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1714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语段阅读阅读课文46段,完成14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道义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实在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同“倘”,如果解析:选B。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B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C斯用兵之效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选D。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A.用,介词;因为,介词。B.跟、同、和,介词;比,介词。C.助词,相当于“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

2、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后秦击赵者再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解析:选C。存亡:都是存在与灭亡的意思。A.故事:文中的意思是“旧事”,现代汉语常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描述对象的事件,具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B.再:文中的意思是“两次”,现在是“下一次”“第二次”。D.不行:文中意思是“不去”,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可以,不中用,不好”。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

3、智力孤危”。C“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解析:选D。文中“天下之大”指北宋王朝。二、语言运用5(2010年高考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答:_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意境,宁静的画意,流动的乐韵,根据“竹喧”“浣女”展开合理的想象。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要注意字数要求。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

4、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6把下面的5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_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答案:一、基础考查1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赂(l):贿赂,指向秦割地求和B暴霜露,斩荆棘 暴(p):暴露,意思是冒着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y):结交,亲附D洎牧以谗诛 洎(j):及,等到解析:选C。“与”读“y”。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C。都是“打算、策略”的意思。A.招致;邀请。B.同“倘”,如果;抵挡。D.适宜,得当;得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A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不同B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也相同C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相同D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

6、解析:选A。都是介词,是“用”,是“因”。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解析:选C。例句中的“却”为使动用法,使退却。C项中“阙”也为使动用法,使侵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C至于颠覆,理固亦然。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解析:选D。强援:都是指强有力的支持。A项,“其实”,今义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义);古义指它的实际情况。B

7、项,“故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指旧事、成例。C项,“至于”,今义是连词;古义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六国论的选段,回答68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

8、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两次B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始:起初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吝惜解析:选D。爱,爱惜。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B。均表并列。A项,判断句的标志词/用在句中,表停顿。C项,代词,他们的/副词,恐怕

9、。D项,连词,以致/连词,表并列,并且。8对文章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了赵国失败是“用武而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解析:选C。齐、燕、赵三国的失败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的结果。(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

10、、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

11、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怪天下之诸侯怪:怪罪B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附:归附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抵制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12、 背:背弃解析:选A。“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感到奇怪”。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B.C. D.解析:选C。均为“的”。A项,前者为“凭借”,后者为“来”;B项,前者为“却”,后者为“而且”;D项,前者为“对”,后者为“认为”。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和苏洵的六国论都是史论文,本意都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B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各国的交通要道。C在作者看来,六国如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增强了文章论辩的

13、力量。解析:选B。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各国的交通要道,还在于如果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韩、魏从背后乘机攻打,就非常危险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译文:_(2)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译文:_答案:(1)舍弃小小的韩、魏,(让其)去抵挡如狼似虎的强大的秦国,他们怎么能不屈服并投入秦国的怀抱呢?(2)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

14、了。参考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中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秦国与诸侯国争夺天下的关键地区,并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诸侯国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两国阻塞着秦国的往来要冲,掩护着殽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

15、重要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的了。从前范雎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抚韩国;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抚魏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魏的归顺,就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把这看做是值得担忧的事情,那么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看得清楚了。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秦国来说是危险的事。因为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魏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然而秦国进攻燕国、赵国时,不曾担心韩、魏会从后面袭击,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秦国的缘故。韩国、魏国是各诸侯国的屏障,却让秦国军队能够往来其间,这难道是明了天下的形势吗?舍弃小小的韩、魏,(让其)去抵

16、挡如狼似虎的强大的秦国,他们怎么能不屈服并投入秦国的怀抱呢?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秦国的祸害了。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国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凭借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国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

17、用来应付一切,那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国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以至于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三、语言表达13(原创)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不断产生。请从下列新词中选一个或自己另外找一个,并用其比喻义仿造一个句子:下载、漫游、磨合、托儿、防火墙、菜单。例句:(互联网)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安部门、教育部门、交通部门、通讯部门等要联合构筑一个严密的互联网。答:_答案:(防火墙)让我们共筑一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火墙,抵御网络、快餐文化、日本动漫等带给的负面的影响。14(原创)下面是两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1)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_。(2)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_。答案:(1)雄韬伟略,周瑜善用兵(2)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