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稷山中学2021届高三周检测(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9816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稷山中学2021届高三周检测(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稷山中学2021届高三周检测(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稷山中学2021届高三周检测(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稷山中学2021届高三周检测(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稷山中学2021届高三周检测(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西稷山中学2021届高三周检测(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试卷24.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一议事流程( )A.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C.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25.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C.改革目的

2、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26.读下图,在处填写对应的机构,正确的是( )A.国王一内阁一上院一下院B.国王一上院一下院一内阁C.上院一国王一下院一内阁D.国王一下院一上院一内阁27.1791年,美国批准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规定体现了( )A.各州自治原则B.共和制原则C.各州平等原则D.联邦制原则28.俾斯麦认为,1871年宪法是一个同时包含有联邦和邦联因素的混合物,并表示一个联邦议会而非内阁因而将行使中央权力。这表明当时德国( )A.地方邦国的权力过大B.未能完全实现统一C.联邦议会行使行

3、政权D.经济发展水平落后29.有学者指出,早在君主政体下,君主政权决定了德国政党对国家行政的有限影响;到德意志帝国时期,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这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 )A.政党之间矛盾激烈B.代议制度有待发展C.经济发展不合时宜D.宪政意识尚未出现30.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它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 )A.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C.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违背D.导致了德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31.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

4、夷”的好办法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认为“协定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冲突和增加清政府财政收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B.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在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32.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了( )A.国际协商能保障华工的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33.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

5、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B.体现了典型的三权分立特点C.“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D.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34.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即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 )A.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B.反映了平等与奴役的外交关系C.体现王道与霸道外交观念的差异D.是当时

6、的国际秩序的合理体现35.对于被迫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帝的态度是,不必严格遵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主张办理中外事宜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说明( )A.清朝的军事力量增强B.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卖国立场越来越严重D.外交政策逐步接轨国际规则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 起初英国的税收是由包税人收取的。1683年包税制被取消。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1713年后大多数税都是通过政府雇员征收的。1714年,财政部又发展为财政委

7、员会,负责监督向国库输送收入,从而实现了财政的国有化,建立起了真正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雏形。1782年形成了经济改革法案,把原先属于国王私人的财产重新界定为公共财产。1785年,税收管理重组为两个办公室,海关和税收事务委员,前者负责关税,后者管理土地税、财产税和1799年后的所得税。摘编自毕竞悦政制转型与国家税收16881815年的英国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确立,国家逐步展开了税收制度的修正与完善工作。在1952年讨论了中国当时的税制改革问题。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合理调整,简化合并,开辟新税,试办商品流通税在1958年之后,为了适应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和农村财贸管理体制的变化,中国在农

8、村试行了人民公社财政包干办法,进而在部分城市试行了国营企业“税利合一”上缴办法。由于违背了经济规律,这些做法很快以失败告终。在整个税制改革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中国自身的社会主义性质。摘编自李顺求中国税制改革的伦理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税收的变化并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税制改革的异同。(10分)4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

9、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英国自16世纪起就实行由国王任命的治安法官主导下的法治型地方自治,行政只是治安法官的一种附属职能。19世纪30年代,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地方治安交给了警察部门

10、,司法由改组后的统一法院承担,地方行政交给了新建的地方政府。1835年市政法案出台,确立了地方共同体自治原则,地方事务由全体地方居民自主决定,建立经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根据工作需要,议会下设各种议会委员会,为民众提供生活安全保护、教育卫生服务,办理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等事务。材料二 1905年后,受西方地方自治思潮影响较深的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在部分绅商的倡导和开明官员的支持下开始了地方自治试验。在全国上下的呼声中,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政府规定城镇设议事会和董事会,乡设议事会和乡董,议员由选民自由选举,议决问题取决于多数;议事会是

11、议决机关,董事会是行政机关,后者由前者选举产生并受其监督。同时规定“不识文字者”不得为选民,居民必须年纳正税或本地方公益捐二元以上才可充当选民;“地方官有申请督抚解散城镇乡议事会、城镇董事会及撤销自治职员之权”。此后,在张謇等新式绅商的努力下,各地的自治活动渐入高潮。至1911年,全国各地成立的自治会、自治预备会等团体达五十多个,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地方自治和晚清地方自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历史答案24.D从材料信息可知,由于

12、安妮女王不善于谋断政事,内阁大臣往往先把事情讨论并形成一致看法后,再提交女王批准,这样,英国逐渐形成内阁成员集体负责的局面,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选D。从材料中“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可知当时英国国王仍有行政权力,A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已经确立,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故C项错误。25.C从材料信息看,文官制度改革后,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样会使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受党派纷争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被议会操控,故A项错误;文官制度有利于英国政治民主的发展,但

13、并非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故B项错误;责任内阁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特征,D项排除。26.B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按照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产生和运行机制,内阁首相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领袖担任,形式上要经国王任命,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并呈请国王批准,因此B项符合题意。27.D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材料信息“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体现了联邦制原则,故选D项。28.A邦联制下,各邦国之间关系松散,每个邦都有较大实权。从材料信息可知,俾斯麦认为,1871

14、年宪法具有一定的邦联因素,联邦议会将行使中央权力,说明地方邦国有较大权力,选A。当时德国已经完成了统一,故B项错误;1871年宪法规定,帝国首相行使行政权,C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德国经济发展水平如何,D项错误。29.B从材料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国时期,君主很容易制约与管控政党,这不利于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说明代议制度有待发展,故选B项。材料信息显示德意志帝国政党数目不多,君主容易制约和管控,无法说明政党之间矛盾激烈,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D项错误。30.A19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迅速发展,民主政体确立。从材料

15、信息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这是与当时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故选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但材料中的现象并不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故B项错误;工人阶级在力量壮大后争取政治权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工人运动的发展,并不是陷入低潮,故D项错误。31.D从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也没有认识到“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缺乏近代外交观念,选D项。材料信息强调中国政府对近代外交懵懂无知,无意强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16、地半封建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外交活动使中国失去了外交上的主动,故C错误。32.B从材料信息看,针对华工合法利益无法保障的情况,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维护国家利权,这反映了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选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家实力弱小,仅凭国际协商未必能保障华工的权益,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郭嵩焘的认识,无法体现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也无法说明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C、D错误。33.C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这样总统就会有实权。但

17、后来革命党迫于压力,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又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且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政治体制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这一规定“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底称帝,故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并不是典型的三权分立,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无论是实行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都是共和政体,而共和政体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就已确立,故D项错误。34.C朝贡体系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该体系体现了中国的王道外交观念,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四夷。条约体系是西方殖民势力扩张的产物,体现了霸道外交观念。故选C项。材料中

18、两种外交体系无法体现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故A项错误;朝贡体系下,许多国家是中国的“藩属国”,并非近代意义上的平等国家,故B项错误;这两种体系并非合理的国际秩序,故D错误。35.D遵守条约体现了国家的诚信,符合国际惯例。从材料信息可知,咸丰帝认为不必严格遵守条约,这不符合近代国际规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诉主张“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履行条约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逐渐与国际规则接轨,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朝的军事力量,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随着时间推移,清朝统治者对待条约的态度发生变化,无法体现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排除B项;遵守已经签订的条约并非卖国,排除C项。41.变化

19、:地方政府职能专业化;地方政府民主化;民生服务成为地方政府的主导职能。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影响;启蒙思想及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析:可将材料一中“英国自16世纪起就实行由国王任命的治安法官主导下的法治型地方自治,行政只是治安法官的一种附属职能”与“议会下设各种议会委员会,为民众提供生活安全保护、教育卫生服务、办理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等事务”比照解读,从地方政府职能变化、产生方式及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第二小问,需要结合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42.答案: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

20、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解析:从材料一可知,法国的民族主义是在国内反对封建专制、反对等级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结合法国大革命在反封建过程中的作用回答。45.(1)变化:由包税人收取变为多数由政府雇员征收;国王征税权的限制不断强化;税收管理机构不断细化;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国有化程度越来越高。(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原因: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与完善);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政府发挥经济管理职能;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思想每项必须有一点,每点3分)(2)同:税制不断调整;税制改革适应

21、政治政策的调整。(每点2分,答2点得4分)异:中国注重农业税,英国注重公共财政;中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英国体现资本主义民主。(每点3分,答2点得6分)解析:(1)提取材料信息“起初英国的税收是由包税人收取的”“1713年后大多数税都是通过政府雇员征收的”,结合材料中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税收管理机构的变化,“建立起了真正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雏形”“实现了财政的国有化”等信息回答“变化”。从材料中的时间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入手,结合英国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等知识回答“原因”。如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等。(2)从材料信息可知,中英两国税制不断调整,税制改革适应政治需要。据此回答“相同点”。从材料中中英两国税制改革的侧重点、体现的社会性质等角度回答“不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