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因能源消费过多使大气圈CO2无法向水圈扩散导致温室效应B. 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生物灭绝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C. 我省“五水共治”取得的成效说明水污染问题是可以解决的D. 现代人类社会的人口状况已经达到了能够影响全球生态平衡的程度【答案】A【解析】【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详解】A、因能源消费过多而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严重干扰了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二氧化碳的平衡,导致大气圈CO2增多,从而形成温室效应,此时大气圈CO2可以向水圈扩散,只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到大气圈中的CO2增多过快,A错误;B、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B正确;C、 “五水共治”取得的成效说明水污染问题是可以控制和解决的,C正确;D、现代人类社会的人口状况和生产力已经达到了能够影响全球生态平衡的程度,而且人类活动正在对自身和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D正确。故选A。2. 先天愚型又称唐氏综合征,可以通过羊膜腔穿刺技术进行筛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3、的是( )A. 羊膜腔穿刺技术是比较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B. 羊膜腔穿刺技术可以进行细胞染色体分析C. 适龄生育可以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病风险D. 唐氏综合征患者核型图像中有45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1)唐氏筛查:抽取孕妇血液化验,检测血清中的甲型胎儿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指标。检测这些物质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以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纯度高的单克隆抗体为试剂进行检测,该试剂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2)羊水检查:胎儿的某些细胞会脱落在羊水中,通过羊水穿刺,可以得到胎儿的细胞。将这些细胞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以扩大细胞的数量,对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了解
4、胎儿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是否正常。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其形成原因是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详解】A、羊膜腔穿刺技术和绒毛细胞检查是两种比较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A正确;B、羊膜腔穿刺技术可以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B正确;C、适龄生育可以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病风险,C正确;D、唐氏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21号染色体,因此其核型图像中有47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D。3.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包膜RNA病毒,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会发生RNA自我复制B. 都有RNA、蛋白质
5、和脂类膜C. 都可经握手等途径传播D. 都会通过感染使相应疾病遗传给下一代【答案】B【解析】【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其成分是蛋白质和RNA。【详解】A、艾滋病病毒是逆转录病毒,不会发生RNA自我复制,A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是包膜RNA病毒,都有RNA、蛋白质和脂类膜,B正确;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不会经握手途径传播,C错误;D、
6、新型冠状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疾病都不属于遗传病,都不会通过感染使相应疾病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B。4. 下列关于磷脂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分子含有二条长的碳氢链B. 磷脂分子可在内质网上合成C. 磷脂分子也可作为能源物质D. 一层磷脂分子组成一层单位膜【答案】D【解析】【分析】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因此磷脂在形成生物膜时是呈双层排布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属于脂质中的一种,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因此膜结构都含有磷脂。【详解】A、磷脂分子中的脂肪酸含有一条长的碳氢链,一个磷脂分子含有两条长的碳氢链
7、,构成磷脂分子的尾部,A正确;B、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所以磷脂分子可在内质网上合成,B正确;C、磷脂分子主要是功能是构成生物膜,也能作为能源物质,C正确;D、一层单位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D错误。故选D。5. 下列有关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黑藻是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B. 观察叶绿体时需撕取黑藻的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C. 黑藻叶肉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D. 黑藻叶肉细胞不可作为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8、【详解】A、黑藻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B、黑藻叶片比较薄,可用镊子从黑藻新鲜枝上取下幼嫩小叶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B错误;C、叶绿体是绿色的,在活细胞中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黑藻叶肉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C正确;D、黑藻叶肉细胞含有大液泡,细胞质中含有绿色的叶绿体,可作为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D错误。故选C。6. 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物质,制备了某苹果的三种提取液:青苹果的绿色匀浆;浅黄色澄清的匀浆;浅红色混浊的匀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提取液相比,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B.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后三种提
9、取液均会产生红黄色沉淀C. 在苹果提取液中加入果胶酶能提高其澄清度D. 提取液加碘液显蓝色是因为被其他溶液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在热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检测还原糖通常选用苹果或梨等这些白色或近白色的材料。【详解】A、为浅红色混浊的匀浆,材料本身的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颜色的观察,所以提取液浅黄色澄清的匀浆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A错误;B、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后需要水浴加热才能与还原性糖反应出现红黄色沉淀,B错误;C、果胶酶能分解果胶,提高出汁率和果汁的澄清度,所以在苹果提取液中加入果胶酶能提高其澄清度,C正确;
10、D、提取液加碘液显蓝色是因为其含有淀粉,D错误。故选C。7. 如图中E、F、Q为3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透析袋E中装有溶液甲,透析袋F和G中装有溶液乙。E、F、G3个透析袋的上端分别与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e、f、g连接。开始时3个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透析袋E和F的容积相同,但G的容积较大。3个透析袋均置于盛有溶液丙的大烧杯中。已知3种溶液的浓度高低顺序为甲乙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时没有水分从透析袋G向溶液丙中运动B. 平衡时F透析袋和G透析袋中溶液浓度相同C. 当玻璃管中液面不再变化时,f与g管相比f管中的液面更高D. 当玻璃管中液面不再变化时,e与f管相比e管中的液面更
11、高【答案】D【解析】【分析】要发生渗透作用,需要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子总是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详解】A、平衡时水分子从透析袋G向溶液丙中扩散的量与从溶液丙向透析袋G内扩散的量相同,A错误;B、F透析袋和G透析袋的半透膜面积不同,所以丙溶液中的水分子向F透析袋和G透析袋中扩散的量不同,故F透析袋和G透析袋内的溶液浓度不相同,B错误;C、由于G透析袋的半透膜面积比F透析袋的半透膜面积大,单位时间内由丙溶液进入G透析袋内的水分子更多,所以当玻璃管中液面不再变化时,f与g管相比g管中的液面更高,C错误;D、由于3种溶液的浓度高低顺序为甲乙丙,E透析袋内外溶液浓
12、度差更大,单位时间内进入透析袋E内的水分子数更多,所以当玻璃管中液面不再变化时,e与f管相比e管中的液面更高,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8.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前提条件B. 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新物种C. 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而不能积累有利变异D.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
13、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可遗传的变异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A错误;B、如通过二倍体配子融合形成的四倍体合子发育为成熟植株,并能借助自花授粉来繁殖,说明新物种可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B正确;C、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并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起来,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
14、一因素,D错误。故选B。9. 细菌是生物技术实践中常被采用的工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中被广泛采用是因为菌株对人体完全无害B. 枯草杆菌合成-淀粉酶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C. 细菌喜荤,因此醋杆菌扩大培养最适宜的碳源是蛋白胨D. 乳酸菌等可以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发酵生成有机酸和醇类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在肠道中大肠杆菌一般对人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可以侵袭肠粘膜并产生毒素,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的工具。2、醋杆菌是重要的工业用菌之一。醋
15、杆菌专性好氧菌,氧化各种有机物成有机酸及多种氧化物。对醋杆菌最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果糖等六碳糖,其次是蔗糖和麦芽糖等。醋杆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等多糖类。3、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假丝酵母和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发酵,发酵产物有有机酸和醇类物质等,其中也有亚硝酸。【详解】A、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中被广泛采用是因为其易培养、成本低,A错误;B、枯草杆菌为原核细胞,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B错误;C、醋杆菌扩大培养最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果糖等六碳糖,C错误;D、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等可以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发酵生成有机酸和醇类物质,D正确。故选D
16、。【点睛】本题考查细菌在生物技术实践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熟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从现在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 F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的“锁”和“钥匙”学说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学说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B. 与底物结合后酶的活性中心发生形状改变C. 酶的固定化不会影响其活性中心的结构D. 温度和pH都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中心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固定化酶技术即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 内的技术(如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固定化酶的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
17、、 交联法和包埋法等,其中交联法中酶的活性中心构造可能受到影响,而使酶失活明显。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1)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2)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详解】A、根据“锁”和“钥匙”的关系可知该学说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A正确;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与底物结合后酶的活性中心发生形状改变,B正确;C、酶的固定化方法中物理吸附法对酶的影响最小,据此可推测酶的固定化可能会对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C错误;D、温度和pH都会影响酶的空间结构,因此可会影响酶的活性中心结构,D正确。故选C11. 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18、A. 用盐酸解离可以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B. 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溶液可替代龙胆紫溶液作染色剂C. 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可使细胞分散开来D. 分裂期时间越长的材料越容易找到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方法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cm,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2、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
19、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观察【详解】A、用盐酸解离植物细胞的原因是盐酸能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A正确;B、醋酸洋红也是碱性染料,也能给染色体染色,B正确;C、用
20、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可使细胞分散开来,C正确;D、分裂期时间的比例越长越容易找到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D错误。故选D。12. 如图为禾本科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生长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为观察到图中右侧细胞图像需对幼苗弯山部位进行横切B. 背光侧细胞体积增大原因是背光侧细胞的细胞壁变松散C. 向光侧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因分解而失去作用D. 向光侧细胞体积较小是因为该侧细胞分裂太快导致【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幼苗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细胞要长得多,说明这些细胞伸长得快,也就是生长得快。【详解】A、为观察到图中右侧细胞图像需对幼苗弯
21、曲部位进行纵切,A错误;B、背光侧细胞壁变得松散,有利于细胞的生长,B正确;C、光照会导致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不会导致生长素的分解,C错误;D、向光侧细胞体积小,是因为光照使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较背光侧低,向光侧细胞生长较背光侧慢,所以体积较小,D错误。故选B。13.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螅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B. 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会影响恒温动物内环境的稳态C. 白细胞只存在于血浆中而不可能出现在组织液中D. 肝的活动维持着血糖浓度以及整个组织液中糖浓度的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2、。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水螅是多细胞生物,部分细胞直接与外界溶液接触,A错误;B、外部温度的变化超过生物自身的调节能力可以影响恒温动物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C、白细胞在组织液中也存在,C错误;D、肝细胞含有肝糖原,可以维持机体血糖平衡,D正确。故选D。14.
23、 有一类性别发育异常的男性(性染色体正常),性腺为睾丸而其他性征出现不同程度的女性化。对2位该病患者进行检测发现: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激素水平相对偏低;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均偏高。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激素水平高低不会影响外在性状的表现B. 该病患者均可以通过口服睾酮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 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低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D. 乙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偏高与雄激素受体缺乏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
24、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激素水平不正常,导致男性性别发育异常,A错误;B、乙患者雄激素水平偏高,所以口服睾酮只能增加雄激素含量,不能治疗该患者,B错误;C、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激素水平相对偏低,故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低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C正确;D、据题意可知,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均偏高,故可能与垂体上的雄激素受体缺乏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性激素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级调节的过程;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明确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
25、就会进行负反馈调节。15. 下列关于脊蛙(无头蛙)搔扒反射和坐骨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搔扒反射需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的参与B. 搔扒反射的感受器不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C. 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可分别支配蛙后肢的运动和内脏器官的活动D. 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多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A、完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中有传出神经的参与,A正确;B、搔扒反射的感受器是脊蛙趾尖的皮肤,不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B正确
26、;C、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支配蛙后肢的运动,C错误;D、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形成突触,实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正确。故选C。16. 下图为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子细胞的感染和病毒重建实验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烟草花叶病毒由一条RNA链和蛋白质外壳组成B. 单用病毒的RNA可以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C. 用RNA酶处理过的RNA没有感染效力D. 对烟草花叶病毒进行降解的步骤需要用蛋白酶【答案】D【解析】【分析】烟草花叶病毒,又译为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图中分布用TMVA的蛋白质外壳和TMVB的RNA,TM
27、VB的蛋白质和TMVA的RNA形成重组病毒,去感染烟叶,子代病毒的性状与RNA的来源一致。【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由一条RNA链和蛋白质外壳组成,A正确;B、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结果发现:单用病毒的RNA就可以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即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C、RNA是遗传物质,所以如果用RNA酶将RNA降解后就失去了感染效力,C正确;D、据图分析,对烟草花叶病毒进行降解的步骤获得了蛋白质A、B,因此该过程不可能用蛋白酶处理,D错误。故选D。17. 将植物的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BrdU能取代胸苷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取出根尖组织用她姆萨染料染色,在第
28、二个细胞分裂中期时被染色的染色体出现色差(如图b)。各个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出现色差的原因是其中1个DNA的2条单链都含BrdUB. c图四个细胞内共有3/ 4的DNA单链含BrdUC. 色差染色体的出现能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D. 接着继续培养,第4次分裂中期共有1 /4的染色体出现色差【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和DNA半保留复制特点。据图文分析可知,在DNA半保留复制过程中BrdU能取代胸苷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当新合成的双链DNA都含有BrdU时使该染色单体用她姆萨染料染色时颜色变浅,使染色体出现色
29、差。染色体上没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相等,当含有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数目与DNA数目相等且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一个双链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详解】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再结合图形a、b与c分析可知,染色体出现色差的原因是在DNA复制过程中BrdU取代胸苷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当1个DNA的2条单链都含BrdU时,用她姆萨染料染色后颜色变浅,使染色体出现色差,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c图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16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其中不含有BrdU脱氧核苷酸长链2条,含有BrdU脱氧核苷酸长链14条,因此含BrdUDNA单链所占比例为
30、7/8,B错误;C、由图形a、b与c相互对比可知,色差染色体的出现是DNA半保留复制的结果,C正确;D、c图(第3次)接着继续培养,到第4次分裂中期共有染色体8条,这其中出现色差染色体2条,出现色差染色体占比1 /4的,D正确。故选B。18. 某种植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有若干基因型为Dd的植株作亲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每代均自交,则F2中d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B. 如果每代均自交,则d基因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C. 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则d基因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D. 如果每代均
31、自由交配,则F2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基因型为DD个体不能产生卵细胞,因此产生卵细胞的个体是Dd、dd;dd植株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能产生正常花粉的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基因型为Dd个体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Dddd=121,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是Dddd=21,产生的卵细胞的类型及比例是Dd=12;产生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Dd=12,产生的精子的类型及比例是Dd=21,子一代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Dddd=252;子一代自交,由于DD不产生卵细胞不能自交,dd不能产生精子,不能进行自交,能自交的只有Dd,因此子一代自交的基因
32、型及比例是DDDddd=121。【详解】A、若基因型Dd的植株自交,F1代DDDddd=121,由于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所以子一代只有Dd可以产生后代,因此F2植株中DDDddd=121,所以D和d基因的频率都为,A正确;B、根据A项的分析,在自交后代中能通过自交繁殖的基因型只有Dd,所以在每代的自交中,d的基因频率均为,且保持不变,B正确;C、若基因型Dd的植株每代均自由交配,根据题目信息: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从F1开始基因型DD的个体只能产生D的雄配子,而基因型dd的个体只能产生d的雌配子,并且
33、由于DDdd=11,所以D、d两种类型的雄、雌配子比例相等,而正常植株Dd能产生两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子代配子Dd=11,即基因频率D=d=,所以基因型Dd每代均自由交配,d基因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C正确;D、若基因型Dd的植株每代均自由交配,F1的后代DDDddd=121,根据题目信息,基因型DD不能产生卵细胞,基因dd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结合分析,F1代所产生的雌配子:D=,d=,即Dd=12;同理可推算F1所产生的雄配子中Dd=21,因此F1自由交配F2代中DDDddd=()(+)()=252,所以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 D错误。故选D。19. 下列有关动物的克隆繁殖
34、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移植操作前需对受体细胞进行营养限制性培养B. 电脉冲技术可以促进供体核和受体细胞的融合C. 重组卵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需定期用胰酶处理成细胞悬液进行传代培养D. 重组卵细胞具备了细胞的全能性是因为受体细胞中的蛋白因子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相同动物个体的技术,就叫做动物克隆。【详解】A、核移植操作前不需对受体细胞进行营养限制性培养,只是将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即可,A错误;B、电脉冲技术能促进供体核和受体细胞的融合,从而形成重组细胞,B正确;C、
35、重组卵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不需要用胰酶处理成细胞悬液进行传代培养,而是需要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获得早期胚胎,并在适宜的时期进行胚胎移植,C错误;D、重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些因子可以诱导重组卵细胞全能性的发挥,从而能完成胚胎发育过程,D错误。故选B。20.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为探究其原因,有人将酵母菌破碎获得细胞匀浆,并把部分细胞匀浆离心后得到悬浮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线粒体),进行如下分组实验(X、Y、Z为上述三种物质的一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装置一: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装置二: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装置三: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
36、气+Z。以三套装置中CO2产生量为检测指标,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三套装置中都应该分别加入细胞匀浆使无关变量相同B. 无论Z是何种物质,装置三中肯定检测不到CO2的产生C.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 ATPD. 本实验的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收物质(X、Y、Z)的种类【答案】C【解析】【分析】本实验为验证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知,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有氧状况下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由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
37、量,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是细胞质基质,即悬浮液。【详解】A、细胞匀浆中包含了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有氧的条件下,抑制厌氧呼吸的因素是O2还是ATP,所以三套装置中应该加入细胞质基质,即悬浮液,A错误;B、如果Z是细胞匀浆,包含了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可以通过需氧呼吸产生CO2,B错误;C、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知,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有氧状况下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C正确;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三个装置的物质是O2还是ATP,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探究相关知识,关键是抓住题干中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有氧条件下酵
38、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的原因”进行解答。21. 如图是同一高等动物精巢内两个正在分裂细胞示意图,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I一共含有8条染色体,其中1、2、3、4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 图I的2上有一个M基因,则图I的Y染色体上有2个M基因C. 图I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可以继续分裂形成图IID. 图II细胞中含4个DNA分子,其中和分別是Y染色体的两条臂【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图I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开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向两极移动,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中1与4、2与3为同源染色体;图II细胞中染
39、色体的着丝点位于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由于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详解】A、图I一共含有8条染色体,其中1、2和3、4组成两个染色体组,因此图I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图I的2为Y染色体,若其上有一个M基因,则图I的两条Y染色体上各有1个M基因,即两条Y染色体上共有两个M基因,B正确;C、由于图中的细胞取自精巢,因此,图I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精原细胞,该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因而可以分裂形成图II,C错误;D、图II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因此其中含4个DNA分子,图中和分別是Y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
40、。22. 如图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的一个DNA片段表达遗传信总的过程,其中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为核糖体结合位点, AUG为起始密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片段AB间仅包含一个基因且AB段和ab段等长B. mRNA片段ab间仅能结合三个核糖体,DNA与核糖体直接接触C. 过程甲中RNA聚合酶和位点结合,可引起AB段的双螺旋解开D. 图中一条mRNA仅能翻译出三条多肽,且三条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意味
41、着从此处开始转录,可一直转录至B处,因此AB段包含了至少1个基因,也可能是多个基因,A错误;B、mRNA上ab间有三个核糖体结合位点,意味着从此三处开始均可翻译,但往往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形成多聚核糖体,加快翻译的速率,且RNA与核糖体直接接触,B错误;C、R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结合,催化转录过程,且兼有解旋作用,C正确;D、图中一条mRNA仅能翻译出三种多条多肽,且三种多肽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D错误。故选C。23.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的生态金字塔就是数量金字塔B. 种群的数量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波动以及
42、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C. 沙漠里的灌木在水平方向上呈均匀分布是由于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D. 凡异养生物都属于次级生产者,分解者的生产量可以转化为消费者的生产量【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2、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的,沙漠里的灌木由于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倾向于均匀分布,但大多数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3、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
43、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4、次级生产者是指能利用生产者产生的有机物进行次级生产即生产新的有机物的生物,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次级生产者。【详解】A、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包括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A错误;B、种群数量的波动是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种群个体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正确;C、沙漠里的灌木由于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在水平结构上倾向于均匀分布,C正确;D、次级生产者是指能利用生产者产生的有机物进行次级生产即生产新的有机物的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异养生物都属于次级生产者,分解者的生产量可以
44、转化为消费者的生产量,D正确。故选A。24. 下列有关抗体和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给小鼠多次注射相同的抗原,可以从其血清中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单克降抗体B. 两次或多次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可以提供针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C. 核酸分子虽然不能引发免疫应答,但可以扩增病毒的特定核酸片段用于制备疫苗D. 可将病毒灭活后制备成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入体内产生免疫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2、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灭活的微生物、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减毒的微生物。这三类疫苗通过注射
45、或口服进入体内,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主动免疫。【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因此,给小鼠多次注射相同的抗原,产生的血淸抗体不是由单个B淋巴细胞产生的,不能称为单克降抗体,A错误;B、两次或多次接种疫苗(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可以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提供针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B错误;C、可以扩增病毒的特定核酸片段,并使其表达,产生特定的抗原,
46、作为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C正确;D、疫苗进入机体不能产生免疫作用,只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D错误。故选C。25.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III8仅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甲病和乙病在男性个体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625和1/100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病与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同,I2和II4的基因型相同B. III7和III8所生男孩中,只患1种病的概率为3/8C. 若V14为两病兼患女孩且一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D. 若V14为男孩,则该男孩只患乙病的概率为25/2626【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正常的III7与 III8结婚后生出了患甲病、乙病以
47、及两病均患的男孩,因此可知甲病和乙病均为隐性遗传病,又知III8仅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据此可推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若甲、乙病的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则根据图中第III代的患病情况可确定II4的基因型的基因型为AaXBXb,而I2的基因型无法确定。【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病与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同,I2和II4的基因可能不同,A错误;B、结合分析可推出III7和III8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二者婚配,所生男孩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4,不患甲病的概率为3/4,患乙病的概率为1/2,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2,则所生男孩只患1种病的概率为1/41
48、/2+3/41/2=1/2,B错误;C、若V14为两病兼患的女孩,则IV9的基因型为AaXBXb,结合IV10的表现型可推知其基因型为aaXBY,根据V14为两病兼患的女孩且一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V14表现型只能确定其患乙病是由于父亲的X染色体上的B基因随着片段的缺失导致的,因此,该缺失的X染色体应该来自父亲,C错误;D、甲病的发病率为1/625,a的基因频率为1/25,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推出IV9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24/251/25)/(1-1/625)=1/13,IV10患甲病,基因型为aa,则该男孩患甲病的概率为1/131/2=1/26,对于乙病来讲IV9
49、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乙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就代表了Xb的基因频率,即Xb的基因频率的为1/100,IV9的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为2/101,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101,所以该男孩只患乙病的概率为1/10125/26=25/2626,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6. 某片土地弃耕后形成一片 草地,主要食物链 由植物-用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 (hm2-a)。请回答有关问题。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粪便量呼吸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3.001087.151082.441070.191072.18107(
50、1)该草地在不同地段植被分布并不完全相同,这是_的一种表现,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上述食物链中从第二营养级到笫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其余通过自身呼吸作用_。(3)生态学家根据当地的_条件,推测该草地群落并未处于_群落状态,在没有外力干扰下,该群落仍将继续进行演替,直至达到稳态为止。(4)欲对该片土地部分区域进行重新开发,栽种果树以及养殖畜禽,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以各种农备产品的_资源状况和经济效益为基础,对产业结构进行综合优化。【答案】 (1). 空间异质性 (2). 3% (3). 生长繁殖 (4)
51、. 以热能形式散失 (5). 气候和土壤(温度和降雨量) (6). 顶极 (7). 社会需求量【解析】【分析】1、能量在各营养级流动图解: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100%。【详解】(1)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所以该草地在不同地段植被分布并不完全相同,这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2)由食物链植物田鼠鼬,可知田鼠为第二营养级,鼬为第三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1.05109 J/(hm2-a)3.00108 J/(hm2-a)=7.5108 J/(hm2-a),第三营养级鼬的同化量为2.44107 J/(hm2-a)0
52、.19107 J/(hm2-a)=2.25107 J/(hm2-a),则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25107 J/(hm2-a)7.5108 J/(hm2-a)100%=3%;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量,所以田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7.5108 J/(hm2-a)7.15108 J/(hm2-a)=0.35108 J/(hm2-a),占其同化量的比例为0.35108/7.5108100%=4.7%,鼬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25107 J/(hm2-a)2.18107 J/(hm2-a)=0.07107 J/(hm2-a),占其同化量的比
53、例为0.07107/2.25107100%=3.1%,则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繁殖,其余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3)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温度和降雨量)条件,是判断群落是否处于顶极群落状态的重要依据,当群落演替达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群落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4)根据社会需求量适量栽培经济作物,可以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点睛】理解并掌握能量流动在各营养级流动的特点,理解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生长发育繁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未被利用量之间的关系。27. 下图1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54、图2为该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光能在细胞器甲的_(填场所)中被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若甲吸收转化的能量较多,可以转移至物质中,物质运输至细胞溶胶为NADPH合成提供_(填物质)。细胞溶胶中合成的NADPH可在细胞器乙内参与_ ( 填反应阶段名称)阶段的反应。(2)甲输出的三碳糖在细胞溶胶中氧化为_,才能进入乙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水。产生的ATP可在甲中参与的反应有_(填2个反应)。(3)分析图2曲线可知:与9:00时相比,11:00 时叶绿体中合成三碳酸的速率_; 在11:00至13:00时,以及在15:00至17:00时,叶片的
55、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_、_。【答案】 (1). 类囊体膜 (2). 氢(H + 、电子) (3). 电子传递链 (4). 丙酮酸 (5). 三碳酸还原、RuBP 再生(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淀粉合成、脂质合成等,任写两个即可) (6). 较高 (7). 胞间 CO 2 浓度(或者气孔导度) (8). 光照强度【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中甲是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乙表示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中继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详解】(1)光
56、能在细胞器甲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被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若甲吸收转化的能量较多,可以转移至物质中,物质运输至细胞溶胶为NADPH合成提供氢(或H + 、电子)。细胞溶胶中合成的NADPH可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电子传递链的反应。(2)叶绿体输出的三碳糖在细胞溶胶中氧化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水。产生的ATP可在叶绿体中参与的反应有三碳酸还原、RuBP 再生。(3)据图2曲线分析可知:与9:00时相比,11:00 时叶绿体中光合速率较高,即合成三碳酸的速率较高; 在11:00至13:00时,叶片的Pn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引起的,在15:00至17:00时,叶
57、片的Pn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光照强度减弱引起的。【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以及各阶段反应发生的场所,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8. 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I-IV号,I号为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既有同源区段,也有非同源区段。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正常眼、直毛,其中直毛性状由基因B或b决定。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突变的纯合果蝇品系,如下表所示。表现型基因型基因所在染色体甲黑檀体ee乙粗糙眼rr丙截毛?取乙、丙品系果蝇做杂交实验,正交结果如下:乙丙F1全为正常眼直毛,F1
58、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直毛:正常眼直毛:正常眼截毛:粗糙眼直毛:粗糙眼直毛:粗糙眼截毛=6:3:3:2:1:1。回答下列问题:(1)相对于直毛,截毛为_性状,判断依据是_ 。B/b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 F2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_ (不考虑 E/e基因)。取F2中正常眼直毛果蝇随机交配,F3中粗糙眼直毛所占的比例为_。(3)若做上述杂交实验的反交实验,F2中正常眼直毛所占的比例为_。(4)取甲、乙品系果蝇做杂交实验,正交反交结果相同,其原因是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F1交配得到F2的过程(不考虑B/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_。【答案】 (1). 隐性 (2).
59、 纯合直毛与截毛杂交,后代全为直毛( F 1 全为直毛,F 2 既有直毛也有截毛) (3). X、Y (4). RX B :RX b :rX B :rX b = 1:3:1:3 (5). 1/24 (6). 3/8 (7). 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均位于 III 号染色体上) (8). 【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信息,乙、丙品系果蝇做杂交实验,正交结果如下:乙丙F1全为正常眼直毛,说明正常眼直毛为显性性状,粗糙眼截毛为隐性性状。控制正常眼和粗糙眼的基因R、r位于染色体上。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直毛正常眼直毛正常眼截毛粗糙眼直毛粗糙眼直毛粗糙眼截毛=633211,后
60、代雄性全为直毛,雌性既有直毛又有截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如果B/b仅位于X染色体上,乙、丙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正交后F1雌性表现为直毛,雄性表现为截毛,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控制直毛、截毛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rrXBYB、RRXbXb。2、由表可知,E/e、R/r两对基因均位于号染色体上,两对基因连锁,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1)根据题意,纯合乙(直毛)纯合丙(截毛)杂交,F 1全为直毛,F1随机交配F 2既有直毛也有截毛,相对于直毛而言,截毛为隐性性状。由分析可知,F 2中雄性都是直毛,雌性既直毛也有
61、截毛。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若B/b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雄蝇应为截毛,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b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2)根据分析,乙、丙基因型分别为是rrXBYB、RRXbXb,两者杂交,F1基因型为RrXbYB、RrXBXb,F1随机交配,F2基因型为:1RRXBXb、1RRXbXb、2RrXBXb、2RrXbXb、1rrXBXb、1rrXbXb、1RRXBYB、1RRXbYB、2RrXBYB、2RrXbYB、1rrXBYB、1rrXbYB。雌果蝇基因型有6种,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和比例为:RX BRX brX B rX b = 1313。F2中正常眼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
62、1/3RRXBXb、2/3RrXBXb,形成的配子基因型及概率为1/3RXB、1/3RXb、1/6rXB、1/6rXb;正常眼直毛雄果蝇基因型有4种,基因型和概率为:1/6RRXBYB、1/6RRXbYB、2/6RrXBYB、2/6RrXbYB,形成的配子基因型和概率分别为:1/6RXB、1/6RXb、1/12rXB、1/12rXb 、1/6RYB、1/6rYB。F2中正常眼直毛果蝇随机交配,F3中粗糙眼直毛所占的比例为1/6rXB1/12rXB+1/6rXB1/12rXb+1/6rXb1/12rXB=1/24。(3)若做上述杂交实验的反交实验,乙和丙的基因型为rrXBXB、RRXbYb,杂交
63、后F1基因型为RrXBYb、RrXBXb,F1自由交配,F2中正常眼直毛所占的比例3/41/2=3/8。(4) 取甲、乙品系果蝇做杂交实验,控制体色和眼型的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均位于 III 号染色体上),性状的遗传不与性别相关联,正交反交结果相同。由于两对基因连锁,在形成配子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eeRR、EErr,F1基因型为EeRr,减数分裂时形成2种配子,F1交配得到F2的过程的遗传图解为:【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有2个:一是通过子代性状分离比的特点判断出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可用假说演绎法推断;二是亲本基因型不止一种,自由交配计算后代符合条件的概率用配
64、子法求解。29.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与微生物培养及应用有关的问题:(1)在利用微生物时,为消除污染杂菌,通用的方法是_。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各种用具进行灭菌,置于超净台上的用具可利用_灭菌30分钟。(2)米酒酿造过程中,常利用黑曲霉使淀粉糖化,原因是黑曲霉能分泌-淀粉酶、淀粉酶及_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葡糖。黑曲霉使米饭中淀粉糖化所需的发酵条件是_ (A.有氧和较高温度 B.有氧和较低温度 C.无氧和较高温度 D.无氧和较低温度)。(3)尿素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分离产_的细菌,尿素分解为氨后被细菌吸收可用于合成_(答出2点即可)。(4)以稀释的果酒为原料发酵制作果醋,果醋中醋酸浓
65、度一般不超过5%。其主要原因是当发酵液中的醋酸浓度接近5%时_,不能继续生成醋酸。果醋发酵完毕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食盐并密封,目的是_,以免醋酸进一步氧化分解。(二)回答与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盐品种有关的问题:(1)为获得大量抗盐基因,可将其连接到质粒上,通过大肠杆菌培养扩增,原因是质粒具有_的特点。(2)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再用这两种酶切割农杆菌的Ti质粒,可以防止_,从而提高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的成功率。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Ti质粒时,应适当降低温度,原因是温度较低有利于_,使不同DNA分子片段更容易连接在一起。(3)将重组质粒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
66、胞,可取植物叶片经_后,剪成小片作为转基因的受体材料。之所以不用完整的叶片,一方面是由伤口有利于_,再者伤口也有利于组织培养时_的形成。(4)抗盐品种的培养不一定需要基因工程技术,也可利用_技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诱发和筛选_。【答案】 (1). 进行单菌落分离(划线分离/涂布分离) (2). 紫外线(紫外灯) (3). 糖化淀粉酶 (4). A (5). 脲酶 (6). 蛋白质、核酸 (7). 乙醇消耗完毕(底物消耗完毕) (8). 抑制醋酸杆菌(杀死醋酸杆菌) (9). 自主复制且在细菌中稳定存在(写出“自主复制”即可) (10). 目的基因或质粒自身环化 (11). 粘性
67、末端之间形成氢键(氢键的形成) (12). 消毒 (13). 农杆菌侵染植物组织 (14). 愈伤组织 (15). 植物细胞培养 (16). 抗盐突变体【解析】【分析】(一)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在利用微生物时,常要求所利用的微生物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因此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对实验器皿也需要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法、紫外灭菌法等。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时,需要考虑所选菌种的生长特性进而设置发酵条件。(二)基因工程的工具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质粒。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包括:获得目的基因、形成重组DNA分子、将重组
68、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详解】(一)(1)在利用微生物时,为消除污染杂菌,通用方法的是单菌落的分离;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各种用具进行灭菌,置于超净台上的用具可利用紫外线(紫外灯)灭菌30分钟。(2)米酒酿造过程中,常利用黑曲霉使淀粉糖化,原因是黑曲霉能分泌-淀粉酶、-淀粉酶及糖化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葡糖。黑曲霉为需氧型嗜温微生物,因此利用黑曲霉使米饭中淀粉糖化所需的发酵条件是有氧和较高温度。(3)尿素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分离产脲酶的细菌,他们可以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尿素分解为氨后被细菌吸收可用于合成含氮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4)以稀释
69、的果酒为原料发酵制作果醋,果醋中醋酸浓度一般不超过5%。其主要原因是当发酵液中的醋酸浓度接近5%时乙醇消耗完毕,不能继续生成醋酸。果醋发酵完毕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食盐并密封,醋酸杆菌为好氧菌,在高盐浓度且缺氧条件下能够抑制醋酸杆菌生长,以免醋酸进一步氧化分解。(二)(1)质粒具有能自主复制且在细菌中稳定存在的特点,常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2)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再用这两种酶切割农杆菌的Ti质粒,使切割后目的基因两端产生的粘性末端不同,Ti质粒两端的粘性末端也不同,可以防止切割后的目的基因或质粒自身环化,从而提高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的成功率。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
70、因和Ti质粒时,应适当降低温度,原因是温度较低有利于粘性末端之间形成氢键,使不同DNA分子片段更容易连接在一起。(3)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可取植物叶片经消毒后,剪成小片作为转基因的受体材料。之所以不用完整的叶片,一方面是由伤口有利于农杆菌侵染植物组织,再者伤口也有利于组织培养时愈伤组织的形成。(4)抗盐品种的培养不一定需要基因工程技术,也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诱发和筛选抗盐突变体。【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并能综合运用的能力。30. 细菌X是
71、一种胞内寄生菌,可在小鼠体内大量增殖并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体外实验表明,活化的T细胞不能有效杀伤细菌X,未活化的巨噬细胞对细菌X杀伤力极其有限,但两者混合培养却对细菌X表现出极强杀伤力。有人推测,活化的T细胞能分泌某种物质使巨噬细胞活化,从而杀伤细菌X。为验证上述推测,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实验材料与用具:细菌X、活化的T细胞悬液、巨噬细胞悬液(未活化)、培养液、离心机、试管等。(要求与说明:实验期间内细菌X在培养液中基本不生长。细菌X的具体计数方法及离心机操作方法不做要求。实验条件适宜)(1)实验思路:取适量活化的T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
72、,_。将若干只试管均分为三组,每只试管中加入等量已知数量的细菌X,处理如下。甲组:_;乙组:_;丙组:_。_。(2)预测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表示实验结果):_。(3)分析与讨论成熟的T细胞分成不同群体,分别是_,给感染初期的小鼠注射活化的T细胞,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增殖,除了活化的T细胞能促进巨噬细胞活化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_。小鼠感染细菌X后,巨噬细胞除了可以杀伤细菌X外,还可起到_的作用。【答案】 (1). 离心后取上清液 (2). 巨噬细胞+上清液(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3). 巨噬细胞+培养液 (4). 培养液 (5). 每隔一段时间对各支试管中的细菌X进行计数,对每组所得数据进
73、行统计分析 (6). 巨噬细胞对细菌X数量影响曲线图 (7). 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8). 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对抗被细菌X感染的细胞 (9). 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呈递给T细胞识别(呈递抗原)【解析】【分析】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活化的T细胞能分泌某种物质使巨噬细胞活化,从而杀伤细菌X。因此,可通过提取分离活化的T细胞的分泌物,加入到未活化的巨噬细胞培养液中,然后鉴定其对细菌X的杀伤力是否增强。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据此作答。【详解】(1)取适量活化的T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离心后取上清液,上清液中含有T细胞的分泌物。将若干只试管
74、均分为三组,每只试管中加入等量已知数量的细菌X。然后甲组试管加入适量未活化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乙组试管加入等量未活化的巨噬细胞+培养液;丙组试管只加入等量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对各支试管中的细菌X进行计数,并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由于活化的T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能使巨噬细胞活化,从而杀伤细菌X,因此可以推测甲组试管中细菌X的数量会逐渐减少;乙组试管中含有未活化的巨噬细胞,对细菌X具有有限的杀伤力,因此试管中细菌X的数量也会有少量减少;丙组试管内只有细菌X和培养液,而细菌X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在培养液中基本不生长,因此其数量不会发生变化。据此可作出各组巨噬细胞对细菌X数量影响曲线图。(3)成熟的T细胞分成不同群体,分别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给感染初期的小鼠注射活化的T细胞,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增殖,除了活化的T细胞能促进巨噬细胞活化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对抗被细菌X感染的细胞。巨噬细胞除了可以杀伤细菌X外,还可起到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呈递给T细胞识别的作用,进而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细胞和细胞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结合相关知识点准确提取题干有效信息,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变量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