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715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教材》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单元素养评价(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四)(第四单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据此可得出()A.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B.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C.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东为中心D.河西地区的民族融合得到明显发展【解析】选B。材料表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处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河西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沿

2、线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是以经济目的为主,A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河西地处咽喉要地,不能得出河东是丝绸之路中心的信息,C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信息,D不正确。2.理藩院的职掌规定:“修订惩治少数民族的法律,参加审理刑名案件。理藩院驻各处司员,参加对该地区民族案件的判决。凡判遣罪以上者,均报理藩院会同刑部或三法司审定执行。”这反映出理藩院()A.地位与军机处相似B.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机构C.具有独立的经济权力D.管理地方不受中央政府的约束【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

3、知,理藩院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机构。所以答案选B。3.下图摘自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可知清朝()169年击溃噶尔丹叛军1727 年设立驻藏大臣1762 年设立伊犁将军1792 年设立“金瓶掣签”制度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抗击外来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解析】选D。平定叛乱、设立驻藏大臣等一系列行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D;驻藏大臣、伊犁将军是清代因地制宜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而君主专制指的是中央决策方式,两者不是同一概念,排除A;击溃准噶尔丹叛军、设立驻藏大臣等行为体现的是清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与民族危机

4、无关,排除B;准噶尔丹叛乱属于国内民族矛盾,不属于外来侵略,排除C。4.(2021青岛高二检测)宋会要辑稿职官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璹言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从之。”这段材料说明()A.南宋政府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B.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C.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南宋政府为扩大对外贸易,每年都“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说明政府对海外贸易重视,由此可知D正确。5.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

5、独立的主权国家。这对近代欧洲的重要影响是A.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尊重了德意志大小邦国的主权地位,欧洲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近代欧洲30年宗教战争后签订的,只是宗教改革以后的新教派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但都属于基督教,并未动摇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故A错误;欧洲没有确立过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要么是王权高于教权,故B错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并没有根除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比如天主教派在法国仍然有强大的力量,故D错误。6

6、.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反映当时()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清廷在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万国公法,体现了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律解决外交事务的意识,故D正确;题干反映总理衙门“参酌援引”而并非完全执行万国公法,不能说明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排除A;题干并未强调清政府盲目自大的心态,排除B;当时处于洋务运动期间,西学东渐仍在器物阶段,排除C。【拓展延伸】万国公法对中国

7、的影响它将西方的国际法移植到中国,从而对中国法律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万国公法比较系统完整地将西方国际法体系带到了中国人面前;引入了西方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源自西方的国际法的正式认可。7.自20世纪30年代起,大家对国联不再抱有希望。在1936年至1940年期间,共有十二个国家宣布与国联断绝关系,国联已经名存实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A.国联纵容法西斯侵略B.这些国家与法西斯关系密切C.美国退出了国联D.法西斯的欺骗宣传【解析】选A。根据材料“在1936年至1940年期间”可知这一时期是法西斯势力猖獗并发动战争时期,但是国联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且纵容法西斯势力,故A

8、正确;这些国家的退出是因为不满国联的做法,排除B;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排除C;材料中的现象与法西斯的欺骗宣传无关,排除D。8.(2021聊城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各国政府为应付群众的心理需要及缓和沉重的军备竞赛,开始宣扬签订一系列“控军裁军非战”公约。在世界现代史上大国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约是()A.凡尔赛和约B.五国公约C.布列斯特和约D.非战公约【解析】选B。限制海军军备是华盛顿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于1922年2月6日签订了五国公约即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公约是大国间订立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故B正确;A是处理德国的条约;C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和德国

9、签订的条约;D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条约。9.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解析】选A。根据材料“1949年明确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明确载入宪法实行这一制度”及“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信息,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充分

10、的法律保障,故A正确;和谐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法制化建设和发展了民族经济,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B、C、D错误。10.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解析】选C。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可知,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C符合题意;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

11、度的自治权的说法错误,A排除;材料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B排除;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排除。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C。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C;新中国成立后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A;1971年,我国恢

12、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涉及的是西方国家,排除D。12.(2021潍坊高二检测)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A.指1954年日内瓦会议B.标志不结盟运动兴起C.回归正题之后取得成果D.始终被帝国主义控制【解析】选C。根据“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结合所学可知,此次会议指的是万隆会议,会上,有些国家针对中国提出“共产主义威胁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化解了矛盾,使会议回归正题并取得圆满成功,故选C;195

13、4年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并未改变会议航向,故排除A;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而非1955年万隆会议,故排除B;万隆会议未被帝国主义控制,故排除D。13.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一年之内,中美外交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统使节去北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其间双方避开了20年来的敌对宣传,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最重大的战略目标”是指中美两国()A.维护现有国际秩序B.和平解决台湾问题C.建立新的国际平衡D.共同应对苏联威胁【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美外交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统使节去北

14、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可知,这里描述的是基辛格访华。此后中美关系缓和,而中美关系缓和最重大的战略目标是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D正确;中美关系缓和意味着打破了现有的国际秩序,排除A;中美关系缓和的关键是台湾问题,但这并不是两国最重大的战略目标,排除B;当时是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缓和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建立新的国际平衡,排除C。14. (2021江苏适应性测试)1991年末,中国人发现,在他们的西边突然多了几个邻国,而这时新版的世界地图还没来得及印刷。对中国边境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来说,这一变化并没有那么可怕,生活更忙了,有更多的生意在等他们去做。这反映出()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

15、会共识B.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国策C.苏联解体并未影响到中国社会D.改革开放的国内阻力大为减少【解析】选B。题中的时间是1991年末,背景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所以中国“多了几个邻国”,但是“这一变化并没有那么可怕更多的生意”体现出中国并没有因为苏联解体而放弃对外开放的步伐,而是继续坚持这一国策,故B正确。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错误;“有更多的生意在等他们去做”说明苏联解体对中国还是有影响的,故C错误;材料的视角是中国的邻国变动,而非国内方面,故D错误。15.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时间事件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1

16、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D.坚持实施“一边倒”政策【解析】选A。材料内容反映了1980年以后中国围绕联合国展开的外交行动,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A;表格内容罗列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不能反映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和实施“一边倒”政策,故排除B、D;表格中反映的外交活动不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故排除C。16.2019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回答中

17、外记者问题时指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给各方带来的是满满的发展机遇。这说明“一带一路”()A.首创了新型的国家关系B.体现中国主导地区秩序C.致力于打造新区域集团D.提倡“合作共赢”精神【解析】选D。材料“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故D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国家关系的代表,“一带一路”并非新型国家关系的首创,故A错误;B与史实不符,故错误;“一带一路”是区域合作平台,并非区域集团,故C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

18、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摘编

19、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汉代和清代的边疆政策。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和清代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汉代的边疆政策,应根据材料概括,每个句号为一个政策。依次可归纳出:优待与赏赐匈奴降众政策、尊重制度、扶植农业、推动文化交流。第二问清代的边疆政策,根据材料,依次可归纳出:设置边疆管理机构;加强陆海疆的全面防御;因俗而治;严禁他族人口进入边疆地区。第(2)题由材料“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可得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由材料“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可得密切了各民族关系;由材料“在陆路屯重兵于边

20、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可得维护了边疆稳定;由材料“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可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对于少数民族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1)汉代:对匈奴采取优待和赏赐政策;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扶植农业经济发展;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每点2分,任意3点5分)清代:设置边疆管理机构;加强陆海疆的全面防御;因俗而治;严禁他族人口进入边疆地区。(每点2分,任意3点5分)(2)积极意义: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维护了边疆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密切了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每点2分,任意2点4分)18.阅读材料,完成

21、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摘编自李宏图 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

22、宪的民族国家, 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摘编自暨爱民 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和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8分)【解析】第(1)题表现:根据“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得出天主教势力衰落

23、,世俗王权强化;根据“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得出民族语言地位上升;根据“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得出民族认同观念兴起。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等角度概括。同时根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可得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第(2)题原因:根据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可得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据近代的背景,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家国情怀文化、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等方面概括。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24、可从促进思想解放、民族意识觉醒、民主革命的推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概括。答案:(1)表现:天主教势力衰落,世俗王权强化;民族语言地位上升,民族认同观念兴起。(2分)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2分)(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国情怀文化的基础;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先进中国人的探索。(4分)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4分)19.阅读材料,完成

25、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51年3月4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试行条例(草案)。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西北局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条例(草案)征询意见的调查提纲。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举措之一同年8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2年8月22日,举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于9月10日通过了关于执行的决议。就在这次会议上,宣布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主任是包尔汉沙赫德拉,副主任是高锦纯、我、安尼瓦尔贾库林党中央关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指示,是我国民族区

26、域自治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1)从材料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成员上看,这一制度有何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在我国发

27、挥的重大历史作用。(6分)【解析】第(1)题根据“筹委会主任是包尔汉沙赫德拉,副主任是高锦纯、我、安尼瓦尔贾库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起着关键的领导作用,他们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保障少数民族实现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利。第(2)题根据材料二“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从满足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以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起着关键的领导作用,他们管理本民族的

28、内部事务,保障少数民族实现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利。(6分)(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既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又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社会大变革需要有稳定的秩序,力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睦的周边环境;坚持独立自主、排除任何外来干预,以便集中力量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材料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变化一览表(部分)时间外交方针、政策主要内容1949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9、“一边倒”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求同和团结,中国在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亚非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为对付苏联,建立一个最为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是反霸的主力;第二世界(发达国家)是争取和联合的力量;在反对美苏争霸时,为了集中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美国成为一支可以利用乃至联合的力量1982年对外开放、不结盟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对于一切国际问题,中国将根据其本身的是

30、非曲直和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解析】 根据表格中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可提出论题: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论述:结合所学,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背景和外交成就;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影响和参加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的背景和外交成果;20世纪70年代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的中国外交背景、成就;中国在对外开放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等史实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说

31、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党和政府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准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答案:示例:论题: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论述:1949年以来,新中国在外交上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等外交政策。在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冲突愈演愈烈,美国敌视新中国,阻挠西方国家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央人民政府坚持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按平等原则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立外交关系,冲破了某些西方国家

32、在国际社会孤立新中国的企图,抵制帝国主义侵略,为恢复经济建设争取了和平环境。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发挥重大影响。朝鲜停战,远东和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为了争取时间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我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积极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广泛关系,努力拓展外交空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明确了国际争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的方法争取解决的外交指导原则,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了更积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中苏意识形态分歧和苏联政府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

33、对抗;不结盟运动兴起;我国推行“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方针,团结亚非拉人民进行反殖反霸的斗争,与亚非拉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明显增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有88个国家与中国建交;美苏争霸、矛盾尖锐,苏攻美守,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苏联对外扩张、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空前提高,从根本上改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严峻的外交局势,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强调不结盟和在联合国主导下的多边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根据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而进行调整;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和联系,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党和政府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准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应对复杂、多元的世界局势变化,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备注:若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特色”“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等角度立论、论证亦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