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月考(9月)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每小题2分,共50分)1、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资料乙:“为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丙甲乙丁
2、D 乙丁丙甲2、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 乙丙对,甲丁错 B 甲丙对,乙丁错 C 甲乙错,丙丁对 D 甲乙对,丙丁错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
3、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4.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A 重视民心向背B 宣扬君权神授C 实行等级制度D 依赖家族关系5.平遥古城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
4、园林、牌坊等。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是( )A 与自然环境契合B 天人合一的理念C 安土重迁的观念D 家族中心的传统6.有学者认为隋唐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互不隶属,共同对皇帝负责,从而有效地牵制了丞相的权力”。材料反映了( )A 集体决策机制形成 B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C 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D 专制皇权有所削弱7.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 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 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 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 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
5、并举8.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9.下图为清光绪年间的一张“廷寄”,即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务的皇帝谕旨。“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廷寄”制度反映了()A 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
6、效率C 军机大臣地位高,掌握了国家的决策权 D 军机处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10.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C唐朝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11.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 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 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 军机处应
7、予以撤销 D 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12、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道:“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 维护了社会公平B 有利于专制统治C 促进了文化融合D 加强了民族团结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晋国是姬姓封国 B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C 晋宋两国可
8、以通婚 D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14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组建的一般程序为:首先由九名执政官和一名司法书记员抽签产生有个公民法庭分别审理各类案件,再拍签选举具体的审判集体;其次抽签选举审判集体的主席,最后决定具体的分管工作人员。该组建程序( )A有助于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B说明执政官实际执掌司法权力C有利于保险雅典司法话动公正D体现了公民法庭应对平民负责15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雅典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征B奴隶社会经济的制约C雅典对公民资
9、格的规定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16著名思想家顾准在论及古希腊政治制度时说:“直接民主只能行使于城邦”其主要的依据是城邦( )A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 B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意识C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利的观念D具有独立自治的特点17在雅典,改革的法案常常写在石碑上,而这些石碑一般是放置在市政广场西侧执政官官邸的巴塞勒斯柱廊里,雅典公民穿行于柱廊间就可以看到改革的法案。这一做法有利于A宣扬天赋人权的理念B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C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D维护奴隶制贵族统治18由表可推断,下述中外的法律出处律令周礼秋官潮士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唐律疏议贼盗律如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家主人发觉后,立时杀死勿论。十
10、二铜表法第八表适逢夜盗,杀之无罪。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1791年法国刑法典防卫他人侵犯自己或他人之生命而为杀人行为时,不为罪。A严厉惩罚报复侵权行为B利用同态复仇打击侵权行为C尊重人权主张量刑审判D明确界定国人正当防卫权利19苏格拉底认为,城邦法律是公民与城邦的契约,体现了自然的要求,因而正义。既然生活在城邦中,就意味着认同了城邦法律,这是与城邦的契约,而契约不可违背,就算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也要遵守法律。苏格拉底意在强调( )A法治是城邦民主的保障B个人与城邦密不可分C民主既是权利又是义务D城邦直接民主危害大20罗马法中规定:如果货主的物品在船上、车上、旅馆或货栈中被盗或受到
11、损害,可以对业主提起“盗窃之诉”或“损害之诉”,业主对此应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古代罗马( )A严禁业主发生自盗行为 B禁止对私有财产的侵占C注重规范诚信贸易行为 D注重维护贸易活动安全21公元前483年,雅典城邦公民在陶片投票时,一个陌生的市民来到贵族阿里斯提德面前,要他帮自己在陶片上写上 “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照办后询间为什么要放逐这个人,他做错了什么。这个市民回答说,他没做错什么,自己甚至不认识这个人,他只是讨厌人们到处都称赞阿里斯提德“正义”。就这样,阿里斯提德被陶片法驱逐。材料说明陶片放逐法( )A体现了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B沦为雅典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C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成为
12、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22有学者说:雅典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没有职业士兵和永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有专门的立法人员。政府职责由普通公民履行,此种制度是建立在这样的设想上:一般公民有能力参与城邦事务,能够以爱国之心履行其对城邦的责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公职人员素质较高B城邦政治运行缺少动力C实行三权分立体制D公民参与是民主的保障23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 )A经济发
13、展水平落后 B民众思想深受束缚C民主制的衰落根源 D政治生活特色鲜明24古代雅典僭主通常借助社会中下层力量推翻贵族统治,实行个人统治。僭主常常大兴土木,修建神庙等公共建筑,举办和推广宗教崇拜的公共节日。据此可知,当时僭主政治客观上( )A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B催生了雅典的宗教信仰C推动了雅典城邦的发展 D改变了雅典的民主制度25在罗马法中,除了在买卖契约之中,合同双方都有义务告知对方必要的信息以供其作出是否缔结合同以及以何种方式缔结合同的判断,租赁合同中以及银行服务合同中也存在着相关告知义务。这说明古代罗马法( )A强调保护贵族利益B体现了诫信公平的原则C具有形式主义特征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结
14、果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法外。韩非子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将法律公之于天下,“使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又别置“法官”作为主管吏民法律的顾问,以使天下吏民知法不犯,增进国家的安定和统治秩序的稳定。这种法律观念,一直为后来历朝历代所承袭。摘编自朱晓燕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二 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但并非一切人均为罗马社会的权利主体。除了是人以外,还需具备其他基本条
15、件:是自由的,而且就市民关系而言,还应当是市民。因此,凡是合乎上述三个条件的就可以成为罗马法上的平等主体。奴隶,一般不是权利主体而是权利客体,但是在取得自由人身份以后就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变成为自由人和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摘编自付建平、谢荣国罗马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法治思想产生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与罗马法的异同。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
16、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了哪些制度?(2分)(2)
17、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3分)(3) 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分)(4) 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5分)28、(22分)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邢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
18、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杜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10分)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 Rule of Law ),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
19、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其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6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6分)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1. CBDAD BDABD DCBCC ACDAD CDCCB26(1)原因:礼乐制度遭破坏,需要建立新的社会行为准则;新兴地主阶级打破贵族特权的需要;增强君主专制和统治秩序的需要
20、。(6分)(2)异:中国古代法治强调法律适用于任何人,而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中国古代法治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罗马法则注重公民的权利平等;中国古代法治思想最终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罗马法影响了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同:都注重法律的公开性;都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性;都是维护统治的工具。(10分)27. (12分)(1)制度:皇帝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如答出三公制度亦可。) (2)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3)原因:相权威胁皇权。措施: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的助理机构。(4)变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皇权不断加强。演变趋势:君主专制
21、不断加强。28、(22分)(1)材料1主要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材料2的法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利于规范人们的经济活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2)共同点: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本质区别:材料1法治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而材料4的法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是因为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他呼吁通过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挽救民族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