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形成性评价(三)(第三章)(7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大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据此回答1、2题。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A.海平面上升B.臭氧的大量减少C.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D.燃烧煤炭、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土壤酸性增强,文物古迹受腐蚀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 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 B. C
2、. D.【解析】1选D,2选B。第1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第2题,臭氧总量的减少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对地球上的生物造成伤害。(2021眉山高一检测)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飞机平稳的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3、4题。3.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所在的大气层,之所以适宜飞行是因为该层大气()A.有若干电离层方便通信B.空气密度极低近于真空C.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高D.气温上冷下热气流平稳4.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A.对流
3、运动显著 B.水平运动显著C.上升运动显著 D.下沉运动显著【解析】3选C,4选A。第3题,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所在的大气层,之所以适宜飞行是因为该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高。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部分。空气密度极低近于真空是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上冷下热,对流旺盛,不平稳。第4题,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大气运动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水平运动显著的是平流层,无云层。不是单独的上升运动显著或下沉运动显著。(2021汕头高一检测)下图是某登山队某年7月从拉萨到珠穆朗玛峰峰顶的路线,据此回答5、6题。5.登山队在全程登山途中处在大气层的()A.电离层B.平流层C.
4、对流层D.高层大气层6.拉萨海拔约3 600米,7月份平均气温为16 ,7月份峰顶(珠峰最高点)的气温大约是()A.-30 B.-46 C.16 D.-15 【解析】5选C,6选D。第5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86米,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珠峰位于中低纬地区,所以没有超出对流层的高度。第6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 848.86米,拉萨海拔约3 600米,两地相差5 250米左右,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拉萨7月份平均气温为16,珠峰峰顶的气温约为16-0.65 250100=-15.5。通常对流层的
5、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79题。7.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而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8.图中大气逆温现象厚度最大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9.图中最可能表示清晨(日出之前)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曲线是()A.甲 B.乙
6、C.丙 D.丁【解析】7选D,8选A,9选A。第7题,因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故越接近地面,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第8题,从图中可知甲出现逆温的高度最大,大气逆温现象厚度最大的曲线是甲。第9题,逆温是低层气温低于高层气温的现象,从图中可看出,甲是高度越高气温也在增高,即说明低层气温较低,且甲的气温低于乙、丙、丁,故发生于清晨的是甲曲线,清晨(日出之前)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现逆温的时候。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据此回答10、11题。10.2020年2月13日,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区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柱高达2 0
7、00米。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A.增强 B.增强C.减弱 D.增强11.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B. C. D.【解析】10选A,11选A。第10题,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增强,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第11题,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数值大小有关。2019年5月19日14时青岛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当时能见度小于500米,当天下午到夜间部分沿海地区及近海海域仍有时有雾,局部能见度小于200米,请注意防范。据此完成121
8、4题。12.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加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晴朗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13.白天大雾天气,空气能见度降低,这主要是由于()A.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作用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D.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折射作用14.大雾看起来轻盈神秘,其实危害无穷。下列关于大雾带来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B.连续雾天利于污染物扩散C.使呼吸道疾病与关节、
9、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D.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解析】12选D,13选B,14选B。第12题,深秋初冬,天气晴朗干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地面热量散失的多,水汽易凝结。白天,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强烈的上升气流将地面的沙尘带到天空,可以作为水汽的凝结核。第13题,白天大雾,云层厚,大雾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空气能见度降低。第14题,大雾造成近地面层能见度低,对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船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大雾出现时,大气停滞少动,连续雾天会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及生命。由于湿度过大,人们呼
10、吸不畅,心情抑郁不安,呼吸道疾病与关节、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雾滴附着在输电线路瓷瓶、吊瓶等绝缘设备表层,使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读图完成15、16题。15.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A.都是空气B.都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空气D.空气和二氧化碳16.实验效果()A.阴天比晴天好B.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C.早晚比中午好D.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好【解析】15选C,16选B。第15题,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主要模拟温室效应。因此,应选择温室气体与空气进行实验。根据两图的对比,甲管内在太阳光照射后使品红溶液向右移动距离远,因此,
11、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空气。第16题,因为此实验结果只有太阳光照射后才能得出结论,所以晴天比阴天好,中午比早晚效果好。在密封石蜡上铺砂石,砂石比热容小,增温明显,效果显著。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19年国庆节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途中,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副机长曾半个身子被吸出机外等极端罕见险情,后经机组人员齐心协力,最后安全返航。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图中表示对流层的字母是,该层气温变化原因是。该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和。(2)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12、填层名),天气变化复杂的是(填层名),电离层位于(填字母)。(3)3U8633航班从重庆正常起飞半小时后,飞行高度达9 800米时突发事故,此时飞机正处于层顶部,机外气压(高于或低于)机内气压,飞机周围大气臭氧浓度比地面(高或低)。(4)影片中3U8633航班返航过程中遇雷暴云,飞机剧烈颠簸,据此可推断飞机此时所处大气层中的层。【解析】第(1)题,图中A层为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第(2)题,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对流层含有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天气变化复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第(3)题,结合图
13、中可以看出9 800米处于对流层顶部,海拔高,机外气压低于机内气压,越往上臭氧浓度越高。第(4)题,雷暴云出现在对流层,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导致飞机颠簸严重。答案:(1)A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海拔越高,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氮氧(2)平流层对流层C(3)对流低于高(4)对流18.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原因是,
14、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保温作用相关知识。第(2)题,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说明晴朗夜晚气温低。晴朗夜晚温度低是因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第(3)题,多云的白天气温低,主要是云量对太阳辐射有强烈反射作用的结果。第(4)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是因为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而不是来自太阳。答案:(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 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2)晴朗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3)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乙19.地理学习应重视对
15、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图甲为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示意图,图乙为某海岸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材料二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的现象。(1)从图甲所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逆时针),若实验模拟夜晚的海陆风,则热水表示。(2)根据图乙中等压面分布,将 abcd 四地气压由高到低进行排列。(3)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 (4)说出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甲所示角度观看,热水在左,冰块在右,烟遇到冷的冰块下沉,在冰块上
16、方气压升高,形成高压区。热水上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区,烟从冰块上方的高压区流向热水上方的低压区,最终形成顺时针的环流;若实验模拟夜晚的海陆风,夜晚海洋降温慢,陆地降温快,相比陆地是热源。因此热水代表海洋。第(2)题,根据同一地点,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可知,papc,pbpd,图中等压面表示近地面海陆上空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pbpa,综合判断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是bacd。第(3)题,城市比郊区气温高,是周围的热岛,因此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城市。第(4)题,城市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城郊之间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答案:(1)顺时针海洋
17、(2)bacd(3) (4)城市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城郊之间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材料二下图为郑州某气象站根据观测数据绘制的2月温度日变化曲线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为阴天和晴天两种天气条件下大棚内、外气温日变化曲线。(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3)A、B两位置
18、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口感较好的是,原因分别是什么?(4)材料二中,表示该地2月晴天大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解析】第(1)题,温室大棚根据大气保温效应原理制作而成,能够改善冬季农作物热量不足的问题。第(2)题,水汽可以吸收地面与大气长波辐射,储存更多热量。第(3)题,A、B两地位置不同,导致热量、温差都存在差异。B处热量较充沛,蔬菜长势较好。A处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产生的糖分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较少,集聚在蔬菜内的糖分多,口感好。第(4)题,大棚内气温高于大棚外气温,故丙、丁为棚内气温,丁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故丁为晴天棚内温度。答案:(1)热量大气保温效应(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3)B处A处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沛,蔬菜生长状况好。A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4)丁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