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十一讲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 前 排 查 练 课 堂 导 学 练 栏目导航 限时规范训练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第十一讲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自建知识系统填充:反射弧电信号双向传导突触单向传递脑脊髓CO2、H分级反馈体液运输靶细胞、靶器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自查知识短板先判断对错,再分析原因1肌肉细胞的细胞
2、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而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3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的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4突触间隙中充满了组织液。答案:12 反射完成的条件是具有完整的反射弧。3 4.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5神经中枢存在突触,效应器处不存在突触。6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引起大量的Na内流。7线粒体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神经元内。8在突触小体内可以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9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答案:5.6.7.8 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可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在突触小体
3、上的信号转变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9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10测量静息电位时电极应放在细胞膜外表面。11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1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下一个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13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复杂的动作,只需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14某人能阅读文字但不能书写,可能是由于言语区的W区受损。15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答案:10.11 静息状态时,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Na则相反。12 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内电位产生正负变化。13 14.15.新课标高
4、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考点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牢记3个原理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产生的原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图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兴奋的传导形式与特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原理过程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特点: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作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去向:发挥作用后,被分解突
5、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由变为;抑制性递质使该神经元的内外电位差进一步,不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逆转。单向胞吐特异性受体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加大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题组一 反射弧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例1】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D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的功能A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神经冲动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也就是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正确;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6、(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错误;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是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若损伤,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将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的功能,D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1下列有关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切断传入神经后再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应答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和在突触处相同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D 解析: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错误;切断传入神经后再刺
7、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的应答,但不属于反射,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式为化学信号,C错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D正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1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方法(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2)看突触:由于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的结构简图为,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看灰质(脊髓中央):“窄入宽出”,即与狭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宽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
8、下一页2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1)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2)反射弧不完整:产生的感觉和反应都不属于反射。(3)分别破坏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破坏感受器:无法产生兴奋。破坏传入神经:兴奋无法传导。破坏神经中枢:兴奋无法传递。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题组二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分析【例2】(2018衡水金卷模拟)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其膜内Na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所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只有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B图中a点后,细胞膜内Na
9、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C曲线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D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C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除了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外,K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题图中a点后,Na开始内流,而不是细胞膜内Na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B错误;曲线峰值的形成是Na内流所致,所以其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C正确;题图中c点时为动作电位,此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
10、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D 解析: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电位的大小与细胞膜内外K的浓度差有关;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如果减少溶液S中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的内流量减少,从而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但静息电位不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读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各区段的含义:新课标高考
11、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ab段静息电位,内负外正,主要是K顺浓度梯度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c段和cd段动作电位,主要是Na顺浓度梯度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的结果。de段主要是K顺浓度梯度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的结果。ef段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钠钾泵逆浓度梯度泵出Na、泵入K。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题组三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例3】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甲、乙为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图示三个突触中传递时,信号转换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B适当降低周围环境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减小C给e点一个适宜
12、刺激,甲、乙两个电流计的指针都不会发生偏转D若e和d点间有抑制递质分解的药物,刺激f点,d点将持续兴奋或抑制D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突触处,信号的转换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Na内流会产生动作电位,故降低细胞外Na浓度,会造成动作电位减小,不影响静息电位,B错误;刺激e点,甲电流计下面一极会兴奋,上面一极不会兴奋,故甲偏转一次,乙的两极均不能兴奋,故乙不偏转,C错误;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若e和d点间的递质不能被分解,则递质会一直作用于突触后膜,刺激f点,d点会持续兴奋或抑制,D正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2
13、019河北唐山二模)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1)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2)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有_、_。(3)电刺激处,腓肠肌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_。(4)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可导致_。答案:(1)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
14、结合 产生动作电位 (3)双向性(4)肌肉松弛(肌肉不能收缩或肌无力)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有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产生动作电位。(3)电刺激处,腓肠肌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4)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所以不能产生兴奋,故上述物质可导致肌肉松弛。新课标高考
15、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如刺激图1中的c点。(2)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图1中的a点和图2中的b点。(3)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图2中的c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题组四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异常情况分析【例4】(2018陕西二模)如图表示神经递质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及毒品可卡因作用机理的示意图,多巴胺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
16、回导航下一页A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转运载体而使多巴胺不能从突触前膜释放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经突触间隙中的酶分解而失去作用D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多,A错误;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B正确;多巴胺作用完成后不是被酶分解,而是经多巴胺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C错误;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
17、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4科学家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下列四种说法中的()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BCDB 解析:“沉默突触”是指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突触,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或突触后膜缺乏识别递质的受体。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5(2018福建模拟)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
18、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GABA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A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使膜两侧静息电位水平增大,后膜受到新的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难度加大,因而GABA的作用是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A错误;GABA能使其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说明结构改变后的GABA受体也具有转运
19、Cl的功能,B正确;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增加,突触后膜抑制加强,对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降低,C正确;Cl通过GABA的受体蛋白内流,使膜两侧静息电位水平增大,D正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6(2019山东青岛一模)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但当其过度释放时却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引起严重的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神经元病(“渐冻人”)、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为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答案:(1)内正外负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
20、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正常约为37。呼吸衰竭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并发症,当肺部细菌感染时,会导致体温调定点_(填“上移”或“下移”),对该病人来说,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将引起_分泌增多,使产热增加。答案:(2)突触后神经元细胞渗透压升高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上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3)上移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当突触间隙中谷氨酸积累过多时,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可能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细胞涨破,分析其原因是_。若某药物可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
21、用机理可能是_(答出一种即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1)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故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Na内流而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Na内流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2)谷氨酸若引起突触后膜Na持续内流,会造成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可以使用药物抑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过程来缓解病情。(3)呼吸衰竭时,体温调定点会上移,正常的体温对该病人来说就相当于是寒冷刺激,在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
22、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题组五 神经调节的实验探究与实验设计【例5】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后,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对蛙左后肢趾尖皮肤进行电激后,电位计a和b均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若要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只能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若要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双向传导,只能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然后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的硫酸溶液中,电位计a有电位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
23、其原因肯定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若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强ABCD答案: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若要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则刺激位点不能在传入神经而只能在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若要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需要在刺激位点的两侧都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只能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用某药物处理后,电位计a有电位波动,说明该药物不会阻止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说明没有兴奋传递到电位计b,那么问题应该出现在电位计a和b之间的环节,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
24、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传导兴奋引起的肌肉收缩强度,与刺激点和效应器的距离无关。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7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情况下,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A若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B若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C若用a刺激神经,在
25、b处记录到电位,但骨骼肌不收缩,表明c处受损D若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答案:C解析:若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但骨骼肌不收缩,表明受损部位为c处或骨骼肌。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8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用1%的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洗去H2SO4溶液,再用1%的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
26、察其是否收缩。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的肌细胞,观察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请回答:(1)设计表格,并将上述实验预测的实验结果与出现结果的原因填入表中。(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的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项实验思路。答案:(1)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出现结果的原因如下表:实验 预测结果出现结果的原因是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否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是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
27、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否兴奋在神经与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量不到电位变化(2)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左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实验中,反射弧完整,反射活动才能进行,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所以破坏大脑并没有影响屈腿反射中反射弧的完整性。实验中,兴奋的传导速度很快但也存在时间差,该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实验中,分离得到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接受电刺激时会产生兴奋,故肌肉可以收缩。实验中,因为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无法从效应器返回神经,所以刺激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的部位
28、,可捣毁蛙的脊髓,给予刺激,看蛙是否屈腿。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实验探究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特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1)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则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
29、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后者电位发生变化,则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考点二 通过激素的调节1牢记激素的来源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理解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1)分级调节:一般要经过三个等级。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反馈调节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较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
30、熟记激素调节的3个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运输;(3)作用于、。体液靶细胞靶器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走出误区激素的“三不”一不组成细胞结构;二不提供能量;三不起催化作用。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题组一 激素的产生、作用及特点【例1】人体内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共同点是()A均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B都是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C都是运输到细胞外才能发挥作用D均具有信息传递功能B 解析:人体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激素和神经递质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为脂质,A错误;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呼吸酶,C错误;酶只有催化作用,D错误。新课标高
31、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1下列关于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B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D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形成D 解析:性激素的功能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以及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生殖器官是在胎儿期形成的,D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由同一器官分泌,并且生理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A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案:D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
32、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性激素由性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而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也是由垂体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的浓度,而胰高血糖素用于升高血糖的浓度,两者生理效应相反。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个角度辨析激素与酶的差异类别产生部位化学本质作用机制激素内分泌腺细胞蛋白质、多肽、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并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酶所有的活细胞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作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均不发生改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
33、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题组二 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例2】(2018河北衡水金卷)如图为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间的关系,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A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B含有GC受体的细胞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C机体内GC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若GC可升高血糖,那么胰高血糖素与GC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具有拮抗作用答案:D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因为只有靶器官、靶细胞才具有相应激素的受
34、体,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下丘脑分泌CR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分泌ACT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GC抑制腺垂体、下丘脑、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动,B正确;GC含量过多时,负反馈调节机制会抑制腺垂体、下丘脑的活动,从而使GC含量不至于过多,C正确;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若GC可升高血糖,那么胰高血糖素与GC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下丘脑可受多种激素的反馈调节B分级调节是分层控制的方式,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方式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低时会反馈作
35、用于下丘脑和垂体DTSH特异性地运输到下丘脑和腺体并发挥生理效应D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从题图中可看出,下丘脑受TRH、TSH和功能激素的反馈调节。分级调节是分层控制的方式,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低时会通过反馈调节解除抑制,使下丘脑分泌TRH,垂体分泌TSH。激素随体液运输,无特异性,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4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是由患者所产生的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对患者使用UDP可减弱Grav
36、es病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Z为甲状腺激素B受体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C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D产生抗体X的细胞为T细胞D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由于只有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受体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激素Z为甲状腺激素;Graves病是由患者产生的抗体X引起的,而对患者使用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说明UDP可能会抑制抗体X的分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5(20
37、18武邑县校级一模)如图为某学生构建的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产生的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B若该图表示长期记忆的形成过程,则c可能与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C若该图表示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则c可能是垂体D该图也可以用来表示部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是垂体,垂体产生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A错误;短期记忆重复就能成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正确;若该图表示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则a为下丘脑,分泌抗利
38、尿激素,由c垂体后叶释放,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该图也可以用来表示部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基因的转录和翻译,D正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激素间的2个纵向关系和2个横向关系(1)2个纵向关系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控制和调节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如图所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2个横向关系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
39、强效应的结果。如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题组三 通过实验分析,验证或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功能【例3】有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对甲、乙、丙狗分别进行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表所示,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项目雄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甲3.80.15.8乙3.62.80.1丙0.835.5丁436新课标高考第
40、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立即停滞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相对温顺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各小狗个体大小变化情况: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乙、丙狗不断长大答案:D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从题表数据可以看出,甲缺乏甲状腺激素,乙缺乏生长激素,丙缺乏雄性激素,丁正常。因为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所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各小狗个体大小变化情况:甲、乙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丁狗不断长大。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41、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雌性激素能否促进雌性成蛙排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发育状况相同且正常的雌性幼蛙20只,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把两组幼蛙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分开培养,每天同一时间饲喂,甲组饲喂用适量雌性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乙组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直至幼蛙发育为成蛙。提供成蛙繁殖所需的所有条件(包括雄性成蛙),观察并记录排卵量,分别计算两组排卵量的平均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A本实验中乙组是实验组B本实验中饲料是无关变量C本实验中饲喂时间是自变量D若甲组雌性成蛙排卵量的平均值大于乙组,说明雌性激素能促进雌性成蛙排卵答案:D
42、解析:本实验中甲组是实验组,饲料是自变量,饲喂时间是无关变量。若甲组雌性成蛙排卵量的平均值大于乙组,说明雌性激素能促进雌性成蛙排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7对大鼠进行胰腺和垂体切除手术,随后进行单独使用生长激素、胰岛素和同时使用两种激素的实验,观察大鼠生长情况,结果如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A实验前切除胰腺和垂体是为了排除体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动物生长的干扰B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明显C器官切除前与每次使用激素后的大鼠生长情况可以构成相互对照D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同时使用对大鼠生长具有相互增强的特点答
43、案:B解析: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可能会影响大鼠的正常发育。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8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提出以下实验思路: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均分为2组,甲组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乙组切除甲状腺。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要求与说明:假手术指进行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请回答:(1)实验目的是_。(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答案:(1
44、)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答案:(2)如图所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分析与讨论: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情况是_。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的处理是_。答案:(3)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此过程需消耗氧 缺乏甲状腺激素,小鼠生长发育停滞 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解析:(1)本题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情况,检测指标是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故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
45、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2)甲组小鼠有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组小鼠的新陈代谢正常,故甲组耗氧量基本不变;乙组小鼠因切除甲状腺而缺乏甲状腺激素,故乙组耗氧量有所下降。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故具有甲状腺的甲组小鼠体长有所增加,切除甲状腺的乙组小鼠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体长不再增加。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3)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而该过程需消耗氧气,故可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乙组小鼠切除甲状腺后,小鼠因缺乏甲状腺激素,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因此体长不再变化。本实验还可增加切除甲状腺后
46、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以便进一步确定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动物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1)研究激素的生理功能的常用方法有切除法、移植法、注射法和饲喂法等,但后两种方法在使用时还要注意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激素方法具体操作举例甲状腺激素摘除法摘除小狗的甲状腺饲喂法用含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饲喂蝌蚪生长激素切除法切除幼年动物的垂体注射法注射一定浓度的生长激素性激素割除法割除性腺移植法移植性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2)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同种动物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个体。(3)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个数,保证单一变量。(4)实验思路: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激素后实验动物恢复正常推测激素的生理作用。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5)一般测量指标甲状腺激素加快新陈代谢:以动物单位时间的耗 氧量变化为指标生长发育:以动物形态发育为指标胰岛素:以低血糖症状(如昏迷、活动量)为指标。胰高血糖素:以尿糖测定数值为指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 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限时规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