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3286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引言反映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和第一目讲述的源于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可视为这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建议教学时注意前后联系,引导学生从人文精神发展的宏观历程中对这两大运动准确定位。同时,两大运动影响深远,有大量的古迹、资料流传至今,并在相当

2、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议教学时充分运用。引言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文字重点说明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势力的精神独裁和14世纪以来人们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渴求,时间跨度非常大。建议对古希腊人文思想萌芽后的历史做简要说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这里可以对基督教的精神统治简要介绍,其他方面留到讲宗教改革时进一步说明。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

3、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第一目“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教材首先分析了意大利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并以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佛罗伦萨为例加以说明。其次,进一步说明了资本主义萌芽所引起的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本目的讲述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回顾前面讲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特征及产生的条件。然后共同讨论意大利

4、为什么能够开世界之先河?教材重点指出了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建议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数字和反映欧洲最初的银行和美第奇家族的两幅图片。此外,可以指出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这部分在教学时注意理清思路即可。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

5、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此外,建议指出,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有一个总的认识,并为由德意志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的讲述做好铺垫。第二目“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教材从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这场运动。(

6、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教材叙述较简略,可结合第一目并适当补充。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这绝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此,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先进知识分子顺应资产阶级的要求,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这是其前提条件。不仅如此,意大利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

7、才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另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

8、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建议教学时针对“复兴”一词展开讨论。并明确指出其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下面的教学中,还可以就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与人文主义加以对比。(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本课的重要概念,建议先学习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关注其注重人性的特点,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归纳其概念。根据学生的特点,也可以先明确概念,再由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史实讨论说明。还可以与基督教神学加以对比分析,加深认识。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9、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

10、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2)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14世纪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进入全盛时期。教材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展开叙述,建议重点分析其人文内涵。“文学三杰”往往利用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与中世纪的来世观念作斗争。薄伽丘(13131375)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建议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纵横】,通过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了解十日谈是如何讥讽

11、教会的?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在艺术领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艺术大师们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对绘画作品注意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并讨论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4)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

12、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可简要指出其成就: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文艺复兴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教学中,可结合前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注意史论结合,如可以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

13、、启蒙运动等事件认识其思想解放的作用。第三目“宗教改革”。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教材阐释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宗教改革的扩展及影响。(1)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宗教改革发轫于德意志的背景。首先,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其次

14、,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这一部分可以适当补充,以使学生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加深了解。16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明确总体背景后,突出德意志的分裂状态即可。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2)

15、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的兴起。本段教材主要指出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兴起及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表现。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回放】中关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从内容、提出的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同时,对马丁路德同罗马教皇坚持斗争的图片加以渲染,歌颂捍卫自己信仰的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本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

16、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最后可以总结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北部和中部德国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应指出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可以联系现实,让学生解释当今西方各国的宗教信仰状况。宗教改革是

17、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本课的导入。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指着他前

18、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几个问题:(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播放有关意大利文化的影像资料,从对意大利悠久历史的渲染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于“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目的教学,为帮助学生理解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可

19、以从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然后指出,有一个城市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体现。你从意大利早期银行图和美第奇家族住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有人说,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幕后导演”,你是怎样认识的?以便加深学生对意大利经济繁荣和弘扬文化的社会环境的认识。最后,从经济发展对阶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让学生认识文艺复兴的影响。资产阶

20、级的理想面对着怎样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自然导入下一目的学习。关于第二目“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最早萌芽于意大利类似,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带着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进一步讨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吗?让学生从背景、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对比,得出文艺复兴实质的结论。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接下来对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

21、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让他们讲一个十日谈的故事并谈谈感想,或者分析一下拉斐儿的花园中的圣母是怎样关注人性的?彼特拉克为什么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等等。结合教材提供的被丑化的神父漫画、修士修女纵情声色图和拉斐儿的圣母和圣子的画像,让学生谈谈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待宗教的态度是不是非常矛盾?共同解决【学思之窗】的思考题。文艺复兴的扩展情况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其他国家的文学艺术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在阅读欣赏这些作品时应该注意把握其思想

22、内涵和时代背景。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应提示学生结合前面背景、核心思想和内容进行分析。就科学方面稍加提醒。关于第三目“宗教改革”。由文艺复兴的影响导入,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然后由学生回答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出现于德意志而非一路领先的意大利?明确德意志的国情。关于其过程,可以采取“撰写马丁路德小传”或者分组扮演路德派和教皇派展开大讨论的课堂活动方式,以人物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带动对宗教改革过程的讲述。教师要当好导演,并对“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一观点作出明确的解释。可分

23、层次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如:教会为什么要规定复杂的宗教仪式?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与人文主义有什么关系?关于宗教改革的扩展和影响,可以让学生结合当今西方的宗教信仰状况加强认识。你知道当今世界并存的三大宗教吗?基督教是天主教吗?新教有哪三大派别?能否举出你熟悉的例子?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关于本课的小结,除了理清三目之间的关系外,可重点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讨论解决。(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

24、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两者还存在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

25、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2.教学案例案例一 在引入本课时,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意大利的风光片,并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

26、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案例二 在讲授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的时候,安排教皇派(甲)和路德派(乙)进行辩论。甲: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就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乙:很显然,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甲:“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的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教士主持,你们就不可能获得上帝的恩典,永远不能得救。上帝啊!真的不可饶恕啊。乙: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到自己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的媒介,你们自以为很

27、崇高吗?信仰的惟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可得救。甲:要多行“善功”,上帝永远偏爱那些实行禁欲,过贫穷和独身生活的人。乙:收起你们那套天堂的说教!追求现世的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们要大胆地创造财富,僧侣们可以婚配、可以还俗。甲:教皇赦令命你必须在60天内,撤回九十五条论纲中的41条,否则,你们这样的异端分子一定会被处以死刑的!乙: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烧毁赦令)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你能否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解题关键: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的对教会的讽刺及宗教题材作品的人性化。思路引领:结合史料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作全面的认识。答案提示:在

28、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1.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解题关键: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思路引领:文学艺术成就;代表的社会阶层。答案提示:以为创造现世生活幸福而积极进取的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出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实质是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2.请简要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解题关键:宗教改革的内容、性质。思路引领: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答案提示:宗教改

29、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山东潍坊第一中学 张吉刚)五、资料与注释1.原始资料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45.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如果他们看见一个贫苦困难的人置之不顾,而使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赎罪

30、券,那末他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50.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假使教皇自己知道推销赦罪符者搜括的情形,他宁肯将圣彼得教堂焚为灰烬,也不愿意用尽信徒们的皮、肉、骨来建筑它。81.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其难以解答。82.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末,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86.又如: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甚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

31、五条论纲”2.课文注释13至15世纪的佛罗伦萨意大利北部威尼斯和中部佛罗伦萨等主要城市早在14世纪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当时欧洲其他地方的手工业还受到行会制度的桎梏,而佛罗伦萨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工场分工很细,有20多道工序,约有3万名毛织业工人,羊毛从英国和西班牙进口,年产呢绒10万匹左右,价值约120万佛罗林(佛罗伦萨金币),其产品畅销欧洲各国。佛罗伦萨的丝织业也相当有名,生产镶有金丝的锦缎,其声誉仅次于中国丝绸,远销西欧和中东。佛罗伦萨的国际商业网遍布地中海和西欧,佛罗伦萨商人的足迹甚至远达中国。在土耳其、埃及等地

32、都设有主要经营丝织品的商号,其中仅在君士坦丁堡一地的商号就有51家。佛罗伦萨的银行业更为有名,早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此外,佛罗伦萨的五金业和建筑业也很发达。随着佛罗伦萨和其他城市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在意大利开始产生资产阶级。佛罗伦萨的政权掌握在工场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手里,小手工业者和工人不但没有政治权利,而且生活困苦。境遇最坏的是雇工,他们遭受工场主的残酷剥削,工资微薄,弹毛工人和梳毛工人尤其困苦。中世纪欧洲与基督教会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诞

33、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392年,罗马帝国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由于政治区划和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庞大的罗马帝国全境在事实上一直分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从3世纪以来,也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派。西派以罗马为中心,传播于高卢、意大利和北非迦太基及其以西地区,通行拉丁语,又称拉丁教会。东派散布在马其顿、希腊半岛至埃及及其以东地区,通行希腊语,又称希腊教会。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设东都于拜占廷,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君士坦丁堡教会在东部教会中渐居首位,与西部的罗马教会对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6世纪,罗马主教在罗马城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并扩大统辖范围,进一步提高

34、罗马主教的权力;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自称为教会元首,使东部教会依附于国家政权,并不承认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首领,东、西两派裂痕日益加深。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自称公教。“公教”一词源自拉丁文catholica,原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天主教自称是惟一的公教,并以罗马为中心,故又称罗马公教。16世纪传入中国后,其信徒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故在中国称天主教,或音译为“加特力教”。自9世纪中期起,教会统治阶层日益腐化,经济上横征暴敛,欺诈盘剥;许多教皇软弱无能,威信急剧下降。以后教皇又与世俗王权进行了长期的夺权斗争,13世纪初,教皇权势臻于鼎盛。但是,

35、14世纪教廷势力急剧衰落,到15世纪初期,教皇威信降至最低点。天主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它把整个封建西欧联合为一个庞大的政治体系。多少世纪以来,它的权势和财富在增长,它的腐败也在随着加深。15世纪后半期,英、法、西班牙等西欧国家都走向中央集权,逐渐摆脱教皇的控制。罗马教廷的收入越来越减少,就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15世纪末16世纪初已经达到不能容忍的地步。教会贪污受贿,敲诈勒索,裙带关系有增无已,出售神职习以为常。它设立了许多挂名的或闲散的官职,专供出卖。据统计,单是在1520年,就有大约两千个官职是卖出去的。天主教会变成了一个腐朽的官僚机构。教会各级上层人士都过着奢侈淫佚的糜烂生活。瑞

36、士一个主教不但对教士的放荡犯罪行为放任自流,而且向他们按私生子的数目收款,名为实行惩罚,实为中饱私囊,由此得了一大笔钱。在法国,有的教士竟然把自己的住处变成赌窟。在意大利,有的教士为了侵吞病人财产,竟与医生合谋毒死病人。教皇英诺森八世在位时(14841492),有人问他的一个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惩罚?”这个大臣竟公然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愿意让他活着出钱。”教会还出卖“免罪符”一纸空文,胡说只要买了它,就能免罪,死后就能升入天堂。教会的丑闻和聚敛行为不胜枚举,引起社会上的极大愤慨。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挠统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流入罗马教廷

37、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币,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同时,西欧在政治上处于分散状态,基督教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取得了支配地位,垄断了西欧的文化教育。基督教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结成国际性组织。教会利用它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哲学、科学、文学都成为神学的附庸,为神学服务。教会认为凡与信仰无关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它让人民“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1页。)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宣扬蒙昧主义,实行愚民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了树立神学的权威,教会把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教”而横加摧残。教皇格里哥利一世(590604)在其所著对话录中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他下令烧

38、毁藏书丰富的古罗马图书馆。在教会怂恿下,许多古代建筑、雕刻和书籍被破坏,修道士刮去古代羊皮纸手稿上的字迹,去抄写神学教义、信条、神奇故事、修道院编年史等等,致使许多古典学术著作毁灭而失传。基督教神学否定人生,否定现实,追求“天堂”幸福,提倡禁欲主义,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按照基督教义“原罪”说,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原生活在乐园,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后因偷吃了禁果,遭到上帝的惩罚,被驱逐出乐园,堕入永劫不复的尘世。因而此生此世就是有罪的,一切世俗活动都是人类堕落的后果。这就是“原罪”说的内容。既然人生就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人的罪孽,就只有求助于教会,用忏悔、祈祷来求得上帝的恩泽,从罪恶中解救出来,死

39、后才能进入天堂。上帝主宰一切,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上帝的摆布。教会把现实世界说成是与“天国”对立的罪恶世界,人们只有弃绝现实的物质享受,克制欲念,才能求得死后进入“天堂”。“文艺复兴”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1416世纪)。该词源于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写为法文Renaissance,原意为“再生”或“复活”“复兴”。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利(15111574)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

40、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4页。)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德、法、英、西班牙、尼德兰等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薄伽丘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作家。佛罗伦萨一个商人的私生子,少年时代曾在那不勒斯习商,后又改读教会法典。在逗留那不勒斯的这段时期,由于有机会参加宫廷的一些社交活动,结识了一些学者,扩大了在文化领域中的视野,并开始摹仿当时盛行的雕琢堆砌的文体,自习写诗,1340年左右,回到了斗争激烈的佛罗伦萨,投身政治活动。薄伽丘拥护共和

41、政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曾在佛罗伦萨共和政体中担任掌管财政的职务,先后七次代表共和政权出使意大利各城邦及法国等地。1350年结识了彼特拉克,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著有传奇、史诗、叙事诗、十四行诗、小说等。早期作品大多赞美青年时代的情人“菲娅美达”。菲洛哥罗(13361338)是第一部散文体长篇小说,用托斯卡诺方言写成,叙述一对不同宗教信仰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牧歌亚梅托的仙女(1341)采用神话题材,歌颂纯洁的爱情,具有隐喻诗的特点。书函体小说菲娅美达的哀歌(1345),摆脱了古典和神话题材的套子,开始描写现实生活,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种种感受作了较细腻的刻画,被认为是欧洲文学中第一次出现的“心理

42、小说”。薄伽丘最优秀的代表作、用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的故事集十日谈(13481353)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者通过十个避难的男女青年讲故事的形式,一方面以犀利的笔锋,辛辣地嘲讽教会的黑暗、罪恶,尖锐地抨击僧侣的奸诈和伪善,无情地鞭挞了封建贵族的堕落、腐败;另一方面,他赞赏平民、商人的聪明才智,赞扬妇女的善良、深情、机智,维护社会平等,坚决反对禁欲主义,热情地描绘和歌颂现世生活和纯洁的爱情,鲜明地表达人文主义思想。十日谈共有一百个故事,大多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东方故事、宫廷里的传闻以及发生在佛罗伦萨等地的真人真事。薄伽丘采用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串连起来,使全书浑然一体,并且语

43、言精炼、生动、幽默,历史人物描写细腻。它为意大利艺术散文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先河。但也有不少糟粕,如过于渲染情欲和庸俗的趣味,赤裸裸地表现个人享乐主义等。他最后一部文学作品大鸦与以前的创作思想形成了对照,表现了作者后期思想的动摇。晚年,潜心钻研古典文学,主持但丁神曲讲座。著有但丁传异教诸神学谱系等作品,其文艺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日谈在西欧各国中,意大利得风气之先,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产生了第一批优秀的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13131375)和他的诗友彼特拉克(13041374)是其代表。当时正是十四世纪中叶,在整个欧洲,以封建教会和世俗封建主为代表的封建势

44、力,在政治、经济、以至思想领域内,还是占着全面统治的地位。就是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也不过疏稀地出现在它北部的几个城市罢了。封建的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的近代过渡,这一历史过程还只刚刚开始。正是在这资本主义才只透露曙光的时期。薄伽丘写下他的代表作十日谈(约13501353)。1348年,欧洲中世纪,一场可怕的瘟疫爆发了。繁华的佛罗伦萨丧钟乱鸣,尸体纵横,十室九空。人心惶惶,到处呈现着触目惊心的恐怖景象,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到了薄伽丘在他的巨著十日谈里,一开头就通过许多给人以真实感的细节,描绘出一幅幅阴暗的画面。小说就在这样一片悲惨的气氛中开始。在这场浩劫中,有十个青年男女侥幸活了下来,他们相约一起

45、逃出城外,来到小山上的一个别墅。只见周围尽是一片青葱的草木,生意盎然;别墅又修建得非常漂亮,有草坪花坛,清泉流水,室内各处都收拾得洁静雅致。十个青年男女就在这赏心悦目的园林里住了下来,唱歌跳舞之外,每人每天轮着讲一个故事,作为消遣,住了十多天,讲了一百个故事。从一座触目凄凉的死城,忽然来到阳光灿烂、歌声欢畅的人间乐园,这一对比是强烈的,叫人眼前顿时为之一亮。这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了人间的境界,可说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就象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的森严统治下解放出来,人们忽然发现,原来这姹紫嫣红的现实世界是多么美好,多么值得歌颂啊!象处在历史过渡时期的许多先驱一样,在薄伽丘身上,既有战斗的一面,也有妥协

46、的一面,落后的一面。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十日谈中,既有吹响了反封建号角的战斗篇幅,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封建说教气味很浓厚的东西。例如全书最后一个故事,篇幅特别长,因此可说是作者特别用心撰写的;这著名的故事赞美“贤达”的克丽雪达逆来顺受,不管丈夫怎样折磨她,夺去了她的一子一女,驱逐她出门,她总是表现出基督教所宣扬的谦卑柔从的“美德”。她的使人感动的全部事迹,只是甘心做一个任人摆布、没有人格的家庭“奴隶”罢了。1471年,十日谈在威尼斯出版,这是这部巨著的最早版本,当时欧洲才开始使用印刷机;接着在1472年、1478年,又相继在曼杜亚等城市出版。1492年威尼斯又出版了十日谈的第一个木刻插图本。总之,在

47、十五世纪,十日谈印行达十版以上;在十六世纪又印行了七十七版。这充分说明了这部以新的文学形式出现的短篇小说集在当时深受欢迎的情况。十日谈对十六、十七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乔叟的名著坎特伯雷故事集在全书的艺术构思上受十日谈的启发,其中有三个故事(管家的故事,学者的故事,商人的故事)取材于十日谈。法国玛格利特德那伐尔的七日谈(1559)更是在格局上完全模仿十日谈的一部故事集。英国莎士比亚写于十六世纪早期的两个喜剧辛白林善始善终,那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来自十日谈。法国莫里哀根据十日谈的第七天故事第四写成喜剧乔治唐丹(即受气丈夫1668)。德国启蒙时期的莱

48、辛,把十日谈中的“三个戒指”的故事接过来,写成诗剧智者纳旦(1779),反对宗教歧视和民族仇恨,宣扬信仰自由。此外,像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维加所写的两个喜剧,法国的寓言诗人拉封丹所写的故事诗,以及英国的诗人锡德尼,德莱顿,济慈,丁尼生,美国的诗人朗费罗等都曾经从十日谈里取得了他们的作品的题材。十日谈故事摘录杨诺劝教(第一天故事第二)巴黎有个丝绸商,名叫杨诺,和一个犹太商人十分友好,几次三番苦劝他抛弃犹太教,改信正宗的基督教。最后,那个犹太教徒表示,如果非要他政变信仰不可,那他先要到罗马去考察一番再说,看看天主派遣到世上来的代表(教皇)气派究竟怎样。他果真赶到了罗马,在教皇的宫廷里他看到的

49、是什么景象呢?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违反人道,耽溺男风,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了;因此竟至于妓女和娈童当道,有什么事要向廷上请求,反而要走他们的门路他又继续留意观察,把这些寡廉鲜耻之徒的贪得无厌、爱钱如命、买卖圣职等所作所为,全都看在眼里。触目惊心的情况使那个严肃的犹太人提出这样一个结论:罗马才不是什么“神圣的京城”,乃是藏污纳垢之所:教皇、红衣主教,这些人本该是基督教的支柱和基础,却无恶不作,无非要叫基督教早些垮台,有一天从世上消灭罢了。至此,读者一定会象杨诺一样,以为他再也不会皈依基督教了吧;可是薄伽丘显示了一位短篇小说作家的技巧,让亚伯拉罕把话头一

50、转,使故事得到了一个出人意外的结局:“可是不管他们怎样拼命想把天主教推翻,它可还是屹然不动这么说。你们的宗教确是比其他的宗教更其正大神圣。”因此他竟下了决心,到教堂去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了。瘸子求医(第二天故事第一)一开始就是闹哄哄的场面,只见全城的人都在忙着把那些跛脚的、疯瘫的、瞎眼的,以至各种各样畸形残废的人都找了来,涌向教堂,他们热切地期待着奇迹的降临;原来据说有一位“圣徒”升天去了,只消碰一碰他的圣体,就会百病消除。人人都在热切地盼望着奇迹降临,谁知来了三个卖艺的小丑,说是瘸子求医,于是假戏真做,还居然惟妙惟肖,存心让人上个大当。这可犯了众怒,那个“瘸子”为此挨了一顿好揍,还险些儿送了老命

51、。在人人都成了愚夫愚妇,都迷信奇迹的时候,开这么一个玩笑,需要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泼皮精神。同样,写这么一个故事,把这宗教狂热还原为一场荒谬可笑的活剧,清楚地摊开到人们的眼前来,恐怕同样是众怒难犯的事,同样需要拿出些勇气来吧。薄伽丘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天使出丑(第四天故事第二)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居然成了亚尔贝托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竟变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一套神话,把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骗上了手,使她还以为是蒙受加百列天使的垂爱,不胜光荣之至。但是这个披着天使外衣的神父的奸计终于败露,他被当作一头畜生牵到威尼斯广场去示众,他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

52、题材类似的一组故事中,要算这一篇最叫人拍手称快了。裁判官的故事(第一天故事第六)有人在酒店里多喝了几盅酒,一时高兴,随口说道: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这话传到异教裁判所的裁判官的耳朵里,立刻成了非同小可的事件。所谓“异教裁判所”就是天主教会暗中监视人民一言一行,实行思想统治的特务机构。在故事中,那担任裁判官的神父,“不光是管着人们信主不信主,就连人们有钱没钱,他都要管到”;现在这神父打听到说那句戏言的人,又有田地,又有金银。这样好的机会岂能放过,就下一道紧急命令。以严重的罪名把他逮捕了。他污蔑基督是一个大酒徒,这还了得,足够构成把他送到火刑柱上活活烧死的罪名了。后来那人托人疏通,还

53、“献上一大块脂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这样,才算得到从轻发落,拘留几天后被释放了。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意大利半岛最早萌发了资本主义经济。14、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工商业发达,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具有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满足于当时天主教会控制下的陈腐、呆板的生活。其次,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迹,容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第三,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这其中有许多是意大利文手抄稿,他们还在意大利各地

54、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人们正是在研究、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与教会文化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改造利用,掀起了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求摆脱教会对于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束缚。他们不是以神而是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一切。他们相信并且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他们肯定现实,肯定人生,指出天堂不在死后而在现在,不在天上而在地上。他们认为人应该积极地奋斗,而不应该消极遁世。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死后的“升天”,而是对现世美好生活的享受

55、,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他们赞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学和理性,这就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文化的基本内容。这种新的文化倾向就是“人文主义”。这种倾向的代表者就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同时他们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世俗性文化来反对以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不仅利用希腊、罗马作家著作中的文体、结构、修辞,还利用其中的有关哲学、文学和历史的内容。人文主义者揭露了当时教会的黑暗,使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发生动摇,在后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推翻封建制度的斗争中起过推进作用。但丁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

56、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早年他从师于当时著名学者勃鲁内托拉蒂尼(12201295年),学习拉丁文、修辞学和古典文学作品。青年时代是在博览群书中度过的,除拉丁文、修辞学外,对诗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都作了研究,从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日后的从政活动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02年,但丁被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拉韦纳。其最早的作品是抒情诗集新生,用以悼念他所钟情而又早逝的女友贝雅特丽齐。论俗语一文,他主张用民族语言写作(中世纪西欧各国习用拉丁文),推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论君主政体一文,主张政教分离,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君

57、主国。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很多,都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大胆地谴责了教皇和教士的贪婪专横,表露了人文主义思想。神曲但丁的主要作品,1307年至1321年间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成的一部长诗。他使用隐喻象征的笔法,缩写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现实问题,反映了佛罗伦萨城和欧洲的阶级斗争以及新旧时代的交替。在神曲里,但丁首先叙述他在梦中怎样在密林里迷了路,在古代诗人维吉尔和但丁已死的情人贝雅特丽齐的引导下,遍游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每部各33篇,加上一篇诗序,共100篇,由1.4万多行诗组成。但丁所写的“地狱”,是漏斗的形状,共分九层。其中的第六

58、层火狱窟,是替活着的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准备的。但丁赞扬自由的理性、个人的情感和求知的精神。但丁崇奉贤明、正直的君主统治,所以他把“理想”的君主都安排在天堂中。按教会的看法,不信耶稣的古典作家本应下地狱,但丁笔下的这些作家却在地狱门口未受磨难。尽管神曲中宣传了灵魂不死和来世观念,反映了宗教世界观,主张“异端”入地狱,还流露了没落贵族的一些幻想,保存着不少神秘的宗教观念、繁琐的神学理论和晦涩的譬喻,但是这些并没有限制但丁表达他分明的爱憎。但丁讽刺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教皇的阴谋、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引起的罪恶,人类的利己心、淫乱和贪婪。他赞颂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精神,讴歌自然和世界的美,相信善

59、能战胜恶。神曲是世界各国人民珍视的文学遗产,在我国早已有译本。本课所选插图但丁的背景就是神曲的主要故事情节。达芬奇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小镇。十四五岁时(一说1469年)到佛罗伦萨从师学习绘画和雕刻。由于他的天才和勤奋,他在青年时就取得绘画方面的成就。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建立在实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形象逼真,他细心观察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动物的活动姿态,还解剖过30多个人的尸体。由于他对人体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的人物画像比例匀称,栩栩如生。他对近代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是壁画最后的晚餐和人物肖像画蒙娜丽莎。

60、这两幅作品构图巧妙、光线明暗柔和、人物生动形象、心理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当时的绘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研究艺术的同时,达芬奇还从事许多种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探讨,不知疲倦地为人类的幸福探求真理,表现了卓越的独创精神。在解剖学方面和生理学方面他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他解剖尸体的过程中,对人体骨骼结构与肌肉组织观察得非常仔细,论述之详细甚至超过同时代的许多医学家和艺术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确全面描述人体骨骼以及摹画了人体全部肌肉组织的科学家。在神经和血管系统方面以及生理学和生物学等方面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在物理学方面,达芬奇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就发现了重量总是以最短的途径落向地心这一规律,对

61、后来万有引力的发现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启示。而在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之前,他就曾经有过“太阳不动”的想法,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在光学方面,他设计过望远镜和聚光镜以及研究色彩的设备,发明了光学玻璃磨制机。在地质学方面,达芬奇研究过地形的演变和各种岩石的构造以及古生物的痕迹,最早确立了地史学和地质学的概念。在军事方面,达芬奇还设计过飞行器、直升飞机、降落伞、攻城武器、云梯、野炮、战车、战舰、双重底的船只、潜水用具和轻便桥梁等等。在机械工程方面,他设计了自动机床、纺织机、印刷机、冶炼炉、起重机、钟表仪器和抽水机等。他发明了有几个纺锭的捻线机、轧机、拢丝机、车螺纹机。在水利工程方面,他设计了运河、河道、水库

62、、水闸、水利资源的利用、土壤改造工程等方面的方案,还发现了室形水闸、各种不同构造的扬水机。虽然他的许多想法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有的也只不过是画出了草图速写。但是,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进行科学探索与追求科学的精神,他的那些发明、设想、构思与见解,对日后科学的发展确实起了促进作用。因为担心教会的迫害,达芬奇的许多科学研究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一直没有公开和公布。罗马天主教会把他的科学研究指为“妖术”,1517年他被迫离开祖国,侨居法国。达芬奇就在法国整理大量的科学研究手稿,度过寂寞的晚年。彼特拉克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人文主义者。生于佛罗伦萨共和国。早年的动荡生活、但丁

63、的影响,以及当地文化的熏陶,对彼特拉克未来的成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尤其喜欢古典作品。1316年起,他先后在法国和意大利学习法律。1326年成为天主教教士。1332年至1333年游历欧洲各地,广泛搜集古代希腊、罗马的著作,是当时最早搜集、研究古典著作的学者,开创了研究古典文化的新风,并从中发现了一种不以神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首先提出“人学”同“神学”的对立,所以他被称为“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或“人文主义之父”。1374年,罗马市民起义反对贵族的暴虐统治,他虽已70高龄,仍写信支持。彼特拉克的生活有一个时期是放荡的,他的思想和活动也都充满了个人主义色彩。这些都是早期资产阶级人文主

64、义者的特征。但是,他在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中所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不会消逝的。歌集彼特拉克写过很多诗篇,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是用托斯卡纳方言写的描述爱情的十四行体抒情诗集歌集。他突破了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以及经院哲学的束缚,直接描写爱情,反映喜怒哀乐等内心感受,并且赞美大自然。诗中弥漫着资产阶级“人情味”,具有浓厚的反封建的色彩,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他缅怀古罗马的“光荣伟大”,渴望意大利的和平统一,指明意大利复兴的道路。他抨击罗马教廷“是黑暗的监狱”,是“野蛮凶狠的庙堂”。彼特拉克的诗篇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开创了一代诗风。1341年他在罗马接受“桂冠诗人”称号。拉斐尔拉斐尔(14831520)

6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建筑师。出生于佛罗伦萨以东的乌尔宾诺城一个画师家庭。幼承家学,是他父亲的一个得力助手。约1500年开始从师学艺,1504年到佛罗伦萨观摩达芬奇等大师的作品。1508年应教皇之聘到罗马,为梵蒂冈教皇宫廷绘制壁画,并参与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程。拉斐尔自1508年底到罗马,直到后来他病死为止的10多年中,始终在罗马忙碌地工作着。临死那天,他还带病坚持对基督改变像貌一画着墨上彩。他不满足于前人的格式,在作画时不仅参考前人的优秀作品,还尽量使内容具有时代的新意。他经常和人文主义者、诗人交换意见。他的许多作品不仅表现宗教题材,还刻画出人们的精神活动。他以画圣母像著称,所画的多幅

66、圣母像,都体现了人间女性的美和母性的慈爱。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斯廷圣母像。此外,他还有名画雅典学派教义的争论神学女神等多幅。他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齐被誉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赎罪券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之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谁想要重新获得,必须悔罪做善功以赎罪,这样才能获得“免罪罚”。天主教还认为,每个人的能力有限,须靠耶稣救赎之功。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劳是无限的,加上圣母和其他圣徒们的多余功劳,形成了教会的“功劳宝库”。个人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教会可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补之。教皇和主教对教徒施行“大赦”,即以此说为依据。14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

67、方式来进行。这成了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16世纪60年代,售卖赎罪券的做法被废止,但免罪罚的原则仍保持不变。宗教改革前夕的德意志十五六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也出现了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城市经营对外贸易。但是,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于对外贸易。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

68、乱。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矛盾的集中点就是天主教会。在德意志,教会和世俗诸侯掌握着最大的权力。他们的领地俨然是独立王国,但是他们之间也有矛盾。世俗诸侯不满德意志教会的横行无忌,他们不但反对财富流向罗马,还觊觎教会的巨大财产。骑士阶层已经日渐没落。随着火药和步兵作用的增大,他们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收入不多,甚至债台高筑。他们既反对诸侯的专横跋扈,也嫉视教会的富有。市民阶层,即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新兴的工场主,受教、俗诸侯的压迫,他们反对对发展经济的限制,不满意教会的特权,嫉妒它的财产,想把送给教会的钱用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他们当中的激进

69、派要求用“廉价教会”来代替想尽办法压榨勒索的封建教会。城市中的平民群众,如破产的手工业者、帮工、日工、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苦。境况尤其悲惨的是农民。农民遭受着教、俗封建主、商人、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肩负着什一税、地租、人头税、战争税、死亡费、结婚费、财产转移费和劳役的繁重负担,面临着挖眼、割鼻、截指、断手等刑罚的威胁。他们燃烧着对教、俗封建主的怒火。15世纪末,秘密组织“鞋会”在南部一带的农民当中发展起来。农民在旗帜上画着一只鞋子,表示决心和穿长靴的贵族对抗。一些地方性的起义已经在不断地爆发。教士集团内部情况也不一致。上层人物行为堕落,生活腐化,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低级教士出身平民,收入微薄,生

70、活接近普通群众。他们对于上层人物同样心怀不满,自己也想分享教会产业。因此,德意志的一切社会矛盾都围绕着教会剧烈地发展着。教会统治集团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马丁路德马丁路德(14831546)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萨克森州的一个小山村。1501年,路德18岁的时候进入了爱尔福特大学读书,1905年他获得了神学硕士的学位。后来,他又进神学院学习,1507年成为教士,1508年在爱尔福特大学执教哲学。1512年,路德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不久应聘为萨克森维登大学哲学和神学教授,以后长期在该校任教。路德在15

71、11年朝拜罗马教廷时,亲眼看见教皇和教会的腐朽和贪婪,因此,他强烈反对封建教会的统治,主张建立一个“廉洁教会”。路德从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出发,提出要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他认为一个人灵魂的获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什么教会的繁琐仪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的特权。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

72、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廷彻底决裂的道路。1519年,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同罗马教皇的代表展开了大论战。在论战中,路德指出:教皇不是上帝的代表。路德的新观点标志着与罗马教皇的正式决裂,不再接受教皇的统治。1520年路德撰写了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矛头并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廷的奢侈腐败,而进一步指向了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阶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

73、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人员对路德恨之入骨。教皇宣布路德的学说是宗教异端,下令查禁焚毁路德的著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也参与进来要为路德定罪。1521年4月,在沃尔姆斯召开了帝国会议,给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叛逆者以惩戒,同时也要给路德的拥护者们表演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路德并没有被教皇的淫威吓倒,他昂首挺胸地到达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议上据理力争,毫不让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帮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路德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

74、立足,在萨克森选帝侯的保护下,隐居到瓦特堡,在那里住了13年。在那段时间里,路德并没有沉寂下去,他把拉丁文的圣经全部翻译成德文。此举为德国语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1518年1525年德国农民战争爆发期间,人民高举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的旗帜展开斗争,这时的路德深怕农民起义会殃及自身,他先写了劝基督徒勿从事叛乱书,又开始回维登堡讲道,平息骚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对农民起义的态度由劝抚、调解转变到力主镇压,他疯狂地叫嚣“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死,扼死,刺杀,就像必须打死疯狗一样!”丑恶狰狞的面目暴露无遗。萨克森选帝侯为了酬劳路德,把维登堡奥古斯

75、丁修道院赐给了路德,作为世袭的产业。至此,路德彻底脱离了人民。1546年,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新教新教是与东正教、天主教并列的三大基督教派别之一,为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新宗教,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各个新宗派的统称,亦译为抗罗宗或更正宗。中国的新教各教会则自称基督教或耶稣教,而不称新教。15世纪后期,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许多新兴民族国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王侯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上,经院主义神学日渐衰落,文艺复兴唤起的理性主义和批评精神在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切都为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新教就是随着一系

76、列宗教改革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教所代表的抗议原则和精神可追溯到14世纪后期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如英国威克里夫派和罗拉德派、波希米亚的胡斯运动和意大利萨伏那洛拉的信徒。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德;在瑞士,加尔文和茨温利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原因推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在克兰麦的协助下,组成具有独特形式的新教教会,以摆脱教皇的管辖。到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格兰国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欧洲出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新教的三个主要宗派在教会组织和崇拜仪式上已基本定型;

77、对教义的表述和阐述,经过长期的争论,也逐渐形成体系。在此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内部又出现了许多派别,教义也有了各种发展和变化。17世纪,英格兰的清教徒运动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保守的安立甘国教会,结果产生了一些脱离国教的新宗派,如长老会、公理会等。清教徒运动后来由移民传到美洲,使新教在北美发展成为影响最广的教派。同一时期,在德国也出现了以斯彭内尔为代表的虔敬运动,与英国清教徒运动相呼应。新教虽然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即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成为祭司和圣经具有最高权威,这三大原则和天主教是针锋相对的。首先,新教救法论的核心,主张得救是“本乎恩也因乎信”。基督教认为人都是有

78、罪的,不能自救,唯一的救法是借上帝之子基督将救恩赐给世人,因此拯救的根源来自上帝的恩典,这是基督教各教派都承认的。至于如何得到这种恩典,天主教主张除了信仰外,还要凭借圣事,通过教阶制的神职人员才能将救恩颁赐给信徒。在新教看来,这是把圣事作为上帝和人之间的一种“交易”,不仅违背圣经的教训,而且带来许多弊端。新教认为得救的真谛在于相信和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凭借信心,通过圣灵的工作,使信徒和耶稣成为一体。由于这种神秘的结合,基督的救赎就在信徒身上实现。新教认为行善是应该的,但这是重生得救的表现,而不是一种功德,本身没有使人得救的效能。其次,新教冲淡了神职人员和一般信徒之间的差别,认为既然只凭信心即可得

79、救,那么信徒人人均可成为祭司,无须神职人员作为神人之间的中介。此外,信徒还可以互相代祷,每个信徒都有在宗教生活中彼此照顾相助的权力和义务,都有传播福音的天职。第三,天主教虽然不否认圣经的权威性,但把圣经的解释权归于教会,实际上把有关宗教信仰的一切问题的最高权威集中在天主教会和教皇身上。新教则主张惟有圣经才是最高权威,每个信徒都可以借圣灵的引导直接从圣经领悟上帝的启示和真理。新教一般虽接受最初几次公会议关于三一论和基督论等的教义和有关的信经,也认为教父遗训有指导作用,值得尊重,但认为不能把它们和圣经同等看待。当然新教更不受后来天主教历次公会议的决议和教会法规的约束。宗教改革后,新教将圣经译为各民

80、族语言,并致力于圣经的传播和注释工作。但新教各派对圣经的解释却不尽相同。在新教内部,对圣经作为最高权威的理解,也长期存在着争论。今天,新教派别众多,但以三大主流教派为主,即分布于德国大部和北欧诸国,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的路德宗,分布于瑞士、荷兰、苏格兰和德国一部分的归正宗以及分布于英格兰的安立甘宗。全世界新教徒约3.6亿,三分之二集中于欧洲和北美。英格兰国教安立甘宗的形成安立甘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与路德宗、归正宗合称新教三大流派,中国常称圣公会。该宗在英格兰为国教,称英国国教会。联合王国其他地方及其他国家的圣公会均非国教,组织上也不从属于英国国教会。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英格兰新贵

81、族和资产阶级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皇的控制。1533年,国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其后,这项改革运动又得到爱德华六世的支持。玛丽一世曾重修英格兰与教廷的关系,伊丽莎白一世则又恢复了英格兰教会的独立。其时通过的伊丽莎白法案在崇拜惯例上有所改革,在教义、教规上仍保持天主教会传统。1718世纪时,清教徒和福音派主张进一步改革。19世纪的牛津运动则再次强调公教会原则,这一时期在政教关系上也有所改革。由于从英国传布到世界各地的圣公会陆续建立独立教会,安立甘宗乃逐渐形成

82、。安立甘宗没有世界性的统一组织或集权领导机构,宗内各教会间不相从属,习惯上尊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名义上的领袖。安立甘宗以圣经为教义基础,在持守传统教义的同时主张在具体解释上兼容各家之说,在天主教和其他新教宗派之间采取中间立场。在教会管理上保留主教制,并承认其有继承使徒的性质,但也让平信徒参与教会的管理。安立甘宗赞成宗教改革,但主张尊重圣经和教会传统,认为两者之间应保持平衡。在崇拜中使用公祷书,但允许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故宗内有各种派别,如高教会派、低教会派、广涵教会派、福音派等。安立甘宗自称是使徒所传圣洁公教会的一支,保有圣经及古代教父以来所传承阐释的正统信仰,只承认教皇为世界众主教之一,尊重国家

83、权威但不从属之。英国圣公会要求教牧人员遵奉三十九条信纲,但不要求平信徒信守,该宗其他教会一般并不特别重视此信纲。安立甘宗的圣职分为主教、会长(相当于其他宗派的牧师)、会吏三级,基本教政单位是教区,大部分地区由教区组成教省,有一国含数教省或一教省、一教省含数国及一教区含一国或数国等不同情形,职务名称和组织机构各地不一。加尔文与加尔文教加尔文(15091564),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1509年7月10日生于法国北部努瓦荣。1523年到巴黎就学;后赴奥尔良大学学习法律,深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1531年回到巴黎,专攻神学,约1534年成为新教徒。因受政府迫害,

84、化名逃往瑞士巴塞尔。1536年在巴塞尔出版基督教要义。该书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是宗教改革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此后,除短期被迫离开外,一直在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在他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和宗教改革的中心,加尔文宗传播到欧洲各国。因此,有人称加尔文是新教的教皇,日内瓦是新教的罗马。1564年5月27日死于日内瓦。有加尔文全集52卷传世。1536年加尔文在出版的基督教原理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新教神学理论。在加尔文看来,圣经是按照上帝的授意写出来的。因此,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教会和国家的权威也只能来源于圣经。和路德一样,他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免罪”,人们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

85、的笃信。但他比路德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或译作“先定论”)的神学学说。加尔文说:“我们所谓的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的旨意决定世界上每一个人所要成就的。永恒的生命为某些人已预定,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永罚。”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按照加尔文的观点,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地理大发现以后,出现了世界

86、市场的扩大,商业的剧烈竞争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新涌现出来的巨大的经济力量,使个人感到畏惧,不能不受它的支配。但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竞相追求利润,人人都想发财致富。胜利者产生了优越感,增加了自信力,认为自己肯定是上帝的“选民”,而那些失败者则无疑是“弃民”了。“预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因此恩格斯认为“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加尔文“以真正法国式的尖锐性突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日内瓦的教会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负责监督每一个人的生活。牧师为神职人员,负责解释圣经,

87、训练与审查预备牧师,并施行圣礼。教师负责学校的领导工作,宣教事业和讲授圣经。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主管慈善机构,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小议会推举2人、60人议会推举4人、大议会推举6人)和牧师5人组成。宗教法庭负责监督信徒的宗教生活和审理宗教案件,并找出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按照加尔文的主张,教会应当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把社会本身改造为宗教团体的典型。我们从加尔文拟定的关于乡村的法规,可以看出对群众的控制严格到了何等的程度。法规规定:星期天,除某些人需要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或家畜外,垒家人

88、都应去听布道。如果有人在布道开始以后才到会,则予以警告。仍不改正,罚款3苏。凡唱下流放荡的歌曲,跳舞者,监禁3天,然后送交议会,对酗酒、赌博、吵架,放高利贷的人,也有相应的处罚。生活节俭,被新兴资产阶级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加尔文教便有上述种种规定。加尔文一方面坚决反对天主教义和罗马教廷,但另一方面又迫害他所反对的教派和个人。凡不同意他的主张的人,或遭迫害,或被迫离开日内瓦。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和解剖学家塞尔维特因批判圣经和三位一体说,竟被加尔文用火烤了两个钟头以后烧死。加尔文教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欧国家得到广泛的传播。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

89、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派,都是加尔文派的教徒。恩格斯说:“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1892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1页。)3.插图说明雅典学院这是拉斐尔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书斋所作的一幅壁画。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把他所崇敬的古代学者集中重现于画面上。中间二人左边是柏拉图,右边是亚里士多德,这两位希腊古典哲学大师正边谈边步入大厅。拉斐尔按达芬奇的形象

90、来塑造柏拉图的形象,说明他对艺术大师达芬奇的敬仰。站在门左边的老人是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坐在台阶上沉思的是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斜躺在台阶上的敞胸老人是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狄奥吉尼斯;这一派主张回复到简朴的自然生活中去,贫困自处,蔑视一切社会制度,因此作者把他画成这个模样。左下角是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手握书写板,正在计算。他后面围着白巾者是12世纪阿拉伯哲学家阿维罗伊。右边台阶下手执圆规者是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右下角站着的是拉斐尔的好友、意大利名画家索多马。站在他身旁头戴无檐帽者是拉斐尔本人。他把自己置于不显著的地位,表明晚辈对先辈的尊崇。此外还有许多希腊、罗马、波斯等地的名人。画中人物众多,神采各异,但都在潜心研究学问,探讨问题。整个画面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氛,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文化的仰慕。加上大厅宽深高大,更增添了宏伟的气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