的规定,“专本衔接”每个试点项目的招生规模最多是 50 人4,由此就可依据每年获批的“专本衔接”项目数来推算3 年以后的招生数量,结果如表 2 所示。由表 2 可以看出,2015 年“专本衔接”的招生
13、规模为 600 人左右,但到 2016 年增长了 3 倍多,达到 1 900 人左右。预计 2017 年,招生规模还会大幅增长,接近 4 300 人,此后将维持在 4 500 人左右。尽管目前“专转本”的招生规模要明显大于“专本衔接”的规模,但作为尚处于试点阶段的“专本衔接”项目近年来的招生规模增长过快,很有可能给项目质量带来隐患。(三)考试选拔方式的差异1.“专转本”的考试选拔方式到目前为止,江苏省“专转本”已经形成了三种招生考试选拔模式:即全省统一招生考试选拔模式、自主招生考试选拔模式和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招生考试选拔模式。顾名思义,全省统一招生考试选拔模式就是考生要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选拔
14、考试,且成绩高于省控线的要求才能实现升本。目前,江苏省“专转本”统一考试安排在每年 3 月份进行,分为理工科类、文科类和艺术类三个大类进行招生考试,每个大类考试的科目数和总分是相同的。文科类和艺术类考试科目为大学语文、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理工科类考试科目为高等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基础。前两科满分均为 150 分,第三科满分为 100 分,全部科目总分为 400 分。从这样的统考科目设置可以发现,全部是公共基础课程或通识教育课程,没有专业课程,体现不出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这显然是不利于专业人才成长的。有些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公共基础课程的薄弱而无法升入本科学习,不仅会错失学历提升的机会,
15、还有可能对其成长形成一定的打击。同时,这样的科目设置可能会诱导一些学生在专科阶段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三门考试课程的学习上,不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学生即使能顺利实现升本的理想,但这与政策设计初衷是相悖的。自主招生考试选拔模式,是为克服统一招生考试的弊端而设计的一条“专转本”通道。该模式于 2013 年开始实施,目前参与自主招生的本科高校数已增加到 6 所,苏南 3所,苏北 3 所,均为公办本科院校,专业总数达到了 23 个。该选拔方式主要是在学生自愿报名和高职院校推荐的基础上,由接收“专转本”学生的本科院校采取专业理论考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择优录取。专业理论考试与面试的内容、要求与执行方式均
16、由本科高校自主確定,并面向社会和考生公布。一般而言,多数本科高校在兼顾公共课程的基础上,会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自主考试的内容,这样有利于选拔出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招生考试选拔模式,是专门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设计的升学通道。具体选拔方式为:在符合条件的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再经所在学校审核合格,最后由接收院校自主组织考试,择优录取。报考非师范专业的,考试科目为 3 门,即英语和两门专业科目。其中,英语为统考科目,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专业科目的考试内容由接收本科院校确定,并在考试录取章程中公布。2.“专本衔接”的考试选拔方式“专本衔接”的考试选拔方式,也常常被称为转
17、段审核或转段考核。江苏省对此的统一规定是:试点项目转段学生须取得专科毕业证书,通过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B 级或口语)和江苏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不低于一级,其他考试不可替代),以及由对口试点高职和本科院校共同组织的资格考核,方可转入后续阶段的学习。实际上,由于“专本衔接”项目具有特殊性,该项目的考核选拔方式即转段考核更多体现在培养过程中,且全省统一要求常常被视为一种基本要求。一般而言,作为牵头的本科高校,均会对高职院校试点项目学生的培养效果提出比全省统一要求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比如,大学英语四级的分数要求、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以及专业核心课程的要
18、求等。多数本科高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生源质量。从长远来看,这也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四)专业对口程度的差异1.“专转本”的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的高低会对后续培养产生影响。由于“专转本”执行的是大类招生,所以,转本前后(即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的专业有可能是不完全对应的。接受“专转本”学生的本科院校一般会对报考某一专业的专科阶段学生提出专业要求。比如,以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转本”招生为例,对报考学生专科阶段的专业要求是:港口运输类、财政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语言文化类等专业;若是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对专业的要求有所放松,农林管理类、报关与国际货运、工程造价、房地产类、财政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公共事业类、语言文化类、教育类等均可报考。由此可以看出,“专转本”学生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的专业对口程度有可能不高,这就会给本科阶段的培养带来困难。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其专科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国贸类的专业核心课程,若其成功考入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在仅仅 2 年时间里,要达到专业培养的要求需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