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6092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据此可知,当时A. 百家争鸣进入了顶峰 B. 文化统一成为了共识 C. 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 D. 儒学的主流地位提高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

2、见惯”“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等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能够体现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各地区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问题,没有体现百家争鸣是否进入顶峰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体现了各区域之间的交流频繁问题,没有涉及到文化统一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区域之间的交流,没有体现儒学的地位问题,故D选项错误。2.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

3、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A. 仁者爱人B. 君主法治C. 礼乐规范D. 三省吾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礼的学说,可知内部的自律指的是伦理道德,外部的他律指的是礼乐制度,故C项正确;A、D项属于内部的自律,排除;项属于法家思想,排除。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孔子3.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 圣人只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B

4、. 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C. 社会动荡是个体道德自律前提D. 儒家应主导社会道德自律的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孔子、孟子和荀子都认为面对社会现实,应该追求个人的修养和自省,即道德自律应该是个体的自觉追求,故选B;A项说法绝对,排除;个人道德自律的前提不一定就是社会动荡,排除C;材料主要反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没有说明儒家应该主导社会道德自律的建设,排除D。故选B。4. 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A.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B. 生

5、产工具比较落后C. 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D.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荀子提出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砍伐、捕猎,并且制定了各种规则,都是在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故A项正确。B项,生产工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题干未反映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形式,排除。D项,材料中提及的是保护生态环境,而非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排除。5. 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这反映了老子主张A. 小国寡民B. 无为而治C. 以德治民D. 不与人争【答案】B【解析】【详解】“治大国如烹小鲜”借烹饪告戒统治者不要过度干扰民众生

6、活,是无为而治的主张,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 “小国寡民”生活状态的追求,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德治,并且“以德治民”是儒家学派的思想,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的信息, D项错误。【点睛】老子的思想有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事物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6. 韩非在五蠹篇中指出:“圣人”不向往久远的古代,不效法成规旧例,而是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措施。他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愚蠢可笑。这一思想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反映儒学理念深入人心C. 符合了社会转型的要求D. 推动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

7、】【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守株待兔”寓意不知变通、死守教条。材料中“韩非”“不向往久远的古代,不效法成规旧例”说明,韩非认为社会历史是分阶段、不断向前发展的。材料中“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愚蠢可笑”表明,韩非认为历史不会倒退,复古是不可能的。韩非的这些主张都与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局势相符。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主要是反对墨守成规,没有体现君主至尊,排除;B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影响大,但“深入人心”说法欠妥,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推动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排除。7. 秦汉以后,

8、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虽然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 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

9、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因此,在材料中分别指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故D项正确;虽然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的是法家,而不是道家,故A选项错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的是儒家,而不是法家,故B选项错误;虽然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的是法家,而不是道家,故C选项错误。8.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10、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这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权的合法性辩护。结合所学,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是认为统治者的权威是来自上天,为统治者的权威披上神秘的外纱,故选B;A是突出被统治者地位的民本思想,排除;C是求理的思想;D强调懂得为善的方法就要努力去做,排除。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9. 董仲舒认为,只有人的结构能与天地偶合:成人有骨366节,与一年的天数相符;大骨12节,

11、与一年之月数相符;体内有五脏,与五行相符;外有四肢,与春夏秋冬四季相符等。董仲舒的这一主张A. 意在强调天人合一B. 合理解释了春秋大一统C. 是儒学的理论基础D. 推动了儒学哲学思辨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人体的结构与天地运行规律相符,这是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这一主张是为了辩护“君权神授”,维护天子地位,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尊崇统一的观点,无法体现出“春秋大一统”,故B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的思想是早期儒学的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宋明理学推动了儒学哲学思辨化,是儒家思想成熟的阶段,D不符合题意。10. 汉武帝之后,地方治理一改严酷之政,相继出现如西汉宣帝时期的

12、颍川太守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西汉元帝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东汉山阳太守秦彭“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等做法,治理成效显著。据此推知A. 两汉时期中央集权制持续强化B. 地方治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C. 善治地方是汉代重要的选官条件D. 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得以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力行教化而后诛罚”、“视民如子”、“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等做法都与儒学的民本思想、仁政主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体现出地方治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ACD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11.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13、”。中央官学的建立()A.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 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B项错在“结束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中央官学的建立和儒学独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故C项错误;中央官学的建立和儒学的独尊,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故D项错误。12.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

14、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材料主要表明了唐宋时期A. 儒学复兴运动的艰难B. 儒家知识分子保守C. 儒学传统精神受重视D. 儒家独尊地位遭重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重视孔子,显然是想重塑先秦时期儒家思想,C正确;A与材料主旨不符合;B中保守不符合韩愈等思想主张;D中独创说法不符事实。13. 唐代中后期,社会上出现一股“异儒思潮”。一些儒家学者采取空言说经、以经解驳传等方法,致力于阐发经文中的微言大义,甚至对经传的作者也提出怀疑。这一现象说明A. 儒学饱受佛道思想批判B. 科举制影响到士人观念C. 儒家理论体系亟待重建

15、D. 市民阶层构建话语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儒家学者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并空言说经,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内部出现危机,说明儒家理论体系有待重建,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儒家学者和儒家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佛道、科举制和市民阶层,故A、B、D项错误。14.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A. 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 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 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 建立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答案】C【解析】【

16、详解】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主张格物致知,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的研究,目的是认识普遍的天理,故选C;A不符合朱熹对人类起源、中医的研究,排除;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故D错误。15. 李约瑟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碎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荣。”材料意在说明理学A. 本质是科学B. 格物致知理论推动对物理的探求C. 强调经世致用D. 确立伦理本题论以塑造崭新人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李约瑟认为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推动科学的繁荣,是因为

17、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主动积极去全面探索自然界事物客观规律,B项正确。宋明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本质是科学的说法错误,排除A;经世致用、伦理本题论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D。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眼“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推动科学的繁荣”的实质是求理的方法“格物致知”,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6. 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等主张。据此可知,王阳明A. 主张“格物致知”B. 反对“天人合一”C. 主张克服私欲D. 关注人的主体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我的灵明,便是天

18、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表明王阳明把人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从哲学派别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是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故D正确。格物致知是指“考察事物,获得知识”,与材料中王阳明的主张不符,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是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回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与题干中的叙述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未体现“克服私欲”的相关论述,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7. 朱之瑜(16001682)称:“

19、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学派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本质意图是A. 抨击程朱理学压抑人性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朱之瑜“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和颜元“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二人都抨击程朱理学的不务实和无益于社会,其本质意图在于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故B项正确;通过题干可知,朱之瑜和颜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择击程朱理学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故A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朱之瑜和颜元主要目的在于宣扬

20、“经世致用”思想,与“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二者宣扬其“以民为本”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18.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C.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如黄宗羲、李贽等,他们抨击君主专制,对传统儒学进

21、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故A项正确,C项错误。;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即程朱理学依然是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倡导“自由”“平等”思想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9.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赞扬家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C.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22、”是在反对三纲五常里的君为臣纲,材料意在强调李贽是在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李贽不仅仅是在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故排除A;材料不涉及到孔子思想,故排除B;材料不涉及到道学家的虚伪,故排除D。20.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工、商皆民生之本”C. “宇宙便是吾心”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考查的是黄宗羲的经济思想,分析选项可知,A选项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B选项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

23、”的思想;C选项是陆九渊的“心学”思想;D选项是顾炎武的思想,强调保卫国家民族是天下人都有的责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1.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 统治者应该重视教化百姓C. 应建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D.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传统社会治理结构认为君主通过管理臣子对百姓进行治理,但是百姓对臣子的监督作用以及臣子对君主的规劝作用非常有限。而黄宗羲主张设立学校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既能使学校为政府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也能更好地教化和治理百姓,百姓也可以对政府进行一定的监督。这体现

24、出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主张通过设立学校克服这一弊端,故选D;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黄宗羲主张设立学校,不仅在于对百姓的教化,更重要的在于形成良好的风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设法左右政局,排除B;黄宗羲并非主张君主与臣子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排除C。22. 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 “经世致用”B. “人心一点灵明”C. “循天下之公”D.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5、”【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根据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经世致用,A选项符合题意。人心一点灵明体现的是心为天地万物之主,B选项排除。循天下之公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C选项排除。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对君权的限制,D选项排除。23. 王夫之曾指出,“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如明明德(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者,行之极也,而其功以格物、致知为先焉”。这集中体现了王夫之A. 重视实践的知行观B. 以知统行的方法论C. 本善习远的道德观D. 格物致知的修养论【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知者,或未

26、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其功以格物、致知为先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体现了实践的思想,这反映了重视实践的知行观,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知统行的方法论,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本善习远的道德观,故C错误;格物致知属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是王夫之思想,故D错误。故选A。点晴: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正确区分四个选项中的理论观点的含义。学生要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王夫之知行观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进行正确判断。24.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人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A. B. C.

27、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之际产生了进步思想,其出现的社会背景或原因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和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有密切关系,说法正确,但当时美国尚未建立,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选D。考点:明清之际的思想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25. 汉代科技多有创新,如图

28、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该发明是A. 造纸术B. 灌钢法C. 棉纺技术D. 印刷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示中的流程可以看出反映的是造纸术的制作流程,结合所学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纸,符合题干图示中的流程,故A项正确;灌钢法是将生铁融入熟铁进行炼钢,不符合题意,排除B;棉纺技术是纺织技术,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雕版印刷的过程,有点象拓印,但是雕版上的字是阳文反字,而一般碑石的字是阴文正字。此外,拓印的墨施在纸上,雕版印刷的墨施在版上;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

29、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6. 由下表内容可知,我国古代科学家朝代科学家活动记载结论唐朝张志和让人背向太阳喷洒小水珠,看到类似虹霓情景彩虹是因阳光通过空中水滴形成北宋沈括把磁针搁在碗沿上;以针横贯灯心草浮于水面;用独根茧丝将蜡少许粘着于针腰,在无风处悬挂只有“缕悬法”才能使指南针真正“指南”元朝赵友钦将一个黑漆球挂在屋檐下,该球半个亮半个暗,犹如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同角度看黑球,其反光部分的形状各异,有月牙形、半月形等解释月亮的盈亏现象A. 重视科学技术的实用性B. 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著述C. 运用实验说明天人感应D

30、. 以科学理论挑战封建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来看,三位科学家都重视通过实验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这蕴含了近代科学精神。B正确;三位科学家的实验内容和结论与实用性关系不大,A错误;天人感应是指人与自然万物同类相通,相互感应,材料未体现,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三位科学家是要挑战封建思想,D错误。故选B。27. 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A. B. C. D.

31、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代已经有雕版印刷术,材料中的信息“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其印历已满天下”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故正确;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不符合题意;“有乖(违背)敬授之道”说明民间印刷冲击了朝廷的利益与威严,故正确;根据材料“每岁其印历已满天下”可知唐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故正确。故选D项。28. 唐朝时期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关于唐朝科技文化叙述正确的是武器发明家唐福制作出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朝廷书法家张旭以狂草名世诗人王维被奉为文人画的鼻祖诗人杜甫的诗作更多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32、,唐福是北宋人,故错误,排除;唐代书法家张旭擅长狂草,王维被称为文人画的鼻祖,故正确;唐朝诗人杜甫,其作品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故正确;所以答案选C。29. 北宋的萍洲可谈中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由此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A. 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B. 指南针已在北宋航海事业中有所体现C. 北宋时期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D. 萍洲可谈的作者发明了指南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知,指南针在北宋时已用于航海,故B项符合题意;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司南,故

33、A、D两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北宋时期已用指南针航海,但完全依靠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故选B。30. 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A. 具有儒学化特征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 为封建统治服务D. 注重实用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以经命名”,以及“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来看,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为封建统治服务,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古代

34、科技的儒学化特征,不是实用性,故D项错误。故选A。31.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是中国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其发展演变过程顺序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图片是甲骨文,商朝时期的产物,图片是隶书始创于秦朝,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图片是小篆,流行于秦朝,图片楷书,形成于东汉时期,按时间顺序为。故答案为A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32.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

35、就至关重要。这说明A. 儒家思想导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B. 儒家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 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D. 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儒家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不利于科技理论的升华,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领先世界的,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环境和民族心理,C、D两项错误。【新知生成】中33.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A. 风俗画和文人

36、画B. 话本和小说C. 汉赋和唐诗D. 元曲和京戏【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俗画是世俗文化的表现,文人画则是高雅艺术的表现,故选A。话本与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表现,故排除B;汉赋与唐诗,不属于宋元以后的主要作品,故排除C;元曲与京戏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产物,故排除D。【点睛】本题以学者关于文明二元性的论述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绘画艺术发展知识点的考查,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关于“二元性”的具体解释。34.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数,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 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 风俗画是

37、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 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 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注重个人正义、责任的道德修养,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D项正确;墨梅图是元代王冕创作的纸本墨笔画,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墨梅,反映的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C项错误。35.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由此可知A. 京剧由徽剧汉剧合并而成B.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C. 京剧形

38、成于乾隆五十五年D. 京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 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可知,京剧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选项B正确;选项A表述有误,京剧是吸收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形成的新剧种,而非两者的简单合并,选项A排除;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选项C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36. 图片同光十三绝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家传之宝。此图主要体现了A. 京剧脸谱优美,服饰多样B.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非常严格C. 京剧在同治、光绪年间曾中断D. 京剧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答案】B【解析】【详解】同光十

39、三绝描绘了不同的京剧行当,体现了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非常严格,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图片,图片京剧脸谱优美,服饰多样,主要是体现行当划分严格的,故A项错误;图片也无法体现京剧在同治、光绪年间曾中断,故C项错误;京剧并不是“近代百戏之祖”,应该是昆曲,故D项错误。故选B。37.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多元兼容、雅俗共赏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逐渐平民化、世俗化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对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40、且也吸收了不同的文学形式,诗词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正确;从诗歌到明清时期的小说,文学形式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为大众所接受与熟悉,正确;从诗歌到小说,不能说诗歌等前代的就是落后,后代的就先进,排除。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38. 有学者指出,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宋代审美风尚体现了A.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B. 个体意识的初步觉醒C. 程朱理学的理性之美D. 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由材料信息“宋诗平易而富

41、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可知,宋代审美风尚追求理趣、平淡、尚意和雅韵,强调内敛的意境,反对个性的张扬,这是宋明理学影响的结果,呈现出独特的理性之美,故C项正确;宋代审美风尚主要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而不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A项错误;虽然宋代审美风尚与宋代个体意识的觉醒有关,但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与宋代追求物质享受,奢侈风气盛行的史实不符,且与材料信息和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39.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

42、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A. 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B. 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 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D. 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陆游的诗内容可知诗人熟悉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将它们引入文学创作之中,可以说明文学创作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与“野人无历日”相违;C项不符合题意,陆游这首诗是反映农人的生产和生活,而非贵族化;D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40. 在明代文学作品“三言”中,喻世明言11篇、警世通言13篇、醒世恒言9篇涉及市民,“二拍”中初刻拍案惊奇16篇、二刻拍案惊奇18篇描写市民。这在中国古

43、典文学中是极其罕见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B. 政府的大力倡导支持C.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D.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明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越来越多,如材料中“三言两拍”较多的描写市民的现象。由此可知,D是主要原因;明代主流社会价值观念没有发生动摇,故A错误;政府的大力倡导的是抑商政策,故B错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是市民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原因,故C错误。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41题12分,42题12分,43题16分,共40分。41.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

44、数百年。阅读图表,完成下列要求。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局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

45、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所给条件限制可提炼出论点是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关于阐释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及孔子的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42.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

46、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兴起的历史影响。【答案】(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顶峰。主要表现:活

47、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2)历史影响: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如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等)。【解析】【详解】(1)观点一问,根据材料“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可以得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顶峰;表现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列举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相关成就即可。(2) 根据材料二“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传统文化的丰富、对封建统治的维护、对中华民族

48、性格的塑造。对社会责任感的增强等角度回答。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黄宗羲的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

49、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由。【答案】(1)“显学”原因:社会发生剧烈的

50、变化;儒家学说的二重性特点;孔孟诸子对自身学说的宣传;私人办学活动扩大了影响。(2)理由: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儒学在先秦时期成为“显学”的原因可从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儒家学说的二重性特征、孔子等人的宣传及私学的兴起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理由:根据材料“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可归纳出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和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根据材料“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可归纳出无法实现“利民”目的和败坏民主的名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