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497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二 课题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题5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程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国门洞开列强入侵1.背景:(1)国际: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国内: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清王朝腐朽落后,内部危机严重。2.主要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 概况: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

2、条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战争结束后,英、美、法等国又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等特权。 影响: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4)中日甲午战争。 概况: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马

3、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得逞)、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概况:1900年,英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4、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背景: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马关条约的刺激。2.经过:(1)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2)德、俄、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3.影响:中华民族陷入了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1.“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门户开放”即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2.东南互保它是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抑止人民反

5、抗斗争的产物,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又矛盾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之向心和离心两个合力的产物。 既使河北、山东以外的东南地区免受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并与辛亥革命之后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1.领事裁判权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也称“治外法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

6、斗争(一)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1.三元里抗英:发生于184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2.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引起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邱逢甲、徐骧领导台湾人民组成的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痛击日军。3.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3)影响: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二)爱国官兵的抵抗斗争1.左宗棠收复新疆:(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2

7、)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曾纪泽入俄谈判,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2.黄海海战:(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遭日舰偷袭。(2)经过: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率军英勇作战。(3)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李鸿章采取“避战保船”政策,躲进威海卫军港,在日本围攻下,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国际背景1.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2.俄英竞相拉拢和控制新疆地方势力,企图以此作为肢解中国新疆的工具。3.沙

8、俄还直接出兵侵占伊犁。探究点一鸦片战争 1.爆发原因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维持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分析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提示:马士认为鸦片战争是“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即目的是建立中西方之间的正常商业贸易联系。实质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2.影响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

9、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思维交互:(1)阅读材料,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提示:材料表明作者主张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之后;严重侵犯了中国国家主权。材料二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是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界碑”的含义。提示:中

10、国由主权完整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由封建落后的国家开始走向近代化。一、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传统观念转变 1.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先进的中国人渐渐抛弃传统的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2.在夷夏观方面,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能够正视西方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3.在本末观方面,开始抛弃工商末业的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希望以此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利益。 4.在义利观方面,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 5.在人才观方面,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

11、养和使用。 二、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客观作用 1.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的进程,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政治理念、经济习惯和文化思想带到了中国,也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 2.在经济上,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中国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 3.在外交上,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方式符合了国际惯例;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名家评史】材料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近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

12、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解读:通过分析材料可知:鸦片战争的影响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日趋淡化。反映了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鸦片战争的意义伴随整个中国近代化进程。反映了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反映了鸦片战争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探究点二中日甲午战争1.甲午战败的原因材料 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

13、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湾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思维交互: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威海卫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提示: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地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甲午战败的危害材料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

14、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杨松、邓力群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思维交互: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造成的危害。提示: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多角度认识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列强侵华特征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特征,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

15、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备选要点】 一、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1.破坏性: (1)剥夺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2)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3)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2.建设性:西方列强把

16、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同时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 (2)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强力冲击。 二、从家国情怀角度分析列强侵华的启示 1.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平崛起。 2.要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要大力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名家评史】材料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

17、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解读:材料中“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实际上是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只交所订进口税”说明日本享有关税方面的特权。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在商品输出的同时,加紧了资本输出。探究点瓜分狂潮与义和团运动1.背景材料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苑书义等著中国近代史新编最恨条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义和团档案史料思维交互:根据材料指出“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提示:事件:1895年

18、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清政府签订卖国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影响材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地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提示: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表现 1.争做中国债主。 2.抢夺路权、矿权。 3.争相设厂。 4.划分“势力范围”。 5.“门户开放”政策。 二、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活动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1

19、)由自发斗争逐步向有组织、有准备的自觉斗争转变。 (2)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逐步走向独立。 2.意义:【名家评史】材料 “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 拳事杂记解读:由“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到联军入京后“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的变化可知,反映了这一时期民众复杂且矛盾的心理状态。1.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

20、映了()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史实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解析】选A。依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见,当时中国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许多人还看不到民族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故选A;民众主动为英军服务,并非英军利诱,排除B;依据材料“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材料有一定的可信性,排除C;材料中只反映了中国民众和英军的关系,没有涉及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态度,排除D。2.总理衙门成立之初,署内官员分大臣、章京两级。其中大臣主要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派,没有定额;由一名亲王担任总署大臣,共

21、同办理衙门事务。这反映出当时的总理衙门()A.具有临时机构的性质B.全权处理涉外事务C.与军机处处于同等级别D.受内阁大学士牵制【解析】选A。根据材料“其中大臣主要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派,没有定额;由一名亲王担任总署大臣,共同办理衙门事务”可知总理衙门的人员没有固定编制,随意调配,具有临时机构的性质,故选A;“全权处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C、D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深化点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成立,19

22、01年改为外务部。3.南京条约申明:“美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D.冲击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强调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材料“平行之礼”是对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的冲击,故答案为D;外交礼节只是传统礼仪制度的一部分,且影响有限,A错误;“平行之

23、礼”是对尊卑等级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否定,B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局限在器物层面,还没有意识到传播平等观念,C错误。4.18世纪,欧洲通过传教士、外交使节、贸易往来等与北京保持密切关系,但当时中欧之间的交流并不对称,欧洲对中国各方面的了解远远超过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程度。这种情况()A.巩固了中欧间的长期友好关系B.反映出欧洲发展水平反超中国C.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强大吸引力D.使中国在时代转型中充满危机【解析】选D。18世纪中西方交流中,西方对中国各方面的了解远远超过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程度,结合近代中西方交流史实可知,这种不对称的交流使得中国在时代转型中充满危机,D正确;从近代历史来看,西方对中国

24、的了解为其侵略中国提供了信息,排除A;题干未对中西方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排除B;题干中描述的是中西交流之间的不对等,并未强调欧洲对中国的了解是源自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排除C。【加固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是清政府对南京条约及附件各条款的态度组别条款清政府态度A组割香港岛给英国琦善:弹丸之地耆英:荒岛、孤立海中、贫穷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B组赔款2100万银元琦善: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断无赔偿之理,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道光: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C组协议关税“每种货物应缴纳多少税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得意,自以为外交成功”D组领事裁判权“免

25、以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摘编自2019年12月历史教学(1)从材料中清政府对南京条约的态度,你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存在哪些缺陷?(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的外交缺陷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解析】第(1)题缺陷:根据“弹丸之地”“荒岛、孤立海中、贫穷”可知,对西方世界和国际格局变化了解匮乏;根据“有伤国体,暂行赏借”可知,罔顾国家主权,固守“天朝上国”理念;根据“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可知,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根据“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得意,自以为外交成功”可知,外交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第(2)题危害:根据“每种货物应缴纳多少税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得出将侵略战争结果条约化,给中国带来了持久、严重的危害;根据“暂行赏借”“自以为外交成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得出清政府的愚昧无知,使中国更加落后于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答案:(1)缺陷:对西方世界和国际格局变化了解匮乏;罔顾国家主权,固守“天朝上国”理念;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外交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6分)(2)危害:将侵略战争结果条约化,给中国带来了持久、严重的危害;清政府的愚昧无知,使中国更加落后于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4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