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9外力作用与地貌(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吉林市调研)心滩坝是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该地貌与河流底部的河床形态有关。在ac阶段中,河流流量、流速有所增长,且在c阶段前经历过一次洪水过境。据图完成12题。1考向河流堆积地貌该河流地貌a阶段的特点主要形成于()A河床凸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B河床凸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C河床凹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D河床凹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答案B解析图示a阶段,是河流心滩坝形成阶段,据材料信息“心滩坝是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可知,心滩坝为河
2、流堆积地貌;该地貌与河床形态有关,河床凸起阻挡水流,使流速减慢,形成堆积地貌,故A项错误,B项正确;河流的凹陷处没有阻挡河水、削减流速的作用,不能提供外力堆积的条件,排除C、D两项。2考向河流地貌的形成在由ac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河流地貌()A数量明显减少 B位置不发生改变C出现新的水道 D不发生侵蚀作用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三个阶段中,心滩坝数量没有变化,排除A项;整体心滩坝的位置向下游移动,排除B项;心滩坝的移动意味着既有侵蚀作用又有堆积作用,排除D项;在第一个大的心滩坝中,出现了新的辫状水道,故C项正确。(2019湘赣十四校第一次联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
3、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下图,完成34题。 3考向雅丹地貌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可知,形成雅丹地貌的物质基础是流水沉积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中,受风化、侵蚀作用的影响,会形成很多裂隙,盛行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洼地,因而平顶山状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土墩,而风蚀土
4、墩是在流水沉积地貌的基础上形成的,故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是流水沉积形成的,D项正确。4考向雅丹地貌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答案B解析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坡度相对和缓。(2019贵州联考)读北半球某河流三角洲历史演变略图,完成57题。5考向河流堆积地貌图示区域()A海面不断上升使海岸线东移B河口冲积岛最终与北岸相连
5、C流水沉积形成P处大片古沙洲D建港的水域条件N处比M处优越答案B解析该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受泥沙堆积的影响,海岸线东移,A项错误。该处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河口冲积岛最终与北岸相连,B项正确。P处位于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C项错误。河港应该选建在港阔水深处,与N处相比,M处泥沙淤积更少,且水面宽阔;N处位于冲积岛与河岸之间的狭窄水面,且水流慢,泥沙淤积严重,不适合建大型河港,D项错误。6考向河流侵蚀地貌下列图示河谷类型与图中P处河段较为吻合的是()答案D解析河流弯曲河段,由于凸岸与凹岸的流水侵蚀、堆积状况相反,因此两岸坡度不对称。P处位于河流凹岸,以流水
6、侵蚀为主,其河岸比河流的北岸陡,河水较深,故D项正确。7考向河流堆积地貌图示河流三角洲的历史演变特征是由()A陆海相互作用所致 B全球气候变暖所致C海水搬运作用所致 D地壳逐渐抬升所致答案A解析河流三角洲的演变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影响。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长期缓慢下沉;外力作用则主要表现为海陆的相互作用,当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水侵蚀作用损失的泥沙,则表现为海退,三角洲平原向海洋推进;反之,表现为海进,A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加剧海水侵蚀作用,使三角洲退缩;地壳逐渐抬升,可造成海水后退,但流水沉积作用减弱,不利于三角洲平原的形成,B、C、D三项错误。(2019浙江绍兴诊断性考试)下
7、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8考向外力作用的判断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答案C解析甲位于祁连山北侧,处于冬季风迎风坡,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为主,故排除A、B两项;乙位于祁连山南侧,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土壤和岩石中水分容易冻结,以冻融侵蚀为
8、主,故排除D项;丙位于甘肃东南部,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以流水侵蚀为主,故C项正确。9考向影响外力作用的因素地球表面,最易发生冻融侵蚀的区域是()A高纬平原地区 B极地高原地区C冰川覆盖山地 D山地雪线下侧答案D解析冻融侵蚀由冻结过程和消融过程组成,高纬平原区,气温低,很有可能无法出现消融过程,A项错误;极地高原地区以永久冰川为主,不属于冻融侵蚀,B项错误;冰川覆盖的山地,多为永久性冰川,没有消融过程,C项错误;山地雪线以上为永久冰川,雪线下侧为季节性积雪,气温低时出现冻结,气温升高时出现消融,最容易出现冻融侵蚀,D项正确。强素养争夺分水岭(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
9、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012题。10考向河流堆积地貌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贺兰山东坡主要为中高山,所以坡度陡,A项错误;岩石裸露与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无关,B项错误;河流、沟谷众多,形成的洪积扇数量就多,进而连接成片,C项正确;降水集中并不能使洪积扇集中成片,D项错误。11考向河流堆积地貌与其
10、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甲地地形以低山为主,因而水流速度较慢,携带泥沙能力较弱,砾石较少,正确;甲地低山区域较多,河流相对其他地区较长,较大的砾石等颗粒物在上游先沉积下来,也会造成甲处砾石较少,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判断甲处的降水多少和风化物的颗粒大小,错误。所以B项正确。12考向河流地貌的特点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答案B解析洪积扇自山口到边缘,沉积颗粒越来越小,厚度也越来越薄。根据材料,东南部的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
11、主,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砾石较多不适合作为土壤耕种,洪积扇的边缘土层很薄,所以耕地少,B项正确。南部洪积扇海拔与其他地区相同,A项错误;南部纬度稍低,光照较足,C项错误;洪积扇分布区都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D项错误。(2019重庆调研)涪江发源于岷山北坡,是嘉陵江的最大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在山前形成冲积扇。下图为涪江冲积扇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质构造分布图,据此完成1315题。13考向冲积扇的形成涪江受该地质地形影响,形成了多级冲积扇,下列关于断层F与冲积扇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顺序正确的是()AQ1Q2Q3F BQ2Q3FQ1CQ1FQ2Q3 DQ1Q2FQ3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最初,涪江从
12、高山出山口后,形成山前冲积扇Q1;然后北部断层活动,使得北部高山进一步抬升,南部地势下降,河流往西南部迁移改道,台地的发育,台地上形成新的山峰,南部区域发生了进一步下沉,形成新的冲积扇Q2,因断层F南部有山峰形成,且切断了冲积扇Q2(图中信息:Q1、Q2冲积扇均被断层F切断,但Q1在断层F之南的已发生变化,Q2仍完好),故判断形成时间Q1Q2F;Q2形成后,断层F使得南部抬升,河流从F断层起对冲积扇Q2南部由沉积改为侵蚀,经过隆起的山峰后,出山口后,形成新的冲积扇Q3。14考向沉积作用某同学根据河流沉积作用的变化规律,推断图中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合理的是()AQ1Q2Q3 BQ3Q2Q1CQ1
13、Q2Q3 DQ2Q3Q1答案A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Q1形成时期为涪江发育的早期,为河流从高山进入丘陵时形成的冲积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带来的沉积物较大,多为砾石;Q2为北部断层活动发生后,南部地势进一步下降,此时进入涪江发育中期,受溯源侵蚀、河流的下切和侧蚀后,上游河道变宽,砾石类较大的颗粒物就在涪江更上游沉积,而Q2的地势相对平缓(为台地,经过台地时发生沉积作用,图中Q2的河流段有沙洲形成,说明流速缓慢,沉积作用明显),故Q2的沉积物颗粒比Q1小;Q3为河流经过Q2冲积扇后形成的冲积扇,Q2位于山间盆地且面积较大,带到下游的沉积物颗粒会更小,故Q3颗粒物更小。15考向自然灾害的形成相对于
14、冲积扇Q1,图中冲积扇Q2更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 B滑坡 C洪涝 D旱灾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Q2位于河流沿岸,Q1距河流较远,受河水上涨的影响,Q2更易发生洪涝灾害,C项正确。(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618题。16考向海水堆积地貌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必须是海岸线稳定,死亡贝类生物持续堆积;另外,图示三条贝
15、壳堤形状都较平直,说明形成过程中位置较稳定。故C项正确。17考向堆积地貌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答案B解析泥沙在贝壳堤外持续堆积,会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加大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故B项正确;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不利于死亡贝类的持续堆积,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故A项错误;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新的海岸线与贝壳堤大致平行,而不会形成河口三角洲,也不会使河流改道,故C、D两项错误。18考向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
16、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D解析由图中不同年代贝壳堤的位置可知,海岸线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其位置发生了多次变动,变动的原因是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且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故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如图一,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图二),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
17、大趋势。据此完成1921题。19考向风沙地貌的形成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D沙丘向湖心移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青海湖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东岸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A项正确;湖泊东部没有河流注入,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无关,B项错误;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西坡是迎风坡,坡度缓,沙丘东坡是背风坡,坡度陡,C项错误;沙丘向湖岸移动,D项错误。20考向风沙地貌的形成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因素有()西北风湖陆风地壳隆起河流地形A BC D答案C解析据图二推测,图示西岸沙丘的西
18、北部有黑山阻挡西北风,阻挡西北风将堆积泥沙吹向湖泊,西北风不是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因素,错误,正确;湖陆风中湖风吹向陆地,将湖泊中泥沙吹上岸边堆积形成,正确;地壳隆起影响整体区域,不仅影响西岸,错误;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是主要沙源,正确。故C项正确。21考向人类活动与地貌推测近年来青海湖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 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答案B解析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主要人类活动是利用草场资源放牧。区域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青海湖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故B项正确。(2019大象天成大联考)岩石裂隙中的水
19、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温度降低时,再次冻结成冰,岩石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宽。在冻、融不断交替过程中,岩石崩裂成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下图为冰劈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2224题。22考向外力作用的判断冰劈过程属于()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A解析冰劈过程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对岩石的静态破坏,是风化作用。23考向风化地貌的形成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一定()A有层理 B有裂隙 C密度大 D导热慢答案B解析水的冻融是冰劈的直接动力,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必须有裂隙。24考向风化地貌的形成最易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是()A南极大陆 B青藏
20、高原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答案B解析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表为岩石、地表湿润、气温在0 上下波动。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019山西部分学校联考)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读图,完成2527题。25考向地质作用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下降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河流阶地就是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形成的,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26考向外力作用面积仍在扩大的河流阶地是()A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
21、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答案A解析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不同阶地堆积的河流沉积物不同,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河漫滩地区,可判断河漫滩地区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一级阶地的面积仍会扩大。27考向外力作用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A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B流速较慢,沉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分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应该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该河段自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河水漫过河漫滩说明此时处在丰水期,即黄土高原处在夏季多暴雨的时期,此时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20
22、19山西榆社中学大联考)巢湖湖岸的组成岩性成分可分为基岩石质湖岸、砂土质湖岸、粘土质湖岸三种类型。基岩石质湖岸岩石坚硬;砂土质湖岸土质疏松,多湖滩地;粘土质湖岸具有较强的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多裂隙。读巢湖湖岸线崩塌区域(如图中粗线部分)分布图,完成2830题。28考向地貌类型的判断图示崩塌湖岸线的湖岸类型主要为()A基岩石质湖岸 B砂土质湖岸C粘土质湖岸 D冲积扇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基岩石质湖岸岩石坚硬,因而能够阻挡湖浪的侵蚀,抗蚀能力强,不易形成崩塌,排除A项;砂土质湖岸土质疏松、透水性强,经湖浪的冲刷,易形成宽阔的浅滩,不易形成崩塌,排除B项;粘土质湖岸由于具有较强的遇水膨胀、失水
23、收缩、多裂隙的特性,湖岸陡峻,一旦受到高水位的湖浪冲刷或雨水浸透之后,易引发大块崩塌,或因自身重力作用发生滑落,形成陡直的崩塌湖岸地貌,所以崩塌主要发生在粘土质湖岸中,故C项正确;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不属于巢湖湖岸类型,故D项错误。29考向外力作用的判断造成湖岸崩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溶蚀 B季节性冻融C风力侵蚀 D湖浪侵蚀答案D解析流水溶蚀是通过化学反应侵蚀的,标志性地貌是喀斯特地貌,排除A项;巢湖位于我国南方,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 ,没有季节性冻融现象发生,排除B项;巢湖湖岸崩塌主要是湖浪对湖岸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侵蚀影响小,C项错误,D项正确。30考向影响地貌的
24、因素两处湖岸较其他各处湖岸崩塌严重的气象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风向 D风速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处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处地处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受盛行风的影响,两处湖浪较大,湖浪对湖岸的侵蚀作用强,故C项正确。(共3题,共4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31(2020山东济宁鱼台一中上学期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喀斯特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河通往地面的窗口。广西的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图一示意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分布,图二为地苏地下河地区喀斯特地貌。(1)说明地苏地下河流域内天窗的分布
25、特征。(3分)(2)“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阐释其形成的具体过程。(3分)(3)分析当地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分)(4)为该地开发利用地下河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答案(1)分布不均,地下河(干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多;均沿地下河分布。(2)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岩石,形成溶洞(地下河);继续溶蚀,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塌陷,形成天窗。(3)地表崎岖(起伏不平),土壤易侵蚀,可耕地少;裂隙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多季节性地表河),灌溉水源缺乏。(4)利用天窗抽引水灌溉;利用地下河落差发电;利用天窗、地下河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天窗的分布不均,地下河(干
26、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密集;均沿地下河分布。第(2)题,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顶部塌陷,形成天窗。第(3)题,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影响主要从对水源的储存和土壤的影响进行分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土壤易被侵蚀,土层薄,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少;由于地下裂隙多,地表水渗漏严重,灌溉水源侵蚀。第(4)题,地下河中合理利用可从“引”“扩”“提”“拦蓄”“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利用地下河及岩溶泉出露位置高,供水点位置较低的特点,修渠引水;“提”,在一些天窗、岩溶潭、落水洞或开凿竖井用动力提取
27、地下水;“扩”,在地势平坦,出露于地表的泉水与深部管道有联系或泉水补给资源很充沛时,可在露头对泉水出口扩大或加深,以增大出水量;“拦蓄”在地下河或岩溶泉的出口处,选择适当位置利用有利地形条件拦蓄地下水,采用拦蓄地下水方法,同时也积蓄了地表水,在河谷中拦坝,通过引水渠,引至具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利用水动力发电;“开发”,地下河中有众多的溶洞、上面还有天窗,可发展旅游业。强素养争夺分水岭32(2019湖南株洲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
28、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8分)(2)陡坎向地势低的一侧为内侧。指出陡坎内侧树龄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3)上游的曲流(甲处)在1948年以前发生裁弯取直,请你在图中找出依据,并说明理由。(4分)(4)下游的曲流也发生了裁弯取直,但是旧河道内的树龄乙处和丙处不同,请你分析原因。(2分)答案(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2)树龄较
29、小。陡坎内侧为旧河道,有一定的水量,不能生长树木;水干涸后才有树木生长,所以树龄小。(3)依据:上游有一段陡坎内侧树龄为1020年。理由:树龄等值线分布图为1968年绘制,最老树龄为20年,说明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20年前。(4)丙处在乙处的下游,积水时间长。解析第(1)题,由于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发生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第(2)题,陡坎向地势低的一侧为内侧。根据图示可知,陡坎内侧树龄较小。这是因为陡坎内侧为旧河道,有一定的水量,不能生长树木;水干涸后才有树木生长,相
30、对陡坎其他部位而言,陡坎内侧树龄小。第(3)题,上游的曲流(甲处)在1948年以前发生裁弯取直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图中显示上游有一段陡坎内侧树龄为1020年。第(4)题,树龄大小与河道积水时间有关,丙处在乙处的下游,积水时间长。只有当积水退去才有树木生长,故丙处树龄较小。提智能勇攀最高峰33(2020山东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北黄海是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包围的半封闭海域,海底中部地势平坦,开口朝南,地势向南黄海倾斜。北黄海西部海域发育有泥质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治理的影响,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分布面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北黄海西部海
31、域泥质区分布及洋流流向。(1)说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2分)(2)指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2分)(3)推测近年来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区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1)黄河以及流经两大半岛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2)泥质沉积物呈块状和带状分布;山东半岛北部海域较辽东半岛沿岸分布面积较广。(3)北黄海海域泥质沉积物面积呈减小趋势。原因:黄河及流经两大半岛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修建水库,河流携带泥沙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北黄海水域水文发生变化,沿岸流减弱。解析第(1)题,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具有多源性,以山东沿岸流携带的陆源黄河沉积
32、物为主,也受到辽东半岛河流沉积物的影响。因此其主要物源为来自渤海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入海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第(2)题,据图可以看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分布:辽东半岛西部块状分布明显,辽东半岛东部、山东半岛带状分布明显;沉积物面积:山东半岛北部面积大,向海延伸明显。第(3)题,预测近年来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原因主要从泥沙来源、植被覆盖率、海水侵蚀方面分析。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植被覆盖率提高,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同理两大半岛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也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减少,因此沉积物来源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沉积区面积呈减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