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57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惠州调研)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2(2012杭州四校联考)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其中“新的精神世界”是指()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3

2、胡适说:“老子是中国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在德国,遇到生日和婚庆,人们总要抄几句老子的话,写成条幅送人,或自己作为人生座右铭。一位德国科学家曾兴奋地说:“现代科学的尖端,无非是老子在几千年前写的哲学著作的具体例证而已!”以上评论说明老子的思想是()A博大精深B探讨一切具体事物C对后人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D对自然科学产生深远影响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5(2012郑州高三月考)“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

3、”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6(2012舟山联考)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7.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8(2012

4、吉林高三期初考试)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9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说:“我们再三考虑,则又觉得当日李贽的不幸,又未必不是今天研究者的幸运。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详尽的记录,使我们有机会充分地了解当时思想界的苦闷。没有这些著作,我们无法揣测这苦闷的深度。”对于“当时思想界的苦闷”产生的背景,理解错误的是()A社会吏治腐败 B抗清斗争失败C商品经济发展 D社会矛盾激化10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

5、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黄宗羲主张设立宰相制度B通过设立宰相加强君主专制C“与天子共同议政”实际上就是对君主权力的制约D黄宗羲的宰相制度与明之前有较大区别11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为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A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B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C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12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

6、“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民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7、,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8、7分)(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5分)14(2012宿迁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

9、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6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6分)(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答案及解析1【解析】材料反映的内容是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而僭越礼制则是诈谋的国君。这说明先秦思想家主张遵从周礼。【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它包括了政治、思想、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有助于社会的稳

10、定与发展,是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现代人对老子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认识,涉及哲学、科技、人生等多个领域,这说明其探讨的是一切具体事物,A、C、D都太片面,均与材料不符。【答案】B4【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法家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它代表了君主的利益, 这正好符合本题题干材料“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重要信息,故B项为正确选项。而儒、道、墨三家的思想主张显然不符合“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信息。【答案】B5

11、【解析】材料中的“谁挚五常规伦理”“公凭三策正乾坤”是解答的关键。【答案】B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武帝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而儒家学说倡导道德教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升人格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旋律,A说法过于绝对,C、D不符合史实。【答案】B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宋代理学旨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不可能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也没有体现反对君主专制这一信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8【解析】材料中“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的比喻是关键信息。显然这个比喻从哲学范畴讲,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之最为符合的是王阳明

12、。【答案】D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李贽是明末的官员,为官正直清廉,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当时正处于明朝后期,明朝尚未灭亡,清朝尚未入关,不存在抗清斗争失败的问题。【答案】B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就可判断A项是正确的。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其提出设立宰相不是加强专制而是制约专制,B错误,C、D正确,故选B。【答案】B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些例子明显与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相违背,它们主要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理念,这说明顾炎武已具有初步的民主思想,选C。【答案】C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根据老子的观点可知其

13、强调人的地位;孝经“人为贵”也强调人的地位;左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体现人的重要性;易贲卦象辞“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强调人文的重要性,故选A。【答案】A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注意提取各自的观点主张,并结合当时社会现实进行分析。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亘古亘今,不可移易”“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第(3)问,可从发展变化及与社会的联系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

14、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更改;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根据“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即可总结得出。第(2)问,紧扣材料归纳思想主张,结合教材分析其意义。第(3)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体现了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而得出答案。第(4)问,紧扣材料四进行归纳概括,“经济根源”要考虑新观点出现的时代。【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