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66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1.史载: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封舜的后人妫满到陈,建立陈国;封姜子牙到齐地,建立齐国。这反映了西周推行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科举制【答案】A【解析】【详解】周武王分封舜、姜子牙,建立诸侯国,反映的是分封制,故选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排除B;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排除C;隋朝开始科举制,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封舜的后人
2、妫满到陈,建立陈国;封姜子牙到齐地,建立齐国”,联系分封制的内容分析解答。2. 孟子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这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B. 礼乐制度崩溃C. 宗法制的影响D. 人本思想盛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突出强调了后世子孙的延续是对先祖的最大孝行,即血缘宗族的延续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家庭伦理中最为紧要的事情,所以这体现了宗法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3.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
3、序。”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分封制 宗法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在此之前的中国西周实行“封建秩序”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分封制度,故正确;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都是秦朝建立,排除。综上所述,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4.某同学收集了有关郡县、藩镇、行省的史料。这些史料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A. 监察体制B. 法制沿革C. 相权演变D. 地方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郡县、藩镇、行省是地方行政区划单位,这些史料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故选D;材料信息与监察体制、法制沿革 、相权演变无关,排
4、除AB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郡县、藩镇、行省”分析解答。5. 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B. 君主控制用人权C. 扩大了统治基础D. 实现了选贤任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题干中“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的设问,主要从封建社会的用人方面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其中“取代”隐含着封建社会用人制度的开端,故答案选B。A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6. 朱子语类载: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
5、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当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唐制”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 这一制度削弱了皇权C. 三省职权具有互相牵制的特点D. 这一制度使皇权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相关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得旨再下中书”“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三省的运行要服务于专制皇权”。据此,可知:ACD三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而B项的“削弱了皇权”,具有片面性,
6、不正确,本题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易错警示】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隋朝以来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具体运行机制,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从属于尚书省)。三省的分工协作,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制约皇权,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制约皇权”,不等同于“削弱了皇权”。7.明成祖在位时,形成了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即A. 太尉B. 刺史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明成祖
7、在位时成立内阁,是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故选C;秦始皇设置太尉,负责全国军事,汉武帝设立刺史,负责监察郡国,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排除AB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明成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联系明朝设立内阁的史实分析解答。8.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都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C. 造成统治机构的臃肿D. 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答案】B【解析】【分析】略【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和军机处的设置都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清代没有宰相,不存在削弱相权,排除B,军机处精简了机构,排除C,二者属于中央机构,与地方无关,排除D。9.下
8、表是英国对福建的贸易额变化表(部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签订了时间贸易额1842年96多万镑1843年146多万镑1852年250多万镑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并且通过协定关税条款,促进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促进英国对华贸易额的增长,故选A;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排除BCD。10.赐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中写道:“天父上帝海底量,三十三天妖闯上。爷哥带朕层层逐,天兵天将护两旁。”颁布此诏的当是A. 英国女王B. 太平天国领袖C. 清朝
9、皇帝D. 八国联军总司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天父”“天兵天将”等信息可知,颁布此诏是太平天国领袖,故选B;ACD不可能涉及“天父”等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天父”“天兵天将”,联系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11.“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该状况的出现是由于美国取得了A. 领事裁判权B. 片面最惠国待遇C. 居住及租地权D. 协办定关税权【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列强之间进行侵略权益的分享,一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其他列强们也自动获得,这属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
10、料反映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而非领事裁判权,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居住及租地权以及协办定关税权的问题,所以选项C、D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列强在中国攫取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12.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
11、.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显示的是有些日本人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的认识,其中的文明之战、解放之战和救亡之战的解释全部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之上,把日本说成进步、正义和团结的一方,中国则是其反面,这就掩盖了战争的本质是侵略的事实.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本质【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3.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
12、历史事件可能是A. 维新变法运动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清末新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故选C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4.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 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D【解析】A项在中国历史上,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13、立;B项对应中共的工农联盟策略;C项只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前提;D项是从推动政治近代化的角度而言,符合题干要求,即选D项。15.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地区党员人数学生工人农民绥远32008%3%80%湖北187763.1%2.3%8.9%广东1500021.2%20.1%39.1%上表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A. 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B. 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C. 实行了土地革命的政策D. 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1925年部分省国民党党员都是由不同阶层的人员构成,说明国民党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故选B;由党员构成无法体现发展重心的转移和党的性质的变化,排除
14、AD;土地革命是共产党的措施,排除C。故选B。16.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A. 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B.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 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答案】C【解析】【详解】国共之所以能够合作抗日,主要是由于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的标志,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排除A;B表述的是平型关大捷与题意无关,排除;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排除D。17.抗日战
15、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举助成吉思汗陵柩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 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B. 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C. 促进了民族融合D. 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的一致行动,体现了两党的团结合作,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故B项正确;AC项中关于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内容,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不是当时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8.1942年1月2日,蒋介
16、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A. 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B. 美国干涉中国内政C. 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D.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等信息可知,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正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等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D;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排除C。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7、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名师点睛】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详解】19.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A. 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B. 楚汉相争,成者王败者寇C. 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 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以
18、后,1921年中共成立,中共在二大上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而蒋介石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1946年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本题答案选C项;AB项没有说到本质;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20.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这反映了A.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发展B. 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完成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D. 选举法案有待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举手”“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
19、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等信息可知,反映了选举法案有待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发展,而是强调选举法案有待进一步完善,排除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才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排除B。1954年宪法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21.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A. “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B. “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C. “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D
20、. “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49年9月召开新政协,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民主协商新中国建国事宜,现有党派在新政协的基础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1954年,为了保证国家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特点22.6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获得全票通过。从此,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诞生了。这一“新型政治制度”是指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政治协商制度D. 基层群众性自治制
21、度【答案】B【解析】【详解】1954年宪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故选B;A是民族制度,C是政党制度,不符合“人民当家作主”,排除AC;D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3.澳门回归20年来,经济取得全球罕见的跨越式发展,社会民生和福利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这主要得益于A. 经济特区的设立B. 国际承认中国对澳门的主权C.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D.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答案】D【解析】【详解】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促进了澳门跨越式发展,故选D;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排除A;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24.1990年10月7
22、日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在1991年2月23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中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国家统一纲领”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台湾A. 认同“九二共识”B. 承认“一国两制”C. 坚持“一个中国”D. 同意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答案】C【解析】据材料“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故C选项正确;“九二共识”在199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两种制度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岸通邮
23、、通航、通商,故D选项错误。故选C。25.如图直接呈现出的信息是古希腊城邦A. 数量多且分布广B. 与波斯矛盾尖锐C. 农产品种类丰富D. 均推行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由地图看出,古希腊城邦数量多,分布地区广,故选A;从地图上不能看出古希腊城邦与波斯矛盾尖锐,也不能看出农产品种类和是否推行民主政治,排除BCD。26.下图中的十二块铜牌陈列于罗马广场,详细列出了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此举的历史意义在。A. 应广大平民要求设立B. 保障了平民利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 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发展里程碑D. 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答案】C【解
24、析】【分析】试题分析:材料所示为十二铜表法,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产生,成为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罗马法的成熟标志是查士丁尼法典。故选C。【详解】27.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的叙述,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 小国寡民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 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 直接民主使素养不高的人参与政治D. 民主范围的有限性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题干的主要观点是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灭亡的真正原因,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都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可以证明题干观点。小国寡民的城
25、邦体制有利于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8.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缓和了社会矛盾C. 打破了世袭特权D.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公民等级,打破了血缘关系;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世袭制,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局面,都打破了世袭特权,故选C;A项不符合梭伦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排除;B项不符合秦朝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因为秦朝的法律严苛,阶级矛盾激化,排除;D项不符合秦朝唐朝,秦朝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6、制度,唐朝科举制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排除。29.英国学者帕克指出:“公民阶层始终限于成年男性,他们必须是出生于雅典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其他的一切权利由此产生。”在他看来,雅典民主政治A. 采用轮流坐庄的形式B. 易被政治野心家利用C. 对世界政治影响深远D. 主体范围具有狭隘性【答案】D【解析】【详解】由“公民阶层始终限于成年男性,他们必须是出生于雅典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其他的一切权利由此产生。”可知,帕克认为只有少数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才能享有民主权利,并且还受到财产资格限制,说明雅典民主主体范围具有狭隘性,故选D;材料信息与轮流坐庄无关,材料也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易被政治野心家利用,排除A
27、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30. 罗马“公民与臣民之间的差别从此消失,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该现象主要得益于A. 公民法制定B.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C. 万民法的推行D. 十二铜表法颁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公民与臣民之间的差别从此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时,兴盛奴隶主和罗马奴隶主逐渐融合,兴盛居民和罗马公民的界限逐渐消失,罗马法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故C正确;ABD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31.如图所示时间轴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实现A. 民族解放B. 国家统一C. 民主政治D
28、. 个人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形成使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故选C;1640年后的英国不存在民族解放的问题,排除A;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无法体现国家统一、个人自由的诉求,排除BD。32.19世纪70年代,宰相俾斯麦先后提出新闻出版法的草案和取缔社会民主党的方案,都被帝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否决。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A. 与宰相矛盾激化B. 被自由派控制C. 拥有最高的权力D. 具有制约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宰相俾斯麦先后提出新闻出版法的草案和取缔社会民主党的方
29、案,都被帝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否决,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对宰相的权力有制约作用,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矛盾激化”,排除A;资产阶级自由派否决宰相俾斯麦的方案,并不意味德意志帝国议会被自由派控制,排除B;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排除C。33.某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实行共和政体。该宪法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德意志帝国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C【解析】【详解】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实行共和政体,故选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符合“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排除A;德意志帝国宪法
30、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排除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任期4年,排除D。34.1871年,大街的公告栏上张贴着“公社万岁”的标语,人民不再激愤,选票代替了枪杆。以上所述情景应出现在A. 英国的伦敦B. 法国的巴黎C. 中国的北京D. 俄国的彼得格勒【答案】B【解析】【详解】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故选B;ACD与“公社万岁”无关,排除。35.某思想家在一本书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位“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所在的国家A. 颁布了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B. 引领了近代世界上第一
31、次思想领域解放的潮流C. 是地理大发现后第一个侵略中国的西方殖民国家D. 是第一个确立了代议制并开启工业大门的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国家,并通过光荣革命、议会改革等活动限制君主权利,使英国国王成为国家形象的象征,而并不具有实权,一个没有实权、受到限制、作为国家形象而存在的国王,最后也只能是“受人尊敬而富裕,有无限权利做好事,却没有为非作歹”的君主了,故选D;美国颁布了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A错误;B是意大利,排除;C是葡萄牙,排除。36. 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
32、,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说明了A. 1787弱化联邦政府的权力B. 1787赋予联邦政府绝对的权力C. 1787宪法规定美国建立开明的专制制度D. 1787宪法既加强政府的权力又防止政府独裁【答案】D【解析】【详解】“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说明麦迪逊是要加强政府的权力,“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说明防止政府独裁的制度,D正确;1787年是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错误;中的绝对权力说法错误;美国建立的是民主政治,不是专制制度,错误。37.1890年,在德国主政28年的宰相俾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三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德国A. 宰
33、相应对议会负责B. 宰相对皇帝负责C.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D. 宰相是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由材料“主政28年的宰相仰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政见不合而辞职”可知,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这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故B正确;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A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的君主立宪而不是君主专制政体,它只是赋予代议制皇帝极大的权力,体现了专制色彩,故C错误;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国家权力中心是皇帝,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宪法规定,皇帝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皇帝任命
34、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38.近代以来法国共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A. 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B. 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C. 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程非常艰难D. 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之前,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却更换频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之路历程艰辛的反映。故选C;材料内容没有反映启蒙运动对法国思想的影响。A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法国政治力量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外国干涉打断
35、法国的民主化进程的相关内容,D错误。39.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 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深度不同B.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不同C. 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和途径不同D.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认识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与空想社会主义幻想资产阶级改良社会,没有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手段和途径不同,马克思主义指出要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是其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这三个问题不是两者的根本区别,ABD三项不符合题意。40.列宁曾说,
36、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A. 工人政党还不成熟B. 没有出现工人运动C. 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 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当时法国还没有工人政党,因而A项不正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出现了工人运动,B项错误;法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C项。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当时的法国,以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历史条件尚未成熟。资本主义大工业未充分发展,社会去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D正确。41.“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
37、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这份传单最可能出现在A.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期间B. 巴黎公社期间C. 二月革命期间D. 十月革命期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C;A反对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不存在“向沙皇政府报仇”的信息点,排除;D项推翻的是临时政府,不是沙皇的统治,排除。42. 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A. 号召俄国人民退出世界大战B.
38、 制定武装起义方针C. 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 建立苏维埃政府【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可以判断出是列宁提出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43.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 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B. 都依靠了工农联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D. 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权【答案】A【解析】【详解】巴黎公社与普法战争有关,攻占冬宫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故选A;巴黎公社未能发动广大农民,缺乏工农联盟,B错误;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C错误;巴黎公社不属于社会主义
39、政权,D错误。44.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与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都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C. 都因资产阶级妥协而失败D. 都为未来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答案】C【解析】【详解】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辛亥革命因资产阶级妥协而失败,C符合题意,故选C;辛亥革命和二月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它们的性质一样。A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受到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压制;二月革命受到俄国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压制。B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和二月革命都为以后的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D不符合题意,排除。第卷(共34分)二、非选择题(45题22分,46题12分)45.阅读
40、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
41、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四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列宁国家与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根据材料四,概括列宁心目中无产阶级政权的
42、特点。【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理解: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进步作用: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3)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4)特点: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解析】【详解】(1)表现:首先要分析题意,要求回答的是“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回答出秦、唐、明三代我国宰相制度的演变内容即可。(2)理解:首
43、先要结合材料“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及所学的雅典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分析回答。进步作用:联系整个梭伦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历史作用。(3)完美之处:实际上就是对“光荣革命”特点的正确理解:即以妥协、不流血的方式取得胜利。办法: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分析解答。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进行分析回答。(4)根据材料“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并联系巴黎公社的相关内容分析。即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46.阅读材料
44、,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编者按:亮剑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之一。亮剑中体现的亮剑精神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亮剑中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抗战初任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团长,指挥全歼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后来,李云龙会同国民党358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1941年冬天,李云龙率独立团在野狼峪设伏,全歼日军两个中队,引起极大震动。日
45、军为剪除独立团,袭击赵家峪,并将李云龙妻子抓进平安县城。于是,独立团直接进攻平安县城。攻城期间,楚云飞部自觉阻击驰援平安县城的日军。在平安县城之战后,楚云飞派两个营进驻李云龙团部所在地大孤镇,此举激怒了李云龙,李云龙以演习为名,围困楚云飞部,迫使其撤离大孤镇。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李云龙与楚云飞在淮海战场上交战,双方险些同归于尽。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情节:李云龙和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惺惺相惜成了朋友。(历史现象:这一
46、情节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概述和评价: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抗日呼声高涨,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发展,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地区,国民政府被迫宣战,并于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解析】【详解】本体属于全国卷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阅读材料,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历史现象描述,最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概述和评价。本题依据材料“李云龙会同国民党358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提取“李云龙和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惺惺相惜成了朋友”情节,第二小问结合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史实说明历史现象;第三小问概述和评价依据所学日本侵华史实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以及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故以及国共合作的史实分析回答。【点睛】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