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就是不分享!.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70095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是不分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就是不分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就是不分享!刘晓哗 吴颖 李丽分享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也是将来孩子可以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的心理基础。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甚至拒绝分享时,是不是代表他出现了行为问题呢?解读: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这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孩子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典型的心理特征叫作自我意识。2 岁以前,孩子是不会说“我”这个词的,比如他说到自己时会这么说:“乐乐吃糖。”“这是乐乐的玩具。”2 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使用“我”这个字,他会说:“我吃糖。”“这是我的玩具。”会说这两个字,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对自己物品的占有欲也增强了所以就会出现看似“小气”“吝啬”的状况,而且这种状况要持续到孩子 7

2、岁以后,自我意识感才会慢慢降低,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 岁多的孩子不想分享、拒绝分享,并不是严重的问题。关于分享教育的两个误区当然,让孩子学会分享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但是关于分享,家长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有家长说,既然孩子处于自我意识比较强的阶段,那就不用考虑教他分享这件事了。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孩子即使在这个阶段不想分享,并不代表他不应该知道分享是对的、是好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阶段注重孩子分享意识的培养。有家长又说了,既然孩子知道了分享是好事,就应该要求他去分享。这又是一个误区,因为我们向孩子传递分享观念,让他有分享意识,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定要做出分享的行为。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分

3、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是两回事,他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意志力将知、行统一起来。具体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亲子其读中不断向孩子传递分享意识,在行为上给予不断的提醒,比如在家里吃东西的时候,提醒他先让长辈吃;出去玩的时候,提醒、鼓励孩子和小朋友分享食物、玩具。但是如果孩子做不到,也不要强迫他、批评他,只是不断地告诉他分享是一件好事、让人开心的事就可以了。学习分享的 3 个步骤1.从父母自己的分享行为开始孩子很多好的行为都是从家长那里模仿来的,所以想影响孩子成为一个爱分享的人,可以先从自己做起。比如家里做了好吃的,尤其是孩子認为是好吃的时,可以告诉孩子,一会儿妈妈要分出来一些,给自己的好朋友送去

4、,或者给邻居奶奶送去,等等。然后领着孩子起去送。其实父母这样的行为,也会经常收获到对方的分享,那么收到这些回馈时,不管是食物还是礼物,抑或是感谢等,都可以向孩子展示,一起分享喜悦。2.让孩子有选择地分享物品我们成人也不是什么都愿意分享的,更何况是处在自我意识状态中的孩子。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去分享的东西,也许在我们眼里不重要,而在孩子看来却是很重要的。比如上面故事中妈妈带出去的水果,可能在妈妈看来只是一盒水果,但在乐乐看来,妈妈在家里准备了很久,代表着妈妈对他的爱和关心,是不能分给别的小朋友的。所以,在我们鼓励孩子进行分享行为的时候,可以有选择地让他尝试,先找到他愿意分享的物品去分享。一般情况下

5、,越是对孩子来说稀有的物品,他越不愿意分享;在孩子心目中意义独特的东西,孩子不愿意分享;新买的物品,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在鼓励孩子的分享行为时,这 3 个“雷区”最好别碰。3.让孩子自己判断分享的边界很多孩子开始是喜欢分享的,但是后来发现分享让他失去了利益,慢慢就变得对分享充满警惕和排斥。所以,别强迫孩子分享,让孩子经常有自己做主的机会,衡量自己的利益得失,找到安全分享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孩子做一些分析,比如:“这件新买的玩具带出去,小朋友们一定会来和你一起玩,你就不能独自玩了。但是一起玩可能更有意思。”“如果你把这两个小车都带上,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赛车了。”“这个大橙子,你可以现在在家自己吃,也可以拿出去和你喜欢的小美一起吃。”孩子会慢慢在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中体验到分享的乐趣,也知道自己有不分享的自由和权利,这会让孩子对分享这件事更有安全感和充满积极、正面的看法。在孩子的成长中,分享教育很重要。但如何认识分享,从哪里开始进行,父母要有一定的策略,把握好节奏。这不仅是在培养孩子爱分享,也是在考验父母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