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综合集训(二十八)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19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2020张家口模拟)1958 年 苏 联 故 意 拖 延 履行核协定中国提出“全民办铀矿”“大家办原子能科学”的口号 1959 年苏 联 不 再 向 中 国提 供 原 子 弹 教 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中国已经在“全民办铀矿”的过程中获得了土法炼铀的经验,“大家办原子能科学”也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 20 世纪60 年代苏 联 决 定 撤 走 全部在华专
2、家中国进入完全自行研制原子弹的历史,并于 1964 年爆炸原子弹成功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19 据上表推断()A“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具有前瞻性B中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受制于中苏关系C中国人民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D“大跃进”运动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面对苏联背信弃义的恶劣行径,我国在原子能事业的研究过程中并未停滞不前,而是稳步向前发展,最终实现突破式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国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两弹一星”精神,故选 C项,排
3、除 B 项;材料的主旨与“向科学进军”口号无关,排除 A 项;“大跃进”是“左”倾冒进的产物,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独立自主精神在研制原子弹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020佛山月考)1955 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A“左”的错误严重摧残了文艺的发展B艺术家深入理
4、解了“双百”方针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材料“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地表现”强调文艺应该对社会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大加弘扬,故 C 项正确。A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双百”方针提出于 1956 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科学领域的发展情况,故 D 项错误。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1978 年 3 月,邓小平
5、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D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C 科技政策拨乱反正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全国科技大会结束以后,故 C 项符合题意。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中国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指出,在世界全球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科技研究,总结、汲取别人或国外的经验没有错,也
6、是应该做的,但弯道超车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推知中国某些科研工作者在科技研究中尚()A存在忽视理论的短板B缺乏脚踏实地的情怀C存在盲目自大的情绪D缺乏虚心学习的精神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由题干信息可知,刘亚东认为在现代中国,有一些科研工作者确实存在投机取巧的行为,缺乏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故选 B项;材料强调弯道超车者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而不是说他们不重视理论研究,排除 A 项;题干说明一些科研工作者盲目追求科技发展的高速度,与“盲目自大”无关,排除 C 项;刘亚东述及了我国一些科研工作者“总结、
7、汲取别人或国外的经验”,说明他们具有虚心学习的精神,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1978 年 8 月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这部小说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突破了长期以来文艺的清规戒律,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这类作品()A遵循了写实风格B抒发了浪漫情怀C突出了理性思考D表达了幻灭反叛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由“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
8、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可知,伤痕是以反思过往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故选 A 项,排除 B 项;突出理性思考是欧洲文学的特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文学,排除 C 项;具有幻灭反叛特点的是现代主义文学,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1956 年至 1957 年上半年,中国文坛出现了“干预生活,暴露问题,揭露阴暗面”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新潮,演奏出了一段转调的乐章。这一“转调”主要是由于()A“双百”方针促进了思想解放B三大改造丰富了创作内容C文艺家敢于揭露社会矛盾D“左”的文艺思想已清除1 3 5 2 4 6
9、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1956 年我国制定了双百方针,材料中反映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出现,是在“双百”方针影响下文学领域出现的不同文学创作类型,故选 A 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 1953 年至 1956 年底,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这种转调的文学创作风格,就是文学家敢于批判现实的表现,故 C 项是对题干信息的表面概述,不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排除;1956 年到 1957 年在文学艺术领域没有出现明显的“左”倾错误,“左”倾错误扩大是从 1958 年开始的,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
10、4 15 16 17 18 19 20 7(2020揭阳质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加强了高等工业院校。这一学制的调整()A确保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B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推动了教育的全面改革完善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技术学校工业院校”的重视符合国家开展经济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故选 C 项;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排除 A
11、 项;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1965 年左右建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项;该措施是对教育的改革完善,但不能体现“全面”的特点,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2021常熟阶段质检)1952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在全国试行。规程将“爱劳动”提升到“国民公德”的层面,要求教师“根据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该规程()A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B满足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C促成人民教育事业的奠基D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2、14 15 16 17 18 19 20 A 1953 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中学暂行规程将“爱劳动”提升到“国民公德”的层面,教师“根据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这有利于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无法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故选 A 项,排除 B 项;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各项制度的实施,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排除 C 项;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材料重点强调“爱劳动”,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2021福建师大附中模拟)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
13、经济系 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科目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经济地理俄语高等数学基础体育周课时61121222 学期总课时1322222442644444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政治课在总课时中占比最大B课程设置受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C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课程安排体现面向工农的时代要求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俄语占了 264 个课
14、时,远远高出其他学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大学课程设置受到“一边倒”的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B 项正确;政治课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革命史共占了 176个课时,并不是总课程中占比最多的,A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其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C 项错误;课程安排没有体现“面向工农”,D 项错误。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大城市的许多医院、学校取消了原名,而代之以数字序号命名,如将“仁济”“培德”等名换成某某市第一中学、某某市第三人民医院等。这种做法意在()A强调各类机构的
15、平等地位B塑造新时代的价值观念C消除半殖民地社会的遗留D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名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统,但它是旧时代的产物,而用数字命名则有利于树立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观念,故选 B 项;用数字序号命名在于顺应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意义,而非强调各机构的平等地位,排除 A 项;消除半殖民地社会的遗留在于清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排除 C 项;“仁济”“培德”等名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而名字序号化则不然,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6、15 16 17 18 19 20 11(2020汕头月考)下表所列史实说明()1949 年以前 部分学者主张“体育救国”“体育强国”1952 年 6 月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0 世纪50 年代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反对国际奥委会制造“两个中国”的错误做法,甚至不惜退会A体育往往被赋予特殊意义B发展体育可以张扬国威C人民体育体制的逐步确立D体育的教育功能被挖掘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体育救国”“体育强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口号以及利用体育运动维护国家统一可
17、知,体育被赋予了增强国家实力、维护国家权益等特殊意义,故选 A 项;题干说明体育运动是国家命运的一种反映,并不是利用体育来张扬国威,排除 B 项;题干没有反映人民体育体制的信息,排除 C 项;题干挖掘的是体育的象征意义,不是教育功能,排除 D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2021湛江调研)在 1954 年召开的“全国中学教育会议”上,中央领导指出“学生都想当干部,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1955年全国文教工作会议决定“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这表明当时()A劳动价值观念受到轻视B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教育方
18、针C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D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生产实际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由 19541955 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宏观背景以及具体的要求和决定内容“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可知,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教育方针,B 项正确;A 项说法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20 世纪 90 年代,C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D 项与材料主旨相反。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1977 年 12 月 10 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
19、有 570 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恢复()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依据材料“1977 年 12 月 10 日前后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可知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消高考考试制度,导致教育领域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因此恢复高考有利于促进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 D项正确;A 项指 197
20、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安排知识青年就业,而是恢复高考,故 C 项错误。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2020珠海调研)下表是 19491990 年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全国人口总数(万人)15 岁以上人口文盲总数 文盲率(%)1949 54 167 80.00 1964 72 397 23 327 38.10 1982 103 188 23 582 22.81 1990 114 333 18 003 15.88 1 3 5 2
21、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左”倾导致“文化大革命”后教育受挫B义务教育使文盲率快速下降C制度变迁影响教育普及程度D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教育发展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在“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中,从 19491990 年,文盲率大幅度降低,结合这一时间段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可知,制度变迁影响了教育普及程度,故选 C 项;从 1964 年到 1982 年涵盖了“文化大革命”及以后的情况,文盲率却在降低,A 项无法对此进行解释,排除;义务教育是在 20 世纪 8
22、0 年代后才有的政策,排除 B 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2 年才提出,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2020北京石景山模拟)到 2022 年,我国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历程,其中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定是在()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
23、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确定了新中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 19561966 年,故选 D 项 A、B、C 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2021济宁质检)如图为中国电影局档案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市上映影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欧美电影在中国已丧失了市场B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影视艺术发展C新中国初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国产电影制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旧中国的电影带
24、有半殖民地色彩,表现为英美电影排片比重大,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排片受到国家形态的影响,国产电影和苏联电影逐渐成为主流,B 项正确;材料表明欧美电影在中国仍有一定市场,排除 A 项;受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新中国初期文化氛围并不宽松,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电影技术问题,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第 17、18 题各 14 分,第 19、20题各 12 分,共 52 分)17(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儒则近似明代人,生活多半都市化,一得进
25、士,在政治上即成骄子,根柢不能像汉人之淳朴笃厚清政权不断高压,书院讲学精神再难复兴。清代知识分子校勘、训诂、考订,说是实事求是,但此实事,已不是现实人生中事,而是转向故纸堆中做蠹鱼生活。换言之,则是脱离了人文中心,仅限在故纸堆中书本上,为学术而学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术了。他们不想做相与做师,不在现世活人身上打主意,不关切人群大共体,他们只把兴趣集中在几本遥远陈古的书籍上,他们遂真成为一些书生与学者。他们不注意人人可为圣人的活教训,他们只想教人能读圣人书。而其读圣人书,亦不重在通大义,辨真理,而重在其版本字句,声音
26、训诂,事物考证。总之是避免了以人文作中心。近人又说清代学术相似于西方之文艺复兴,此语绝不得清儒之真相。这一风气,到道咸后,清政权将次崩溃时才变。摘编自钱穆中国知识分子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一代学子从学术理论到个体人格的参与,从治经到探讨治国之术的递变,都反映了他们忧时匡世之心。我们把包世臣、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
27、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知识分子们也找到了方向。大批知识分子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从欧美、日本等异国他乡纷纷回到祖国来。截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总共有 2 500 多名海外专家、学者和留学人员回国,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了科研、教育、国防等事业的骨干力量。知识分子们放弃了在外国的高薪与舒适的生活,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洗刷这个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与失
28、败。摘编自李楠等梦想与责任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6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脱离了人文中心为学术而学术了只把兴趣集中在几本遥远陈古的书籍上”归纳;据材料二“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一代学子从治经到探讨治国之术的递变”进行归
29、纳。第二小问,从材料一“清儒则近似明代人,生活多半都市化,清政权不断高压,书院讲学精神再难复兴”,结合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以及在经济上中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小工商业市镇兴起等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说明归纳提炼;从材料二“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结合近代中国国内国际政治状况、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新旧两种思想文化的并存等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第(2)问,根据材料三和所
30、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变化、新中国建设需要、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知识分子的热情和政府政策方面多角度归纳。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主要特点:清儒:单纯注重学术,缺少人文关怀,不关注社会现实。近代知识分子:既注重学术与治经,又探讨治国之术,积极投身救亡图存。(4 分)原因:清:都市化生活的影响;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思想控制加强;官方哲学束缚了思想;八股取士继续推行,知识分子思想僵化。近代:清政府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外来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1、。(4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大为提升;新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知识分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政府政策的支持。(6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0 年初,中国先后与东欧五国签订了历史类和语言类留学生的双向派遣协议、技术类留学生的单向派遣协议。这些留学生负笈国外,开辟了新中国派遣出国留学生的先河。此后
32、,中国政府还向苏联、朝鲜、越南、蒙古、埃及、印度等国家派遣了留学生。在这些留学生中很多人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不惜中断国外的学业,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参加建设。摘编自李涛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1978 年 12 月 26 日,新中国第一批 52 名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进修,从此揭开了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并实施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全方位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为中国当代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和
33、独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中国加入了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组织,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此后,出国留学出现了留学渠道逐渐增多、留学规模逐渐扩大、出国热潮逐步形成的总趋势。摘编自刘艳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留学教育发展的意义。(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1 3 5 2 4 6 8
34、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1)小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角度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并实施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全方位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和独立”等信息回答。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意义: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与封锁;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交流
35、;推动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8 分)(2)原因: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6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 年 12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
36、校必须为工农开门。会议认为,必须对旧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附录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性质的根本变化。(4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教育成就并分析其原因。(8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7、 19 20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转变。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1952年的教育成就:彻底改造了旧教育。原因,从新中国成立、法律保障、国家政策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角度回答。19531956 年的教育成就:人民教育事业确立发展。原因,从经济的恢复发展、人民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宪法的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保障、苏联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角度回答。
38、19561965年的教育成就: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原因,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一五”计划的成就、教育方针的制定、“两种教育制度”的推动、“双百”方针的提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角度回答。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根本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转变。(4 分)(2)成就及原因:19491952 年:成就:彻底改造了旧教育。原因:新中国成立;“共同纲领”的保障;国家政策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2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
39、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531956 年:成就:人民教育事业确立发展。原因:经济的恢复发展;人民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1954 年宪法的保障;苏联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3 分)19561965 年:成就: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一五”计划的成就;教育方针的制定;“两种教育制度”的推动;“双百”方针的提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3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2
40、021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部分全运会主题(宣传)口号届次年份主题(宣传)口号 第四届1979锻炼身体 锻炼意志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五届1983提高水平 为国争光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六届1987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 第七届1993以亚运精神办七运 以七运风采争奥运 第八届1997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第九届2001铸九运辉煌 展中华风采 第十届2005拼搏 2005 梦圆 2008 第十一届2009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 第十二届2013全民健身 共享全运
41、第十三届2017全运惠民 健康中国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说明:前六届全运会口号为宣传口号,主要来自领导人题词。第七届首次出现主题口号。第七届、第八届主题口号众多,题中选取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口号之一。)从上述主题(宣传)口号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
42、知识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第四届全运会口号和第十届全运会口号可以看出,全运会口号主要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以第四届全运会口号强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这正是我国着力发展经济的表现;我国于 2008 年举办奥运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会,2005 年第十届全运会召开于 2008 年奥运会之前,所以“拼搏2005,梦圆 2008”的口号体现了我国为召开北京奥运会积蓄力量,为展现国家风采而进行
43、了准备。所以说,每一届的全运会口号是我国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示例:全运会口号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体现。(2 分)阐述:1979 年是我国确立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二年,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时召开的全运会强调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体现了我国着重发展经济的要求;2005 年第十届全运会召开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所以此时“拼搏 2005,梦圆 2008”的口号体现了我国为召开北京奥运会积蓄力量,为展现国家风采而进行了准备。综上可知,每一届的全运会口号是我国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10 分)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