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9179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湖南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师大附属德山学校2020年下学期高二地理第二次检测试卷时量: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B. “动脉堵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2.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C

2、.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D.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目前,广东省区域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板块,这对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区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为“珠三角”“沿海欠发达地区”“山区”三个板块。读下图,完成小题。3.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新划分方案中的三个板块主要考虑( )A. 区域面积大小B. 历史沿革差异C. 经济发展状况D. 自然和交通条件4. 关于三个板块以及广东省实施的发展策略,不正确的是( )A. 珠三角板块优先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

3、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B. 沿海板块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构建沿海经济带C. 山区板块保护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形成生态屏障D. 广东省内各板块发展策略不同,将导致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据此完成下列题。5. 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 RSB. GPSC. GPS、GISD. RS、GIS6. 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A. 道路清扫B. 医疗救护C

4、. 幼儿看护D. 事故处理如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7.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正确的是:()A. 甲土地盐碱化B. 乙水土流失C. 丙森林破坏严重D. 丁大气污染严重8. 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体现了区域的:()A. 整体性B. 开放性C. 差异性D. 联系性9. 目前治理乙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A. 植树种草蓄水保土B. 打坝淤地贮水拦沙C. 深耕改土提高肥力D. 调水扩大棉花种植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小题。 10. 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 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

5、.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 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 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11. 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引发旱涝灾害A. B. C. D.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下列题。12. 以上划分的指标是()A. 自然指标B. 单一指标C. 综合指标D. 地理位置13. 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

6、正确的是()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14. 帕米尔高原上的布伦库勒湖冰山环绕,水草丰美,该湖泊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 发展航运B. 旅游观光C. 调蓄洪水D. 维持生物多样性“国运盛国威壮,喜神州处处沐朝阳,看西气东输,巨龙蜿蜒;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千秋伟业,南水北调,燕赵牧马饮长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5. 句中所描述的我国的重大事件中,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建设南水北调A. B. C. D. 16. 我国建设众多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根本原因

7、是A.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不匹配B. 经济快速发展造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C. 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D.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2018年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基于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长绒棉等资源,积极承接我国东部地区的纺织等产业转移。下图示意新疆产业转移,面向中亚等国市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 环境优美B. 资源丰富C. 科技发达D. 水源充足18.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A. 促进产业升级B. 减少资源消耗C. 减少就业机会D. 降低污染程度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和开发,是美国流域

8、综合治理的典型,一直也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A. 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B. 田纳西河流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C. 田纳西河流域洪涝多发于夏季D. 流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首要因素20.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 水能资源开发B. 航道整治C. 防洪灌溉D. 水资源综合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其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

9、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正确的是A. 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B. 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C. 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D. 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22.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A. 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B. 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C. 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D. 需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读“我国冬小麦发育及收获进程信息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 影响我国冬小麦发育及收获时间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地

10、形B. 降水C. 气温D. 土壤24. 为制作麦收时间及状况分布图,应先后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GPS RS GIS 数字地球A. B. C. D. 如图为某些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25. 图中分别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A. B. C. D. 26. 图中和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差异B. 土壤差异C. 水热条件差异D. 生产习惯差异 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

11、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据此完成下列题。27. 下面的人类活动能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是( )A. 森林采伐量高于木材自然生长量B. 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C. 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道路D. 新疆开垦草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28. 为了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其直接目标是( ) 增加林木产量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生态质量 提高农民收入A. B. C. D.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

12、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南非、沙特阿拉伯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9. 推断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B. 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C. 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D. 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30. 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A. 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B. 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C.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D. 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

13、进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1. 珠江部分河段的无序超量采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破坏了河道的动态平衡,易诱发生态环境问题。如图示意1990-2004年北江下游黄塘-河口段河床纵剖面变化状况。描述1990-2004年图示河段河床变化状况并分析图示河段无序采砂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32. 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龙滩、天生桥二级 (低坝)、岩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白龙滩等6个电站。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有效地改善了华南、西南电网

14、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并拉开了华南网“西电东送”的序幕。龙滩电站规划装机总容量540万千瓦,龙滩水电站的建设,标志着红水河这一中国水能“富矿”的开发利用步入高潮。(1)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分析红水河流域水电输往华南、西南地区,对这些地区产生的影响?(3)以红水河水电基地与山西能源基地为例,说明水电基地与煤炭能源基地在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和对环境的影响。33. 如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2)分析该地区东北部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黄河的相关知识。旨在

15、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掌握黄河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项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A错;B项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B错;“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C对;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D错。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掌握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主要是利用河流的水能。该地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D对;北方地

16、区,气温低,蒸发弱,再说蒸发旺盛,水量少,不利于梯级开发,A错;黄河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B错;地势平坦,水流平缓,不利于水能的梯级开发,C错。故选D。3.【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的标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图中信息。【解答】“珠三角”是广东省最发达的沿海地区,“沿海欠发达地区”和“山区”是广东经济落后地区,因此这种划分实际上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的,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发展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

17、关键是掌握图中信息,结合选项分析。【解答】广东省各板块内的经济基础不同,其社会经济条件也差别较大,因此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逐渐缩小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珠三角”板块优先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沿海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构建沿海经济带;“山区”板块保护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形成生态屏障。综上所述,D错误,符合题意;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3S”技术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从题

18、干提取信息,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使用地理定位,应用了GPS;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GIS技术,C正确,B错误。R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机器人没有用到这种技术,排除AD。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活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智能机器人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清扫道路,故A正确。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排除BCD。故选A。7.【答案】【小题1】B【

19、小题2】C【小题3】D【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特点。【解答】甲地区为广西省,植被破坏会产生土地石漠化,A错误,乙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B正确;丙地区为我国新疆,主要是干旱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C错误;丁地区是长江沿岸,降水多,属于湿润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D错误。选择B。2.【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差异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区域的差异性。【解答】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说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体现了区域的差

20、异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3.【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解答】乙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植树种草蓄水保土,打坝淤地贮水拦沙,深耕改土提高肥力都是有效措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破坏自然植被,加大水土流失,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答案】【小题1】B【小题2】B【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解答】由图可以看出:金沙江下游段落差大,这里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21、,适于水电梯级开发,B正确;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不是自然原因,与题意不符,A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不是水电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C错;地址条件无法从材料中获取,D错。故选B。2.【分析】本题考查流域开发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解答】水库建设可使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是有利影响,错;水库建设也使上、下游间物种因大坝的出现交流受到阻隔,影响河流的生态系统,是不利影响,对;水库建设使下游河道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是不利影响,对;水库建设不会引发旱涝灾害,错。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12.【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划分依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解读材料可知以上主体功能区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解答】由题干可知,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种划分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区域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由所学知识知,功能区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A正确;区域内部具有统一性,区

23、域与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B错误;区域间界线不一定是明确的,如生活区、文化区等,只有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C错误;不同区域具体的情况不同,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是有差异的,D错。故选A。1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发展航运、观光旅游不属于生态功能,AB错,调蓄洪水虽然属于湿地的生态功能,但是该地是高原地区,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不大,所以调蓄洪水功能不明显,C不是最佳选项;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该湖泊能维持生物多样性,D是最佳答案。故选D。15.【答案】【小题1】B【小题2】A【解析】1.【分析】本题考

24、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解答】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水北调工程缓解水资源分布问题,正确。我国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常规能源缺乏且需求量大,西电东送与西气东输工程缓解资源分布不均,正确。三峡工程建设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错误。故选B。2.【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调配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我国的资源调配相关知识。【解答】我国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且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均衡的;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对资源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目的

25、是为了区域发展与供需平衡,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答案】【小题1】B【小题2】A【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中新疆具有的优势,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从图中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解答】从图中可知,新疆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长绒棉的资源,可以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担东部地区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并且靠近中亚等国的国际市场。结合题意可得,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分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给新疆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识记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是解答的关键。【解答】产业转移一般是有发达的地区转移到不发达地区,新

26、疆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但是设备、经济等比较落后。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会导致资源消耗增加,污染程度升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答案】【小题1】B【小题2】D【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背景,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解答】田纳西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A错。田纳西河流域内降水多,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B对。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季节降水多,洪涝多发于冬春季节,C错。水资源的梯级开发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首要因素,D错。2.【分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

27、开发,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综合开发,包括发电、航运、防洪、灌溉、旅游等,D对。水能资源开发,只是电力开发,A错。航道整治、防洪灌溉只是水资源综合开发的一部分,B、C错。故选D。21.【答案】【小题1】D【小题2】D【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问题,考查学生分析获取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明确资源枯竭城市的现状和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故D正确;不应该工业停产,禁止开采自然资源

28、和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ABC错误。故选D。2.【分析】本题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明确资源枯竭城市的现状和成因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果做到合理、及时的转型,就不会降低GDP,A错误;经济转型不一定主要转向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一定上升,B错误;经济转型中,新的产业还会需要劳动力,所以不一定会引起人口大量迁往其它城市或郊区,C错误;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会降低对资源的依赖,D正确。故选D。23.【答案】【小题1】C【小题2】B【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冬小麦发育及收获时间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

29、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图示区域的南部为已收获区,往北依次为成熟收获、乳熟、抽穗及灌浆,说明我国冬小麦发育及收获时间存在纬度差异,越往北,气温越低,冬小麦发育及收获时间越晚。因此,影响我国冬小麦发育及收获时间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温,C正确;地形是影响同一地区农作物发育及收获的主要因素,A错;降水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但不是发育阶段的主要因素,B错;土壤肥力对发育阶段影响小,D错。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为制作麦收时间及状况分布图所需的地理信息技术,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解

30、答】要获得麦收时间及分布信息,应先通过遥感(RS)收集麦收进程等面状分布信息;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处理麦收时间及分布的地理空间信息,绘制分布图,正确, GPS是用来定位和导航的;数字地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荒漠化,生态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与制作麦收时间及状况分布图关系不大,错误。故选B。25.【答案】【小题1】C【小题2】C【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对比,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农业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我国各个农业区的纬度位置判断,长江三角洲纬度相对比较低,热量足,故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

31、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等,小麦为冬小麦;松嫩平原,纬度相对比较高,热量低,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春小麦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造成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明确和两地的农业的对比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根据图中农作物和熟制可知,图中地纬度低,积温高,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图中地纬度高,积温少,热量不足,降水较少,并影响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所以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件差异,C对;地形差异、土壤差异、生产习惯不是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的主要原因,A

32、BD错。故选C。27.【答案】【小题1】C【小题2】C【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促进人地关系和谐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促使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是答题的关键。【解答】A.森林采伐量高于木材自然生长量,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引起环境问题,A错误。BD.呼伦贝尔草原和新疆地区位于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区,扩大种植规模和种植面积会导致需水量增加,加剧荒漠化的发生,BD错误。C.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道路,调整土地利用方式,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C正确。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

33、知识的能力。掌握“退耕还林”的目的是答题的关键。【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退耕还林是为了调整生态环境脆弱区种植业比重过高的现状,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正确;林木的种植不是为了开采,因此也不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错误。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29.【答案】【小题1】B【小题2】A【解析】略31.【答案】解:读图,根据河床纵剖面曲线分析,19902004年图示河段河床整体下降,河床起伏加大。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导致咸潮入侵,土壤盐碱化加剧,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遭受破坏,水生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采砂可能会破坏河堤的稳固性,可能导致洪涝灾害。 故答案为:

34、变化状况:河床整体下降;河床起伏加大。生态影响: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咸潮入侵加剧;采砂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被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超量采砂易造成堤岸崩塌,危及防洪安全。【解析】本题考查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知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为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坐标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32.【答案】(1)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落差大。(2)可以有效地改善华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3)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山西能源基地选择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黄土高原东部;红水河

35、水电基地选择在地势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对环境的影响:山西能源基地在煤炭开采、发电和化工等方面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环境污染;由于水电清洁干净的特点,红水河水电基地不会对环境污染造成大的危害;但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解析】(1)本题考查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从流量、落差两方面分析。红水河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落差大。(2)本题考查水电站对输入地区的作用。红水河流域水电主要输往华南地区,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华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3)本题考查水电和煤炭两者不同,两基地在区位选择上存在明显差

36、异,对环境的影响差异。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山西能源基地选择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黄土高原东部;红水河水电基地选择在地势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对环境的影响:山西能源基地在煤炭开采、发电和化工等方面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环境污染;由于水电清洁干净的特点,红水河水电基地不会对环境污染造成大的危害;但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33.【答案】解:(1)东北地区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水稻的生长期较长;东北为黑土,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冬季寒冷漫长,害虫的虫卵不易越冬,病虫害少,几乎不使用农药。 (2)东北地区是沼泽的主要分布区,主要是因为这里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

37、排水不畅;土质黏重,有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层分布,地表水下渗缓慢;该地河流流向多向北流,河流封冻期和解冻期凌汛多发,河水泛滥;夏秋多雨,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且石油、铁、煤等资源丰富,该地区主要利用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主要利用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入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故答案为:(1)该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水稻生长周期长;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较少;冬季低温,病虫害少,几乎不使用农药。 (2)地处中温带,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

38、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质黏重,有季节性的冻土和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凌汛多发,河水泛滥;夏秋多雨,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河水泛滥)。 (3)该地区主要利用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优惠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入驻,推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解析】(1)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劳动力、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东北地区水稻品质优良主要是自然因素(土壤、气候等)造成。 (2)沼泽地带的地表以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所以主要从“为什么过度湿润”的角度进行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是主要影响因素。 (3)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但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东北地区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了工业从而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沼泽、城市化,这些都是东北地区有特色的典型地理事物。分析东北地区沼泽以及农业和工业经济发展特征时应抓住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个关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