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7137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解析》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单选题(每个1.5分,共63分)下图中甲为某半球P地位置示意图,乙为P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丙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P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图丙所示四条曲线中,能反映P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曲线【答案】1.D2.B【考点定位】 气候类型的判读.【名师点睛】该题以气候的特征图为背景,对相关知识进行考察.纬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说明为南半球,大陆西岸,30-40之间分布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南半球7月为冬季,气温低;1月份为夏季,气温高。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

2、纬度变化的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 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和 B和 C和 D和4. 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空间变化规律的是( )A.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B.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C.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先减后增 D.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变化不大【答案】3.C4.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东部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名师点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

3、到46.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2)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此外,地形、天气及植被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3)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下图为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回

4、答下列各题。5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 B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C海南岛属于无冬区,不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D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6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 D光照【答案】5.B6.C【考点定位】等值线图,影响我国冬始日期的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对等值线的判读、影响气温的因素等知识进行考查,掌握影响气温的因素,结合我国的实际地理特征判断即可。影响气温的因素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1)纬

5、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下;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2016年1月我国出现强冷空气,多地气温降到史上最低

6、,被誉为“世纪寒潮”。多年未下雪的广州、南宁也飘起了雪花。下图为“历史出现降雪最南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 多年以来,跟厦门相比,广州不容易下雪的原因( )暖气团更干燥,冷风来临不容易凝结成雨 纬度更低,气温更高 更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更大北边地形阻挡,冷空气不以影响 珠三角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A. B. C. D.8. 1951-1980和1981-2015两个时间段降雪南界比较,反映了( )A.华南地区气候变暖 B.华南地区气候变湿C.华南地区冬天变冷 D.华南地区降水减少【答案】7.D8.A【考点定位】降雪形成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雪界的变化,是指

7、考察气温的变化及影响,降雪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另外,雪的形成还必须有凝结核.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降雪一是要有低温。二是要有水汽,因此结合此条件判断即可。下图为点苍山、洱海、白族传统民居、照壁和大理风向玫瑰图。回答下列各题。9. 白族民居中正房大多坐西向东,厢房在南北,正房对面是照壁。下列关于该地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坐西朝东可接受水汽B.点苍山与洱海之间,晚

8、上吹较冷的山风,坐西朝东可避风C.白色照壁在白天可反射太阳光使正房保持凉爽D.该地地势东高西低,房屋可依山傍水10. 近年来,一批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间”,成为“大理新移民”,造成人口迁移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大理旅游业发达,人均收入高 B.大理为白族聚居区,人口政策宽松C.大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优 D.大理环境承载量大【答案】9.B10.C【考点定位】山谷风判断 指向标判断方向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知识拓展】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人类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同时,自然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也是引起

9、人口从一地向另一地迁移的原因之一。一般说来,人类总是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们往往倾向于集中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草丰茂、宜于农耕的平原、河谷地带。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暂时或持续性的气候恶化、病虫害、瘟疫等)或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或通过对生产的严重破坏迫使人们不得不成批地离开家园,迁移到异地安家。2.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总是通过人类的经济活动实现的。因此,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构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

10、经济落后的地区迁出率高。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解析】3.社会文化因素前已述及,人口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自然和经济因素外,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通常制订一定的经济和人口政策以限制或鼓励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为了自己或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总是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中心地区。而移入地区也愿意接受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迁入,这往往导致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外流。下图为某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1、。11图中隧道( )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 B长度大约为6000m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D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12一辆汽车由甲镇沿公路开往乙镇,北京时间12:10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的路段是( )A B C D【答案】11.C12.A12.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太阳视运动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示给出的经度信息可知该地的地方时在北京时间12:10的时刻为11点10分,图示地区的太阳位于南偏东方向,若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则此时车身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路段符合题意;若此时汽车行驶在路段,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后方射入车内,B选项不符合题意;图示路段为隧道,无

12、法看见阳光射入车内,C选项错误;若此时汽车行驶在IV路段,阳光从车的后方射入车内,D选项说法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定位】等高线的判读、太阳方位的日变化。下图是我国甲、乙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 甲、乙两省区分别是() A内蒙古、江苏 B湖北、甘肃C广西、黑龙江 D河南、新疆14. 乙省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 ) A热量不足 B土地盐碱化 C光照不足 D多沼泽地【答案】13.C14.A【解析】试题分析:13.由图示可知甲地水稻面积大,有水稻的生长习性可知,水稻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北方水源充足的地方也有水稻种植,但主产区为南方;小麦

13、主要在北方种植,甜菜适合温凉的气候,种植在中温带,甘蔗主要种植在广东、广西、等热量充足的地区,据此判断甲地位于南方,乙地位于北方较高纬度地区,所以C正确。14.根据上题判断,乙地为黑龙江,纬度高,热量不足,水稻适合高温多雨的气候,因此可以判断纬度高热量不足是限制性因素。答案选A项。【考点定位】农作物的分布、区域农业的限制因素。读“我国南、北方粮食、水资源、森林资源、人口分布对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5. 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a表示人口,b表示水资源 B.北方的人均森林资源不到南方的一半C北方的人均水资源是南方的一半 D.粮食总产量南方多于北方16. 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森林资源

14、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区( )A.光照差异大 B. 人口数量差异大 C. 水热差异大D.降水差异大【答案】15.B16.C【考点定位】我国的资源差异。【名师点睛】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概括如下。丰富多样、潜力巨大 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土地资源。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 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位居世界第三。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较高、起伏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占的面积超过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与1/3之比;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

15、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点。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7.4%,耕地占10.4%,林地约占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20.5%。尽管如此,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很大,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全国还有约3300万公顷的宜农荒地、6000多万公顷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开发利用(见中国土地资源)。 能源。中国常规能源的资源品种齐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国家之一。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达9014.53亿吨,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尤为丰富,理论蕴藏量6.76亿

16、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储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国陆上和海上远景储量都很乐观(见中国能源)。 矿产。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 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国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其中以有色金属居优势,钨、锑、锡、汞、钼、锌、铜、铋、钒、钛、稀土、锂等均占世界前列。如钨的储量为世界各国总储量的 3倍多,稀土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锑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44%。铅、铁、银、锰、镍等的储量亦具世界意义。铁和锰的储量虽均占世界第3位,但贫矿多,富矿少;此外,还多伴生矿。如攀枝花铁矿中,有钒、 钛、 镍等伴生。非金属矿中的硫铁矿、菱镁矿亦居世

17、界首位,磷矿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见中国矿产资源)。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初步估算为27115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相当于世界径流总量的5.8%(见中国水资源)。 森林资源。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24亿公顷,虽占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12.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积量91.4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种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见中国森林资源)。同时,在世界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比较中,按矿产总值比计,中国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却居世界第10位。下图所示Q地区是我国某大型混合型饮料企业的番茄原料主产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 该企业选择Q地作为番茄生产

18、基地,主要考虑的优势条件为( )A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B临近城市,铁路交通便利C劳动力充足,土地价格低 D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原料品质优良18. 随着Q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 气候条件好转,湖滨沙漠消失 湖水富营养化 绿洲萎缩,土地盐渍化A B C D【答案】17.D18.B【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农业生产的条件【名师点睛】农业生产的条件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地

19、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下图是综合世界部分国家农业经营特色划分而成的四种农业型态,包括亚洲型、欧洲型、非洲型、新大陆型(北美洲与大洋洲)。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图中表示非洲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丙区某国平均每公顷土地作物产量较高,其最可能是( )A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B地形平坦,人均耕地面积广C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精耕细作,农作物可一年多熟【答案】19.D20.D【解析】试题分析:19.非洲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因此农业落后,产量低

20、,人均生产量较少,故答案选D项。 20.有材料可知,该地平均土地产量较高,人均产量较少,说明该地人口众多,因此该地可能为亚洲型,亚洲以水稻种植业为主,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作物可一年多熟,劳动力丰富,经验丰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考点定位】区域农业发展特点。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1图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的自然区位是( ) A靠近铁路 B海运便利 C海拔高 D河流多22据图分析港口区位最优越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21.C 22.A【考点定位】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港口区位。【名师点睛】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有水域条件

21、和陆域条件,其中水域条件要满足港区有港阔水深,风浪小的优点;陆域条件要有较宽广的平坦陆地,利于筑港和港口货物的堆放。此外,自然条件还有气温条件(有没有冰期)等。社会经济条件有经济(服务)腹地的大小及腹地内的经济发达程度,腹地越大,腹地内经济越发达,港口规模越大;还有港口依托城市的规模大小,因为城市能为港口建设发展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就是港口的疏集运能力,也就是港口有没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完成第下列各题。23. 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

22、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24. 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答案】23.B24.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读图分析判断能力。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少于北半球,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多于中纬地区,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草原地带。从图中可知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地面积广阔,因此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的纬度差异是由于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造成的。读“塔里木盆地

23、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5. 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间 D.山前冲积扇26. 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 )A. 环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点状分布 D. 网状分布【答案】25.D26.A【考点定位】地形对城镇分布和交通分布的影响。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7发电成本最低、CO2排放量最多的能源和发电成本最高、CO2排放量最少

24、的能源分别是()A核能天然气 B天然气煤炭C煤炭可再生能源 D可再生能源核能28下列电能属于绿色电能的是()A核电、水电 B生物能汽化发电、火电C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 D风能发电、生物能燃烧发电29. 目前,我国发展绿色电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公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 B国家缺乏发展绿色电力的意识C绿色电力价格高,市场狭小 D我国发展绿色电力的资源不足【答案】27.C28.C29.C【考点定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表。读表,回答问题。30. 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内圈 B第二圈 C

25、第三圈 D第四圈31.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32.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 农业发展 B. 服务业发展 C. 工业发展 D. 旅游业发展【答案】30.C31.A32.C【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及合理规划。【名师点睛】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

26、,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

27、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读“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3. 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A水源 B交通 C地形 D能源34. 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有()A该区域包含10个城市等级 B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C银川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吴忠市的服务范围【答案】33.A34.C【考

28、点定位】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的等级体系。【名师点睛】该提议黄河沿岸的城市分布为背景,对城市的形成和城市的等级体系进行考察, 沿黄城市带所在的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发展基础较好,促进了沿黄城市带的形成。 该区域包含首府、地级市、县3个城市等级,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高一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低一级城市服务范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回答下列各题。35. 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区 Bd区 Ce区 Dg区36. 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

29、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答案】35.A36.C【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等高线、河流和城市功能区。【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图示的风向、河流流向进而判断工业区的位置,并结合环境因素判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内部分化。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7. 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城区居住用地大多

30、转变为商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A B C D38. 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C远郊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答案】37.B38.D【考点定位】城市用地的变化,及城市人口的分布。【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城市人口和土地的变化,从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推出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城区居住用地一部分转变为商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

31、居住用地。我国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城区仍是人口集聚效应最显著的地方,上海市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虽远高于城区,但因城区原有人口数量远大于郊区,因此,城区仍是人口集聚的重心区域;材料中数据表明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弱。甲图是某国“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乙图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9. 该国自2000年起人口死亡率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争C老年人口比例大,老龄化现象严重 D医疗卫生条件太差 40. 如乙图中的某点所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能够与该国200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相符,则2005年该国的014岁、

32、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依次为( )A105%、80%、9% B20%、70%、10%C18%、80%、5% D31%、59%、11%【答案】39.C40.B【考点定位】人口的变化、人口再生产类型。【名师点睛】平面正三角坐标的判读方法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条正三角形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1特征(1)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2)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百分之百。(3)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

33、有三项。(4)三项要素的数值在轴上与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全部顺时针由大到小,也可以全部逆时针由大到小。2判读方法第一步,要清楚表示某项指标变化的轴是三角形的哪条边;第二步,通过观察坐标系数值的变化规律,确定坐标原点和坐标轴。如右图,读原料轴的值可以将原料轴看作X轴,与之相交于原料轴O点的劳动力轴看作Y轴。读的值即过点作平行于劳动力轴的直线交于原料轴,交点的值即为点对应原料轴的值。求其它轴上的值方法相同。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2006年-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第下列各题。41. 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34、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42. 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房价增长快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产业升级和转移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答案】41.B42.C【考点定位】人口的变动及原因.【名师点睛】一个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受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共同影响,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导致一个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二、综合题(共37分)43. (10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甲图是“某城市小区平面图”,乙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主要功能

35、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居民小区中荷花池的生态功能有哪些?(3分)(2)图乙曲线中,表示工业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那么和曲线代表的主要功能区分别是什么?请说明理由。(4分)(3)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该市在距市中心15.5千米的郊区(如图乙中所示)规划设计了一座新的卫星城,说明该卫星城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答案】(1)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轻城市热岛效应。(3分)(2)所示曲线为商业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原因是该曲线所示市中心附近面积最大。所示曲线为住宅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原因是该功能区是各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而且离市中心

36、也不很远。(4分)(3)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3分)【考点定位】湿地功能,城市的地域结构、卫星城建设的意义。【名师点睛】该题以城市生态的建设为背景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查,荷花池属于城市湿地,其生态功能主要从湿地的价值来考虑;卫星城的建设主要能够缓解城市中心的压力,缓解城市环境问题。(总结)湿地的作用: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二)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

37、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四)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

38、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再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六)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七)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

39、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八)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九)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十一)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十二)旅游休

40、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十三)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44. (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中国某区城图,图中A县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适宜多种花卉生长。(1)说明图中主要地形类型及外力作用类型。(2分)(2)A地气候冬暖夏凉,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 流水作用(流水侵

41、蚀作用)(2分)(2)地处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距冷空气源地远(且有山岭阻隔),不易受冷空气影响,冬季温和,故“冬暖”,地势(海拔高)较高,夏季凉爽,故“夏凉”。 A地距海近,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强,气温年较差小(4分)(2)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地处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距冷空气源地远,且有山岭阻隔,不易受冷空气影响,所以冬季温和,形成“冬暖”。该地地势较高,海拔500米以上,所以夏季凉爽,形成“夏凉”。 从图上可以看出,A地距海近,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强,所以气温年较差小。【考点定位】地形类型的的描述,地质作用、气候特征的成因。【方法总结】(一)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陆地五种地

42、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指出该区域主要地形构成,答题语言“以_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状况:整体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答题语言“_高_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特殊地形地貌:例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 黄土地貌等。 (5)海岸线状况(靠近沿海的地区) 描述性词语如海岸线平直或曲折。45. (10分)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入藏,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谷物、纺织、冶金、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今日独特的雪域高原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独特的藏传佛教艺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进藏旅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3、。(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谷物入藏后播种分布的地形及主要原因。(4分)(2)一些爱美人士选择夏季到西藏旅游,从天气角度分析旅游时应携带哪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及理由。(6分)【答案】(1)河谷 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4分)(2)必备生活用品:遮阳帽(伞)、防晒霜、墨镜、羊毛衫、保暖内衣等。理由:青藏高原海拔高,云量少,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日照时间长,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为避免强紫外线的照射及皮肤的烧伤,应备用遮阳帽(伞)、防晒霜、墨镜等;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应备用羊毛衫、保暖内衣等。(6分)【考点定位】区域地理特

44、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46. (11分)易地搬迁扶贫是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贵州省拥有国家级贫困县50个,贫困人口623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比重较高的省份。根据“十三五”规划,贵州省拟通过易地搬迁实现142万贫困人口脱贫。下图为贵州省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4分)(2)贵州省主要地主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3)从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等角度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1)高原为主;地势大致是

45、西高东低;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林、峰林广布)。(4分)(2)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地面易破碎;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冲刷地面。(3分)(3)贵州省地形崎岖,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是造成贫困人口最多、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将人口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促进贫困人口生产转型,增加收入,因此易地搬迁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途径。(4分)(3)贵州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在于:贵州地形崎岖,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是造成贫困人口最多,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将人口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促进贫困人口生产转型,增加收入,因此易地搬迁是脱贫的主要途径。【考点定位】区域特征的分析、区域自然灾害的成因,区域发展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