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历史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76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历史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历史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历史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历史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历史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8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历史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禅让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财产、权力、土地等如何分配的问题,不能反映题干信息,故A项错误;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称作分封制,材料中“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符合分封制,故B项正确;郡县制打破了血缘关系,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禅让制是指古代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人,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与材料意思

2、不相符,故D项错误。2.(2016绵阳质检)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B解析“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是对西周的影响,与题干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可知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故B项正确;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受破坏,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诸侯争霸并不是都由分封制导致,故D项错误。3.(2016南昌高三模拟)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

3、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结盟国 D.联姻国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可知“同志”的前提是同姓,即同血缘,体现的是宗法关系,故A项正确。4.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答案B解析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由自己掌握军事权,这一职位并未实授,故B项正确。5.(2016武汉调研)“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

4、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答案C解析A项是对郡县制“是什么”进行描述,是史实,故A项错误;B项是单纯对郡县制的评论,属于史论,故B项错误;史识是在分析大量的史实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C项涉及整个中国历代国家组织结构的形式,显然是在科学研究中国历朝历代国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属于史识,故C项正确;

5、D项属于史实,故D项错误。6.(2017武汉调研)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分封遗风宗法观念皇权思想世袭制度A.B.C.D.答案D解析“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体现了分封遗风,故正确;“刘姓子弟为王”体现了宗法观念,故正确;“自为枝辅,以卫王室”体现了皇权思想,故正确;“允许后代继承封号”体现了世袭制度,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7.(2016郑州质检)宋代政治以“事任”为中心,由“依事系任”为原则使其多机构和官职分担政务。该原则对宰相带来的重大影响是()A.徒有虚名 B.职权明确C.

6、禁足军政 D.权力分割答案D解析宋代宰相权力受到削弱,但不是徒有虚名,故A项错误;多机构和官职分担政务,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而非职权明确,故B项错误;削弱相权,并非针对军政,故C项错误;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分割相权,故D项正确。8.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汉代中外朝制度B.魏晋九品中正制C.隋唐三省六部制D.宋代设参知政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宰相”一词可知其体现的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演变,魏晋九品中

7、正制属于选官制度,故B项符合题意。9.(2016佛山、揭阳高三联考)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答案C解析废除丞相后,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随侍皇帝,“内阁”由此出现,目的是要“利于政局稳定”,不能因张居正而否定内阁的作用,故A项错误;“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是中央政府内部矛盾,而非“造成了社会动荡”,故B项错误;由“内阁开始全面侵

8、夺六部职权彼此攻讦不断”,可知当时权力运作比较混乱,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阁部争权,而非内阁威胁“皇权”,故D项错误。10.(2017德州高三模拟)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联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猷。”据此判断清初()A.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B.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C.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D.顺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答案C解析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的信息,故B项错误;从材料“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说明皇

9、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皇帝集权,不是用人问题,故D项错误。11.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汉朝的刺史监督地方官,没有体现“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故A项错误;宋朝的通判也是监督地方官,故B项错误;明朝的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票拟”的权力,即事先拟定对政事的处理意见,皇帝同意了再“批红”,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就像写字机器,故D项正确。12.(2016陕西五校联考)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

10、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D.中朝、三司、尚书省答案B解析枢密院、中书省是元朝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组成“中朝”参与政事,以削弱相权;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强化了皇权;雍正年间设军机处,以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B项正确。中书门下、枢密院是宋朝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尚书省是唐朝法

11、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7长沙质检)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省品秩高

12、,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6分)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

13、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封建”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第二小问,从“列国擅威命于下以至于移祚”中概括即可。第(2)问,第

14、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一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省略号后的信息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14.(2016邢台高三摸底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秦置左右丞相,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中朝”,以侍从、秘书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后逐渐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特别是丞相权力过大,最高统治者遂将相权

15、分散,使之互相牵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丞相。唐朝时的中书省是掌握机要、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出令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的职权,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设立而被削弱。其长官主要是掌握尚书省,并具体落实中书省颁布的皇帝诏旨和经门下省审阅、皇帝批准的各种奏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20分)答案材料表明:秦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汉武帝设立“中朝”任用亲信参与国家大事,尚书地位日渐重要,成为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分割相权,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隋唐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转化为执行机构。以上内容表明:尚书省由中枢机构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丧失了决策职能;秦至隋朝通过分割相权及任用亲信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解析第一步归纳材料中秦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央决策结构的基本史实。第二步比较概括尚书省职能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君主集权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