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5140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单元评估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评估检测(一)(第一、二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据此完成13题。1.该地()A.位于南半球B.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每个月辐射差额为正值C.7月辐射能量净收入最大D.8月每天辐射能量收支平衡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这是因为当地()A.多阴雨,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2、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C.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入能量D.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出能量3.若仅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应是()A.1月B.4月C.8月D.12月【解析】1选C,2选C,3选B。第1题,该地5、6、7月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辐射差额为0,总体收支平衡,但不是每天都收支平衡;7月辐射能量净收入最大。第2题,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说明热量收入小于支出,但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下降,说明有外来的能量输入,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入能量。第3题,从图中看4月之前,辐射差额一直为负值,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气温一直下降;4月之后,辐射差

3、额为正值,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气温开始升高,因此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4月。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而变化,因此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也存在着差异。图1为我国某地某年日最高气温各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图2为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其中图2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读图完成4、5题。4.该地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是()A.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早B.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C.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晚D.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5.该地可能位于()A.海南省南部B.河南省中部C.黑龙江省东部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解析】4选D,5选B。

4、第4题,读图可知,春季(35月)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大多在15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晚。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早上6点多,出现时间晚。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大多在14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早;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早上5点多,出现时间较早。第5题,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日出前后。读图2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可知,该地3月21日与9月23日北京日出时间约5:55和6:05,非常接近6时,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春秋分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说明该地与北京经纬度相差不大。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与120E经度差距大,故当地春秋分日出时间应远晚于北京时间6:00,由于海口的经度是1

5、10E,可推出海南省南部与其经度相差不大,当地春秋分日出时间应在北京时间6:40左右,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东省份,当地春秋分日出时间应在北京时间6:00以前。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左图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回答6、7题。6.艾尔斯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7.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B.C.D.【解析】6选D,7选A。第6题,艾尔斯巨岩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因此它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因此丁

6、代表沉积岩,甲是喷出岩,乙是侵入岩,丙代表变质岩。第7题,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是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也就是外力作用引起的。代表外力作用,代表变质作用,代表重熔再生作用,代表冷凝作用。(2020唐山模拟)下图为黑龙江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示意图,L为桥梁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据此完成8、9题。8.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地()A.坡度不同B.坡向不同C.土壤质地不同D.植被覆盖率不同9.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

7、能是()A.隔热保温B.减轻雨水冲刷C.加强立柱坚固度D.减轻洪水侵蚀【解析】8选B,9选A。第8题,黑龙江纬度高,有冻土层发育。L桥所在河谷呈东西走向,甲谷坡为阳坡,乙谷坡为阴坡,因此甲谷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乙谷坡,甲处冻土层融化速度快于乙处,在同等条件下,甲处冻土层的深度比乙处埋藏深,故甲处的立柱埋藏要深于乙处。第9题,由于碎石吸热、放热速度比较快,能够减少碎石下地层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进而保持该地地层的稳定性。(2019河南联考)早春季节常发生霜冻天气,严重影响名优茶的产量和质量。下图示意某年 1 月底某科研所对峨眉山市一灌木型茶园进行气温测量的结果(图中 3m、1m 表示距离地面高度的

8、温度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10.依图可知,该茶园()A.白天出现了逆温现象B.树冠层的日温差可达18C.冻害现象发生于白天D.夜晚离地面越近温度越低11.为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A.利用风扇,使上下层空气混合B.开辟水塘,增大上下层温差C.地膜覆盖,促进空气对流运动D.建防护林,阻挡外来气流涌入【解析】10选D,11选A。第10题,读图可知,8点以前15点以后,茶园3m处气温高于1m处,尤其是入夜以后,二者的气温差异更大,夜晚离地面近,气温低。白天基本上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没有出现逆温;树冠层的日温差应该看3m处的日温差,达不到18;冻害现象发生于夜晚。第11题,

9、利用风扇,扰动空气,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而且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促进茶丛顶部暖空气与近地面冷空气循环流动,从而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水的比热容大,因此开辟水塘会减小上下层温差;地膜覆盖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建防护林,可以阻挡外来气流涌入,但是对气温垂直分布影响小。(2020福建联考)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 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复的植被。据此完成12、13题。12.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A.6月B.7月C.8月D.10月13.与其他时间相比较,该区域7、8

10、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雨量大雨量小蒸发(蒸腾)量大下渗漏失量大A.B.C.D.【解析】12选C,13选D。第12题,土壤水分的变化取决于水分收入与支出的数量关系,若收入大于支出,则表层土壤水分增多,反之则减少。据图可知,8月相对于7月表层土壤水分是增多的,9月相对于8月表层土壤水分也是增多的,但是结合选项符合的只有8月,其他选项则相反都是支出大于收入。第13题,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的收入主要是降水,支出主要有蒸发、蒸腾和雨水的渗漏。7、8月虽然雨水多,但由于前期土壤缺水,因此下渗到深层土壤的水分较多;随着气温的回升,尤其是植被的旺盛生长,蒸发(蒸腾量)大增,从而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较

11、低。秘鲁缇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14.该时段,甲、乙、丙、丁四海域最有利于秘鲁缇栖息的是()A.甲B.乙C.丙D.丁15.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民捕捞秘鲁缇的海区可能会()A.向北偏移B.向南偏移C.向西偏移D.原地不动【解析】14选A,15选B。第14题,因为该种鱼类适宜冷水环境,图中甲处水温最低,低于18 ,所以甲处最适合。第15题,因为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上升流减弱,该海域水温升高,该种鱼类会到纬度较高地区寻

12、找冷水生存环境,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会向南方移动。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新疆的一些高大山脉地区冰川广布,但像甲这样的河谷地区却常见不到冰川。同时高海拔山区还是玉石等变质岩矿体的主要分布地区,但玉石的富集地却在海拔较低的像乙处这样的河滩部位。新疆区域及和田地区等高线地形图(1)简述新疆主要河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2)从地形角度,分析甲河谷地带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3)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解析】第(1)题,新疆的河流主要发源于高山地区,受地形影响,河流由四周高山向盆地中部流淌。高山地区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河流流经出山口,随着

13、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流水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地形。第(2)题,根据图示等高线,甲河谷地势低,受北部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偏高。河谷处的地形封闭,水汽不足。所以没有冰川分布。第(3)题,乙处河流来源于南部山区,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作用,崩裂成碎屑物质。再经过河流搬运,到达地形平缓处的乙处。因水流速度减慢,发生沉积作用,导致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答案:(1)新疆的河流主要发源于高山地区,并向盆地中部流淌;高山地区冰川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河流流经出山口,随着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流水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2)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3)(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

14、),再经过河流搬运,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发生沉积。17.(2020唐山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卡帕多奇亚(图甲)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精灵城堡”(图乙)是这里最出名的景观。这些“城堡”由许多尖塔状的石柱组成,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凝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该区域林木稀少,只有谷地中林木较茂盛。(1)推测该地“精灵城堡”的形成过程。(2)分析该地林木分布特征的成因。(3)说明该地古代木屋少,多在石柱上开凿洞穴居住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城堡由许多尖塔状的石柱组成,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凝

15、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推测形成过程。第(2)题,从材料中得知,该区域林木稀少,只有谷地中林木较茂盛。说明该地气候干旱,降水比较少;而谷地的水分和土壤条件较好,从而有较多的植被。第(3)题,从材料中得知,该地区林木稀少,所以缺少建筑木屋的原料;而石柱的主体是较软的凝灰岩,开挖洞穴的难度低;洞穴内冬暖夏凉,适合居住。答案:(1)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覆盖在早期的凝灰岩上;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玄武岩出现裂隙;外力沿裂隙侵蚀;玄武岩保护了下方的凝灰岩,最终形成石柱。(2)该地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谷地中水分和土壤条件较好。(3)该地区林木稀少,缺少建筑木屋的原料;石柱的主体是较软的凝灰

16、岩,开挖洞穴的难度低;洞穴内冬暖夏凉,适合居住。18.(2020宜春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雪花形状与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烫伤、冻伤的偏方。吉林省是冬季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最美的雪花分布区。图甲是我国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分布地区,图乙为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1)简析吉林省东部降雪多的原因。(2)推测吉林省东部主要的雪花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3)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谚语“一场春雪一次寒”,试解释其原因。【解析】第(1)题,降雪的形成条件离不开充足的水

17、汽和较低的温度,解答本题要根据吉林省东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特征加以分析。第(2)题,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甲判断出我国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分布地区温度范围,再根据图乙为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判读吉林省东部主要的雪花类型。第(3)题,分析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谚语“一场春雪一次寒”原因要根据所学知识从春雪的形成原因(锋面知识)及积雪融化对气温的影响方面分析。答案:(1)距海近,水汽充足;纬度较高,地势高,冬季气温低;地形抬升,大气中水汽遇冷凝结。(2)大片状冬季气温大部分为-14 -18 ;空气中水汽多,水汽处于过饱和状态。(3)春季寒潮暴发时,湖北易下雪,降温幅度大;中东部平原面积大

18、,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大,散热快;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加剧气温下降。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势力有显著变化。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2)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分别说明在经过墨西哥湾和登陆后两个过程中飓风势力的变化,并解释原因。【解析】第(1)题,从洋流、地形、水域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3)题,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有暖流(暖海水)汇入;水体较浅,(海域封闭)受热增温幅度大。(2)海洋水受热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形成强低气压,带动四周气流旋转汇聚。(3)经过墨西哥湾时:势力增强;墨西哥湾水温高,有增温作用。登陆后:势力减弱;缺少热量和水汽的供应;地面摩擦力强,减弱风力。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