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演化博弈的 PPP 融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沈俊鑫李钦刘喜男摘要:为有效解决 PPP 项目可融资性差问题,基于利益共享是 PPP 项目融资基础,文章使用演化博弈复制动态分析方法,建立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三方博弈模型,假定不同策略组合下三方各自成本与收益,分析三者利益互动机制演化博弈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合理设置对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的补贴或罚金,能有效调动二者积极性;上级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监督能有效制约其行为;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键词:PPP 项目;可融资性;利益协调;演化博弈根据国家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年底,全国
2、 PPP项目落地率仅为 41.8%,融资落地率低已成为制约 PPP 项目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 PPP 项目主体受各自利益驱动,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在 PPP 项目融资交割实践中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对 PPP 利益协调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成功的 PPP 项目依赖于各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乐云等研究发现 PPP 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社会资本、PPP 特许经营项目公司、金融机构、最终用户等。陈婉玲等认为 PPP 项目利益协调机制既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关注的焦点,又是双方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基础。谷民崇等认为各项目主体在合作之初都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但由于一定利益冲突,主体行为产生变异倾向,要想最大化
3、整体利益,主体双方均要改变自身行为。Osei-Kyei 等研究发现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都最关注风险管理。上述文献虽对 PPP 利益协调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但较少关注解决 PPP 可融资性这一问题,而资金支持是项目成功运行的基础,可融资性可以理解为“项目根本上是否可以融资,是否具有积极的或明显的现金流”,是吸引社会资本、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参与项目的基础。摆脱融资难困境的关键在于合作各方尤其是金融机构由非合作博弈轉变为合作博弈,故本文运用演化博弈动态思想分析 PPP 项目中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益互动机制,分析达到演化稳定策略的条件和结果,试图寻找 PPP 融资落地交割率提高途径。一、基
4、本假设与模型构建(一)基本假设和相关定义由于 PPP 项目利益协调过程涉及众多项目相关者,为便于分析,本文作出以下假设。假设 1:PPP 项目融资利益协调需要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公众及项目多方相关者的关注及参与,本文选取地方政府、社会资本以及金融机构三方为融资核心利益相关者,为更接近实际情况,三方均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且在博弈模型中三方信息是不完全且不对称的。假设 2:假设地方政府的博弈行为策略集 M1(h1 监管,h2 不监管);社会资本的行为策略集 M2(l1 积极合作,l2 机会主义);金融机构的行为策略集 M3(p1 合作,p2 不合作)。假设 3:假设地方政府以 x 为概
5、率采取“监管”策略,以(1-x)为概率采取“不监管”策略(0 x1);社会资本以 y 为概率采取“积极合作”经营策略,以(1-y)为概率采取“机会主义”策略(0y1),金融机构以 z 为概率采取“合作”策略,以(1-z)为概率采取“不合作”策略(0z1)。三个主体采取行为策略时都会影响其他主体的最终收益,三方在博弈过程中,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目标将不断进行自身策略调整。基于以上 3 个假设,为研究不同策略组合下三方主体的收益,设定相关参数如下:地方政府主体:项目完工,地方政府从项目中获取基本收益 R1,付出成本 C1。地方政府监管成本 m。若地方政府采取监管策略,社会资本采取积极
6、合作策略,则在项目完成后地方政府付出激励资金 k1(补贴,额外奖金等)对社会资本进行奖励;金融机构采用合作策略时,地方政府会采取政策优惠等措施,付出激励资金 k2。若社会资本采取机会主义策略,且金融机构采取不合作策略,则导致地方政府在项目工程中承受直接经济损失 l;若金融机构采取合作策略,则地方政府直接经济损失为l(01)。若金融机构参与,分担地方政府风险f(00,此时又分为两种情况:1.当 y(-zk2-m+j+p)/(k1+j)时,dF(x)/dx|x=00,所以x=0 是演化稳定策略。2.当 y0,dF(x)/dx|x=10,此时又分为两种情况:1.当 z1-x(k1+j)/s 时,dF(y)/dy|y=00,dF(y)/dy/dy|y=1,所以 y=1 是演化稳定策略。2.当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