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综合限时训练八.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68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综合限时训练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综合限时训练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综合限时训练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综合限时训练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综合限时训练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1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综合限时训练八.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1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综合限时训练八.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1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综合限时训练八.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小题限时训练八(A)(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填空题(第110题,每小题7分,第1113题每小题10分。)1(原创)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测定某圆柱的直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可读出圆柱的直径为_mm;用螺旋测微器测定某物体的厚度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厚度为_mm。1【解析】圆柱的直径为7.0mm0.1mm27.2mm;物体的厚度为8.0mm0.5mm0.01mm19.58.695mm【答案】7.2;8.6952. (2010年福建泉州一模)在探究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利用打出来的纸带可以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某次实

2、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O、A、B、C、D为相邻的五个点,测得OA5.6mm、OB15.0mm、OC28.3mm、OD45.5mm,打下相邻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把问题中求得的重力加速度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比较,发现两者并不相等,除了读数误差外,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其它原因可能是_。(只要求写出一种原因)2【解析】利用“逐差法”求得加速度am/s29.69m/s2;实验中由于阻力的存在,导致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比标准值略小些,而阻力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阻力、空气阻力等。【答案】 9.69m/s2; 纸带与限

3、位孔之间的阻力、空气阻力等。3(2010年福建龙岩一模)小明和小红同学对如图所示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进行标度(均在橡皮筋的弹性限度内进行)。小明测量了不挂钩码和挂1个钩码时指针指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分别为5.00cm和5.60cm,然后根据所学弹簧弹力的知识,经过类比,按弹簧测力计刻度规律在刻度尺上依次进行了标度,则小明应在刻度尺_cm处标示挂5个钩码的指针位置。小红分别测量了不挂钩码、挂1个钩码、挂2个钩码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并按实际测量进行标度,其数据如下表:挂钩码的个数01234567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x(cm) 5.005.606.307.208.309.6011.0012.50请在

4、下图坐标上画出指针在刻度尺上的所指的刻度x与所挂钩码个数的关系图象。 请你分析小明和小红的标度方法谁更科学(说明理由)_。3【解析】小明按弹簧测力计刻度规律分析得知每挂一个钩码时,弹簧伸长5.60cm5.00cm0.60cm,挂5个钩码时伸长了0.60cm53.00cm,此时弹簧的总长为5.00cm3.00cm8.00cm,则小明应在刻度尺8.00cm处标示挂5个钩码的指针位置。描点作图如图所示。由作出的图象知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与伸长量不成正比,胡克定律不再成立,必须按实际测量进行刻度,所以小红的做法更科学。因为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与其伸长长度不成线性关系,故不能与弹簧进行类比。【答案】 8.00

5、如图所示 小红的做法更科学,因为橡皮筋所受的拉力与其伸长长度不成线性关系,所以不能与弹簧进行类比,要进行实际测量。(其他相应合理说法酌情给分)4. (2010年福建漳州二模)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如图甲,当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下两弹簧秤读数,及_;图乙中的F与F中,哪个力一定与AO共线_(填“F”或“F”)。4【解析】由于力是矢量,“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必须作出力的图示,所以应记录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结点O的位置;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

6、筋时,弹簧秤的拉力与橡皮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两力应在同一直线上,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时,由于误差的存在,两个分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理论值允许一点偏差,不一定与AO所在直线重合,故F必与AO共线。【答案】两细线的方向(或两力的方向),O点的位置 F5(2010年福建南平二模)为研究滑块的运动,选用滑块、钩码、纸带、毫米刻度尺、带滑轮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细线构成的单摆等组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让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做小摆幅摆动,漏斗可以漏出很细的有色液体,在纸带上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2所示。 漏斗和细线构成的单

7、摆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与下列哪个仪器相同?_(填写仪器序号)A. 打点计时器B. 秒表C. 毫米刻度尺 D. 电流表 如果用该实验装置测量滑块加速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原因是_。5【解析】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做小摆幅摆动时认为周期不变,所以可等效于打点计时器作为计时之用;根据单摆振动周期公式T2可知,同一地点影响单摆振动周期的因素是摆长l,随着液体的流出,漏斗的重心发生变化,导致摆长l变化,周期T变化,计时误差变大。【答案】A漏斗重心的变化导致摆长变化,从而改变单摆周期,影响加速度的测量值。6(2010年福建泉州二模)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度为87.

8、4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a)所示,由图可知摆球直径为_mm,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b)所示,则单摆的周期为_s。 实验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度有利的建议是_。A单摆的摆线不能太短B单摆的摆球密度不能太大C单摆的摆角越大越好D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量一次全振动时间间隔作为摆动周期若单摆在任意摆角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T01asin2(),式中T0为摆角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象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c)所示的图线,则图象中的横轴表示_。6【解析】游标尺读数时不必估读,摆球直径d14.0mm0.1mm71

9、4.7mm,秒表也不必估读,由图(b)可知完成n40次全振动的时间t60s15.6s75.6s,周期Ts1.89s。单摆摆球应选用密度大、体积小的以减少阻力,B选项错;单摆摆角应小于5,C选项错;为减小实验偶然误差,应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D选项错。由单摆在任意摆角时的周期公式不难得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单摆周期T(或n次全振动时间t)和摆角,根据图(c)可知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大于零,结合TT01asin2()可解得sin2()T,经比较可知图象中横轴表示的是周期T。【答案】 14.71.89AT(或t、n)、,T7. (2010年福建福州二模)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所

10、用打点计时器为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其所用的电源为_(填选项前的字母) A220V交流电 B46V的交流电 C46V的直流电下列实验步骤中不必要或操作不恰当的有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B根据实验装置安装好实验器材C先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然后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D测量出纸带上计数点到第一个计数点的距离E. 根据vigti方法算出第i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7【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为交流低压46V,B选项正确;实验采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满足mghmv2,即ghv2,不必知道重物的质量;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释放纸带;根据vigti算出的是第i个

11、计数点瞬时速度的理论值,故ACE的操作均不恰当。【答案】B ACE8(2010年福建福州一模)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来探究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乙所示。(1) 图线是轨道处于_(填“水平”或“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实验结果;(2) 图线的倾斜程度(斜率)一样,说明了什么问题?_(填选项前的字母)()A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在两种情况下是一样的B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在两种情况下是不一样的C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在两种情况下是否一样不能确定8【解析】(

12、1)图线表示当拉力F0时加速度a0,说明轨道处于倾斜状态,图线表示当加速度a0时拉力F1N0,说明轨道处于水平状态,且最大静摩擦力fm1N,(2)图线的斜率k(M表示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而图线的倾斜程度(斜率)一样,说明两种情况下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相等,A选项正确。【答案】(1)倾斜(2)A9(2010年福建厦门一模)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的实验方案。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方案_更合理。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20.0N。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

13、0N,b示数为11.0N,c示数为4.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9【解析】采用乙方案测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是依据木块A匀速运动时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再由mAgFc求出,实际操作中较难控制木块A做匀速运动,且弹簧秤在运动中读数较困难;甲方案中无论木块A是否匀速运动,稳定时总有mBgFa,更易于操作和读数,方案甲更合理。利用更合理的方案甲测得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答案】甲0.3010(原创)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如图所示,用A、B两弹簧秤拉橡皮条结点O,使其位于E处,此时90,然后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角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E处,可采取的办法是_。

14、()A增大B的读数,减小角B减小B的读数,减小角C减小B的读数,增大角D增大B的读数,增大角10【解析】由于结点位置保持不变,合力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又弹簧秤A的读数不变,FA大小不变,可利用图解法分析直观明了。如图所示,显然减小,B的读数也减小,B选项正确。【答案】B11(原创) (1)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 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B. 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 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 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

15、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N.(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记数点。测得: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4m/s,加速度a_m/s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1【解析】(1) 为使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在测量同一组数据过程中应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使用弹

16、簧秤时应保证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A、C正确;因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所以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不一定要竖直向下,且两分力夹角不一定要90,B、D选项均错 (2) v4v35m/s0.31m/s,am/s20.50m/s2当电源频率偏高时,周期T变小为T,现该同学仍以较大的T(实际应为较小的T)代入进行计算,所得加速度必然偏小(实际加速度应较大)。【答案】(1)AC 4.00(2) 0.31,0.50;偏小12(2010年山东理综)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

17、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一种即可)(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8、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12【解析】(1)木板被释放后做匀加速运动,dat2,解得a;增大d或保证F1大于F0的前提下让F1尽量小;(2)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合F1F0Ma,则aF1,故C图正确;(3)BC,两种方法均不可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A选项错;钩码质量较大不方便控制对木板的拉力大小,而加水或加砂不仅能较精确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又可多次测量以实现获取多组数据,B、C选项均正确;并非加速度越大精度越高,D选项错。【答案】(1) ,增大d或保证F1大于F0的前提下让F1尽量小(2)C(3)BC13. (原创)某同学为

19、了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他设计了如下实验:(1) 他的操作步骤是: 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 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在质量为10g、30g、50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挂在拉线P上;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2) 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g9.8m/s2) 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0cm; 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大小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算出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N点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J,小车动

20、能的增量为_J(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 此次实验探究结果的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某些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他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解析】(2) 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N点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mghN0.0509.80.40J0.196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EkMv20.2001.202J0.144J (3) 该同学所用小车质量M200g,所选钩码质量为m50g,显然没有满足Mm的实验条件,即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该同学的实验装置非气垫导轨,实验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可忽略,而实验步骤中却没有平衡摩擦力,以上原因导致实验误差较大。【答案】(2) 0.196,0.144(3)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没有平衡摩擦力w。w-w*k&s%5¥u-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