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00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十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第I卷(选择题)1.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报刊杂志有()申报 时务报 民报 青年杂志 每周评论2.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C.反对君主制 D.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3.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相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2、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4.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5.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是经历

3、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6.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历程。这些思想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外来侵略 C.救亡图存 D.反对专制统治7.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 制度 文化 B器物 文化 制度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8.从16世

4、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B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9.1890年,梁启超自广东入京会试,返程途径上海,“从坊间购得派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这本质上反映出A.南北方文明开化不平衡性的存在B.中国近代印刷业发展的严重迟缓C.现代地理知识在科举中极为缺失D.中国感知世界文明的狭窄和迟钝10.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

5、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 )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B“采西学,制洋器” 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 D“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11.“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渐成报纸文章的常用词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词语命名。原名胡嗣糜的胡适,也是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 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 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12.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 中国的领导者

6、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13. 14.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

7、”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第II卷(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公元1607年,他与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假设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 根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

8、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材料三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

9、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而顾炎武以后的二百年间,大多数读书人埋首经书,其原因是什么?(3分)(3)材料三中魏源提出了怎样的“蛮夷观”?其意图何在?(3分)(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

10、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心态。(5分)16.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2分)

11、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2)根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 (2分)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 (2分)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

12、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2分)试卷答案1.D2.C3.D4.D5.A6.C7.A8.A9.D10.C11.D12.A13.A14.C15.(1)现象: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西学东渐)(1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势力东侵,传教士来华;徐光启等知识分子的主动学习。(2 分)(2)追求:瞩目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1分) 原因: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八股取士、文字狱)。(2分)(3)蛮夷观:对西方文明之国不能再称为蛮夷。(1分) 意图:“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2分)(4)现象:民

13、族危机加剧;维新思想传播;社会各阶层纷纷加入救亡行列。(3分) 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追求功名利禄到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站在时代前 列,引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16.(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儒家道德不能改变。(2分)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分)(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或答认为中国文化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2分)(3)观点:批判吸收。(2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答“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2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