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余梦华 审题:吴森虎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2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表现之一。下列有关秦朝皇帝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B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D皇权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3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
2、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4“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5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
3、控制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这与哪一改革有关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 D陶片放逐法7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城邦对公职人员实行多种约束。其中包括公职人员必须是成年男性公民陪审法庭的监督陶片放逐法的震慑任期的限制A B C D8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B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C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权利 D应隶属于万民法的范畴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
4、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10“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体现在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111839年英国内阁决定出兵进攻中国,1840年提交议会展开讨论,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进行了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的演讲,在女王影响下,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决议。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议会对女王负责女王有最高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主权至上A B C D12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
5、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13吕一民法国通史称“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其“独特”之处在于A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C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 D各派势力妥协痕迹明显14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
6、法律的权力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15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B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C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D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扩展16以下图片是1924年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海河两岸出现这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开始于海河西岸海河东岸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17北京在近代史上曾多次遭到外国殖民者的践踏,依次体现在下列哪些战争中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
7、联军侵华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8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论的背景最可能是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19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
8、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20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C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释D共产国际对两党合作的推动作用21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
9、是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21921年中共的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23.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24. “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
10、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二、非选择题(25题16分、26题20分、27题16分,共52分)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
11、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
12、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6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4分)26(20分)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1718年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1742年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
13、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1782年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1783年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1784年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张定河美国政
14、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8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发行机构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
15、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试结合材料三说明理由。(8分)高一期末历史答案1. (C)2.(D)解析秦朝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16、军政大事最后都由皇帝裁决。三公九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但不能制约皇权。A、B、C三项都是皇帝制度的内容。3. (C)解析:从“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可知梁国的势力被削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4. (A) 解析:由“起草进画”可知该机构负责起草诏令,属于中书省职能,故A项正确。5. (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宋“除授不归中书”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故A项正确。6. (A) 7.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有法律上的监督,陶片放逐法对威胁雅典民主政治的人有震慑作用,任期的限制避免了长期任
17、职的弊端,故正确,选B项。是公职人员资格条件。8. (A)9.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信息“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知皇帝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这说明古罗马法律的地位很高,故D项正确。10. (B) 解析: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标志,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故B项正确。11. (A)解析: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错误;从材料来看,英王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表明国家主权在议会,正确,故选A项。12. (B) 解析:华盛顿提出强制力量的干预即加强中央权力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13.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
18、分析能力。议会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故D项正确。14. (D) 解析:材料中在首相授意下,联邦议会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皇帝有绝对权力批准法律,B项错误;联邦议会有立法权,但是不完整,C项错误;材料中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宰相行政权的控制,故D项正确。15. (A) 解析:题干中提到英、美、法、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主题证据,这四个国家代表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故A项正确。16. (B)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1924年,天津海河西岸已经出现了西式建筑,这与西方侵略势力的侵入有关。1860年,第二次
19、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被开放为商埠。故A、C、D三项结论均不符合题意。17.(B)解析近代列强侵入北京的战争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列强都没有攻陷北京。18.(D)解析依据“20世纪初”“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等信息判断,D项结论符合题目要求。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A、B、C三项结论与题意不符。19.(D)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B项不正确。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2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
20、件。D项是外部条件,可排除;A项是错误的,当时工人运动是“失败”的;C项不是条件,所以只有B项符合。21.(B)解析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朱毛红军”、“分田”等可知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土地革命时期。22.(A)解析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性即是A项。23.(A)解析由“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可得出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1、故答案为A。24.(C)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万里征途”“确立毛公统率兵”等信息。由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长征时期,并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这是遵义会议的内容。故选C。25答案:(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4分)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分) (2)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6分)(3)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 (4分)26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二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原
22、因需要结合材料二中“独立”“对议会负责”等信息,联系教材所学,从内阁的权力类型出发,考虑其与美国总统权力的冲突以及对现有三权分立体制的冲击,进行归纳。答案:(1)内容: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内阁受到议会反对,首相要向议会辞职,或者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内阁成员共进退;首相组阁需要得到国王形式上授权。(答4点可给12分)(2)理由:内阁无法定地位,政治地位较低。(2分)原因: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独揽行政权,故内阁地位提高,可能妨碍总统行使行政权,破坏三权之间的制约与平衡。(6分)27.答案(1)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4分)(3)观点:不赞成。(1分)理由:尽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分),但其仍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6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