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六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人类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夯实】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处上升流较乙处强的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差异 B.海水盐度差异 C.海水温度差异 D.风向差异 2.有关甲处洋流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处附近海岸夏季比较凉爽 B.甲处海域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C.甲处的污染物向南扩散 D.甲处冬季海雾比夏季强【解析】1选D,2选A。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非洲南部,图中甲处有寒流经过,受离岸风影响,乙处有暖流经过,受向岸风影响,因此甲处上升流较乙处强的原因是风向差异。第2题,甲处洋流是寒流,受其影
2、响,甲处附近海岸夏季比较凉爽;甲处海域的等温线凸向较低纬度,即向北凸出;甲处的污染物顺着洋流向北扩散;甲处冬季海雾比夏季弱。(2021许昌模拟)福建泉州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蚵壳厝是当地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建筑。据专家考证,蚵壳厝的蚵壳原产于非洲东海岸,古代商船返航时满载蚵壳带回泉州,当地人在海滩拾蚵壳拌海泥筑屋,把蚵壳嵌饰于墙体外侧。下图为泉州蚵壳厝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3.古代商船前往非洲东海岸,从泉州港出发时()A.索马里沿海渔民正忙于出海捕鱼 B.日出偏离正东的偏角泉州小于爪哇岛 C.马六甲海峡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尼罗河下游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期 4.古代商船返航时满载蚵壳带
3、回泉州的目的是()A.保持船只重心 B.作为建筑材料 C.作为贸易商品 D.为船员提供食物 5.下列有关蚵壳嵌饰于墙体外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蚵壳凸面外倾有利于排水 吸收阳光提高冬季室温 墙体坚固耐久性好 通风散热降低夏季室温 A.B.C.D.【解析】3选D,4选A,5选C。第3题,古代商船依赖风力并借助洋流航行,北印度洋海域的风向与洋流流向会随着季节变化。该海域北半球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的洋流夏季呈现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商船航行时选择顺风顺水比较容易,古代商船前往非洲东海岸,从泉州港出发时应选择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冬季季风与船只航行方向一致,同时可以借助洋流前进,
4、所以出发时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夏季西南季风将索马里海域表层暖海水吹走,使得底部冷水上泛,从而形成“索马里寒流”,这时候索马里渔业资源最丰富,是捕鱼的季节。北半球的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日出偏离 正东的角度越大,泉州比爪哇岛纬度高,偏离角度大。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几乎无气旋活动频繁。埃及的农业生产可分为三个季节,从3月到6月为夏季,主要作物为棉花、水稻和甘蔗;从7月到11月为尼罗河泛滥期,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第三季节是冬季,从11月到次年3月,主要作物为小麦、大豆、扁豆和亚麻等。第4题,B选项虽然蚵壳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但是这并不是当初船员把蚵壳带回的初衷,可以从两个关键词“在
5、海滩”及“拾”体现,说明这些蚵壳当初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被船员们随意丢弃在海滩,后来当地人才会去“捡”回来变废为宝成为建筑材料。C选项可结合历史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推断,古代输入我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土特产为主,而且蚵壳本身并不具备很高的经济 价值,所以不可能作为贸易商品。D选项中蚵是海洋生物,在古代保鲜冷藏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不可能作为食物大量带上船只。A选项古代商船满载瓷器、茶叶、丝织品等货物到非洲东海岸,返航时为了防止船只运载货品太少造成摇晃引发安全事故,船员因此就地捡不值钱的蚵壳保持船只重心,A正确。第5题,结合泉州区域地理背景,我国东南沿海年降水丰富,蚵壳防水效果好,而且凸面外倾
6、有利于排水,正确。蚵壳反射阳光不仅不会提高室温反而会使热量被反射,降低冬季室温,错误。蚵壳来自海洋,抗海风腐蚀性作用强,有利于抵御含盐度高的泉州沿海的海风,蚵壳厝从古代一直良好地保存到现在也侧面证明了墙体的坚固耐久,正确。泉州夏季高温,但材料中提到“蚵壳拌海泥筑屋”,同时可看到图中蚵壳之间严丝合缝,并不能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错误。不正确为。据资料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的偏冷海水已基本消失,开始了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的时期,据50多年我国的气象数据表明,在8个华北春夏极端连旱年份中,有7个发生在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的年份里。读图完成6、7题。6.当华北出现春夏连旱时()A.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风
7、力减小 B.运动增强,使副高强度逐渐增大 C.对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影响渐弱 D.运动方向形成,强度逐渐变弱 7.厄尔尼诺发生时()A.秘鲁沿岸区会更加干旱缺水 B.印度尼西亚易发生森林火灾 C.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发 D.太平洋西侧海域易发生赤潮【解析】6选A,7选B。第6题,读材料可知,华北出现春夏连旱多出现在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年份的春夏,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的年份,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东南信风会减弱,热带太平洋从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变的过程中,会削弱西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被削弱后导致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偏弱。第7题,受下沉气流影响,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如澳大利亚,东南亚
8、等地区干旱程度增加,印度尼西亚容易发生森林火灾。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秘鲁是中国在南美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了解秘鲁的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发展与秘鲁的友好合作关系。(1)说出秘鲁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2)秘鲁西海岸形成了南北延伸的荒漠带,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简析其成因。(3)秘鲁渔业资源丰富,但某年因受厄尔尼诺影响,渔业总产量下降。请简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中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图中西部沿海为热带荒漠带,西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中部为山地,对应高山植物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东部为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雨林气候区。第(2)题,主要从海陆位置,大气环
9、流、地形、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秘鲁沿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紧逼海岸,导致荒漠带南北延伸。第(3)题,厄尔尼诺发生时,会导致东南信风减弱,从而使南赤道暖流减弱,离岸流减弱,进而导致南美洲沿岸冷水上泛的海水减少,一方面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锐减,另一方面由于冷水上泛减少,温度升高,导致大量冷水鱼死亡,渔业产量下降。答案:(1)中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西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山地为高原山地气候,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2)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紧逼海岸,导致荒漠带南北延伸。(3)东南信风减
10、弱使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洲沿岸上泛海水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锐减,鱼类大量死亡,渔业产量下降。【能力挑战】海水的味道又咸又苦,是因为海水含有盐类物质。下图为同一经线不同纬度(abcd)的某海区表面盐度变化(局部)示意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1.图示区域的纬度是()A.低纬度 B.中低纬度 C.中纬度 D.中高纬度 2.图中虚线区域可能()A.有暖流经过 B.位于红海 C.位于河口附近 D.位于波罗的海【解析】1选A,2选C。第1题,从图上看,盐度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最高点在3.6%左右,最低点介于3.4%3.5%,该盐度变化曲线应是低纬度海区。第2题,虚线区域盐度明显降低,可能
11、位于河口附近。因为暖流经过会使盐度升高,红海的盐度最高(4.1%),波罗的海位于中纬度。(2021北京模拟)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它们在北极繁殖,却要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千米,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图1为北极燕鸥景观图,图2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35题。3.北极燕鸥迁徙路线与自然现象相一致的是()A.北美东海岸南段,顺盛行风而行 B.欧洲西海岸北段,逆着洋流飞行 C.南美东海岸南段,逆自转方向而行 D.非洲西海岸北段,顺地转偏向力而行 4.下列关于北极燕鸥的生活习性及栖息地的选择叙述正确的是()喜欢幽静,选择人烟罕至的地区 适合低温环境,选择高纬地区 喜欢
12、黑夜,生活在近乎极夜的地区 以草为食,生活在水草丰美之地 A.B.C.D.5.北极燕鸥迁徙到甲地附近大约是()A.3月,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B.5月,农作物生长较快 C.9月,路灯升起时间较早 D.11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解析】3选A,4选A,5选D。第3题,读图分析,北极燕鸥迁徙经过北美东海岸南段时大约在5月份,此时该地盛行偏南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迁徙方向一致;欧洲西海岸北段先顺东格陵兰寒流后逆北大西洋暖流飞行;南美东海岸南段大致向东飞行,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非洲西海岸北段位于北半球,飞行方向向左偏,与地转偏向力方向不一致。第4题,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北极燕鸥的主要栖息地在北极和南极
13、,纬度高,气温低,人迹罕至,正确;北极燕鸥在北极的夏季繁殖,在南极的夏季越冬,生活在近乎极昼的地区;北极和南极都是冰原带和苔原带,没有草类分布,以鱼虾为食,错误。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北极燕鸥在北极的夏季繁殖,在南极的夏季越冬,所以迁徙到甲地的时间应接近南半球的夏季,11月份最接近南半球的夏季,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大。(2020潍坊模拟)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68题。6.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洋流热量输送 海气之间对流 海面长波辐射 蒸发潜热输送 A.B.C.D.7.图中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运动 B.洋流分布
14、C.天气变化 D.太阳辐射 8.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A.雨雾天气较多 B.浮冰和冰山广布 C.渔业资源较丰富 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解析】6选D,7选B,8选C。第6题,洋流热量输送主要体现的是海水的热量交换,故错;对流大多是由局部气流受热上升导致,常产生于局部区域,而海气之间的输送热量则是整个海洋面与大气间,并不是局部区域的表现,故错;海面的温度与太阳辐射的温度相比较低,而热量值越大、能量越大,波长越短,所以海面的辐射应为长波辐射,对;海洋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在遇到一定低气温时会产生潜热释放(即水汽凝结时会释放热量),这种海气热量的交换方式会在整个海域都能产生,且热量交换明显,对
15、。第7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大洋东岸数值小于50,这表明大洋东岸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较少,根据洋流分布可 判断有寒流流经,水温低,蒸发弱,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而大洋西岸则大于200,根据洋流分布可判断有暖流流经,水温高,蒸发强,因此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故两侧洋流分布不同造成数值差异。第8题,图上可以看出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位于20N的美国西部,该海域大部分区域受东北信风影响明显,东北信风在该区域是从陆地吹向海洋,该海域受离岸风影响,形成寒流,低纬度地区受寒流影响多海雾但没有降水,A不对;寒流流经海域盐度比周围地区低,D不对;低纬度海域不能出现浮冰与冰山;寒流流经地区底层海水上泛,可以形成渔场,
16、所以C对。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为防灾减灾,成立“秘鲁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中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4)针对厄尔尼诺对秘鲁的影响,简述该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正值为水温增加,负值为水温降低。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部秘鲁寒流会减弱,导致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
17、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第(2)题,厄尔尼诺发生是由于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大洋环流异常所致。由图可知,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 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第(3)题,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寒流减弱导致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
18、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缺氧而亡。第(4)题,减少厄尔尼诺造成的损失可以从防御、建应急指挥部、宣传、调整渔业劳作时空、南北方分别建立相应的防洪、防旱设施等考虑。答案:(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3)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缺氧而亡。(4)建立国家防灾指挥机构;积极宣传,全民预防;针对厄尔尼诺现象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可调整捕鱼时间和空间;北方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加强防洪工程,疏通排水道,加固路桥等;南方可能出现干旱灾害,增加人工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