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时间。19121919年,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背景。(1)制度保障: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2)政策环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和北洋军阀政府宽松的经济政策。(3)社会基础:群众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的推动。(4)思想动力:“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5)第一次世界大战契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表现。(1)新建厂矿企业和资本增加,速度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2)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一定发展。(3)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4)实业家:张謇(南通大生纱厂)
2、、周学熙及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4影响。(1)政治: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2)思想: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巩固自查观察下面漫画,你能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答案: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压迫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若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无论怎么提倡国货,也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二 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间发展状况原因19271936年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71945年日益萎缩(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19451949年陷入绝境(
3、1)美国商品的冲击。(2)官僚资本的挤压。(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巩固自查下面图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与国民政府的哪项政策有关?这项政策对民族工业有什么影响?答案:历史现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政策:货币政策(滥发金圆券)。影响: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包括:(1)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2)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
4、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开始的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这场运动的直接目的是“自救救国”,这在当时国内经济残破,外则日寇侵略,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其作用不仅是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在运动中,不仅注意生产本身的发展,同时也注意了生产意识、劳动观念的宣传及理论的研究,其对中国近代
5、化有着深远的影响。3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核心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史料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概况。史料2: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
6、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史料探究依据史料1、2,概括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史料研读史料1研读:图表研读地图类材料关注空间和图示说明,柱状图注意数据对比。第层信息此图反映的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分布状况,从空间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好、人口多的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特别是通商口岸,内地工业少,这反映了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从行业数量看,轻工业居多,重工业偏少。第层信息轻工业发展迅速,
7、重工业有所发展但相对缓慢,这说明民族工业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工业体系。史料2研读:时间研读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是在1912年到1920年间,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受到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较大。第层信息工业化以民营资本为主要力量,盈利成为企业家投资的主要动力;投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生产消费类商品的轻工业为主,这说明消费市场影响工业投资。第层信息中小企业为主,说明规模小、资金少的特点。第层信息工业发展呈高增长趋势。史料3: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
8、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摘编自百年巨商史料探究依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史料研读史料3研读:注意随着时间的变迁,“东亚”企业的境况也随之变化。可以把第层信息实业救国思想促成宋棐卿投资办厂;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是宋棐卿的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此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外部政策环境。第层信息1937年后先后经历了曲折并走向衰落,日本的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和政局的动荡严重影响企业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
9、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发展特点。(1)空间分布:东部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展较多较快,内地发展较少较慢。(2)行业结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先天不足:总体而言,相对外国企业和国营企业,民营企业资本少、技术弱、人才短缺。(4)发展趋势:不断发展,曲折艰难,经历了快速发展、较快发展、衰落的过程。(5)经济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影响因素。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政策支持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群众运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
10、热情高涨,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因素民族精神实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工业结构及东部沿江、沿海为主的地区分布失衡,制约民族工业发展政局动荡长期战争、政局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019江苏卷)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
11、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明素养本题以学者评论切入,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研题干时空信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有一定发展;半殖民地的地位帝国主义阻碍辨选项选项辨析A“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相矛盾,A项错误B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阻碍作用,B项错
12、误C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C项错误D“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D项正确定答案D深发掘外国资本主义凭借特权、技术和资本优势等,在中国不断扩大经济侵略,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英国、日本、美国的经济势力分别是晚清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占据明显优势。1(2017江苏卷)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
13、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解析:本题以解放战争时期外资比重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在华投资比重是各国在华势力的反映,1948年美国在华投资总额占外资总量的44.10%,占据明显优势,故A项错误,D项正确。B、C两项表述史实是抗日战争时期。答案:D2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 383.58104.9219152 097.3493.3019162 062.0741.42
14、19171 559.4385.4719181 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解析:本题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概况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除了1917年、1920年,华商投资额的增幅是下降,而非“递增”,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获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
15、的外部条件,这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故C项正确;反对“二十一条”是在1915年,D项错误。答案:C3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解析:本题以民国时期工业资本比例切入,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根据图示可以看出:1913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有较大发展,但外国资本始终占有很大份额,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A项错误;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开始崩溃是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影响,D项错误。答案:B4.右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本题以国民政府前期的火柴商标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商标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发展状况,A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就采用了提倡国货的营销方式,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在甲午战争后,C错误;根据时间“1932”和商标图案中“抗敌”“挽回利权”等文字信息可知是反对日本侵华,因而有利于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D项正确
17、。答案:D5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本题以抗战胜利后接收日伪纺织企业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这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力量,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A项错误,D项正确。B、C两项表述史实是抗日战争时期。答案:D
18、6(2018江苏卷)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
19、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
20、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解析:本题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第(1)问的第一小问“准备”,根据材料一逐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1935年前后”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经济举措”,根据材料二逐句概括提炼。第(3)问“影响”,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中有关信息概括,注意从该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角度辩证回答。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