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碰撞交融 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指的是主动地把自己的文明推介、分享给其他民族的活动过程。由于遭遇外部环境的挑战不同、文化禀赋的不同、思维趣向的不同,不同民族呈现出不同文明景观,这样导致世界不同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明传统,是永恒的热点话题。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正是因为这种文明的交流才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2、“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同地区的人们互相学习,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各地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与稳定。在全国卷命题考试中,对本主题内容多有关注,频繁考查。如2020年全国卷35题;2020年全国卷24题;2019年全国卷25题;2018年全国卷27题;2018年全国卷33题等。故在高考备考时,要关注以下角度:一是古代中外文化
3、交流,二是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三是“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传承等。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开始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进入铁器时代后,中国才有同外界交往的可能,开先河的是秦汉王朝。2主要目的(1)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国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的形象。(2)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补互利。(3)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我国古代开展对外交往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的、抢占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是有根本区别的。(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和途径1
4、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开明的外交政策;科技发展;杰出人物的作用。2途径:一是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二是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三是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四是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三)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1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以前。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其变化的原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
5、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变化的原因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交往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5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二、世界贸易通道的变化(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6、1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从西北进入欧洲(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1)概况: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
7、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2)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陆上丝绸之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明清丝绸之路的萎缩郑和下西洋后,包括整个清朝时期,政府的海洋政策走向保守。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清代,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
8、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作用(1)商品交流之路: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瓷器、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石榴、葡萄酒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2)文化交流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古代技术如造纸术、印刷术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在西域使用,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3)宗教传播之路:东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朝鲜、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明末清初之际,为传播天主教,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士作为西学东渐的桥梁,给中国带来了有关地理
9、、火炮、钟表、机械、建筑、医药、绘画和音乐等方面的新知识。(二)银丝贸易之路马尼拉大帆船1繁荣原因(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欧洲殖民者用美洲白银购买亚洲产品。(2)中国农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后期海外政策的调整。(3)当时中国产业健全,货品丰富,拥有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能够自给自足,对进口西洋货品没有依赖,基本上只有单方向的出口,所以贸易顺差严重。2贸易状况有些学者认为:自1571年至1821年的250年中,自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约4亿比索,其中约二分之一流入中国。3路线: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横穿太平洋菲律宾马尼拉中国澳门或福建漳州月港。4历史影响(1)大帆船贸易,银丝对
10、流,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引进高产作物,耕地面积扩大,刺激人口增长;改善民生。(3)海外市场的刺激下,沿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镇经济发达。(4)社会拜金逐利、奢侈盛行,王守仁更新理学,发展心学。(5)白银大量流入促进赋役制度改革,从而又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三)近代以来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影响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的国际贸易(15、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1)特点:世界贸易开始出现,打破了古代世界的贸易格局。(2)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表现: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4)贸易形式和手段:武力抢掠;黑
11、奴贩运;欧洲贵金属与亚洲昂贵商品之间的交易。(5)影响: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非洲及美洲带来灾难;短期内促进了亚洲的手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阶段的国际贸易(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1)特点:自由贸易;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英国是最强贸易国。(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资本主义列强的武力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贸易形式和手段:以武力为后盾的商品输出;以工业品和工业原材料为主要内容。(4)影响:欧洲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亚非拉地区成为西方工业国的经济附庸,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3第二次工业
12、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的国际贸易(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1)特点:激烈的贸易争端伴随着武力冲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欧洲为中心的贸易格局逐渐向北美转移。(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交通通信工具和技术的促进;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3)贸易的形式和手段: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垄断组织(大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工业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4)影响:国际贸易空前的混乱和冲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国际贸易朝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打击了欧洲中心地位,世界贸易中心向美国转移;二是促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世界贸易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
13、发展。4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的国际贸易(二战后至今)(1)特点: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电子化。(2)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对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以及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形成;欧洲的和解与复兴;“冷战”和两极格局的解体;市场经济制度的普及;跨国公司的推动。(3)贸易形式和手段:资本的全球扩张;跨国公司的发展;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演变;国际金融组织的作用等。(4)影响: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高考真题演练1命题点:明朝对外交往(2018全国卷27)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
14、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尝试解题_B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区别,故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除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排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中国传
15、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2命题点:近代外国在华企业的发展(2020全国卷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据下图可知,当时()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尝试解题_A由材料中信息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以及运输业所占比例变化可得出,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在华权益的重要途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1914年国际资本垄断日益加剧,不是趋于和缓,
16、故C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看出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故D项错误。3命题点:英文报纸对维新变法的态度(2019全国卷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尝试解题_D从时间看,1898年,中国社会学习西方进入政治与思想领域,但参与者主要是先进知识分子,而非全体民众,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排外活动力度,B项错误;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项
17、错误;由材料中“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项正确。4命题点: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2018全国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尝试解题_D严复是一位维新思想家,天演论的翻译主要是为了促进国人变法图存,并非进行反清革命,故D项正确,B项错误;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
18、会,并非是对生物进化论的进一步研究,也未纠正其错误,故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故排除C项。5命题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2020全国卷35)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尝试解题_C负面清单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这种清单一方面让外资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
19、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制定一系列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的这些规定目的不在于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故A、B、D三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情境新颖以中国传说中的“麒麟”为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视角独特考查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第2题时空观念注意题干中的文字部分,尤其是时空与主体的表述,如据“18941914年”可知,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思维转换观察图中信息可知,1914年运输业所
20、占比例远超其他行业第3题还原历史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对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遭遇所作的报道创设情境以新闻报道作为史料,要求辨别史料真伪,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第4题转换思维严复翻译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试图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第5题时代热点试题考查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相关内容。题干材料体现了时代热点,设问角度开放,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考查热点主题押题1北宋元丰年间,政府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外贸法规,其中规定:外船入港后,市舶官员登舶验货,按比例抽取实物,以“贡品”交政府;“禁榷”物资由市舶司统购包销;“博易”物资由中外商人市价买卖,运
21、销内地。这反映出当时()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B中外朝贡贸易体制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确立工商皆本思想A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制定外贸法规,从法律上规范调整对外贸易的现象,本质上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繁盛,中外贸易频繁的需求的反映,故选A项;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与材料涉及市舶贸易中“中外商人市价买卖”无关,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材料所述时间“北宋元丰年间”不符,排除C项;明末清初提出工商皆本思想,与材料所述时间“北宋元丰年间”不符,排除D项。2公元8世纪下半期,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番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
22、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朝还设置“市舶司”,用来管理番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经济交流主导着中外关系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合时宜C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的繁荣D政府的外贸政策较为开明D由材料“与番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设置市舶司,用来管理番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可知当时中外贸易的繁荣,政府并未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政策较为开明,故选D项。3北宋年间颁布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外贸成文法规,其“不仅行于广州,而且遍行其他诸路”,成为当时官府进行海外贸易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它的颁布()A说明广州是当时唯一的对海外诸国贸易的港口B说
23、明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C表征着我国古代海外贸易活动的法制化和规范化D反映了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C根据材料“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外贸成文法规”“成为当时官府进行海外贸易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可知宋代立法规范对外贸易,反映出我国古代海外贸易活动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故选C项。417、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瓷器贸易()A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C由地中海地区转口到西欧D推动了景瓷生产方式变革B根据材料“17、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
24、、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可知当时瓷器贸易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故选B项。5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无独有偶,同一时期日本和朝鲜也分别出现了“和魂洋才”和“东道西器”的思想。据此可知()A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东亚历史潮流B东亚国家以儒学为共同价值取向C东西方文明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向D文化本土化已成为东亚社会共识A材料中晚清中国、日本和朝鲜在面临民族危机时分别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魂洋才”和“东道西器”为口号或者指导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故选A项。6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多地
25、出现诸如洋教信徒“因为不肯在祖坟前祭拜父祖被严重殴伤,部分信徒还被剥夺了祖产”,由此引发严重的教民冲突的案例。这主要反映出()A国人普遍反感外来宗教B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C中西文化观念存在冲突D传统文化阻碍近代化C根据材料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因洋教徒不肯在祖坟前祭拜父祖而引发教民冲突,反映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排斥,说明中西方文化观念存在冲突,故选C项。7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
26、大进展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得不同大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洲的物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实现的是物种交流,并未体现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新航路开辟实现的是生物上的物种交流,并未体现交往理性化,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欧洲、美洲、中国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8在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中,源于非洲的音乐舞蹈登上了欧美、亚洲的舞台,中国制造的商品及餐饮店遍及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美国好莱坞制作的大片占据了世界各国的影视市场,英语成为世界各国精英通用的语言。上述现象说明全球化()A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B扩大了亚非与欧美国家的差距C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D造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A“非洲的音乐舞蹈”“中国制造的商品及餐饮店”“美国大片”“英语”等遍及全世界,说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世界文化在多元发展,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