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测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15课。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2012年以来,“光盘行动”广泛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减少,然而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场景中还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如单位食堂,人们排队倒掉餐盘中余下的很多饭菜;宴席散去,酒桌上留下了不少“未光之盘”;餐厅消费中也时常可见超量点餐国家统计局公布
2、的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减少餐饮浪费,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观念的必然要求。有研究显示,如果人类减少粮食浪费和提高粮食生产链的效率,将对保护地球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节约粮食,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可谓一举多得。培养节约习惯,需要善于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崇高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政府层面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培养理性、
3、健康的饮食观和消费观,鼓励和表彰节约行为,倡导餐桌上的文明新风。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层面的作用,如学校加强相关知识与政策的科普。还可通过新媒介、新平台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众,真正做到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也不再困难。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还需餐饮行业共同努力,优化服务与经营模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湖北武汉餐饮业协会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发布包括“N1点餐模式”在内的6条倡议。北京、江苏、陕西等地行业协会的倡议书也包括多项节约措施。这些举措,从服务侧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动力,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启发社会各环节探索更有效的节约措施。遏制铺
4、张浪费之风,更需从上到下形成全维度的社会风尚。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只有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更具有感召力与说服力,才能助推全社会自上而下形成节约风尚。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节约粮食,杜绝公款浪费,为人民群众做好榜样。“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层面的问题,还关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计民生。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做好实践者与监督者,形成杜绝浪费的良好氛围,文明新风就能吹遍神州大地,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将会成为社会新时尚。(摘编自王欣夷让“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成为社会新时尚,有删改)材料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中,约有1/3被丢
5、弃或浪费掉,相当于13亿吃粮食,约合1万亿美元的经济成本、7000亿美元的环境成本以及9000亿美元的社会成本。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球还有大量极端贫困人口营养供给得不到保障。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可能将在去年6.9亿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强烈反差的背后,是全球购买力不均衡的现实。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世界最贫困地区,消费者的食物浪费程度很低,每年人均约10公斤,而在高收入回家,这一数字超过了100公斤。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粮食是足够的,今年也是如此。问题在于人们购买食物的能力。”食物浪费造
6、成的需求过剩会推高食品价格,这对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影响更大,令他们难以负担具有充足营养的食物,生存境遇进一步恶化。在市场经济中,买多少食物似乎是消费者的个人自由,有人还拿经济学的“破窗理论”为浪费行为开脱,认为这是为食品餐饮行业的繁荣作贡献,就像打破一扇好端端的窗户玻璃能给玻璃厂和安装工人带来经济收益一样。法国经济学家巴师夏在其著名论文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反驳,“你的理论停留在看得到的那些东西,没有考虑那些看不到的”,更换窗户的财富本可以另作他用。食物浪费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成本都很大。粮食生产是资源密集型产业,除了账单上标明的成本,人们在丢弃食物时还浪费了大量看不见的土地、化
7、肥、水、能源等资源。人们本可以把这些资源节省下来,归还侵占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方面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供应受到威胁,一方面食物需求还在不断增长。据预测20122050年的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导致全球农产品需求增加35%50%,这将给全球自然资源造成更大压力。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人类需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制止食物浪费和损失应该是其中最基本和必要的行动。(摘编自尚凯元制止食物浪费,不止有本经济账)材料三:从目前看,我国现行法律中虽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但比较分散或笼统,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立法遏制餐饮浪费,需明确职能部门、餐
8、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的责任,制定出易于操作的监督措施和处罚标准,并着眼于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罚并重的制度机制。必须指出的是,餐饮浪费只是粮食浪费中的重要一环,育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浪费同样不可忽视。立法遏制粮食浪费必须坚持“全面原则”,涵盖从育种到餐桌的所有环节,确保每一粒粮食都不被浪费。换言之,千呼万唤的粮食法该出台了。遏制粮食浪费任重道远,法治是治本之策。最新消息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立法有望提速,令人期待。(摘编自陈广江立法遏制粮食浪费迫在眉睫,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广泛开展“
9、光盘行动”,2012年以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得到了完全遏制。B. 湖北、江苏、陕西等地餐饮业协会倡议的节约措施,从消费侧杜绝“舌尖上的浪费”。C.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D. 餐饮浪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层面存在的问题,还关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计民生。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约三成被丢弃或浪费,造成经济、环境、社会成本巨大浪费。B. 遏制铺张浪费之风,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社会新时尚。C. 全球粮食不足推高了食品价格,会进一步恶化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的生存境遇。D
10、. 粮食浪费不仅包括餐饮浪费,还包括育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浪费。3. 下列各项不属于材料二中“拿经济学的破窗理论为浪费行为开脱”这类现象的一项是( )A. “大胃王”主播在镜头后吐掉口中食物,美其名曰:推介美食。B. 发放免费健身消费券,既可惠及群众,也能助力场馆健身消费。C. 制作美食短视频,消耗了大量食材,声称是传播传统美食文化。D. 把还可以正常使用的空调换掉,说是可以以旧换新,拉动内需。4. 材料一有怎样的行文脉络?请简要梳理。5.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应该如何减少粮食的浪费。【答案】1. D 2. C 3. B 4. 首先列举餐饮浪费的现象,提出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
11、识;其次指出减少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接着交代减少餐饮浪费的具体措施;最后发出行动的号召,要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社会新时尚。 5. 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减少食物浪费和其它环节的损失;采取立法在内的多种应对措施,遏制食物浪费和其他环节的损失。【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得到了完全遏制”错,与原文“一些场景中还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不符。B.“从消费侧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错,根据材料一第五段看应为“从服务侧”。C.“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错。根据材料二的第一段结尾句“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可能将在去年6.9亿的基础上增加0.83亿
12、1.32亿”看,原文说的是“可能”,只是预估。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C.“全球粮食供给不足”错误。由原文材料二第二段信息“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粮食是足够的,今年也是如此。问题在于人们购买食物的能力”可知,“粮食是足够的”,并非“粮食供给不足”。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问题的理解以及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材料二中“拿经济学的破窗理论为浪费行为开脱”这类现象的一项,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经济学的“破窗理论”。由“认为这是为食品餐饮行业的繁荣作贡献,就像打破一扇好端端的窗户玻璃能给玻璃厂和安装工人带来经济收益一样”可知,所谓的“破窗理论
13、”就是通过破坏创造财富。B.“发放免费健身消费券”不属于破坏行为,故选项不属于经济学的“破窗理论”。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思路的梳理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作答此类型的题目,需要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用恰当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进行整合。首先分析段落层次,概括大意:材料一的第一段,列举餐饮浪费的现象;第二段,提出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第三段,指出减少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第四、五段,交代减少餐饮浪费的具体措施;第六段,发出行动的号召,要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社会新时尚。然后用连接词进行整合。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14、。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应该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结合“食物浪费造成的需求过剩会推高食品价格,这对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影响更大,令他们难以负担具有充足营养的食物,生存境遇进一步恶化”分析可知,全球购买力不均衡,穷人的生存境遇进一步恶化,故保障粮食安全可以考虑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购买力,保障其营养供给;结合“食物浪费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成本都很大。粮食生产是资源密集型产业,除了账单上标明的成本,人们在丢弃食物时还浪费了大量看不见的土地、化肥、水、能源等资源”分析,可概括出: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减少食物浪费和其它环节的损失;结合“一方面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供应受到威胁,一方面食物需求还在不断
15、增长”分析,可概括出:加大耕地和环境的保护;结合“从目前看,我国现行法律中虽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但比较分散或笼统,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分析,可概括出:采取立法在内的多种应对措施,遏制食物浪费和其它环节的损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往事如“烟”冯骥才从家族史的意义上说,抽烟没有遗传。虽然我父亲抽烟,我也抽过烟,但在烟上我们没有基因关系。我曾经大抽其烟,我儿子却绝不沾烟,儿子坚定地认为不抽烟是一种文明。看来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记得上小学时,我做肺部的光透视检查。医生一看我肺部的影像,竟然朝我瞪大双眼,
16、那神气好像发现了奇迹。他对我说:“你的肺简直跟玻璃的一样,太干净太透亮了。记住,孩子,长大可绝对不要吸烟!”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我从事仿制古画的单位被“文革”的大锤击碎。我必须为一家塑料印刷的小作坊跑业务,天天像沿街乞讨一样,钻进一家家工厂去寻找活计。而接洽业务,打开局面,与对方沟通,先要敬上一支烟。烟是市井中一把打开对方大门的钥匙。可最初我敬上烟时,却只是看着对方抽,自己不抽。这样反而倒有些尴尬。敬烟成了生硬的“送礼”。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儿时,那位医生叮嘱我的话,那句金玉良言,我至今未忘。但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因为
17、现实总是至高无上的。甚至还会叫真理甘拜下风。当然,如果说起我对生活严酷性的体验,这还只是九牛一毛呢!古人以为诗人离不开酒,酒后的放纵会给诗人招来意外的灵感;今人以为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烟,看看他们写作时脑袋顶上那纷纭缭绕的烟缕,多么像他们头脑中翻滚的思绪啊。但这全是误解!好的诗句都是在清明的头脑中跳跃出来的;而“无烟作家”也一样写出大作品。真正的烟民全都是无时不抽的。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我至今记得父亲挨整时,总躲在屋角不停地抽烟。那
18、个浓烟包裹着的一动不动的蜷曲的身影,是我见到过的世间最愁苦的形象。烟,到底是消解了还是加重他的忧愁和抑郁?父亲抽了一辈子烟。抽得够凶。他年轻时最爱抽英国老牌的“红光”,后来专抽“恒大”。“文革”时发给他的生活费只够吃饭,但他还是要挤出钱来,抽一种军绿色封皮的最廉价的“战斗牌”纸烟。如果偶尔得到一支“墨菊” “牡丹”,便像中了彩那样,立刻眉开眼笑。这烟一直抽得他晚年患“肺气肿”,肺叶成了筒形,呼吸很费力,才把烟扔掉。十多年前,我抽得也凶,尤其是写作中。我住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写长篇时,四五个作家挤在一间屋里,连写作带睡觉。我们全抽烟。天天把小屋抽成一片云海。灰白色厚厚的云层静静地浮在屋子中间。烟
19、民之间全是有福同享。一人有烟大家抽,抽完这人抽那人。全抽完了,就趴在地上找烟头。凑几个烟头,剥出烟丝,撕一条稿纸卷上,又是一支烟。如今我已经戒烟十年有余。屋内烟消云散,一片清明,空气里只有观音竹细密的小叶散出的优雅而高逸的气息。至于架上的书,历史的界线更显分明;凡是发黄的书脊,全是我吸烟时代就立在书架上的;此后来者,则一律鲜明夺目,毫无污染。今天,写作时不再吸烟,思维一样灵动如水,活泼而光亮。往往看到电视片中出现一位奋笔写作的作家,一边皱眉深思,一边喷云吐雾,我会哑然失笑。并庆幸自己已然和这种糟糕的样子永久地告别了。一个边儿磨毛的皮烟盒,一个老式的有机玻璃烟嘴,陈放在我的玻璃柜里,这是我生命的
20、文物。但在它们成为文物之后,所证实的不仅仅是我做过烟民的履历,它还会忽然鲜活地把昨天生活的某一个画面唤醒,就像我上边描述的那种种的细节和种种的滋味。去年我去北欧,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小烟摊前,忽然一个圆形红色的形象跳到眼中,我马上认出这是父亲半个世纪前常抽的那种英国名牌烟“红光”。一种十分特别和久违的亲切感拥到我的身上,我马上买了一盒。回津后,在父亲祭日那天,用一束淡雅的花衬托着,将它放在父亲的墓前。这一瞬竟叫我感到了父亲在世一般的音容,很生动,很贴近。这真是奇妙的事!虽然我明明知道这烟曾经有害于父亲的身体,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希望彻底撇掉它;但在父亲离去后,我为什么又把它十分珍惜地自万里
21、之外捧了回来?我明白了,这烟其实早已经是父亲生命的一部分。(选自冯骥才散文集,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时候医生就提醒“我”长大了不要抽烟。后来“我”步入艰难的社会,因生活所迫抽上了烟。B. 对于烟民来说,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让他们多了快乐,少了烦恼。C. 电视片中的一位作家,一边深思一边抽烟,“我”会哑然失笑,“我”不认可这样的状态。D. “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因为现实总是至高无上的”,这是“我”历经磨难后的感悟。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叙事为主,也有描写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的
22、综合运用使文章引人入胜。B. 文章以时间为序,节奏舒缓,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却饱含着生活沧桑和人生故事。C. 作者由“古人以为诗人离不开酒”类比联想到“今人以为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烟”。D. 作者回忆四五个作家挤在一间屋里抽烟的往事,比喻修辞贴切,神态描写细致。8. 你对“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这句话怎么理解?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本文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6. B 7. D 8. 父亲抽了一辈子烟,从年轻到“文革”到晚年,烟陪伴了父亲一生,蕴含着父亲一生的故事,见证了父亲的生命历程。“我”步入艰难的社会,开始被迫抽烟;后来创作时,抽得也凶;再到戒烟,告别糟糕的状
23、态。烟蕴含着“我”的人生故事,也见证了“我”的生活和人生的变化。烟参与了烟民们的生活和人生苦乐,作者这样说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9. 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生活残酷性的认识,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句含义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B.“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让他们多了快乐,少了烦恼”错误。原文第六七段说“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可见选项曲解了文意。
24、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神态描写细致”错误。原文倒数第五段说“天天把小屋抽成一片云海。灰白色厚厚的云层静静地浮在屋子中间。烟民之间全是有福同享。一人有烟大家抽,抽完这人抽那人。全抽完了,就趴在地上找烟头。凑几个烟头,剥出烟丝,撕一条稿纸卷上,又是一支烟”,可见无神态描写,只有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然后再结合作者的情感理解深层含义,有修辞的话指出来。此题要求结合全文分析,意即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给句是概括的理论,在文中找出现象、例子即可。相关句子为:“个人的烟史是
25、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个人”指典型代表,文中指“作者”“父亲”“烟民们”,另外要抓住关键词语“人生的故事”,指生活的经历。这句话是作者关于烟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例如:“我至今记得父亲挨整时,总躲在屋角不停地抽烟。那个浓烟包裹着的一动不动的蜷曲的身影,是我见到过的世间最愁苦的形象。烟,到底是消解了还是加重他的忧愁和抑郁?”“文革时发给他的生活费只够吃饭,但他还是要挤出钱来,抽一种军绿色封皮的最廉价的战斗牌纸烟。这烟一直抽得他晚年患肺气肿,肺叶成了筒形,呼吸很费力,才把烟扔掉”,可见烟伴随了父亲的一生,关键人生经历都与烟有关。“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
26、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十多年前,我抽得也凶,尤其是写作中”“如今我已经戒烟十年有余。今天,写作时不再吸烟,思维一样灵动如水,活泼而光亮”,可见“我”抽烟的经历与人生阶段有关,见证了“我”的生活和人生的变化。“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往往看到电视片中出现一位奋笔写作的作家,一边皱眉深思,一边喷云吐雾”,可见烟参与了烟民们的生活和人生苦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思想情感的能力。从结尾部分“这一瞬竟叫我
27、感到了父亲在世一般的音容,很生动,很贴近。这真是奇妙的事!虽然我明明知道这烟曾经有害于父亲的身体,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希望彻底撇掉它;但在父亲离去后,我为什么又把它十分珍惜地自万里之外捧了回来?我明白了,这烟其实早已经是父亲生命的一部分”,可见“我”在父亲离开后对父亲的理解,父亲已经离开多年,“我”依然会情不自禁地给父亲买他生前最挚爱的烟,是睹物思人的情绪表现,其间凸显了“我”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从“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我从事仿制古画的单位被文革的大锤击碎。我必须为一家塑料印刷的小作坊跑业务,天天像沿街乞讨一样,钻进一家家工厂去寻找活计。而接洽业务,打开局面,与对方沟通,先要敬上一支烟
28、。烟是市井中一把打开对方大门的钥匙。可最初我敬上烟时,却只是看着对方抽,自己不抽。这样反而倒有些尴尬。敬烟成了生硬的送礼。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中可见生活的残酷性,它驱使“我”做了不想做,危害健康的事情。“看来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一个边儿磨毛的皮烟盒,一个老式的有机玻璃烟嘴,陈放在我的玻璃柜里,这是我生命的文物。但在它们成为文物之后,所证实的不仅仅是我做过烟民的履历,它还会忽然鲜活地把昨天生活的某一个画面唤醒,就像我上边描述的那种种的细节和种种的滋味”这些是作者对烟及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并庆幸自己已然和这种糟糕
29、的样子永久地告别了”“去年我去北欧,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小烟摊前,忽然一个圆形红色的形象跳到眼中,我马上认出这是父亲半个世纪前常抽的那种英国名牌烟红光。一种十分特别和久违的亲切感拥到我的身上,我马上买了一盒。回津后,在父亲祭日那天,用一束淡雅的花衬托着,将它放在父亲的墓前。这一瞬竟叫我感到了父亲在世一般的音容,很生动,很贴近。这真是奇妙的事!虽然我明明知道这烟曾经有害于父亲的身体,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希望彻底撇掉它;但在父亲离去后,我为什么又把它十分珍惜地自万里之外捧了回来?”可见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程昱字仲德。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
30、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岱议连日不决,乃问计于昱。昱曰:“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昱过范,说其令靳允曰:“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
31、成。”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太祖与吕布战于濮阳,数不利。蝗虫起,乃各引去。于是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邺。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时昱使适还,引见,因言曰:“窃闻将军欲遣家,与袁绍连和,诚有之乎?”太祖曰:“然。”昱曰:“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太祖乃止。昱性刚戾,与人多迕。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文帝践阼,进封安
32、乡侯,增邑三百户。方欲以为公,会薨,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选自三国志程昱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B. 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C. 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D. 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3、( )A. 和亲,指我国古代不同民族或不同政权之间所进行的政治联姻。B. 太祖,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是开国皇帝。C. 侯,古代爵位的一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昱择木而栖。刘岱曾两次征召推荐程昱为官,但是程昱都没有答应刘岱;太祖到了兖州,征召程昱,程昱便欣然前往。B. 程昱料事如神。公孙瓒打败袁绍之后,派人让刘岱遣返袁绍妻儿,刘岱于是向程昱询问计策,程昱认为公孙瓒终会失败,最后事情果然如程昱所料。C. 程昱审
34、时度势。袁绍派人劝说太祖与他联合,想让太祖迁家到邺城居住,太祖于是召回程昱协商,程昱帮太祖分析形势,使太祖打消了与袁绍联合的念头。D. 程昱深受信任。有人告发程昱阴谋反叛,但太祖相信他,给他的赏赐和待遇更加丰厚;魏文帝时又封他为安乡侯,加封邑三百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2)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14. 听了程昱的劝说后,范县县令靳允是怎样做的?请简要说明。【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吕布军中投降过来的人,说陈宫正要带兵攻取东阿,又让氾嶷攻取范县,官吏百姓都很
35、恐慌。(2)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就无处可归了。” 14. 听了程昱的劝说后,范县县令靳允去见程昱。【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现在兖州虽然残破,但还有三城在我手中,能够死战的士兵,不下万人。凭将军的神武,收拾余部,发挥他们的力量,称霸称王的事业就可以成功了。希望将军三思!”“能战之士”,“能战”修饰“士”,之间不断开,排除AB;“霸王之业可成也”,“可成”的是“霸王之业”,之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太祖,属谥号”错误,庙号。“祖”和“宗”都是庙号。古代皇
36、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C.“太祖于是召回程昱协商”错误,原文是“时昱使适还,引见”,意思是“这时程昱出使正好回来,太祖召见”。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中“将”,带兵;“取”,攻取;“皆”,都。(2)中“执”,握着;“微”,如果不是;“无所”,无处。【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第二段“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意思是“陈宫等人以势
37、力大小暂时合作不能帮助您的,他们虽然士兵最多,最终必定不会成功。这时氾嶷已经在县里,靳允于是去见氾嶷,埋伏兵士刺杀了他,回去指挥兵士守城”,可知听了程昱的劝说后,范县县令靳允去见程昱。【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做官,程昱没有答应。当时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子儿女住在刘岱处,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领骑兵去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产生了嫌隙,公孙瓒打败
38、了袁绍的军队,然后派使者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妻儿,与袁绍绝交。刘岱和部下连日商议,始终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刘岱于是召见了程昱,向他询问该如何应对,程昱回答说:“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虽然现在他击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还要被袁绍擒住。如果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向长远考虑,将军您终有一天会失败的。”刘岱听从了他的建议。范方率领他的骑兵返回,还没有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推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拒绝了官职。太祖到了兖州,征召程昱。程昱准备前往,他家乡的人对他说:“你对待刘公和曹公的态度怎么这么不一样啊!”程昱笑了笑,没有回答。太祖征讨徐州的时候,让程昱和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人反叛迎接
39、吕布,各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范、东阿没有落入叛军手中。吕布军中投降过来的人,说陈宫正要带兵攻取东阿,又让氾嶷攻取范县,官吏百姓都很恐慌。程昱于是归返,访问范县,劝说县令靳允:“陈宫等人以势力大小暂时合作不能帮助您的,他们虽然士兵最多,最终必定不会成功。”这时氾嶷已经在县里,靳允于是去见氾嶷,埋伏兵士刺杀了他,回去指挥兵士守城。程昱又派骑兵堵住仓亭渡口,陈宫来到,不能渡河。程昱到了东阿,东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官吏民众,拒城坚守。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共同谋划,终于保全了三城,等待太祖。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就无处可归了。”于是上表推荐程昱担任东平相。太祖与吕布几次在
40、濮阳作战,几次不胜。这时发生了蝗虫灾害,于是双方带兵退还。这时袁绍派人劝说太祖与他联合,想让太祖迁家到邺城居住。太祖刚刚失掉兖州,军粮用尽,打算同意袁绍。这时程昱出使正好回来,太祖召见,程昱于是说:“听说将军想要迁家,与袁绍联合,确实有这件事吗?”太祖说:“是的。”程昱说:“现在兖州虽然残破,但还有三城在我手中,能够死战的士兵,不下万人。凭将军的神武,收拾余部,发挥他们的力量,称霸称王的事业就可以成功了。希望将军三思!”太祖于是停止了与袁绍联合的打算。程昱性情刚直猛烈,与人多有抵触,有的人就告发程昱阴谋反叛,太祖对他赏赐和待遇却更加丰厚。魏文帝即位后,晋封安乡侯,增加封邑三百户。正要封程昱为公
41、,恰在这个时候他去世了。文帝为他的死流泪,追赠他以车骑将军的称号,谥号为肃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新竹郑板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注】绿野堂,唐代裴度的府邸。龙孙,竹笋的别称。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诗前两句写景叙事,这与郑板桥新竹前两句的表现手法一致。B. 白诗为应和之作,郑板桥的诗歌则是诗人触景生情,寄寓深
42、刻哲理。C. “桃李”“新竹”之所以成为新生力量,“令公”与“老干”功不可没。D. 两首诗虽然都有典故,但整体上还是使用晓畅的语言来表情达意。16. 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思想感情上的异同。【答案】15. A 16. (1)相同点:均赞美了长者在新生力量成长中的重要作用。(2)不同点:白诗以“种花”衬托令公门生之多,声誉之高,重在盛赞裴度的德行;郑诗以“老干”衬托“新竹”,表达了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重在赞美新生力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A.“这与郑板桥新竹前两句的表现手法一致”错误。白诗前两句“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是夸张修辞,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
43、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使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郑诗前两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是比喻手法,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可见两首诗前两句表现手法不同。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诗歌思想感情异同的能力。白诗:大意是写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
44、前屋后种花呢?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郑诗:这是一首借新竹生长为喻,描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新旧相依,新陈代谢普遍规律的诗。全诗表明后来者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因为有了前者奠定的基础和先辈的积极扶持。诗句表达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相类似的辨证思想。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新与老的关系,蕴含哲理,新竹由于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总是要超过旧竹,后来居上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
45、势;不过新竹毕竟是有些稚嫩,这就需要老干的支持、帮助,给予关心和照顾,只有这样,新竹才能尽快地茁壮成长。这自然朴素的诗句,颇为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年轻人总是要胜过老年人的,因为只有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前进;不过新生力量的成长壮大,又离不开老一辈的扶持和爱护,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作用的。结尾两句通过对未来新竹的期望,以示良好的祝愿,今年有新竹出世,明年再有新竹出世,越来越多,它们一定会迅速成长起来,又高又壮,环绕凤池周围。这里诗人用新生竹比喻新生儿,希望他们能够后来居上,出人头地,做大官,绕凤池,和“老干”一样有出息。据以上信息整理出异(主旨情感和手法)同(思想内容)点即可
46、。(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2)荀子劝学中,“_,_”两句强调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韩愈师说中,“_,_”两句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位卑则足羞 (6). 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注意以下字形:萧,滚,矣,须臾,卑、羞,盛、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47、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
48、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无正义无逻样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动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有在实践中锤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品格,才能涵养信心和勇气。B.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C.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49、,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D. “双11”等购物节相继兴起。它们见证着消费大国的旺盛需求和巨大潜力。19. 对比是把具有相反或相对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请据此对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所用对比进行简要分析。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悚然动容,肃然起敏,油然生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 D 19. 用冷眼、是非不管与热肠、悲慨万端分别作对比,可以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在对比中既凸显了庄子看待世界“无为”的方式,又揭示了庄子的内心是火热的、不能释怀的;一面是“无为”之冷,一面是“关怀”之热,在对比
50、中鲜明地揭示了庄子在二者之间徘徊、“作困兽之斗”的“哲学困境”。 20. 原句用反问句形式,加强说明“我们一定会”“悚然动容,肃然起敏,油然生爱”,肯定的语气更强烈,不可置疑;将状语“对这种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放在主语前,能起到突出主体动作行为的对象的作用;改句以陈述句形式呈现,语气平实,只是在交代一个事实而已,收不到原句的表达效果。【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特定称谓。A项,表引用。B项,表突出或强调。C项,表讽刺或反语。D项,表特定称谓。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文本中表达技巧的作用的能力。对比的作用,是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
51、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此句“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中,作者用“冷眼”和“热肠”对比、用“是非不管”和“悲慨万端”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庄子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只能用“冷眼”和“是非不管”来对待,这种方式是非庄重正派的,是谬悠的、荒唐的;然而庄子对待世界却又耿耿而不能释怀,是充满爱的,有火热的心肠的。作者用对比的方式,鲜明地揭示了庄子的“哲学困境”,他在二者之间徘徊,“作困兽之斗”。【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对这种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动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以反问句的形式呈现
52、,且将对象状语放在主语前,句用反问句形式,在突出强调主体动作行为的对象的同时,加强说明“我们一定会”“悚然动容,肃然起敏,油然生爱”,这样就使肯定的语气更强烈,带有不容置疑的意味;而改句只是以常规陈述句的形式呈现,语气平实,仅仅在交代一个事实而已,收不到原句的表达效果。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020年11月4日,我国最北海岸6耐盐碱水稻筛选种植获得成功。平均亩产超过300公斤以上。这意味着,“海水稻”在我国北方广阔的盐碱土地上初步具备了推广意义和价值。试验田位于辽河入海口附近,但是自然条件下引入的海水对于在培育6耐盐碱水稻上来说,浓度仍然不够。试
53、验站引进智能化,在试验田附近打了一口含盐量为22.4的深井。确保盐水稀释后的浓度达到6再进行灌溉,保护筛选、繁育试验的成功。【答案】删除“超过”或“以上”;删去“在上”;在“试验站引进智能化”后加上“设备”;把“保护”改为“保障”。【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句,成分赘余,“平均亩产超过300公斤以上”中“超过”和“以上”重复,可删除“超过”或“以上”。句,结构混乱,“但是自然条件下引入的海水对于在培育6耐盐碱水稻上来说”错,删去“在上”。句,成分残缺,在“试验站引进智能化”后加上“设备”。句,搭配不当,“保护筛选、繁育试验的成功”错,把“保护”改为“保障”。22.
5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目前,非遗短视频的传播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非遗传承人、从业者及兴趣爱好者,他们了解非遗的精髓,但,作品质量普遍不高;二是传统媒体、自媒体等专业机构,他们掌握娴熟的传播技能,但对非遗缺乏深入了解,作品容易表面化、片面化;三是非遗传播运营商,他们以商业为目的,帮助非遗传承人拍摄短视频内容、做社交平台运营、打通商业变现链条,作品的要高于文化功能。这种情况下,整合传播主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将传播主体力量进行整合与统一规划,促成各类传播主体的互助合作和优势互补,并对其传播过程
55、进行把关监管,以保证非遗短视频的质量,提高传播的影响力。【答案】缺乏传播技巧的训练 商业功能 实现优势互补尤为重要【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处,根据后文“二是他们掌握娴熟的传播技能,但对非遗缺乏深入了解”,反推出此处的这类人应是缺乏传播技能的人,因此可以填写“缺乏传播技巧的训练”。处,根据前文“他们以商业为目的”,说明这些人更看重商业价值,并且此处只能填写词语,因此可以填写“商业功能”。处,根据“这
56、种情况下”可以看出此句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上文内容非遗短视频的传播者的缺陷。再根据后文“促成各类传播主体的互助合作和优势互补”强调优势互补,因此可以填写“实现优势互补尤为重要”。【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有很多的文明先后崛起。其中绝大多数文明都消失了,或者由于天灾,
57、或者由于外来种族入侵,或者因封闭而衰朽。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却凭借文明的韧性历经五千年的岁月仍然璀璨夺目。材料二: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当文明遭到挑战时,总有中国的脊梁在舍身求法,为民请命。读了上述材料,作为当代青年,你有哪些感触和联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文明的韧性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有无数多的文明先后崛起。其中绝大多数文明都消失了,或者由于天灾,也许是外来种族入侵,还有可能因封闭而衰朽于自己的文明之中。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
58、国之一”的中国,却凭借文明之韧性走过了五千年的岁月。中国文明之韧,在于百炼成钢的坚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是刚毅的,其文明亦同样坚不可摧。追溯历史,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曾屡次被异族入侵。从先秦时期的西戎、北狄之患,到南北朝时的五胡乱华,而明清之际又被世界列强殖民压迫。遭受了这般欺凌,中国无数爱国志士愤然而起,为保卫家园和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岳飞在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没有粮草的情形下,仍能仰天长啸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被捕入狱,大义凛然地咏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慷慨赴死亘古通今,中国文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始终坚韧不折,反倒因此创造出更多的文明。
59、文明的巨大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激励人们敢于抗争,为守护自己的文明而战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文明之韧,在于海纳百川的包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到今日中小学生都在学习的论语等儒学蒙学读物,其间三教并立、禅宗兴起,无数的外来思想流入中国。然而至今我们仍未失去本土文化,也未排斥他方精神。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鉴真六渡扶桑,交流了思想,送去并带来了新的文明。对于外族无论身份地位,凡愿学习中华文明者,我们都会倾囊传授;而睹别国文明之长处,我们也愿意借鉴以不断充盈自身文化。这无不充分体现着我中华文明
60、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韧性。人民创造文明,文明指领人民,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韧性的文明绝不是一味的屏蔽或者一味地忍让,而是既不墨守成规也不数典忘祖,在吸收他方文明的同时发扬己方文明。如此柔刚并济的韧性文明,才得以从历史的源头处继承过来,进而又向将来流传下去。【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审题立意作文题。使用抓关键词法提取所给两段材料中的中心词“文明”作为话题,其中“韧性”是中心词的特征,也就是要写出文明的绵延不息,世世代代的继承发扬。文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很多角度,也就是子话题,所以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小的类别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意即写作的时候话题可以加以缩小、
61、微观化,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伟大人格等等来表现文明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韧性”意思为“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具体而言可以换成坚韧顽强,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知其不可而为之、衔石填海、动心忍性、百炼成钢、锲而不舍等词语;还可以联想到一些坚韧性质的名言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
62、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把以上所思所想的内容和五千年文明结合起来,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可以按照材料中提示的文明的载体来写作,也就是围绕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立意。表明文明的韧性在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若有针对性地写到当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会更有现实意义。写作本文,题材可大可小。小可专写一人一事,一个较短时间段中典型的事件人物、现象,或者选取一个角度,以小见大;大可结合五千年文明,纵向选取典型人物、事件、现象,或者综合几个角度写如把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结合
63、在一起写。不管怎么选材,中心话题不变,论点要明确,以使内容更具体,主题更鲜明。【立意】(1)文明,由新世纪青年一代来传承;(2)传承文明圣火,人人有责;(3)人之文明,国之繁荣;(4)让我们与文明携手同行。【素材】(1)古老的中国如今面临这新的挑战。面对美国的贸易战,“我们不想打,也不愿意打,但绝不怕打,而且我们有信心打赢。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1”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的底气,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柔中有刚的韧性!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伟大的文明,文明的韧性必将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焕发出更新的生机与活力。(精彩片段)(2)不是所有文明都具备足够韧性,古埃及、古巴比
64、伦、古印度才几场风雨,就“流水落花春去也”,文字、史迹、观念、传统都没了,连人种也被置换了,只剩下一点金字塔之类蹲守西风残照,丧家犬一般可怜。中华文明就韧性得多,铜雕一般坚强,轨道一般稳定,在异化不止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天行健”“地势坤”的老到。(精彩片段)(3)文明的韧性在于同时具有传承精神秉性、育化万民的刚毅与坚守,和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柔和与优美。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时光的磨练仍屹立不倒,可见其韧性之伟力。中国,作为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能在风云流转的世界屹立五千年而不倒,靠的是她的刚柔并济,是她从精神一直渗透到骨血里无处不在的韧性。我们应背负起传承这韧性的使命,更为拥有这种韧性而骄傲。(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