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包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B. 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C. 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 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2、,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亲子代间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一定不变;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可能发生变化,如杂合子Aa连续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而基因型频率改变,B错误;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D、自然选择选择的直接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故选A。【点睛】2.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
3、的是() 年份AA(%)Aa(%)aa(%)13040302255025A. 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进化B. 该种群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C. 该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D. 若该种群在第2、3年连续自交,A的基因频率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第一年时AA=30%,Aa=40%,aa=3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30%+1/240%=50%,a的基因频率为30%+1/240%=50%;第二年AA=25%,Aa=50%,aa=25%,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25%+1/250%=50%,a的基因频率为25%+1/250%=50%,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详解】A、由表格中信息计算可
4、知,两年内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仍为A=a=1/2,说明了生物没有发生进化,A错误;B、该种群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仍只有A、a两种,故该种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C、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由此可推测该种群生活环境没有发生较大变化,C错误;D、若该种群在第2、3年连续自交,由于未淘汰任何个体,未发生进化,第三年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但A的基因频率不变,D正确。故选D。3. 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一人群中男女比例相等,血友病发病率为3%,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倍,携带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为5%,则该人群中血友病基因的频率是( )A. 6.6%B. 6.0%C. 4.5%D. 3
5、.0%【答案】B【解析】【分析】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本题可假设人群中男女各50人,由于只有女性才有可能是携带者,根据携带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为5%,可知携带者5人,根据血友病发病率为3%,可知患者为3人,又由于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倍,如男性患者2人,女性患者1人。据此答题。【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设男性患者2人,女性患者1人,携带者5人,所以男性48人正常,女性44人正常,故血友病基因的频率=(2+12+5)(50+502)100%=6.0%,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4.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
6、成的必要条件B. 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基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C. “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D. 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答案】C【解析】【分析】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的变异可能是可遗传变异,如受辐射等条件影响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详解】A、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B、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B错误;C、“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
7、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更多的空间,所以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正确;D、生物受环境影响如果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则为可遗传变异,D错误。故选C。5. 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毛细胞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
8、属于内环境,C错误;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D错误。6.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解析】【详解】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9、,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理解体温调节的相关过程。7. 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0、【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大脑皮层形成冷觉的部位,A错误;B、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C错误;D、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1、抗利尿激素等,D正确。故选D。8. 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B. 如果a为抗原,b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C. 如果该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过程,机体内会有反馈调节过程D.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基因的表达和免疫调节,图中其中a、b、c应表示可能存在的结构或细胞,d、e表示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质梳理相关知识
12、点,然后分析图解,根据具体描述做出判断【详解】A、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a(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b(浆细胞),b能够分泌c(抗体),A正确;B、体液免疫过程中,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B正确;C、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C正确;D、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并且在突触上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故选D。【点睛】9. 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清除癌细胞体现的是图中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
13、 图中说明神经系统直接控制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C. 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D.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没有联系【答案】C【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2、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人体清除癌细胞体现的是图中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A错误;B、图中的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调节体温平衡,在
14、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可以调节水平衡,B错误;C、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方式为血糖浓度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实现的,C正确;D、图示显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联系,D错误。故选C。【点睛】10.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 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 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表胰岛
15、A细胞D. 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细胞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错误;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错误;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D、如上图所示,若E与F
16、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11. 如图中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方式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方式的传递速度迅速B. 方式的信息传递通过体液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三种传递方式D. 方式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方式是通过人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方式是下丘脑 -垂体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方式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传递速度慢,存在反馈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详解】A.从图示
17、看出:方式和都经过血液循环,属于体液调节,传输速度缓慢;而方式为神经调节,速度很快,A正确; B.方式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B正确; C.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和属于体液调节,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 D.方式属于激素调节,都经过血液循环,调存在反馈调节,为神经调节,不经过血液循环,D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是以模式图的形式展示知识点,这类题目以图为载体,考查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图,找准相关的知识点,将他转化成所学的知识点问题,并准确判断。12. 下列
18、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直接环境神经调节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胞体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细菌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蓝藻不能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A. 5项B. 4项C. 3项D. 2项【答案】D【解析】【详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
19、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错误;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错误;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错误;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D。13. 对若干只正常的家兔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对于家兔出现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家兔正常进食后,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和胰液都增多B. 将家兔从25环境中移入5环境中,散热量
20、减少C. 给家兔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则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减少D. 摘除家兔胸腺,则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答案】D【解析】【分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耗氧量减少,产热少,散热少。【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粘膜分泌的,A错误;B、将家兔从25环境中移入5环境中,由于体温和环境温差变大,因此散热量增加,B错误;C、给家兔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D
21、、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细胞免疫缺乏T细胞则无法进行,因此摘除家兔胸腺,则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D正确。故选D。14. 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详解】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但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A项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和酶
22、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项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细胞外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一经靶细胞接受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C项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项正确。15. 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
23、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
24、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6. 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 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 图中有3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 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a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能产生兴奋,并通过突触传到b处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A正确;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立即失活,B正确;C、兴奋通过突触结构时会有突触延搁,比在神经纤维
25、上的传导速度慢,C正确;D、相应的感受器只能接受某些类型的刺激,D错误。故选D。17.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 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A. 三项B. 四项C. 五项D. 六项【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涉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原理及实例、体液免疫和细
26、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人体内部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错误。血浆属于体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正确。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使婴儿通过哺乳获得某些特异性免疫能力,正确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损伤组织细胞,错误。T细胞是HIV的宿主细胞,它的寄生破坏了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正确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错误。选B。【点睛】抗原不都是外来物质,体内异常细胞也能被特异性免疫系统识别;吞噬细胞可以清除被抗体结合
27、后形成的沉淀物或细胞集团;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18.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刺会不自主的收缩,而打针时却可以不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A. 针刺产生痛觉和打针时不收缩都属于反射活动B. 若支配手指传出神经受损则针刺时没有感觉C. 手指碰到针刺时先感觉痛疼之后才完成收缩D. 打针时不收缩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针刺产生痛觉,感觉在大脑皮层,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B、若仅仅是支配手指的传出神经受损,针刺可以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不能运动,B错误;C、手指碰到针刺时先收缩,后感觉痛疼,因为感觉传到大脑
28、皮层需经过更多的突触,时间长,C错误;D、打针时不收缩反映了大脑皮层的高级运动中枢可以控制脊髓的低级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A选项,关键能理清反射的概念,能掌握判断某活动是否属于反射的方法,总结如下: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刺激反射弧中间某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19.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完成呼吸、排尿、阅读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脑干、脊髓、大脑皮层B. 聋哑人艺术团的精彩舞蹈,受老师“手语”指挥,做出动作,主要依靠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C. 针刺指尖引起缩
29、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低级中枢D.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答案】B【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完成呼吸、排尿、阅读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脑干、脊髓、大脑皮层,A正确;B、聋哑人艺术团的精彩舞蹈
30、,受老师“手语”指挥,依靠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系语言中枢,B错误;C、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低级中枢,C正确;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B。【点睛】20. 少数人对青霉素等一些抗生素过敏,严重时会导致休克。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它的降解产物中的青霉烯酸能与体内的组织蛋白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是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B.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 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一定不是第一次使用青霉素D. 青霉素过
31、敏患者的免疫细胞都能直接识别青霉素【答案】D【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A项正确;过敏反应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导致的,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第二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才会发生过敏反应,C项正确;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不能直接识别青霉素,D项错误。【点睛】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21. 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
32、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捐赠者(甲)体内的T细胞,不仅能参与细胞免疫,还能够参与体液免疫B. 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C. 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D.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1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2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答题。【详解】A、由于捐赠者的CCR5基因异常,不能正常表达CCR5,HIV不会攻击T细胞,
33、患者甲T细胞正常,因此能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B错误;C、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编码CCR5的基因没有表达,C错误;D、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有通过增殖分化才能产生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D 错误。故选A。【点睛】22.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计划防疫工作,规定新生儿必须在六个月内三次接种乙肝疫苗(有效成份为乙肝病毒表面蛋白),若接种疫苗成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疫苗利用宿主细胞合成自身蛋白质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B. 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分解呈递抗原并产生淋巴因子C. 多次注射疫苗能提高血清
34、中特定抗体的含量D. 多次注射疫苗后浆细胞能血液中长期保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乙肝疫苗是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在宿主细胞中不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自身作为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A错误;B、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B错误;C、多次注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且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大量的抗体,C正确;D、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能够分泌特定的抗体,不能在血液中长期保留,D错误。故选C。23.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骑行时产热的主要器
35、官是骨骼肌B. 骑行时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骑行时氧气、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都可以出现在组织液中D. 骑行时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呼气等方式散出【答案】B【解析】【分析】1、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促进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来增加产热。人体中的热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散热的途径主要是汗腺分泌汗液和皮肤毛细血管的变化,此外含有传导散热等。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2、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36、血糖的去路有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详解】A、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在骑行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A正确;B、骑行时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骑行时组织细胞消耗大量氧,氧气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同时机体的协调运动需要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所以氧气、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都可以出现在组织液中,B正确;D、骑行时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呼气等方式散出,D正确。故选B。24. 据英国镜报报道,墨西哥渔民诺约拉出海时遭风暴袭击遇险,靠一个泡沫塑料箱在海上漂浮了8天8夜,饥渴交
37、迫的他在寒冷的夜晚多次产生幻觉。有关诺约拉机体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 由于缺少饮用淡水,由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分的重吸收B. 由于缺水Na+浓度升高,使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大,可能导致人过于敏感而产生幻觉C. 通过神经调节可使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维持血糖浓度D. 饥饿使胰岛B细胞活动受到抑制【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水盐平衡调节、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缺少饮用淡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
38、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A错误;由于缺水而导致内环境中Na+浓度升高,进而引起Na+内流增加,使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大,可能导致人过于敏感而产生幻觉,B正确;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维持正常的血糖含量,C正确;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使胰岛B细胞活动受到抑制,D正确。25.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D. 输入的Na+中5
39、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详解】A、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A错误;B、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C、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C正确;D、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
40、,D错误。故选C。26. 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 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C. 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丙、丁区域是静息电位,乙区域是动作电位。【详解】A、
41、由于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如果神经冲动是从图示轴突左侧传导而来,则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A正确;B、由于丁区域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说明此时丁区域为静息电位,发生K+外流,没有发生Na+内流,B错误;C、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乙区域膜内是正电位,丁区域膜内是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D、由于图中只有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因而在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正确。故选B。【点睛】27.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
42、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 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物质调节了血液 pH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
43、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详解】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正确;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使血浆pH变化不大,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正确;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正确;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4、。28. 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曲线b代表低Na+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 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详解】A、曲线a在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发生逆向偏转,b在受到刺激后,膜电位未发生逆向偏转,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
45、量内流造成的,所以曲线a表示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曲线b代表低Na+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B、刺激之前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由题图可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CD、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不管是什么海水中,尽管Na+浓度内流,导致内部Na+浓度升高,但膜外仍存在大量Na+,膜外的Na+浓度仍高于膜内Na+浓度,C错误;D正确。故选C。29. 甲: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进行单侧光照;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面右侧,从右侧单侧光照;则甲、乙分别将() A. 向上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B. 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C. 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
46、D. 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用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没有感光部位,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故甲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乙除去了芽尖,不能感光也不能产生生长素。【详解】甲用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没有感光部位,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故甲向上直立生长,乙除去了芽尖,不能感光也不能产生生长素,但右侧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会往下运输,使得右侧生长快于左侧,故往左侧弯曲生长。综上分析可知,故选C。30. 为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如图1;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相同的去尖端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数天后
47、生长结果如图2。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 )A. 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B. 胚芽鞘甲生长速度快于乙C.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AD. 单侧光干扰生长素向下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详解】A、光照不能导致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只能使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A错误;B、图2显示,乙弯曲的程度大于甲,因此胚芽鞘甲生长速度慢于乙,B错误;C、乙弯曲的程
48、度大于甲,胚芽鞘乙生长速度快于乙,因此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A,C正确;D、单侧光不能干扰生长素向下运输,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31.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参与内环境维持的c表示_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内环境相对稳定还必须在_的调节机制下进行。(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_。血浆中的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至少经过_层生物膜。(3)溶液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4)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_。【答案】 (1). 泌尿(或排泄) (2).
49、 神经体液免疫 (3).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4). 4 (5). 蛋白质、无机盐 (6).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详解】(1)由分析可知,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泌尿系统。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由于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因此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血浆中的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至少经过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因此至少要经过4层生物膜。(
50、3)溶液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4)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的解题的关键。32.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据图回答: (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图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_信号到_信号的转
51、变。(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调节。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能否口服?_。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_的合成和分泌。(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填“升高”或“降低”)。【答案】 (1). 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松果体 (2). 电 (3). 化学 (4). 体液(或激素) (5). 垂体 (6). 否 (7). 雄激素 (8). 降低【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
52、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1)由图分析可知,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松果体。图中去甲肾上腺素是由传出神经的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该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通过血液运输并与靶器官结合,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体液/激素调节。在HPG轴中,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不能口服;LH随血
53、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由图分析可知,下丘脑对雄性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该激素促进雄激素的分泌,当雄激素分泌过多时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下丘脑分泌的GnRH减少,导致血液中GnRH水平降低。【点睛】本题结合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图,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33. 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54、。(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填字母)(2)图1过程属于_免疫, 图1中的表示_过程。(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细胞(填字母)。(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填字母)能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_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第二步:对照组接种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_。第三步:统计实验
55、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答案】 (1). f、Y (2). B细胞增殖、分化; (3). 体液 (4). e (5). k (6).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7). 同种 (8). 不含疫苗的接种物 (9). 病毒 (10). 【解析】【分析】1.图1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其中a表示T细胞、b表示吞噬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效应T细胞、f表示淋巴因子、k表示记忆细胞、Y表示抗体。2.图2表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其中A到B过程是效应T
56、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1)图1所示过程为体液免疫,其中Y为抗体,f为淋巴因子,二者均为免疫活性物质。(2)图1中的c为B细胞;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3)图2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AB过程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图1中的e细胞。(4)图1中的k是记忆B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受到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产生大量的抗体。(5)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因此应选取同种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动物若干只,然后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单一变量为是接种物是否含有
57、疫苗,其余条件均应该相同,因此对照组应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如果疫苗有效,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图中的记忆细胞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是其所特有的,因为疫苗注射时会产生记忆细胞。【点睛】本题结合免疫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和物质的名称;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正确区分实验的变量,并能根据实验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34. 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l或抗
58、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D代表_,丙代表_,丙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体液调节生理活动的特点_。(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病。与抗体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5)如果图中下丘脑相应区域被破坏,其血糖调节能力会不
59、会完全丧失?为什么?_。【答案】 (1). 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 (2). 胰高血糖素 (3). 胰岛B细胞 (4). 糖蛋白 (5). 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 (6). 拮抗 (7). 抗体1 (8). 自身免疫 (9).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0). 不会,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丙)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
60、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丁)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2.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胰岛B细胞,D代表胰高血糖素,丙分泌的C(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
61、低。丙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特点是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胰岛素和D胰高血糖素之间通过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与抗体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5)下丘脑相应区域被破坏,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血糖的调节及实验分析,意在考查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