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4925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有史学家形象地用“不敢泄气”(就是不能乱说话)“昏天暗地”(就是跪在地上埋头写会议记录,听不懂也不许问)来形容某一时期的皇帝身边的大臣。这一时期应该是指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春秋战国时兼并日趋剧烈。楚、晋、秦国已在边地重镇设“县”,尽管其长官最初多为世袭,但往往由国君直辖,与卿大夫的采邑不相同了。战国的“郡”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所以其长官称“守”,即镇守者。上述材料说明A郡县制源于诸侯国

2、加强对地方军政控制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热衷建立郡县制C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承担军事任务D大多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3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生、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A标志着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理想愿景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4如图为西安大雁塔唐代进士题名帖。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所建。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雁塔下题名成为时人光宗耀祖的目标追求。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唐代

3、A科举取士的形式趋向于僵化B书法艺术受到士人推崇C科举考试的社会影响力凸显D文学素养影响科举功名5南宋宋理宗宝祜四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其中,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这反映科举制度有利于A门第观念的强化B文化教育日益繁荣C社会阶层的流动D百姓身份趋于平等6有学者认为,“始皇既卒,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成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该学者认为秦亡的原因是A群龙无首,吏治腐败B统治残虐,民心思变C严刑峻法,文化专制D推行郡县,地方离心7元行省负责“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禀承,兵

4、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但其行使权力时又处处受到中央节制,如其人员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B中书省垄断中枢权力C行省长官集中专断D皇帝的人事权力旁落8明太祖末年,开始实行廷议制度。“朝廷有大政及推举文武大臣,必下廷议”。廷议的内容甚广,涉及立君立储、建都、祭祀、宗庙、民政、边防等。廷议的参与者也在不断扩大,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机构官员皆可参加。这一制度A反映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B加剧了明代政治的混乱无序C是内阁权力不断扩张的产物D有利于决策的正确化合理化9明代选妃制度非常特殊,太祖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

5、女子,“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大臣勾结宗室B保证皇族血统纯洁C打破血缘贵族政治D扩大王朝统治基础10明代设计了内廷、外廷机构对称设置的架构: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司法机构),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上述机构的设置A形成了完善的政治激励机制B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相互牵制利于强化专制皇权D分权制衡保障了决策的合理11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写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

6、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西汉时期A铁器促进小农生产方式确立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C小农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12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A农业经济相对更加发达B战乱导致经济衰落C盐铁官营阻碍城市发展进程D推行休养生息政策13明代山西商人范士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B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D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

7、发展14(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些举措说明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15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A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开创了古代中国的抑商政策C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D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16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

8、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农业税收成为政府重要财源C近代化的曙光已经显露D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17东汉时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未有棉字,而只有“绵”字或“緜”字,云:“緜,联微也,从系,从帛。”可见是指蚕丝之聚合。南宋时期,袁文所撰甕牖闲评中记述:“木绵只合作此绵字,今字书又出一棉花,为木绵也。”表明“棉”字在当时是一个新字。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棉纺织技术的改进B棉花在生活中日益重要C棉花种植遍及全国D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18有学者称。“重农抑商”政策使职业分工呈不合理状态,社会全员消费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

9、水平的。该学者意在说明“重农抑商”政策A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宗旨B无法适应稳固封建统治的需要C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192015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上面有“孔子”“叔梁纥”“子贡”“颜回”等文字及孔子的画像。据专家初步判断,此画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据此,可以印证A孔子曾周游列国到过南昌B儒家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推崇C西汉时人物绘画成为主流D西汉书法开始进入到自觉阶段20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

10、起21有学者认为,先秦儒学追求的“内圣而外王”有两个维度,一是对个人独立人格的坚持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关注,二是对社会伦理秩序、政治民生问题的关切。由此可见,先秦儒学A注重社会核心价值观养成B是礼乐制度的时代化发展C具有高度的人文自觉意识D成为传统文化形成的标志22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因定居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称为“横渠先生”)说:“(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一直为人们传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旨在说明A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B心学的内容和地位作用C圣贤对社会进步的贡献D读书求学应该谦虚谨慎23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

11、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步天歌,文句非常浅显。元代王祯的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组成。其中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解。上述举措A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理论水平B利于相关科学技术在民间的传播C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24北宋时,有人指出:“(魏晋至隋唐)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这说明北宋时A佛学成官方主流意识B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D儒学面临复兴的重任25康熙摒弃了天降祥瑞的虚浮学说,而把“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视为“莫大之祥瑞”;习近平也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与材

12、料意思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B天人一理,格物致知的思想C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主张D兴实学、明道救世的经世主张26魏晋以来僧尼享受免税赋徭役。北朝周武帝为统一北方,采取“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规定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第三,最终开展灭佛运动。北周武帝的做法A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增强了儒学的影响力D推动了租调制的出现27中国古代某种绘画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抒发个人“性灵”,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28明清小说中主人公多是商人、业主、市井游民等,据统

13、计,在“三言”“二拍”近200篇的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近70篇。小说大量表现市民的生活情趣,渲染他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他们对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这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社会地位大为提高B文学创作题材更加丰富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社会阶层垂直流动加速29东汉时,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雄黄(化学成分二硫化砷,可止痛)和苹苈两种药堵到牙洞中修补牙齿;公元659年,唐代颁行的药典新修本草记载用汞(银锡为主)合金充填牙齿的方法则与近代补牙术十分相似。这些医疗手段A说明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已十分发达B证明中国传统医学累积了独特的智识C侧面反映中国古代民众食物品质粗糙D因缺乏科学理

14、论支撑致医疗效果较差301646年8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战败船毁,所载金银沉江。从此“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准备,2017年初,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启,江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金银文物。这一成果的取得说明A历史研究要重视传说的价值B考古工作能够还原历史真实C科技进步能够破解考古难题D川民有良好的文物保护意识31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无疑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典章制度、民情风俗、轶事趣闻、神仙鬼怪等内容。所以,有学者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史料使用。据此,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文学描述最接近真实历史B正史记述往往缺乏权威性C史料

15、实证还需要科学严谨态度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32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中心南移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文化消费已成为社会消费的中心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33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已婚妇女通常处于夫权的支配之下,十二铜表法规定:“(我们)的祖先认为,甚至成年女子,因其生性轻佻,也应予以监护。”而在罗马帝国时期,妻子事实上成为自己的主人,她几近独立于家父,在法律层面上独立于丈夫,她能够提起诉讼,自由地持有和处置财产。这一变化表明A妻子的行为能力得到了拓展B公民

16、法向万民法转变的趋势C男女平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D丈夫对妻子的优越地位消除34“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诗句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A财产等级制度B解负令C津贴制度D陶片放逐法35贡斯当指出在雅典民主制度下“作为公民,他可以决定战争与和平;作为个人,他的所有行动都受到限制、监视与压制;作为集体组织的成员,他可以对执政官或上司进行审问,解职、谴责、剥夺财产、流放或处以死刑”。这说明雅典民主制度下A人民主权原则的虚假性B公民政治权利的空洞性C个人附属于城邦政治D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36与希腊诸城邦不同,罗马公民权具

17、有一定的开放性。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努斯颁行了著名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凡是居住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罗马公民权。这一敕令旨在A扩张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B适应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C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D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37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运动会期间,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各城邦除派出它们最好的运动员到奥林匹亚城参加比赛外,还会参加下列城邦活动:利用奥运会公共场合讨论政治问题,解决彼此争议,甚至结成各种同盟;洽谈商贸活动;雄辩家、诗人、戏剧家、雕塑师和民间艺人也聚集在此,展示才华。据此可以判断,古代奥运会A促进了希腊各城邦走向统一B强化了城邦共同体集体认同C

18、夯实了雅典民主制度的根基D丰富了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38古希腊时期,各个城邦按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道路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政治制度,比如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等,其中每个类型又包含千差万别的政治形式,几乎没有两个城邦的制度是完全相同的。这从侧面印证了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B直接民主C独立自治D轮番执政39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也属于国家,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一现象体现了雅典A民主政治渐趋成熟B人文主义勃兴C公民参政热情高涨D城邦利益至上40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

19、承等方面的规范。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A古罗马的民主与法治精神B自然法蕴含的人人平等原则C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D法典汇编趋向成文化体系化第卷(共40分)二、 非选择题(41题12分,42题19分,43题9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战国初年魏国李悝说:“农事害、饥之本,女工伤、寒之源”“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西汉文帝时的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汉代文献所载农民家庭,2-4口家庭占93.3%,5口以上家庭仅占6.7%;在战国和西汉,“五口之家”都是小农经济的普遍形态。摘编自战国秦汉小农家庭的规模的及其变化机制材料二明

20、清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近代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比例加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的小农经济从此结束。摘编自浅论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

21、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以来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影响。(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22、。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7分)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材料 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

23、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宋朝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成化年间,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朝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

24、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朝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答案DAACC DADAC CCDBA DBDBC CABDD ACBBC CBABC CBCDC 41、【答案】(1)特点:规模小(或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男耕女织(或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封闭性,自给自足;脆弱性,

25、抗风险能力弱。(2)影响: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工业化);政治上,有利于新的阶级力量产生,为中国民主化进程准备了阶级基础;思想文化上,促进了近代思想观念的引入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外交上,加速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42.(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具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2)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3)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6、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十三、 【答案】示例一论题: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论述: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时期,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场所;元朝时期,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小结: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民间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所取代。示例二论题: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论述:在培养目标上,书院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在学术氛围上,书院倡导并推行“讲会”制度,注重学术研讨,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小结:综上所述,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官办教育风格迥然不同,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