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3326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二)(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高考历史黄金预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士无定主”,他们以“仕”为业,靠出卖智力往来于诸侯之间,奔走于卿相之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列国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这反映出当时士人( )A.维持礼乐秩序B.忠君意识淡薄C.追求思想自由D.决定列国兴衰2.下表为汉代不同史籍对社会现象的相关记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记述出处齐部(今山东淄博一带)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论衡程材(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后汉书公孙述传A.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B.棉纺织业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C.手工业生产

2、发展的状况D.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生产逐渐分离3.在宋代,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借助士人的诠释与实践,形成了新的规范,在士人之间传播,并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这可以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纲常伦理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出社会生活C.新儒学兴起并呈现平民化倾向D.思想界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4.明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废行省设三司,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但由于三司鼎立,缺乏应有的协调配合,后来明朝又设巡抚来统辖一省或数省。由此可知( )A.行省制度缺陷明显遭到废除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影响制度演变C.中央对地方控制得到了强化D.三司制度的实行提高了行政效率5.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

3、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间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从此占据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B.社会结构的变化C.皇室贵族的审美追求D.商品经济的发展6.甲午战争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提出“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变法”“变科举”“储才”“奖励工商”“护商”“劝工”等主张,洋务思想在军事、工商业、教育、政治等方面都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可以证明( )A.洋务新政保障了国家安全B.洋务派率先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C.中体西用出现了根本变化D.洋务思想客观上助推了维新变法7.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

4、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形成这一认识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局势剧烈的变化动荡B.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8.据1933年申报月刊记载:“26篇征文中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一篇;倾向于社会主义方式的约有5篇;认为应兼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之长,即主张混合方式的,约有9篇。”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为国民政府施行统制经济做思想准备B.民族危机加深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C.反映了大萧条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D.表明申报月刊政治倾向发生

5、变化9.1940年,毛泽东在论政策中指出:“必须按收入多少规定纳税多少。一切有收入的人民,除对最贫苦者应该规定免征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不论工人农民,均须负担国家赋税,不应该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身上。”这一主张的提出( )A.意味着中共放弃了阶级斗争的路线B.意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战力量C.说明中共已建立起科学的税收制度D.表明中共税收政策始终符合经济规律10.阅读下图,图中数据体现了“九五”时期我国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情况。这说明此时期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工业经济各部门均衡发展D.高质量工业呈现发展态势11.古罗马时期,当事人订

6、立“不索债简约”以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和解协议”。罗马法中的“和解”( )A.表现了私法的灵活性B.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C.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D.成为现代债权法的依据12.14-16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不是以惆怅悲凉的心态去把古代当做一去不复返的黄金时代,而是将其当做与当下相似的范本,鼓励当代人用自己的通俗语及其文学去和古代人一比高低”。这说明当时的人文主义者( )A.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B.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C.主张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D.深入研读古典文化并创造新文化13.19世纪前期,英国煤炭价

7、格一路飙升,而煤炭大多埋藏在贵族的庄园地产上,英格兰东北部产煤区的贵族在原有的头衔外加上了“矿主”的称号,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巨资购置设备,开采煤矿。这一现象( )A.强化了封建贵族的实力B.促进了大工业迅速发展C.加速了技术创新的步伐D.展现了垄断组织的贪婪14.下表是1922年五国条约规定的英、美、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单位:万吨)。这一规定的达成意味着( )英美日法意主力舰52.552.531.517.517.5航空母舰13.513.58.166A.英国继续维持其海上霸主的地位B.列强在限制海军军备上暂时妥协C.日本全面丧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D.美国成为这一协定的最大

8、受益国15.阅读下图漫画这是一件好事。图中左侧桶上写着“美国的北约合作伙伴”,右侧厂房上写着“美国军事工业”。这幅苏联漫画( )A.准确揭示了北约组织成立的目的B.说明美国试图在军事上控制欧洲C.说明美国利用西欧发展军事工业D.表明西欧在经济上沦为美国附庸16.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转变到“一个力量转移和分散的年代”,各国之间的较量也从传统的军事力量对抗转变为综合国力的较量。该“转变”( )A.加剧了东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B.阻碍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C.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民族观的变迁(14分)材料一 清末革命派中存在

9、着基于狭隘“民族建国主义”的以在18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而视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这客观上为侵华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导致国内满、蒙、回、藏各族对革命充满疑惧而产生离心倾向。“五色旗”于1911年12月初产生于江浙一带并非偶然,在当时南方的革命阵营里,立宪派、旧官僚和温和革命派的主张已经占压倒性优势。立宪派与革命派分歧的一个根本点就是立宪派认为满汉早已融合以及民族革命将导致国家分裂以至灭亡在立宪派对清政府绝望以至于参加革命以后,它的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的主张并未改变;温和革命派如宋教仁等原本就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

10、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摘编自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历届政府和各政党领袖都大力提倡民族平等,主张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但多表现在理论阐述和宣传等方面,而较少应用于实践,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只有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民族平等才从理论层面进入到社会实践层面。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平等”的概念充分体现在不同时期的宪法和纲领性文件中,并指导着新中国民族事务工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成分和民族称呼混乱的状况进行了统一规整。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民族利益观和价值观,创新

11、地将“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相结合,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摘编自何一民、刘杨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民族观的变化,并说明影响中国民族观变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意义。(8分)18.新中国的外交(12分)材料一 当获知印尼、印度、缅甸等国有意发起亚非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利用适当的外交渠道支持和促成此事。1955年4月5日,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外交部提交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草案)。该方案对中国代表团在亚非会议中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

12、制定了预案。万隆会议召开后,中国代表团在正式议程之外,抓住一切时机在会场之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周恩来利用晚餐等时机和尼赫鲁、吴努、范文同等人会面并进行长时间的会谈。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亚非国家相互了解和尊重,从陌生和误解走向友好合作。摘编自陈长伟、牛大勇中国开创亚非外交新局面的成功范例万隆会议再探讨材料二 1971年7月15日,美国白宫的一个声明,有如一声霹雳,使日本当局大吃一惊。日本各界知名人士纷纷访华,舆论界大声疾呼要求早日恢复日中邦交。“不要误过最后一班车”成为当时的流行语。田中角荣首相表现了巨大的决心,将交涉工作交给大平正芳外相全权处理,同时在党内、政府中排除各种障碍。1972年8月

13、15日,田中角荣首相表示接受周总理的邀请并决定访华。摘编自肖向前中日关系正常化前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万隆会议的特点,概述中国参与万隆会议的主要成功经验。(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两国关系发展的作用。(6分)19.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14分)材料一 布克哈特在评价佛罗伦萨人文学者但丁和彼特拉克时说:“他们在当时曾经宣称一个共同的意大利是她的所有儿女们的最崇高的奋斗目标。“但丁还强调”只有皇帝才能把分裂的意大利统一起来米开朗琪罗不仅用自己的画鼓励人民反抗侵略者,而且曾作为佛罗伦萨的城防司令官,阻止德国皇帝对佛罗伦萨的进攻。在英国

14、,莎士比亚笔下反映出来的是他“深切地希望英国在一个开明君主统治下,巩固国内的和平统一”。摘编自王素色文艺复兴运动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材料二 主权既然是公意的运用,就永远不能转让;主权者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生命,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公意只有一个,谈不上分割,若被分割,就违背了公意的完整性。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追求的国家形态,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政体。(5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对其进行简要评价。(9分)20.现代化发展模式(12分)材料 罗荣莱在现代化新论中指出:在200年的历史进程中,各

15、国现代化走过的道路形形色色,按其经济形态大致可归纳为三大发展类型(见图3):资本主义类型(简称C型)、社会主义类型(简称S型)和混合类型(简称 M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现代化发展模式”,任选一种模式或综合多种模式自拟论题,联系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流动。从材料中的“士无定主”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当时士人的流动性强、忠君意识淡薄,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无法从材料得出士阶层对礼乐秩序的维持,A项错误。材料表明“士无定主”,可以看出当时士人的流动性特征,但并不意味其“追求思想自由”,

16、C项错误。虽然士阶层会引起各国政治风云的变化,但是“决定列国兴衰表述过于绝对,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材料“齐部(今山东淄博一带)”“襄邑(今河南睢县)”“蜀地”仅涉及今山东、河南和四川的部分地区,不能说明整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A项排除;材料中“刺绣”“织锦”反映的是丝织业的发展而非棉纺织业,B项错误;材料中汉代齐部(今山东淄博一带)世代刺绣,襄邑(今河南睢县)有织锦的习俗,(蜀地)女子缝制的衣服,可以满足天下人的穿衣需求,反映的是汉代纺织业的繁荣发展,因此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手工业生产发展的状况,C项正确;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生产逐渐分离是在鸦片战争后,而非材料时间“汉代”,D项错误。3.答

17、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的平民化。题干中提到宋代士人对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进行了诠释与实践,形成了新的规范,并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再联系所学,宋代学者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在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故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形成新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不是挑战伦理纲常的传统价值观,排除A项;结合题干中土人诠释和实践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说明宗法观念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排除B项;三教合一趋势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提高行政效率,又在地方设置巡抚,表明制度变革受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影响,

18、故选B项。行省制度缺陷明显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废除行省制度,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但巡抚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表明,三司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故D项错误。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朝戏曲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花部压倒雅部,说明世俗文化得以发展并获得认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兴起了很多符合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并逐渐占据舞台统治地位,花部的兴起便是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中花部的变化与专制统治的强化无关,排除A项;依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尚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花部的变化与皇室贵族审

19、美的关系,排除C项。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中“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变法”“洋务思想在军事、工商业、教育、政治等方面都向纵深方向发展”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部分官员认识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性,这客观上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洋务新政保障了国家安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洋务派率先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部分洋务派官员认识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推动了洋务思想向纵深方向发展,但不能推断出中体西用出现了根本变化,排除C项。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材料中的“1920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

20、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可知,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由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项正确;国际局势是外因,不是陈独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B项错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主要是西方的科技应用于战争中对人类文明的破坏,与接受马克思主义关系不大,D项错误。8.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申报月刊”“征文”等信息表明,材料所述现象并非官方性质,故A项不正确。材料中征文的主旨是国家应该走何种道路,讨论的是国家制度层面的问题,与民族危机加深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信息“完全

21、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一篇”“主张混合方式的,约有9篇”等可知,倾向于混合方式的文章较多,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开始重视社会主义方式,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大萧条,促使人们反思社会制度,故C项正确。申报月刊只是记载了当时征文作者的观点,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故D项错误。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切有收入的人民”“最贫苦者应该规定免征”“不论工人农民,均须负担国家赋税”“不应该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身上”可知,中共的税收政策遵循的是税收公正原则,这样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战力量,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排除。税收公正原则是税收科学化的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共已建立起科学的税收制度

22、”,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了1940年中共的税收政策,“中共税收政策始终符合经济规律”的结论过于夸张,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整体来看,这一时期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猛,这些出口产品都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业品,说明此时期我国高质量工业呈现发展态势,选D项。材料不涉及经济体制问题,排除A项。B项误读材料信息。由材料看不出工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情况,得不出“均衡发展”的结论,故排除C项。11.答案:A解析:材料“当事人订立“不索债简约”以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灵活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

23、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关系,与公共利益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债权人是自愿签订的,C选项排除;罗马法是奴隶主专制的工具,D选项排除;故选:A。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题干中的时空限定指向文艺复兴,结合材料将古代“当做与当下相似的范本”“鼓励当代人用自己的通俗语及其文学”,可以判断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借古典文化来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先哲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因信称义,因此排除A、B、C三项。 1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煤炭开采与工业革

24、命。据材料信息“19世纪前期”“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巨资购置设备,开采煤矿”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煤炭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英格兰东北部产煤区的贵族开采煤矿有利于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也就是促进了大工业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英格兰东北部产煤区的贵族,且无法体现开采煤矿强化了封建贵族的实力,A项错误。开采煤炭和技术创新无关,C项错误。垄断组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14.答案:B解析:由表中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国条约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是列强之间的暂时妥协,故B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主力舰和航

25、空母舰总吨位限额,这表明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威胁,故排除A项;“全面丧失”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15.答案:C解析:建立北约的目的主要是遏制苏联,与图中所示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此漫画不能说明美国试图在军事上控制欧洲,故B项错误;根据“北约”“美国军事工业”“这是一件好事”及图中美国士兵通过北约伙伴榨取金钱可知,这幅漫画旨在讽刺美国通过榨取北约伙伴来发展本国军事工业,故C项正确;D项结论由材料无法得出。16.答案:C解析:材料“综合国力的较量”更多地侧重合作与交流,“加剧矛盾”说法错误,A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转变到“一个力量转移和分散的年代”,

26、即此时期欧盟、中国、日本等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这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B项错误,C项正确;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导致该“转变”的原因而非结果,D项错误。17.答案:(1)变化:从清末革命时期狭隘的民族观到辛亥革命后的五族共和观。(2分)原因:立宪派和温和革命派的努力;辛亥革命的成功;政权的和平转移;民族危机的加深。(4分)(2)成就:将“民族平等”写入宪法;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民族识别”工作,规范民族称谓;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4分)意义: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利益;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团结;促进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

27、分)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狭隘民族建国主义”“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五族共和”等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立宪派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的主张并未改变”“温和革命派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2)第一不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共产党将民族平等厂的概念充分体现在不同时期的宪法和纲领性文件中”“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成分和民族称呼混乱的状况进行了统一规整”“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等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18.答案:(1)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2分)主要成功经验:捕捉机遇;未雨绸缪(事先周密策划);求

28、同存异;会外交往。(4分)(2)背景: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双方领导人的推动;日本各界友好人士的推动。(4分)作用: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共中央决定利用适当的外交渠道支持和促成此事”可得出捕捉机遇;由“该方案对中国代表团在亚非会议中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制定了预案”可得出事先周密策划;由“周恩来利用晚餐等时机和尼赫鲁、吴努、范文同等人会面并进行长时间的会谈”可得出会外交往;再联系所学可知,周恩来提出

29、了求同存异。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1971年7月15日,美国白宫的一个声明,有如一声霹雳”可得出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由“日本各界知名人士纷纷访华,舆论界大声疾呼要求早日恢复日中邦交”可得出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由“田中角荣首相表示接受周总理的邀请并决定访华”等可得出中日双方领导人的推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中日结束敌对历史,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发展等方面回答。19.答案:(1)国家形态:国家统一;实行君主制;独立自主。(3分)政体:共和制。(2分)(2)内容:主权不可转让;主权不可分割;主权是公共意志的体现。(4分)评价: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

30、,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个共同的意大利”“把分裂的意大利统一起来”“开明君主”可得出国家统一,实行君主制;根据材料“鼓励人民反抗侵略者”“阻止德国皇帝对佛罗伦萨的进攻”等可得出独立自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主权既然是公意的运用,就永远不能转让”可得出主权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主权不可转让;根据材料“公意只有一个,谈不上分割,若被分割,就违背了公意的完整性”可得出主权不可分割。第二小问可从否定封建王权、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评价。20.答案:示例一论题: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模

31、式是自发形成的。(2分)论证:通过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成熟。在此环境下,英国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最终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从而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市场、政体、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8分)结论:以英国为代表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经过长时间自发形成的。(2分)示例二论题: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创新模式。(2分)论证:苏联的

32、现代化是在内部缺乏资本积累、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威胁的情况下,凭借国家的强权力量展开的。苏联制定并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通过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最终形成以单一公有制、按劳分配为特征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苏联借助这一模式,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影响深远。(8分)结论:苏联模式是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赶超型现代化。(2分)示例三论题:中国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2分)论

33、证: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在内部经济贫困、外部世界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循序渐进,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过渡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实行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8分)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又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是

34、在中共的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实行的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2分)示例四论题:东亚模式兼有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的特点。(2分)论证:东亚模式是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代表。东亚模式是在二战后民族国家取得独立的前提下,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实现经济快速腾飞的一种模式,典型代表是“亚洲四小龙”。东亚模式以发展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核心,建立了行政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东亚模式推动了东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为人类探究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借鉴。(8分)结论:东亚模式是一种综合的后发现代化模式。(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综合性强,答案需包括论题、论证、结论三部分。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本题的核心词是“现代化发展模式”,考生从三大发展类型中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类型,再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论证,论证时不能泛泛而谈。如选择资本主义类型时可选取英国,描述英国如何通过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走上现代化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