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7701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2.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4页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模式)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七 “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共94张PPT)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 高考历史(通史模式)考点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7课标,34,4分)上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五年高考 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对苏联的影响。由漫画中“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及漫画名称又是斯大林格勒,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发展令西方反苏势力惊讶,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从

2、漫画信息可判断时间为二战后,A、B、C三项时间上与之不符,排除。考点归纳 针对本考点,要重点掌握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2.(2016课标,35,4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答案A 马歇尔计划强调国家间的合作,这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项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不可能促成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建立,B项错误;材料

3、强调的是联合而非对峙,C项错误;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欧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D项错误。方法技巧信息定位法:通过材料关键信息判断正确答案,如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敦促欧洲方面拟定联合性质的计划。3.(2016课标,35,4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 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安排黑人爵士乐演唱

4、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迁移当时的时代特征美苏争霸,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故选D项。材料中的做法未必能争取到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排除A项;这一做法与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C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命题评审 本题从文化角度切入,考查学生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一命题角度融合了世界文化发展折射出的历史时代特征,题目角度新颖。4.(2013课标,32,4分,0.461)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

5、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答案A 西欧六国的联合首先实现了对煤、钢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联合管控,明确表达了避免战争的愿望,故A项符合题意。D项属于历史原因;B、C两项提供了联合的可能性。解题技巧 注意本题考查欧洲联合的直接原因,思考时应从“直接”二字切入。欧洲进入近代以来,为了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进行了上百次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给欧洲各国带来灾难,也重创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因此,二战后,欧洲各国放弃战争的做法,开始走向联合。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

6、组1.(2017天津文综,11,4分)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 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题干信息表明,此次国际会议决定了德国的未来走向,这说明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当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故B项错误。两德合并发生在此次会议之后,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2.(2017北京文综,22,4分)下图取材于1949年

7、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C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纳税人”“欧洲”“自立”,其意在说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欧洲自立。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国通过此计划在经济上援助欧洲,帮助欧洲恢复经济,C项符合题意。A项罗斯福新政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从时间、内容上皆可排除;B项发表于1946年,与经济无关;D项成立于1951年,均可排除。3.(2016北京文综,23,4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

8、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A.B.C.D.答案A 1943年正值美苏结盟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此时的美国电影以歌颂苏联为主;1948年后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电影的主题以宣传苏联对美国的威胁为主。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是“冷战”开始,因此符合题意。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与题目所述现象无关,排除;发生于1961年,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4.(2015重庆文综,12,4分

9、)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答案C 根据材料中“1960年”及非洲“国家意识的觉醒”,可以推断材料反映的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选C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B、D两项材料未

10、反映,排除。评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主要考查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和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迁移所学知识,紧扣时代特征分析判断。5.(2015江苏单科,20,3分)“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C 材料强调的是新兴国家间的“和平合作”,属于政治范畴,A项属于经济范畴,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指世界新兴

11、力量的崛起,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C项正确;D项中“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6.(2014山东文综,23,4分)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答案A 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改变了对日政策,由压制日本改为扶植日本。据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评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难

12、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当时中国解放战争的进展与美国对日政策调整之间的内在联系。7.(2013广东文综,23,4分)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D 由材料中的“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该措施属于军事措施,故排除A、B两项;华沙条约组织是由苏联发起的,故排除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由美国发起并组织的,故选D项。8.(2013福建文综,24,4分)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

13、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D题干强调的是“冷战”,并指出了冷战是维系世界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故与“热战”无关。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争霸中双方实力的消长,使美国所处的形势发生变化。9.(2016江苏单科,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

14、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

15、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4分)答案 答案要点:(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内容:美国加强对

16、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双方实力状况等方面分析。(2)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对苏联进行包围”“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等关键信息概括。(3)第一小问从美苏关系的发展趋势、对彼此的认识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形成凯南“长电报

17、”中的认识的依据从苏联传统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总结,形成诺维科夫报告中的认识的依据从美国的性质方面分析归纳。10.(2014广东文综,38,10分)(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意为“财政贷款”)(3)结合材料三和

18、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答案(3)不同:电影的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是肯定马歇尔计划;漫画的作者则是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工具,否定了马歇尔计划。国际格局: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要注意两则材料中作品的作者分属于不同的国家,作者的立场影响其作品的思想倾向。第二小问要从宏观上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北京文综,23,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19、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答案B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和北约组织是美国在政治、军事领域对抗苏联的具体措施,显然不符合题意,A、C两项错误。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主要针对的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2.(2013四川文综,10,4分)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

20、治体制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B.C.D.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由投弃权票的国家可知,它们都曾是殖民强国,必然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由“没有国家投票反对”可知它们已感受到非殖民化的趋势,故选B。3.(2012大纲全国,23,4分)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答案C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直接原因”的角度分析,把握选项中史实发

21、生的时间即可。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于1948年,两个德国分立出现于1949年10月,共产党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9月,故A、B、D三项均可排除。1955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后,使东欧与苏联面临巨大压力。为抗衡北约,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于1955年5月签订了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故选C项。考点二“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35,4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

22、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信息“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希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即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选A项。美国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并非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故B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旨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体现了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让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并非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排

23、除。易错提醒 切忌审题不清考生易错选B项。审题不清,对材料主干信息不理解,对美国联邦制特征不熟悉导致失误。2.(2016课标,34,4分)推动上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答案B 材料涉及的是农产品和石油资源,这些经济组织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是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必要举措,故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此后即不断

24、在生产领域扩展,C项错误;材料所列国际组织涉及的是单项生产合作,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D项错误。方法技巧 特征定位法:抓住材料体现的特征解答问题,如本题表格中国际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其均为新兴独立国家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判断的依据是发展中国家是农产品和石油资源的主要出口国。3.(2015课标,35,4分,0.541)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答案C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

25、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从材料信息看,1981年时,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和贷款总额都显著增加,这是向广大新兴独立国家提供贷款的结果,故选C项。这一时期,美国和西欧经济实力并未下降,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材料信息无必然联系;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D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许多考生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下降后,会寻求更多贷款以发展经济。但这一时期,美国和西欧经济实力下降了吗?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6天津文综,8,4分)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

26、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答案C 威尔逊对美国在国际金融、工业、贸易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提出构想,这一意图是在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执政期间实现的,美国在二战后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实现了对国际金融和贸易的支配,故C项符合题意。威尔逊、罗斯福时期未建立统一的国际金融、贸易组织,肯尼迪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已建立,A、B、D三项错误。2.(2015浙江文综,23,4分)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7、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答案C 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评析世界银行属于联合国专门机构,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3.(2015广东文综,23,4分)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答案

28、D 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依据材料中“印钞机”“黄金兑换标准”可以判断这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协定,故D正确;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经济复兴的计划,没有涉及“印钞机”,也没有涉及“黄金兑换标准”问题,故B错误;A、C都与货币特权无关,故A、C错误。4.(2015海南单科,20,2分)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答案C 根

29、据材料中美法两国工业设备的使用时间及“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可知当时美国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故C项正确。5.(2014广东文综,23,4分)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且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美国取得了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

30、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是专门的国际金融组织,故均可排除。评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这反映出广东省高考比较重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直接考查,所以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一定要牢固掌握教材最基础的主干知识。6.(2014福建文综,22,4分)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答案D 提高谷物和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属于对农

31、业政策的调整,故D项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主要推行于斯大林执政时期,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B项错误;当时在冷战格局下,统一的世界市场并未形成,C项错误。7.(2013安徽文综,21,4分)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答案A 时段是1970年至1980年,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局面,即出现“滞胀”现象,故A项正确。“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

32、C项发生在时段。D项不符合当时美国的经济政策。8.(2017天津文综,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分)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

33、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2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4分)(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分)答案(1)经济高速增长。凯恩斯主

34、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2)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二、三小问属于对教材知识的考查,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主要从物

35、价的角度总结。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分析。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这一主题多角度谈认识。9.(2015安徽文综,37,22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562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 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 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 英

36、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10分)(3)根据上述

37、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答案(2)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3)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

38、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解析(2)主要简述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注意史实一定要具有代表性。(3)第一小问结合两国崛起时的阶段特征归纳。第二小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不能单纯地罗列观点,一定要言之有理且有一定的理论高度。10.(2015广东文综,39,10分)(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39、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分)答案(2)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苏冷战;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6分)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西方化”,鼓吹20世纪是“美国

40、的世纪”,适应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4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第(2)问注意结合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史实为依据进行分析说明。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大纲全国,23,4分)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艾森豪威尔认为,任何政党都不应当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否则该政党将

41、失去支持。可见,艾森豪威尔希望保留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这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故选A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该主张与民主党政策是否趋于一致,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政策与政党存亡的关系,C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该主张是否与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一致,排除D项。2.(2013大纲全国,23,4分)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答案C 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主要资

42、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缩减开支,加大企业与市场的联系,C项符合要求。考点三 科学技术与现代文学艺术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6课标,34,4分)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答案D 4幅作品所对应的美术流派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这反映出近代以来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A项不符合史实;现代主义画派是反传统、反理性的,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只有D项符合题意。解题技巧 文学与时代。近现代文学艺术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又是对资本

43、主义发展的艺术反映和再现,文学艺术总是和时代密切相关,形影相随。高考的考查预计将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文学艺术发展本身的角度,考查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二是从艺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考查,复习时注意以上两点。2.(2017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钟表的演变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古代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

44、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世纪50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答案(仅供参考)论题:计时工具随科技、社会进步而发展普及。简述:物理学的发展推动计时工具由依赖自然向机械化飞跃;游丝的发明、原子钟的出现,使计时工具的精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计时工具功能多元化。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加快了钟表制造业的发展,使计时工

45、具逐步普及。总之,计时工具的发展、普及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解析本题考查计时工具的发展与普及。首先,从表格中提取两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出论题;然后,根据论题,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出计时工具进步体现的实质问题。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7江苏单科,20,3分)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A.拾穗者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答案B 本题考查近现代世界艺术的特征。从画面看,这幢“跳舞的房子”明显具有反传统的特点,而反传统是现代主义艺术

46、的典型特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故B项正确。A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C项属于印象画派作品,D项属于浪漫主义绘画作品。2.(2015四川文综,11,4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答案C 从题干材料看,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其移居美国的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

47、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说明朗之万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3.(2013江苏单科,18,3分)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C.向日葵 D.格尔尼卡答案D据不主张写实、不用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格尔尼卡即通过这种手法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之情,故选D。A是浪漫主义绘画,B是现实主义绘画,C是印象画派的作品。4.(2013安徽文综,22,4分)“反对用具体形象反

48、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D“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这体现了该画派具有反传统的艺术特征,而反传统是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基本特征,故D项正确。考点四 选修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6课标,47,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

49、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答案

50、(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解析(1)材料中有两点关键信息,一是中国政府的“警示性信息”,二是美国的“谨慎与克制”,据此归纳要点。同时要结合美国的战略重点及朝鲜战争的教训分析其他方面的原因。(2)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如政治、经济、外交等,政治方面从国内反战运动入手,外交方面从中美关系的变化入手。方法技巧 原因类解析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角度全面。重大历史事件往往需要从

5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有时还需要从国际角度分析。2.(2015课标,47,15分,0.53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参加这

52、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5分)(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

53、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5分)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5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寻找促使苏联研制原子弹的有关信息,包括西方的计划、美国垄断核武器、冷战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第(2)问从材料中寻找有利于苏联成功的条件,即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政府的重视、举全国之力研制三方面。积极作用要把材料推论与客观进步作用结合起来分析。3.(2014课标,47,15分,0.35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

54、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

55、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答案(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解析(1)从材料信息看,1576号决议只规定了有核武器国家的责任

56、,并未规定无核国家的责任,20世纪60年代有核国家增多,而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并不能控制核武器扩散。据此可回答“原因”。(2)可以从核武器的危害、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发展、美苏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态度、联合国的作用等角度回答“原因”。从降低核战争的威胁有利于和平,但该条约又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地位的角度回答“作用”。4.(2013课标,47,15分,0.20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

57、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

58、是高科技战争。(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解析第(1)问,越南战争使美国损失惨重,“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是指美国打赢了海湾战争。由材料一可知,鉴于越南战争的教训,美国政界、军界高层确定了战争决策的原则。联系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参加者、战争概况和战争特点等知识分析“原因”。第(2)问回忆教材知识,可知越南战争后,美国政府调整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同苏联争夺的同时,美国开始更多地谋求“缓和”与“对话”。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变化,回答越南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回忆教材知识,

59、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巩固和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化等角度回答海湾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2014山东文综,48,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图1、2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1 1945年的德国 图2 1948年的德国 (1)分别说明图1、2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2)概括指出图2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答案(1)图1: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图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

60、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解析第(1)问,观察图片,紧扣1945年、1948年两个时间,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两幅图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第(2)问,据图判断局势,联系所学概括归纳其影响。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15分钟 分值:48分)1.(2017河北唐山二模,34)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展现在荧屏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相形见绌,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结果,肯尼迪最后以微弱优势当选总

61、统。这反映了()A.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B.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C.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D.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答案C 根据材料“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肯尼迪最后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得出科技发展(电视)影响了政治生活(竞选结果),C项正确。2.(2017山西太原一模,35)1947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包括放松价格管制、平衡政府预算、保持金融稳定、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这些承诺()A.加速了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有助于市场化机制的运转C.推动了西欧国家经

62、济腾飞 D.便利于美国控制整个欧洲答案D 根据材料“放松价格管制”“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美国商品、货币顺利进入欧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欧国家的主权,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D项正确。3.(2017广东汕头一模,35)自1950年开始,美国先后在联邦德国、摩洛哥、希腊、菲律宾等地以及东地中海、北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上建立大功率的转播站(船),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美国此举意在()A.重塑国际形象 B.强化反共宣传C.扩大海外市场 D.维护地区和平答案B 1950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B项

63、正确。美国在二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无需重塑国际形象,A项错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C项错误;美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破坏了地区和平,D项错误。4.(2017山东淄博模拟,35)1980年一家西方报纸刊登一幅漫画,一架日本轰炸机满载日本电视机、汽车和各种电器设备,在加州上空投放。这反映了()A.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破裂 B.日本与美国平起平坐C.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 D.美日间经济摩擦升级答案D 根据题干中西方漫画的内容“一架日本轰炸机满载日本电视机、汽车和各种电器设备”可以得知,随着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日间经济摩

64、擦升级,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并未破裂,A项错误;1980年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并未实现与美国平起平坐,B项错误;题干中描述的西方国家的漫画,并未涉及军国主义,C项错误。5.(2016山东淄博一模,34)下图是1947年的美国漫画。漫画中的人物是斯大林,其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篮筐下,积极拼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苏联是战后美国经济援助的对象B.美苏冷战尚未开始C.苏联经济亟待恢复D.美苏关系有所缓和答案C 马歇尔计划的主旨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且苏联被排除在马歇尔计划之外,故A项错误;1

65、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在其之后实施,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帮助欧洲复兴,斯大林抢球,体现出对美国援助的渴望,故C项正确;当时美苏关系紧张,故D项错误。6.(2016河南郑州一模,26)戴高乐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之后,要求与美、英一起参与北约的决策,但遭到拒绝。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这导致了()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两极格局解体C.多极化的趋势正式形成D.北约退出政治舞台答案A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约,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军事政治集团,“法国宣布退出北约”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A项正

66、确;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底,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与材料中“1966年”不符,B项错误;当时多极化的趋势是出现,而非“正式形成”,C项错误;北约至今仍在,与“退出政治舞台”不符,D项错误。7.(2016广东深圳一模,35)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这主要说明当时()A.美国陷入了欧洲的债务危机B.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内部缺陷C.国际黄金储存量总体下降D.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效果明显答案B 布雷顿森林协定

67、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材料中“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说明这一金融体系存在内部缺陷,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中“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说明美国黄金储存量下降,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的一体化,D项错误。8.(2016山东聊城一模,35)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6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A.经济体

68、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答案C 1990年,苏联在改革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6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导致政局失控,C项正确。9.(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34)有学者认为:1947年,帮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在两极格局的行程中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B.强化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C.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

69、为对抗关系答案B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国家经济援助的同时,也加强对西欧国家政治上的控制,强化它们的政治经济联系,B项正确。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的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仅仅体现两大阵营经济上的对峙,未反映出矛盾的完全激化,C项错误;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的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国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是马歇尔计划,D项错误。10.(2015四川成都二模,11)苏联科学家李森科发展了一种被称为“春化处理”的育种法,并借助于浮夸和弄虚作假来推广。1935年,他在一次演说中声称反对“春化处理”的科学家,“不管他是在学术界,还是不在学术界,一个阶级敌人总是一个阶级

70、敌人”,之后他被任命为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直到1964年,李森科主义才彻底丧失了在苏联生物学界的垄断地位。据此可知()A.李森科的科研成果有重要科学价值B.苏联科学家缺乏学术争论的勇气C.李森科主义是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D.意识形态一度干扰苏联科学发展答案D“苏联科学家李森科发展了一种被称为春化处理的育种法,并借助于浮夸和弄虚作假来推广”说明其科研成果存在严重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科学界,并非苏联科学家缺乏学术争论的勇气,故B项错误,D项正确;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11.(2015湖南长望、浏宁一模,34)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称:“我们需要

71、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这表明()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C.萨科齐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答案B“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可见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故B项正确。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萨科齐希望进行改革的是世界货币体系,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不可能至今发挥作用,D项错误。12.(2015湖南怀化二模,35)某一国际组织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的协定条款它的宪章

72、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成员国还必须支付认缴款。该国际组织()A.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B.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C.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D.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答案D 依据材料“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可知,这一国际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D项正确。“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

73、是世界银行的职责,A项错误;“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的是关贸总协定,B项错误;“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是世界银行的职责,C项错误。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45分钟 分值:9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广东深圳二调,35)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将公共土地、水源全面开放供开发,环保署放松或取消主要环境法规,交通部放慢限制汽车尾气和汽车安全新标准的执行。这主要因为当时美国()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促进经济复苏的任务艰巨C.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 D.需要全力与苏联进行争霸答案B 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74、”,里根采用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同时减少国家的经济干预,来促进经济复苏,B项正确。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里根政府改革的特点,不是原因,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在环境方面的政策,不涉及新技术的出现,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解题技巧 注重对重要历史名词内涵的理解。经济“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的专门术语。为了应对经济“滞胀”,里根政府采取了上述措施。2.(2017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调,34)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

75、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A.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摆脱冷战的影响 D.调和美苏之间的敌对关系答案B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东方政策”“加强与东方的谅解”“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可知,在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西德推行与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东德的和解,这些做法有助于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项正确。解题思路 从多极化趋势的角度切入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洲和日本的崛起,西方国家内部初步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欧洲和日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活动。材料所述西德的行为就体现

76、了鲜明的时代特征。3.(2017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联考,33)1954年赫鲁晓夫在回答英国贝尔纳教授提问时说道:“我知道,在外国,有人说,农业方面的新措施意味着苏联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本的改变。这些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并不放松对工业发展的注意,我们并不为了农业而牺牲工业。工业各部门将继续根据拟订的计划发展,在将来,主要的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上。”这表明赫鲁晓夫()A.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B.将改革的重心放在发展重工业上C.改变了为工业化而牺牲农业的思路D.找到了增加消费品生产的有效途径答案A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与材料中“意味着苏联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本的改变。这些说法是

77、不符合事实的”相符,故A项正确。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知识拓展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准确定位。一方面,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体制,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赫鲁晓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修补,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是斯大林体制的改革者,但主要是继承者。4.(2017山东临沂质检,25)下图为19741985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示意图,它反映了英国()A.企业国有化的成效显著 B.国有化政策侵害国家利益C.国有企业效率日益低下 D.社会保障制度得

78、到了健全答案C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政策使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率低下的弊端,国家只能给予大量财政补贴,C项正确,A项错误。国有化政策带来一些弊端,但不至于侵害国家的利益,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国有化政策而不是社会保障制度,D项错误。解题技巧 图表信息与所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图片展示的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补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容易得出正确答案。5.(2016安徽淮南一模,35)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

79、张”。该举措()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答案B 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的标志是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A项错误;从材料看,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的规定与北约的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的规定相似,B项正确;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遏制共产主义,故只会加剧亚洲冷战的形式,不能遏制局部热战的爆发,C项错误;朝鲜战争于1953年结束,D项错误。解题技巧 知识的灵活运用。从史料信息看,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签署协议,表示“集体防务”,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这与美国在欧洲和苏联进行冷战的方式和目的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判断该举措是北约在亚洲的复

80、制品。可见,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非常重要。6.(2016福建南平一模,35)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答案C美苏的文化较量并非这一现象的实质,A项错误;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苏战时盟友关系逐渐被美苏冷战所取代,美苏在文化上通过精心拍摄的电影进行交流,体现了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C项正确;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解题技巧 文艺与时代。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在很大程度

81、上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前沿就是柏林,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放映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可知是双方的文化战争导致的结果。7.(2016山东淄博一模,35)越南战争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直线上升,法国总统戴高乐不愿再为美国承担战争的费用,于是从1965年开始将法国的美元兑换成黄金。戴高乐的做法()A.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B.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C.导致法美两国的贸易争端D.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答案A 1944年后逐步形成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此时法国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加重了美元的危机,故A项正确;美国财政赤字是越南战争导致的,故B项错误

82、;材料未涉及美法两国贸易的问题,故C项错误;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的观点,夸大了法国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的作用,故D项错误。解题方法 注意选项与题干史料信息的一致。大部分试题,会提供一段较为经典的史料,题目要求对这段史料进行正确解读。解读过程中需要结合史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合乎常理和逻辑的解读,鉴于四个选项的内容较为接近,仔细区分就显得非常重要。8.(2016重庆一模,35)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83、)A.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B.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C.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D.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答案B 材料没有涉及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错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事竞争,C项错误;电子计算机最初并不是民用技术,D项错误。解题技巧 科技与时代。时代的需要,导致科技的新发明,科技的新发明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解题时注意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9.(2015湖北八市3月联考,35)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

84、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C 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关于战后的设想,体现了两国扩大势力范围、争当世界霸主的企图,故C项正确。10.(2015河南郑州二模,33)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的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

85、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 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答案D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选D项。11.(2015湖南长郡中学月考,23)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爆发时间原因结果1948年6月苏联阻塞铁路

86、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以苏联让步完结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答案A 三次“柏林危机”均从危机走向妥协,体现了冷战期间美苏都力避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故A项正确。三次危机都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说明苏联处于劣势,B项错误;柏林是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对策,故D项错误。12.(2015河南濮阳一模,17)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

87、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答案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其成员国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A项正确。题干数据并没有对成员国进行分类,B、C两项无从反映,D项“最主要支柱”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7分)13.(2017安徽合肥质检一,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

88、,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时间关系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9年11月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签订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1961年9月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1967年5月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再次遭到拒绝1973年1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欧洲大陆经济遭受重创,英国也受到严重拖累1975年6月英国举行公投,

89、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2013年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表达了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材料二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简表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独特的发展方式”,并指出英国是如何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9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原因。(4分)

90、答案(1)方式:通过“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正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6分)奠定基石:率先实现工业化,推进工业时代到来;较早实行政治变革,为他国提供了范例;近代科学文化发展(或经典力学体系、早期启蒙思想),给人类留下宝贵财富。(6分)(2)变化:由直接对抗到申请加入再到主动脱离。(3分)原因申请加入: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欧共体迅速发展。主动脱离:欧债危机,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或均势外交、孤立主义)。(6分)(3)原因:国家利益;国家综合实力;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4分)解析

91、(1)实际考查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及其影响。(2)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几经变化,原因可结合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综合分析归纳。(3)综合材料内容,从国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文化传统、国际形势等方面总结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原因。解题技巧 关注时政热点。英国脱欧是时政热点,围绕英国自身的历史、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关系展开考查,是常见的角度。14.(2016陕西商洛二模,40)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

92、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

93、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9分)答案(1)原因: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使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

94、位);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6分)影响: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回答其中两点得4分)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繁荣。(回答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都回答3分)(2)破题:20世纪70年代,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3分)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大增。(3分。每个要点1分)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

95、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3分)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第(1)问,明清时期大量白银的流入与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有关,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明清时期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状况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和世界经济局势综合分析归纳即可。解题技巧 金融与时代。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时代的发展导致金融事业的发展,金融事业的发展导致时代的变迁。明清之际白银大量涌入中国,与欧洲殖民扩张有关,又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战后世界形势有关,其崩溃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C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创新题组 非选择题(共27分)1

96、.(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俄国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

97、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据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2分)答案 示例一观点: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2分)二战后,苏联建立了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安。(3分)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矛盾,导致苏联领导层对西方国家不信任。(3分)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苏联在德国问题以及希腊、土耳其危机中的态度加深了西方对苏联的怀疑,恶化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迫使西方国家最终对苏

98、联采取强硬态度。(4分)示例二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2分)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实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而苏联成为美国实现这一政策的重大障碍。(4分)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与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矛盾,导致西方国家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4分)二战的经验使美国决策者相信,对高度集权主义者是不能软弱的,必须采取强硬的对苏政策。(2分)示例三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具体答案结合示例一和示例二。解析据材料“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可提炼观点为“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

99、任”,论述可从苏联角度去答,从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国家利益上去论述。还可据材料“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提炼出另一种观点,即“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然后围绕观点论述,要从美国角度,从美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野心,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等角度去论证。还可以提炼第三种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论述可结合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的论述去回答。2.(2017广东广州综测一,45)【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叙利亚、约旦死伤约5万人

100、,6.5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人沦为难民。以色列扩大了领土,获得东耶路撒冷地区,并把占领的阿拉伯人城镇发展成犹太人定居点。苏美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极力在中东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局面,这种局面不仅使埃、叙无法收复失地,也使埃及不得不承受关闭运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太教赎罪日对以色列发起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反攻,短时间内打败叙利亚,迫使埃及军队撤退,10月下旬,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一系列与停火相关的决议,埃、叙、以正式停火。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纷纷以石油为武器支持埃及、叙利亚。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石油提价、减产、禁运、国有化

101、等措施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虽然禁运在几个月之后结束,但1974年初石油的价格翻了两番,这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在中东发生的冲突。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9分)答案(1)原因:中东地区历史问题复杂;第三次中东战争加剧了双方矛盾;两极格局下美苏插手中东问题。(6分)(2)影响: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促使其调整经济政策;增强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9分)解析(1)属于基础题,借助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虽然禁运在几个月之后结束,但1974年初石油的价格翻了两番,这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在中东发生的冲突”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促使其调整经济政策;增强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