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总原则: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2)“一边倒”: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4主要成就(1)194
2、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2)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误区警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2逐步提出(1)中印谈判: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会见印度代
3、表团时,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访问印、缅: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3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误区警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三、走向国际舞台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
4、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2)中心: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21955年万隆会议(1)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3)成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4)意义:形成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误区警示“求同存异”方针的关键是“求同”,而不是消除差异。亚非各国之间由于国情不同,确实存在差异,但它们在历史与现实中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差异中寻找共性,减少意见分歧,理应成为亚非各国的共同追求。主题
5、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2作用(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
6、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材料周恩来总理同有关国家总理会晤达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原则共识?为什么能够达成这种共识?答案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原因:三国历史上都曾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掠夺,都是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都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的任务,又都面临美苏等大国的强权政治威胁,都需要和
7、平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巧思妙记五项原则起睦邻,三国倡导内容新。领土主权互尊重,互不侵犯不干政。平等互利共和平,基本原则影响深。主题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1革命性(1)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2)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
8、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摘自共同纲领(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答案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材料二1950年2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情景。(2)图片材料说明了当时中苏两国怎样的国家关系?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实施有何重要历史意义?答案关系:同盟关系。外交方针:“一边倒”。历史意义: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9、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一、二、三”【学习思考】1(教材P85)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提示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实际上表明新生的政权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的地
10、位。2(教材P88)“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提示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既照顾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各国代表的赞同。【自我测评】(教材P88)1.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试分析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提示(1)新中国建立时国际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力量尖锐对立。(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敌对态度,他们并不甘
11、心其在中国的失败,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3)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4)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的成果,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一个新的国家形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
12、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88)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提示(1)与会各国的“同”主要是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2)与会各国的“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3)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