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2019河南郑州第一次质测)1844年,正义者同盟吸收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宣称人类的爱是消灭贫富之间矛盾的手段,要通过号召相互谅解,用和平方法建立同志式的劳动组织。由此可知,这()A标志着共产主义同盟形成B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增强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D表明社会主义得到初步实践解析:根据信息“用和平方法建立同志式的劳动组织”可知,正义者同盟否定暴力革命,这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改造社会的主张一致,故选C项;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于1847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A、B两项与题干时间限制“1844年”不符,错误;材料中的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并
2、没有实现的可能性,D项错误。答案:C2(2020江西省第二次大联考)巴黎公社共选出的86名委员中,有资产阶级自由派分子21人(4月初,这些人退出了公社),蒲鲁东主义者20人,布朗基主义者22人,新雅各宾主义者13人,无党派人士10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巴黎公社()A实行包容式的协商民主B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C实现了社会各阶级联合D努力构建服务型的政府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选出的86名委员代表不同思想和信仰,这说明巴黎公社实行了包容式的协商民主,故A项正确,B项错误;巴黎公社的性质是以城市市民为主体的无产阶级专政,“各阶级联合”与史实不符, C项错误;材料没有述及巴黎公社的政府行为,
3、 D项错误。答案:A3(2020四川宜宾一模)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后来尤其是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证明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反映了当时()A工业革命缓和了阶级矛盾B巴黎公社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C国际工人运动陷入了低潮D马克思主义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解析:根据信息“尤其是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证明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可知,巴黎公社让马克思主义更加丰富,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是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A、C两项偷换了材料主旨,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直
4、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可知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D项错误。答案:B4(2019安徽蚌埠一模)下图为某学者所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 对上图解读全面的是()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内以沙皇为首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彼此之间矛盾重重、错综复杂,故选C项;依据“沙皇”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二月革命前,“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在二月革命后,A项错误;根据所学,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B项错误;沙皇改革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俄国民主革命,没有全面
5、解读信息,D项错误。答案:C5(2020天一大联考第三次阶段测试)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议:“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代表苏维埃分配;把大田庄改为示范农场,由国家经营,雇农代表苏维埃监督。”该提议旨在()A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B争取获得农民对革命支持C促成苏维埃政权成立D瓦解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解析:根据材料“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由当地雇农代表苏维埃分配”可知,提议旨在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以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选B项;二月革命后的任务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A项错误;苏维埃政权成立于十月革命胜利之时,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材料强调的是农民阶级,D项错
6、误。答案:B6(2020河南顶级名校摸底考试)下图是一幅苏俄时期的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A苏维埃政权的巩固B彼得格勒起义成功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现和平D工业化方针的提出解析:通过海报图片可知,列宁所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并高举“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说明此时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故选A项;彼得格勒起义的主体是士兵和工人,没有农民的参与,B项错误;海报没有涉及政权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C项错误;工业化方针是在苏联时期斯大林提出的, D项错误。答案:A7(2020江西南昌摸
7、底考)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人们对平等的追求和思考不仅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还为今天的发展提供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两部著作阐述了卢梭的平等观。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官职的设置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抽象的自然力与意志是个人的基础,现实人没有任何差别,即人生而平等。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最大幸福,即自由和平等两大目标。社会契约则是以政治与法律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的不平等。马克思的平等观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阶级对立的存在决定了平等的社会分配是不可能出现的,阶级的对立与分化产生了现实
8、中各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人的本质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提出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平等的社会理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国家生活的原则,而国家应该代表所有人民的利益;提出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就是消灭私有制与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达到全人类的解放,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历史联系并分析其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平等观的现实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历史联系”,首先要根据材料归纳卢梭和马克思的平等观,在此基础上,对比概括马克思与卢梭的平等观异同
9、,“同”即为继承关系,“异”即发展关系。第二小问“不同”则要从原因、实质等角度分析。第(2)问,结合当前国际和国内存在的社会问题及发展大势,分析马克思的平等观的借鉴意义。答案:(1)历史联系:继承发展。在不平等的起源、如何解决不平等问题、 法律平等等方面,马克思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但是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在内容方法上,马克思都实现了对卢梭平等观的超越。(从继承和发展两个层面分析)不同:不平等的原因认识不同,卢梭认为是私有制,马克思认为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实现方式不同,卢梭主张人与人、人与政府的社会契约,马克思则强调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实质不同,卢梭为资产阶级平等观,强调权利平等,马克思为无产阶级平等观,强调社会平等。(2)意义: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助于解决中国的社会平等问题;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发展中国家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依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