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3706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年级历史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我们就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观念,这观念形成的社会背景是A. 小农经济盛行B. 闭关锁国政策推行C. 商品流通不畅D. 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答案】A【解析】从“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可看出,题中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根据所学知识,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因此形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社会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流

2、通日渐通畅,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故D项错误。2.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 B. 耜耕 C. 石器锄耕 D. 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最能代表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农业。AB项是商周时期社会的耕作方式,主要工具是耒耜等耕作;C是原始农业耕作方式,排除C项;D项是在战国以后,铁制农具出现,牛耕产生,以铁犁牛耕为基础的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成为了主要的特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3.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陕西民间剪纸 河北民间剪纸A. 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 高度

3、发达的商品经济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图1反映的是男子驾车到农田耕作的情景,图2反映的是妇女在家中纺织的情景,共同反映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4.商人的来历,源自于A. 对很早就懂得经商之人的简称B.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C. 对出售“商品”之人的简称D. 对管理商业活动之人的简称【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故答案为B项。其

4、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5.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实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对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D. 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6.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正确的是( )A. 陆路海路 B. 地中海大西洋沿岸C. 南欧北欧 D. 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答案

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对商业贸易中心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新航路开辟前世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而新航路开辟后,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商业中心的转移7.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殖民帝国。荷兰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贩运世界各地的商品,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葡萄牙西班牙 一度成为强国,但没有“海上马车夫”的称

6、呼。排除AB;英国有广阔的殖民地,被称作“日不落帝国”,排除D。故选C。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期的殖民扩张 “海上马车夫”8.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下列哪项发明的出现( )A. 珍妮纺纱机 B. 蒸汽机C. 电灯 D. 汽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准确再现再认能力,比较容易。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所以答案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成就9.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94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7、。其中,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 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为D项。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完成,排除A项;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上提出,排除C项。【点睛】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

8、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0.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 “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 “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C. “人力车夫讨厌马车”D. “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社会进步主要体现在新式工具的使用上,“电车”是新式交通工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马车”“人力车”等不是新式交通工具。故选B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

9、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更新11.在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出现了“胡佛村”“胡佛毯”“胡佛车”“胡佛旗”等一些新词,这些称呼反映了A. 胡佛在美国威望很高B. 胡佛是一个很吉祥的名词C. 美国人民喜欢用总统的名字作商标D. 美国人民对总统的不干预政策强烈不满【答案】D【解析】【详解】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危机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举国上下怨声载道。出现“胡佛村”“胡佛毯”“胡佛车”“胡佛旗”等一些新词,反映出美国人民对总统的不干预政策强烈不满,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C项。12.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

10、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A. 经济规律在起作用B. 世界市场的作用C. 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D.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答案】B【解析】【详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因此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波及全世界。故答案为B项。经济规律与危机迅速波及世界没有关系,排除A项;C项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排除;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世界市场的作用,D项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排除。13.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下列举

11、措属于relief方面的是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 通过工业复兴法C. 调整农业政策D. 兴办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详解】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是社会救济方面的措施。故答案为D项。整顿财政金融属于recovery(复兴)方面的措施,通过工业复兴法和调整农业政策属于reform(改革)方面的措施,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1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一整套自我调节机制,主要表现在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调整经济结构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一整套自我调节机制,主要表现在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

12、制度;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排除含有的A、C项和说法不全面的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15.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

13、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 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时期C.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苏维埃政权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这一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1年,此时期正是苏俄三年内战期间,故B项正确;A项是1917年;C项是1921年开始,实行余粮征集制;D项1929年开始。所以答案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6.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

14、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 当时正值国内战争时期,国内物资极度匮乏B. 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C. 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人们都热火朝天投入社会主义建设D. 义务劳动制是保障苏俄经受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值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经济困难,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分析选项,C项不合材料的含义。但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C。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

15、”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7.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从曲线图来看,19211925年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这是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故答案为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初结束,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政策是从1929年开始实施,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排除D项。【点睛】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16、,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18.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 余粮收集制 B. 征收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农业自由贸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与斯大林工业化相配合的是农业集体化。故选C。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在苏俄时期一直未出现。考点:苏联的工业化点评:苏联在列宁去世

17、后逐渐地偏离了新经济政策的轨道,1925年实行工业化,为了配合工业化的进行,实行农业集体化,为了向工业积累资金。这一做法一方面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但是另一个方面对农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19.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共同点是( )A. 国家干预经济 B. 利用市场发展经济C. 完全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是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故二者的共同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所以选A;B是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C是斯大林体制的特征,D不符合两国的特点,故排除BCD。点睛: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

18、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题让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相同点,类似的还可以比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20.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 未

19、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B.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 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D. 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是突破斯大林模式,即题干的“旧时代的泥潭”,然而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没有突破这一模式,反而使这一模式更加僵化,即题干中的深陷泥潭 不能自拔,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的意思不符,故选D。2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已经挂出。”反映赫鲁晓夫“蛮干家”的是A. 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

20、错误B. 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物质利益原则C. 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D. 废弃工业领域的部门管理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赫鲁晓夫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了自然规律。在气候十分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结果是颗粒无收。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是赫鲁晓夫作为“改革家”的表现,与“蛮干”无关,排除A、B、D项。22. 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 重点放在农业C. 重点放在工业 D.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突破高度集

21、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尽管他们都有为改革作出一定的贡献,对“斯大林模式”也有触动,但都未能从根源上突破这一模式,失败在所难免,D项符合题意,A B C三项仅仅是表面原因和个人改革的举措,不是共同根源。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点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即斯大林模式阶段、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阶段及戈尔巴乔夫改革阶段。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带来了苏联解体的巨大遗憾。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与败一直以来成为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也成为高考无法回避的难点。建议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收集此方面的材料深入思考,完成小论文的习作。23.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

22、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 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 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C.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 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题中反映的是货币体系并不是市场体系,A项错误;“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体现了世界经济的霸主从英国到美国,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目主要讲述货币体系的演变,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C项错误;题目没有提及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问题,D

23、项错误。故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概况及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名师点睛】“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趁机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金融方面:美国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这一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

24、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24.当成员国发生金融危机时,承担起“救火队”的任务,当国际债权人与债务人谈判时,充当“调解人”角色的国际组织是A. 经济互助委员会B. 世界银行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 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互助委员会是由苏联组织建立的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故A项错误;世界银行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后来其主要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25、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主要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故D项错误。25. 美国学者让皮埃特斯在评价现代世界的某一现象时指出:对达沃斯精英和跨国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自由;对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这意味着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皮埃特斯评价的是A.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B. 区域经济的集团化C.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知识经济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新经济模式,不符合材料中信息,故A项错误;区域经济不存在“对最不发达

26、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中评述是经济现象,与政治格局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跨国公司”“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最不发达国家”等信息说明评价是经济的全球化利弊,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26. 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新式教育的出现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政治运动的推动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以来社会习俗变化,其中材料中的现象的变化是多方因

27、素作用的结果,如教育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政治运动的推动和有识之士的推动,所以都正确。27.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A. 传单B. 信件C. 报纸D. 书籍【答案】C【解析】“见闻历历备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说明是报纸,C正确;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2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B. 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C. 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D. 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共同签订的【答案】C【解

28、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双挂钩,一固定”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率固定,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答案选C,A B D三项是现象而非特征。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点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近年来高考关注的焦点,其被关注的原因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得益于战后资本主义新经济体系的建立,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二,在当前世界新经济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形下,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但其影响依旧存在,尤其是美元特殊的国际地位依旧发挥着重

29、要作用。29.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建设的重点是A. 农业 B. 轻工业C. 重工业 D. 商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的工业梦,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这是因为中国重工业太落后,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保家卫国、巩固政权。所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建设的重点是C.重工业。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30.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0、。这些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经济安全能源危机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恐怖主义和能源危机。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经济安全是指在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掠夺与剥削,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这一问题不是所有国家面临的问题,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排除含有的A、B、C项。第II卷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C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人接二连三倒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

31、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请回答:造成美国历史上19291933年“大萧条”的基本原因有哪些?【答案】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贫富差距很大,市场萎缩;证券市场异常活跃,造成经济虚假繁荣的假象;盛行的分期付款方式存在很多隐患。【解析】【详解】造成美国历史上19291933年“大萧条”的基本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根本原因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具体原因包括贫富差距悬殊、社会购买力萎缩、高度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股价狂跌等等方面来回答。32.在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

32、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两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2)两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答案】(1)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2)俄国: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得到广大工农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美国: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

33、整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发生在俄国、美国两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分别是指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2)两国“改革调整”的特点和积极作用,应当联系所学,从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积极影响来回答;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对美国摆脱危机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来回答。【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的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34、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比如对于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积极影响,材料信息根本没有涉及,根据材料信息也就不可能回答,必须回到教材,按照教材的有关阐述来解答本题。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5、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

36、理论的重大突破?(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政策:新经济政策。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恢复发展生产,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3)罗斯福。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可知,“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从材料中的“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生产关系超越了俄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2)联系所学可知,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新经济政策。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突破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等信息来回答。(3)从材料中的“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可知,“他”是指罗斯福。联系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