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高三年级苏州八校联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答案1.B(“都不会考虑”表述有误,原文是“都不会专门考虑老年人的特点”)2.B(A.以偏概全,原文是“既体现在上网的人数上,还体现在老年人上网的行为、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网络服务等各个方面”;C.偷换概念,原文是“韩国学者金文朝等认为,数字鸿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D.曲解文意,原文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3.C(“银发数字鸿沟”应该表现为老年人疏离网络,而83岁的管同亮是主动拥抱网络)4.首先提出话题“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构筑了银色数字鸿沟”,接着具体阐述老年人疏离网络的体现,然后分析银色数字鸿沟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指明跨越银色
2、数字鸿沟的方法。(每点1分)5.年轻人:提供代际支持,既要提供操作指导,又要给予精神鼓励;互联网企业(技术方):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做好“老人产品”的供应;相关部门(社会方):增强重视意识,提供政策、资金和信息技术教育支持。(每点2分)(学生如果答出类似“老年人自身也应加强学习”之类的答案可酌情给1分)6.D(A项“包含着对爹的怨恨”错;B项“做了铺垫”错,“内心的不情愿”不能为后文做铺垫;C项”处世哲学”错,爹思考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而处世哲学一般指为人处世之道,即以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规范,指导人们认识和处理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A(“暗示我和娘都不愿让爹到处开荒的心理”错,结尾处
3、烘托我被爹对土地的执着和热爱感动,理解了他的做法)8.(4分)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评分标准:答出点各给1分,答出第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连缀全文情节。“抡镐头”这一细节,把全文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清晰完整;丰富人物形象。这一细节反复出现,突出爹拼力开荒劳作的场景,意在表现爹对土地的痴迷热爱和执着坚守;深化小说主题。最后写娘扛着镐头和我从爹手里接过镐头劳作的情景,表现出我和娘理解了他对土地的痴情,暗示这种对土地
4、依恋坚守的精神将传承下去。(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朱震,字子发,荆门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
5、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作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
6、任职)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期间)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
7、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以日易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的)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10D11B(“朝会马匹”错。)12D(“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有误。)13(1)(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学术”,学问、学识。“冠冕
8、”,盖过,居于首位。“位”,担任,处于某位置。状语后置句式。共4分,各1分。)(2)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条具”,一一列出。“无状”,所行丑恶无善状。“官吏有贪墨无状者”定语后置。句意。共4分,各1分。)14按照礼记,天子居丧时三年内不举行祭礼。公羊传中反对不实行三年丧制的做法。真宗一事是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并不适用于现在。(共3分,每点1分)15.C(“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分析错误。“郁郁”此处意为“浓厚的香气,旺盛的气息”,此句是借淮河的美景来委婉地传达出对北方抗金军民的崇敬之情)16.一
9、、二句侧重于动作描写,描写客到淮河频频不断地畅饮淮河水,表现了诗人对故土无限的深情。三、四句从味觉来写,以东南水咸来反衬淮水味美,来表达对中原故土的深情热爱。五、六句从视觉来写,描绘淮河春风绿波之美景,来表现诗人对中原地区的眷恋之情。七、八句直抒胸臆,写淮河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劝解不要饮用,透露出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共6分,答对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17.(1)酾酒临江,舳舻千里(2)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8.C【解析】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体无完肤:形容浑身受伤。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
10、。听之任之:对坏现象听任它发展,而不加过问。放任自流:放任其自然发展或行动不加约束或干涉。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美不胜收:美好的事物很多,来不及看或欣赏。各就各位:各自到各自的位置或岗位上。各尽其责:每个人尽到自己的职责。19.A【解析】A项是特定称谓;B项是对古诗文的引用;C项是特殊含义;D项是表强调。20. 将“造成了”改成“造成的”(“造成了”的使用,导致后一个分句缺少主语);在“缺乏”前加“陷入”或删除“的困境”(“困境”与谓语“缺少”搭配不当或者说缺少谓语);“日益”“使人们”调换语序。(共5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21.A【解析】本则材料选自新闻“火星探测
11、”,属于通俗的科普类文章,有助于激发学生关注科学动态、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衔接与连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就前后文的“因为火星”“其他星球”来看,这一句的叙述对象应该是“火星”,而B、D两项改换了主语,与前文衔接不当,所以排除B、D;而且D项还强加了因果关系,与上下文逻辑不符。C项强调的重点是火星能反映问题,与前文“科学价值”衔接不紧密,故排除。A项强调探测火星对人类的意义,既承接前文“科学价值”,又与后文描写金星等“通过探测它们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相照应,故选A。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
12、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答案: 火星更不适合人类居住;之所以进行火星探索;我们想“移民火星”(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每空2分,中关联词“更”“火星不适合人类居住”各1分,中关联词“之所以”“进行火星探索”各1分,中“我们”“想移民火星”各1分)23.【作文题目解析及评分标准】1.材料结构:这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周公与伯禽的对话,第二层是周公与姜太公的对话。周公与伯禽对话,得到的信息是伯禽改变民众的风俗,所以汇报政绩的时间迟了;周公与姜太公对话,得到的信息是姜太公顺从民众的风俗,所以汇报政绩的时间快了。这里面包含了一组对比:三年-五个月,迟-快;不过迟快是表象,导致迟快的原因
13、“改变-顺从”才是核心理念。2.材料限制:(1)材料中包含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伯禽汇报政绩迟,而姜太公汇报政绩快?写作中必须紧扣这个问题展开,不能泛泛而谈。(2)材料中包含了一组对比,写作中必须结合材料,辩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明确的观点,不能骑墙表达。(3)伯禽的做法与姜太公的做法是否有重叠与交叉,伯禽重在改变,但也不是乱改瞎改;姜太公重在顺从,但也不是盲从伪从,他们都是依据现实,必须改的就要改,能够保留的则保留。3.写作角度:(1)可以从赞同伯禽的做法的角度写,也可以从赞扬姜太公的做法的角度写,还可以从周公宽容二者的角度写;(2)本材料立足的角度是从政治民,写作时可以进行合情合理的
14、迁移,大到国家方针,小到个人生活,都可以写,但首先要将材料中的关系与内涵厘清。(3)切忌空谈,要将虚题实写、大题小写,选准一个小角度切入,如“治一国”与“扫一屋”也有诸多相通之处。4.评分建议:切入分42。评分标准同高考。注意点:(1)这道题包含的最核心的哲理思辨是“改革VS改良”,扣住这组关键词谈,最为切题。其余话题,可以涉及,但最终要聚焦到这一组词语,或类似表述的词语。(2)泛泛而谈、骑墙表达,没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只是机械地重复命题材料的,最多42分。(3)能够详细地将材料中所包含的治国之道分析透彻,可得48分以上;在此基础上,如果再有合理的延伸迁移分析,可得50分以上。(3)学生如果“片面的深刻”,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并能言之能理,也要以打到48分以上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