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3531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为人民服务(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 会写 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3自然段。3. 抓住文章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划分段落层次。4. 通过关联词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5. 查阅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划分段落层次。2. 通过关联词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 查阅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课时2. 结合阅读链接,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 9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 初步感知文意,把握课文内容。(重点)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3自然段。(重点)教

2、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导入类型:话题导入。教师口述:每个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里都镶着五个字,每个公安厅里也镶着同样的五个字你们知道是哪五个字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为人民服务)这源于毛主席的一次演讲。一九四四年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作了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演讲,是毛主席民本思想和伦理思想最灿烂的展示,这篇著名的演讲自一九四四年起就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二相关介绍1941 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张思德随警卫营到南泥湾开荒。他带领全班战士,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他们的生产任务。同时,还照常担负通讯工作,白天生产劳动干了一天活

3、,不顾劳累,在夜里又长距离步行送信,完成通讯任务。1942 年冬,张思德从南泥湾调回延安。不久,因部队整编,领导调他这个班长去另一个班当普通战士。对此,他毫无怨言,服从领导的分配,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1943年初夏,张思德被调到枣园警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员。1944 年,组织上派张思德到安塞县烧木炭。9 月 5 日,他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三初读课文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 学生初读: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3. 检查初读情况,完成课前预习单第一步到第二步。(1)会读生字。练鸿毛(hng)李鼎铭(mng

4、)追悼(do)会444(2)会写生字,并组词。练彻(彻底)迁(迁移)泰(泰山)迫(逼迫)批(批评)切(亲切)芊(芊芊)秦(秦国)泊(湖泊)枇(枇杷)标(标志)牺(牺牲)炊(炊烟)葬(安葬)杆(笔杆)栖(栖息)吹(吹牛)莽(鲁莽)(3)词语积累,解释词语。练革命解放彻底利益意义剥削压迫批评兴旺五湖四海目标责任牺牲死得其所制度寄托哀思剥削: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泰山:古人以泰山(山名,在山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鸿毛: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法西斯:指法西斯主义。根据地:据以长期进行武

5、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追悼会:为死者而举行的追悼仪式。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四初读感知1. 自由交流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教师点拨: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提出鲜明观点,即“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 小组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教师点拨: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

6、错的;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互助互爱、搞好团结。3. 自主探究: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点拨:号召大家给那些为人民服务而牺牲的人开追悼会,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五课堂小结本课是为纪念烈士张思德而作的一篇演讲词,观点明确、逻辑性强,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如何为人民服务。板书提出论点: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论证观点:如何对待“死”、批评和困难发出号召:开追悼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抓住文章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划分段落层次。(重点)2. 通过关联词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重点)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口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这节课我们来进

7、一步分析课文内容,体会关键段落和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课文的内在结构。二品读释疑(一)指导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问:这段话中哪句话是在进一步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教师点拨:“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就是“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概括地说就是:我们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二)指导品读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1. 提问:第 2 自然段写到了死的意义的哪两个方面?关于这两个方面,毛主席是怎么评价的?教师点拨:第 2 自然段写了有价值的死和无价值的死两个方面的内容。毛主席引用司马迁的话论述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有

8、价值的死,是“重于泰山”的。2. 提问:第 3 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教师点拨:共有六句话。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后面四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的条件的,不管是谁的批评,“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毛主席还提到“李鼎铭”先生,就是为了说明“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这个观点。这段话连用“因为所以”“不管都”“只要就”这几个关联词,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3. 提问:第 4 自然段可以分成几层?每层分别说了什么?教师点拨:可以分成四层。第一层讲为了全民

9、族解放的革命目标的实现,要团结更多的人。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第四层讲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三)指导品读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提问: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有什么意义?教师点拨:我们要为“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是为了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三拓展延伸提问:第 2 自然段中心句是哪句 ? 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教师点拨:第 2 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作者先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人

10、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证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具体说明了两种不同的“死”的意义,最后列举张思德同志的例子,论证了“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观点。四方法探究提问:如何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论述?教师点拨:1. 确立一个正确、鲜明的中心,只有中心明确,论述才能有的放矢。2. 要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述,注重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能有说服力。3. 要注意语言的简洁、论据的充实、论证的充分。举例: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从三个方面论述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

11、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互助互爱、搞好团结。课文围绕中心进行论述,中心明确,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五课文主旨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解放全民族。六课堂小结本课是为纪念烈士张思德而作的一篇演讲词,观点明确、逻辑性强,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如何为人民服务,对我们起到非常好的革命教育作用。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第 4 题。2. 请你写一段话,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论证。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中心论点,分析段落之间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交流阅读体会。通过两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可以理顺课文结构,体会到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足之处:本课的教学难点要求结合阅读链接,对学生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学生在完成课后第 4题的同时,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引导。板书原因:革命队伍的宗旨、性质所决定的死的意义为人民不怕牺牲为人民服务面对批评为人民不怕批评面对困难为人民不怕困难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号召:开追悼会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