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全国卷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商代贵族墓室的陪葬品中,青铜酒器普遍存在,并且分别具有一定的形制;在平民墓室中则出土了大量的陶杯、陶尊等陶制酒器。据此可知,商
2、代A.农业生产高度发达B.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减弱C.等级观念已经出现D.贵族阶层奢靡之风盛行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部分学生曾放弃儒学投奔少正卯门下;墨子早年学儒,而后弃儒自成学派;陈相原来是楚国儒者陈良的弟子,后弃儒学农。这些现象A.反映了私学教育的开放性B.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C.体现了儒家学说的落后性D.揭开了诸子学说融合的序幕3.秦汉以来,西南地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等途径加强了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下图直接反映的是成都A.西南丝绸之路示意图B.秦帝国征服西南夷路线图C.西南民族迁徙示意图D.佛教传入中国西南路线图4.公元前178年,汉文帝恢复了皇帝籍田的仪式:为了在耕作农田获取谷物以祭
3、祀宗庙方面作出表率,汉文帝亲自参与劳作。自此,这种在汉皇宫内举行的半宗教半政治的仪式开始成为传统。汉文帝的这一举措A.凸显了神权政治的色彩B.受到了儒学独尊的影响C.催生了休养生息的政策D.体现了农耕文化的传承5.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下图反映的南方朝代是A.宋B.齐C.梁D.陈6.下表为唐代部分诗人关于扬州的描写。它集中说明唐代扬州作者描写李白(701年762年)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王建(765年830年)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张祜(约785年849年)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A.商业经营规模扩大B.商业发展水平较高C.坊市分区制度瓦解D.市民文化
4、生活丰富7.北宋初年,细腻精工、富丽华贵的绘画风格受到人们推崇。北宋中后期,绘画的主流风格则是要求画家深入生活,细致考察所描绘之物,画面要求更加活泼、生动、自然。促成这一绘画风格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文人画写意画的兴起B.理学格物精神的影响C.市民审美旨趣的变化D.儒学自省思想的要求8.明初,总兵由皇帝亲自选任。1488年,弘治皇帝下令今后将官有缺,须会府、部、三法司并科道官,从公推举。此后,会推总兵成为定制。明代总兵会推制度的出现A.体现了明代决策机制的变化B.保证了地方军官素质的提升C.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D.反映了官员考核制度的严密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市井闲谈,士大夫清议,无
5、不以夷人驻京,为宗社安危所系,而惴惴不安者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列强入侵促成民族意识觉醒B.边疆危机推动政治改革思想兴起C.传统观念造成国人认识落后D.瓜分狂潮导致政府统治根基动摇10.下表为18751895年申报刊登的中外广告历年日广告量的对比(单位:条)。这A.晚清实业救国运动成效显著B.列强经济侵略受到一定遏制C.国人现代经营理念有所增强D.中国近代社会风气更加开放11.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一现象A.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B.导致新式学堂广泛建立C.使女性男性获
6、得平等权利D.冲击旧式封建女性思想12.在1911年冬职官录所载的1478名州县官中,两年前即任州县官者占52.8%,两年间仍在原州县任职、职位未变者也达到47.9%。而在1913年冬职员录收录的556名县知事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3.9%和1.6%。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清末新政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冲击C.科举制度的废除D.西方列强的侵略13.1925年,国民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选派国民党员赴苏留学的决定,苏联为此创立了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曾分两期招收了大量国民党员。国民党员赴苏留学A.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C.体现了国民党员出身的变化D.有利于推动民主革
7、命的进程14.以下内容出自抗战时期泰晤士报的报道。该报道据报道,数百名国民革命军士兵在日军对古北口的轰炸中丧生,这一在长城上最后一座关隘的军事行动便宣告终结。但战火仍然在喜峰口蔓延,宋哲元部坚决抵抗日军靠近关口的企图,因此日军从古北口调遣了部分战机北平笼罩在一片恐惧中。较为客观中立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间接指出了中国战败的原因发表于全面抗战爆发之时A.B.C.D.15.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列宣传画反映的主题与“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思想最为接近的是16.1978年以前,中国对非援助主要以为新兴非洲国家无偿修建铁路等基础设施为
8、主要形式:到20世纪八十年代,无息贷款、技术援助、项目建设、直接建厂等逐渐成为援助的主要形式;1995年以来,中国政府鼓励和吸收中国企业参与到援非项目中。这一系列变化旨在A.加速非洲民族解放进程B.深化多层次的开放格局C.恢复在联合国的影响力D.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17.武力扩张和商业活动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下图直接反映了A.波斯帝国的西侵进程B.希腊城邦的海外扩张C.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18.有学者言,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通才”并不是唯有那个时代才有,但在当时能出现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长期被压制的人性解放B.社会经济结构变化C.基督教神学被批判
9、摒弃D.中世纪文化的落后19.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帝国境内德意志新教诸侯缔结了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该条约规定统治者有权决定在自己所辖领地内实行哪一种宗教并要求臣民对其宗教服从,持异信仰者有移居的权利。这A.适应了世俗权力加强的趋势B.反映了国家统一进程的加快C.体现了信仰自由原则的确立D.受到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影响20.下表为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这些法案A.践行了三权分立的思想B.削弱了国王的行政权力C.巩固了光荣革命的成果D.开创了议会政治的先河21.列宁曾指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哲学没有任何的单独存在的权利,它的材料分布在实证科学的各种不同的部门中间。列宁在
10、此强调马克思主义A.带有鲜明的批判色彩B.推动现代科学发展C.应符合俄国基本国情D.具有科学性的原因22.在非洲现代文学兴起的过程中,非洲法语文学打出的第一面旗帜是黑人性(20世纪30年代初旨在恢复黑人价值的文化运动);安哥拉葡语文学也是以提出让我们来发现安哥拉等口号和出版安哥拉新诗人诗集(1950年)发轫的。这些现象表明A.非洲文学体裁更加丰富B.非洲文学以再现传统为核心C.非洲民族意识日益觉醒D.国家独立推动现代文学发展23.下表是二战时期苏德战场苏军的防御战役概况表格信息反映了A.在苏德战场上苏联战局好转B.德国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D.苏军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24
11、.下图为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年)的农业宣传画喂进去的是玉米,出来的是牛肉罐头。这可以反映出当时A.农业改革的内容B.农庄经济效益的提高C.经济改革的成效D.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25.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英国政府坚决反对欧洲一体化,认为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将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欧洲事务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一看法A.延缓了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进程B.受到欧洲大陆均势思想影响C.基于维护欧洲霸主地位的需要D.体现了务实灵活的外交理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朝人口估计
12、有3000万,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157年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三国鼎立期间,人口仅存约2300万。西晋人口约有3500万,此后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唐初人口仅有2500万,至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960年,估计人口只有4000万。1100年,人口超过1亿。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明初人口不足6000万,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1655年,人口估计已降至1.2亿。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
13、新纪录。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材料二 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摘编自【明】田艺衡留青日札闽人多贾吕宋(菲律宾)焉,其国有朱薯然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盖中以来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种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皆可以长。摘编自【清】周亮工闽小记田亩起丁(丁银),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摘编自【清】吴永芳嘉兴府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至清代中期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清代人口很快破2亿大关的原因及影响。(8分)2
1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抗战中的国防教育抗战时期,在各种国防教科书中,胶东版国防教科书为最突出之代表。材料一国防常识(初级第六册,44年)目录国防国语(高级第二册,43年)目录1、挖抗日沟2、盘查行人3、除奸4、封锁消息5、东北四省6、大西北7、大西南8、朱德和彭德怀将军9、平型关大战10、百团大战11、常用的武器12、军用飞机13、人类的祖先14、人类战争时代15、人类和平时代16、改善人民生活17、实行民主政治18、反对一党专政19、胶东各级政府20、敌后抗日民主政府21、陕甘宁边区政府22、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3、帝国主义24、帝国主义大战25、苏联26、苏联是弱小民族的救星
15、1、青纱帐2、检阅自己的力量3、老乡也会打游击4、打埋伏5、配合八路军歼敌记(一)6、配合八路军歼敌记(二)7、消除吸血鬼(一)8、消除吸血鬼(二)9、把生命献给了祖国(一)10、把生命献给了祖国(二)11、我们的青先队12、儿童参战记13、英勇的小成14、保卫家乡(一)15、保卫家乡(二)16、保卫家乡(三)材料二“敌人的太阳旗,插遍了胶东的山岗。皇军棕红色的马,系在祖国河边柳树上”:“村舍消逝了袅袅的炊烟,鬼火在荒野里流荡;原来是咱们的土地,却变成了鬼子的屠场;从前这里养活了咱们,如今该让咱们来保卫家乡。以上材料均摘自石鸥、魏天飞课本抗战之胶东版国防教科书根据材料及所学,以“胶东版国防教科
16、书赏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就有一些人主张坦克战,如法国杜芒克曾指出:如果确定某日零点实行动员,在波尔多地区的装甲部队6小时后便可到达塞纳河。1925年,参加过凡尔登保卫战的戴高乐发表了我国战争原则的方向一文,反对静止防御理论。1934年5 月,戴高乐的专著建立职业军问世。在书中,他指出法国的心脏巴黎对任何来犯之敌敞开着大门,因为巴黎周围的平原开阔平坦唯一可靠的防御措施不是构筑要塞,而是建立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分编成6个机动装甲师的精悍的职业军。虽然建立职
17、业军一书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先进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但当时戴高乐的见解仅有极少数人表示支持。当时,该书在法国仅售出750本,但是随后被译成德文,引起了德国纳粹军的极大兴趣。摘编自郭华榕20世纪30年代法国军事辩论的惨痛教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建立职业军问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军事理论受到冷遇的后果。(6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法令规定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和燃料只准运往英国出售,这基本上确定了英国对其殖民地和本土全部贸易的实际垄断地位。同时,英国还对法国等国家的
18、产品征收高额关税。1786年,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互相同意降低部分产品关税。1825年,英国宣布向其他拥有海外殖民地的国家开放英国的殖民地贸易。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 二战之前美国的部分关税法案时间(年)法案主要内容17891789年关税法主要用于筹集财政收入及保护弱小工业18241824年关税法进一步提高税率1828“可憎关税”工业制成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达到44%18321832年关税法南方势力崛起,关税税率改革,降低至1824年水平18421842年关税法1837年的金融恐慌后,税率提高1846沃
19、克关税法案民主党人控制国会,降低关税18571857年关税法下调关税,对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回应1890麦金利关税平均税率达到48%1913安德伍德关税法民主党控制了国会,实施关税削减政策1921紧急关税法案共和党人重新掌权,对小规模的萧条做出了回应。提高农业税率以保护农民1930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的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1000名经济学家提出抗议1934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关税,刺激萧条时期的贸易,赋予总统贸易谈判的权力-摘编自白彦锋、赵聪美国关税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外贸政策发生的变化,并从政治、经济及思想角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20、知识,概括二战之前影响美国关税法案制定的因素,并说明1930 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1000名经济学家提出抗议的原因。(7分)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商代贵族墓中陪葬的青铜酒器普遍存在且具有一定的形制,而平民墓室则以陶杯、陶尊等陶制酒器为主,这说明当时贵族内部及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着等级观念,故选C。“生产高度发达过于绝对,故不选A;材料体现不出当时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减弱,且这一表述也与史实不符,故不选B;材料主旨是体现等级差别,与奢靡之风盛行无关,故不选D。2.A【解析】材料中孔子部分学生改投他门、墨子弃儒而自成学派及陈相弃儒学
21、农等现象体现了当时私学教育背景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先生及门派,这反映了私学教育的开放性,故选A。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故不选B;材料未体现出儒家学说内容的落后性问题,故不选C;揭开了诸子学说融合的序幕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不选D。3.A【解析】根据材料中“成都”“印度”及“五尺道”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图反映了汉代以来形成的西南丝绸之路,故选A。秦帝国征服西南夷及西南民族迁徙不能涉及到印度等地,故不选B、C;佛教是由印度北传至中亚地区,再经由西域传入中国,材料路线与佛教传入中国无关,故不选D。4.D【解析】中国古代天子籍田的现象早在周代就已出现,这是古代农耕文化的产
22、物,汉文帝继承了这一精神,同时又开启了后世将举行这种仪式作为传统的序幕,从而体现古代农耕文化的传承特点,故选D. 神权政治是由宗教首领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政治统治制度,材料主旨与此明显不符,故不选A;儒学独尊始于汉武帝时期,故不选B:休养生息政策在汉高祖时期已经开始实施且材料主旨与此不符,故不选C。5.A【解析】材料中“平城”为北魏前期都城,这一时期是在公元5世纪左右,同时据图可知山东大部分地区及淮河地区属于南朝所有,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宋,故选A。其他三个朝代都没有统治过山东地区,故不选。6.B【解析】材料中三位诗人的诗歌分别反映了唐朝中期以来扬州在商业规模及商业经营时空方面的新变化,这表明当时
23、扬州商业发展水平较高,故选B。材料中王建和张祐的诗句没有反映商业经营规模的问题且没有对比,体现不出规模扩大的结论,故不选 A;材料中李白和王建的诗反映不出商业经营空间的变化,且坊市分区制度瓦解主要是在宋代,故不选C;材料中李白的诗体现不出文化生活丰富,故不选D。7.B【解析】“深入生活,细致考察所描绘之物,画面要求更加活泼、生动、自然”体现了理学格物致知精神影响下画家追求写实的特点,故选B。文人画写意画强调追求意境,这与材料主旨明显不符,故不选A;市民审美旨趣主要体现在市民化、通俗化方面,材料与此也不符,故不选C:儒学自省思想强调内心的自我调适、体悟和省察,从而达到体验自我人格价值的快乐,这体
24、现在绘画领域,就是通过心胸培养,在创作和鉴赏绘画中陶冶心性,材料中绘画风格的改变与此不符,故不选D。8.A【解析】据材料“亲自选任”到“从公推举”及所学可知,内阁的票拟权实现制度化后,中央政府决策的过程基本为奏章-部议或集议-票拟-批旨-封驳或抄参,皇帝侧重于最终裁决,会推总兵也是如此,故选A。保证素质提升过于绝对,故不选B:中央集权的加强主要体现在对地方的控制力方面,总兵会推制度的出现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故不选C:材料中的总兵会推制度是一体推举、任命制度,没有直接涉及到官员考核制度,故不选D。9.C【解析】材料中,无论是市井闲谈,还是士大夫清议。他们都把夷人驻京看成是心腹大
25、患(为宗社安危所系),这体现了当时的国人受传统的华夷观念的影响,对近代正常的外交现象(天津条约规定的外国公使入驻北京)缺乏正确的认识,故选C。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以民族、人民、国家为中心的凸显民族利益至上,材料中国人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古代以君权为中心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层面,故不选A;材料并未体现政治改革思想,故不选B;瓜分狂潮出现于甲午战后且材料未体现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故不选D。10.C【解析】材料中,华商广告的比重日益提高,这表明华商市场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运用现代报纸广告的力度加大,国人现代经营理念有所增强,故选C。晚清实业救国运动主要兴起于19世纪末且在民国初年成效显著,故不选A;B项
26、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故不选B;社会风气主要是指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的风尚,是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等要素的总和,D项表述以偏概全,故不选D。11.D【解析】中国古代、近代女性深受封建礼教“三从四德”思想的束缚,维新派提倡女子教育并兴办女学,冲击了这一旧式的封建思想,故选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故不选A;新式学堂不仅指女学堂,且兴办女学运动的效果如何,是否广泛创办了女学由材料当中不得而知,故不选B:兴办女学是争取女性学习权利的努力,它不可能使女性获得同男性同等的权利,且不符合史实,故不选C。12.B【解析】据材料可知,与1911年相比,1913
27、年地方县一级官员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原有的地方官员格局,故选B。清末新政始于1901年,虽然对政治机构、选官制度(如1905年废除科举制等)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改革的结果没有出现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故不选A、C;西方列强的侵略自鸦片战争以来始终存在,故材料中的现象与其无必然的联系,故不选D。13.D【解析】据材料可知,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员赴苏留学,有利于进一步得到苏联的援助,这有利于推动大革命的进程、故选D。国民大革命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但这不等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国民党员赴苏留学、故不选A: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故
28、不选B;国民党员赴苏留学不会改变国民党员的出身,故不选C。14.C【解析】根据内容可知泰晤士报用中性客观的语言来进行报道,相对比较客观中立,故选;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故不选:根据轰炸中丧生日军从古北口调遣了部分战机北平笼罩在一片恐惧中可知,中日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故选,据材料在这长城上最后一座关隘的军事行动及所学可知,该报道反映的是1933年长城抗战,故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C。15.D【解析】“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反映了三线建设的指导思想,故选D。A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反映了改革开放;C反映了抗美援朝。16.D【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建国以来,我们对非洲援助的形
29、式不断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国际上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国内则主要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故选D。20世纪9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已基本完成,故不选A;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主要体现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等层面上,故不选B;援助非洲可以起到提高中国在联合国影响力的作用,但中国并不以此为主观目的援助非洲,且材料更强调不同时期援非政策的不同,强调政策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故不选C。17.B【解析】据材料图示中两次殖民活动后的空间范围以及“斯巴达”“雅典”等信息可知,该示意图直接反映了古代希腊人在地中海
30、和黑海地区的殖民活动,故选B。波斯帝国不曾征服希腊城邦,故不选A;罗马帝国建立应从意大利半岛开始,故不选C;阿拉伯人在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活动应是在8世纪以来,材料中的地图明显不符合其时代特征,故不选D。18.B【解析】材料中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题干重在考察文艺复兴产生兴起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关注自身,摒弃束缚,故选 B。长期被压抑的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的表现而非原因,故不选 A;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并没有摒弃基督教神学,故不选C;中世纪文化落后与否和文艺复兴的兴起并无必然因果关系,故不选D。19.A【解
31、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教随国定原则的确立,这一原则有利于世俗君主权力的加强,故选A。16世纪德意志地区尚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趋势尚未出现,故不选B;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只是确立了地方诸侯有在自己辖地选择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其统治之下的民众则无自由选择的权利,故不选C;这一规定有利于新兴民族国家的兴起,D项表述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故不选D。20.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兵变法案从军事角度限制国王的权力,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王位继承法排除了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复位的可能性,这些法案都是继1689 年权利法案之后,巩固革命成果及进一步限制王权的产物,故选C。三权分立
32、体现在立法、司法、行政三个方面,材料没有涉及司法及行政方面,故不选A;材料没有涉及国王行政权力的增减问题,故不选B;中世纪英国已经有议会政治,故不选D。21.D【解析】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植于科学的土壤中,利用各类现代科学成果为自己的学说提供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这点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原因,故选D。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成果的借鉴,而不是批判,故不选A;材料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原因,没有指出其对现代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故不选B:材料内容与俄国国情无关,故不选C。22.C【解析】根据“第一面旗帜是黑人性(20世纪30年代初旨在恢复黑人价值的文化运动)”“让我们来发现安哥
33、拉等信息及所学可知,在非洲现代文学兴起过程中,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C。体裁是文学作品的样式形式,材料不体现非洲文学体裁的丰富性问题,故不选A;材料主要反映恢复黑人价值,民族意识显著增强,体现不出非洲文学的核心问题,故不选B;20世纪30至50年代,非洲还有许多国家没有独立,如安哥拉就在1975年才独立,故不选D。23.A【解析】防御正面为战场上防御地区或防御部署朝向敌人的一面,表格表明,在1941年战局中,防御正面占战线的百分之七十五,到1942年,则大约只占整个战线的百分之三十,至1942年后半年,敌人能突人的纵深范围已大大小于1941年。说明苏德战场上苏联战局好转,故选人
34、。材料不能全面体现德国战局,且无法得出德国在苏德战场失利的原因是失道寡助,故不选B;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表现为反法西斯各国在战场上的合作,与材料无关,故不选C:由材料可知,材料为苏军防御战役概况,不体现进攻状况,且由材料可知苏军的战局有所好转,D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故不选D。24.A【解析】材料中的宣传画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农业领域的种植玉米运动,故选A。宣传画主要以政治宣传功能为主,体现不出农庄经济效益的提高及经济改革的成效问题,故不选B、C;材料中宣传画没有涉及到经济体制问题,故不选D。25.B【解析】据材料“德国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将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欧洲事务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信息及
35、所学可知,这一看法明显受到了英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故选B。1973年1月1日,英国正式成为欧共体的成员国,故不选A;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此时苏联是欧洲第一大国,故不选C;两极格局下欧洲一体化有利于英国的发展,坚决反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与当时的世界及欧洲形势不符,这一行为与务实灵活的外交理念背道而驰,故不选D。26.【答案】(1)增长相对缓慢;大起大落(或起伏性大);呈现阶段性;受时局影响明显;清代中期增长迅猛等。(4 分,答出4点即可)(2)原因: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或农业的进步);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种植:赋税制度改革(或“摊丁入亩”政策)的影响
36、等。(4分)影响:一方面,为封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或推动了康乾盛世的到来);另一方面,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4分,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1)人口数量从公元前221年的3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13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6%,这表明增长相对缓慢;材料中人口突破6000万、9000万及1亿.2亿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人口在每一王朝之初一般人口较少,随着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 人口渐渐达到每一王朝的顶峰,王朝末期受战争、动乱、疫病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减少明显,这表明时局变化对人口影响明显且人口变
37、化起伏性大;根据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 亿的新纪录”可得出清代中期人口数量增长迅猛。(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及税制改革促进人口激增,根据所学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及耕地面积的扩大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影响,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人口增长对封建经济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口激增带来的资源危机及部分地区的环境危机等。27.【答案】胶东版国防教科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全面抗战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胶东抗日根据地编撰出版了国防教科书教材。(2分)从总体上看,胶东版国防教科书重点在为什么要
38、抗战、从哪些方面抗战、谁来抗战及抗战有什么结局等内容或主题上进行了高强度的宣传与强化。(2分)例如,它以较大的篇幅表达了抗战的正义性,引导学生认清日本侵略中国的本质以及各种侵略行径,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激发其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它还用大量的篇幅让广大民众包括青少年儿童知道抗战的基本常识,提高服务抗战的基本技能;了解有关抗战的各类资源的联系,知道中国抗战的基本形势等。它也安排不少内容宣传人人抗战、守土有责的典范,进行抗战的普遍性与全民性的教育。它还通过引导民众认清国际形势,报道鼓舞人心的重要胜利等方式. 强化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另外,作为共产党根据地的重要教材,它在宣传抗日的同时,还不忘宣传中国
39、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共产党的主张政策等,从而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巩固了根据地。(6分,具体内容答出3点即可)胶东版国防教科书体裁多样、通俗易懂、凸显本土特色,它直接服务于抗战这一特定的目的,宣传鼓舞以及动员性的特点十分突出。当救亡图存与重塑国民精神的时代呼声通过国防教科书的形式呈现在胶东广大农村孩童手中时、我们说、小小的课本为中国伟大的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分)【解析】首先要清楚胶东版国防教科书是抗战时期进行民众动员和教育的历史产物,结合时代背景简单分析其出现的历史原因。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胶东版国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最后对其历史地位或历史意义进行说明。例如通过
40、材料中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该书主要围绕为什么要抗战、从哪些方面抗战、谁来抗战及抗战有什么结局等方面展开宣传。根据“东北四省”及所学可以知道该书注重引导学生认清日本侵略中国的本质以及各种侵略行径;根据国防常识中的各类武器介绍可知,该书用大量的篇幅让广大民众包括青少年儿童知道抗战的基本常识;根据“苏联”“八路军”“敌后抗日民主政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书作为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教材,在引导民众认清国际形势、强化抗战信心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该书具有体裁多样、通俗易懂、凸显本土特色、直接服务于抗战这一特定目的等特点。最后我们可以从抗日救亡的角度点出其历史贡献。28.【答案
41、】(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战争手段的改变;戴高乐个人的经历及努力;戴高乐对他人先进军事理论的吸收等。(6分)(2)内容:消极固守要塞不能保证安全;建立职业化的装甲部队:主张进行机械化运动战(或重视坦克战)。(3分)后果:造成二战前法国军队战术理论的落后;为二战法国的快速战败埋下了伏笔;客观上促进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步。(1点2分,2点3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1925年,参加过凡尔登保卫战的戴高乐”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战争手段的改变、戴高乐个人的经历及努力;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就有一些人主张坦克战及所学可得出戴高乐对他人先进军事理论的吸收等。(2)
42、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法国的心脏巴黎对任何来犯之敌敞开着大门,因为巴黎周围的平原开阔平坦唯一可靠的防御措施不是构筑要塞”可得出消极固守要塞不能保证安全;根据“建立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分编成6个机动装甲师的精悍的职业军”可得出建立职业化的装甲部队;根据“反对“静止防御理论”“及所学可得出主张进行机械化运动战(或重视坦克战)。第二小问后果,根据戴高乐的见解仅有极少数人表示支持。当时,该书在法国仅售出750本,但是随后被译成德文,引起了德国纳粹军的极大兴趣及所学从对二战前法国军队的战略战术、对二战的进程的影响及对德国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9.【答案】(1)变化:从重商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到自由
43、贸易。(2分)原因:代议制政体下,工业资产阶级逐步取得国家话语权;工业革命对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迫切需求;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提倡的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或传统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分)(2)因素: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1787年宪法;南北势力的斗争(或18611865年南北战争);国会两党制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罗斯福新政等。(4分,答出4点即可)原因: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所推行的保护主义关税容易使得美国遭到各国报复,经济遭受巨大打击,甚至会引发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世界性的经济萧条等。(3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
44、料“对其殖民地和本土全部贸易的实际垄断地位”“对法国等国家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同意降低部分产品关税开放英国的殖民地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的变化可得出从重商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到自由贸易。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政治方面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影响. 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影响,思想上新旧经济思想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1789年关税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出台之前,美国实行邦联制,关税对经济保护几乎无从谈起,1787年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制定关税政策的权力,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增加政府收入,故制定了1789年关税法:根据“南方势力崛起”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南北垫力的斗争(或18611865年南北战争):根据“民主党人控制国会”“共和党人重新掌权”可得出国会两党制的影响;根据“1837年的金融恐慌后,税率提高”“对小规模的萧条做出了回应”及所学可得出经济危机;根据“对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回应”可得出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根据1934 年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关税,刺激萧条时期的贸易,赋予总统贸易谈判的权力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罗斯福新政等,根据所学知识.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影响美国关税政策的制定。第二小问原因,可结合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背景下,从高水平关税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