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新貌 古代城镇发展与近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等进行了调研,他强调要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城市是由从事非农业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的区域社会共同体,有集中的居民和固定的市场,二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城市。城市化亦称“都市化”,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2、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本主题包括古代中国“城”与“市”的沿革过程、近代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化的进程、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等主干知识。国家对城市问题非常重视,高考也特别重视对城市问题的考查,如2019年全国卷第33题考查了15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活跃;2018年全国卷第41题从上海、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兴起切入,考查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城市的发展,2021年高考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近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进程,包括城市管理、城市布局等。一、中国古代城市的
3、发展(一)宋朝以前的城市1概况(1)周朝城市兴起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所建立之城市,确立了今后两三千年中国城市的基本形态,其军事防御性能十分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旧的依血缘管辖的分封城市逐渐被新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城市所取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强化,甚至还成长出一些经济功能较强的经济都会。(2)汉朝至唐朝城市加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大中城市及大中商业城市大量出现。城市内部呈封闭式结构。唐以前和唐朝的都城采用封闭式结构,四周由“城”和“郭”等多重墙垣组成骨架,封闭整个城市。城市发展重心逐步南移,由黄河流域逐步转向长江流域。2特征(1)早期的城市是“城中有市”,城和市的结合体,城
4、的地位和作用比市更为重要,规模小、数量少、发展慢。(2)城市职能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3)官府设官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城市内部呈封闭式结构,城市受时间、空间限制;城市受官府直接控制。(二)宋朝以后的城市1概况(1)宋元时期城市加速发展,工商市镇兴起城市规模扩大,宋朝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唐宋之际,都城的封闭结构发生了变化。北宋东京出现沿街的各种商店酒楼;有不少商业繁荣的街道分布在交通要道,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商业空前发展和古代传统坊市制的突破。城市发展重心完成南移。长达千年的以关中地区渭河流域为全国城市重心的格局彻底解体。新型的城市型聚落市镇及草市开始显现
5、,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三级市场网络体系。(2)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大城市发展减缓,大批工商市镇兴起、发展。明朝中后期,市镇逐渐兴起。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2特征(1)城市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专业性城镇兴起。(2)从“城、市合一”到“城在市中”,彻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城市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规律与城市化特征1古代城市的发展规律(1)城市功能:先秦至唐朝,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的规模不大;唐朝以后,因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
6、)城市的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城市数量和规模:唐朝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城市布局: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城市有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2古代中国的城市化特征(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专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益活跃。(2)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5)城市商业受到封建政府限制,设官管理,贸易活动限制在
7、“市”里进行等。二、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近代化交通方式出现,交通优越、便利。2表现(1)发展轨迹:从沿海通商口岸向内陆发展,通商口岸城市近代交通(铁路、公路)沿线城市工矿业城市。(2)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地因处于铁路枢纽得到较大发展。(3)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
8、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3特点(1)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带有半殖民地化色彩。(2)具有近代化的特点;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是思想革新和政治革命的前沿阵地。(3)城市分布和发展更加不平衡:主要集中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为主,通商口岸增加,内地城市发展缓慢。4影响(1)积极:城市化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民主革命提供阶级基础;加速小农经济解体,促进工业化。城市为思想运动的前沿阵地,推动近代思想解放;城市传播新的生产方式,带动社会风俗的变化。(2)消极:城市化发展整体缓慢,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是导致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无产阶级队伍不
9、够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三、现代中国城市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前期优先发展工业,初步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促进城市化发展,“大跃进”后,阻碍城市化发展。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改革开放促进城市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2)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发展。四、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城市化1城市化的动力(1)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工业化,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城市。(2)蒸汽机和电力的使用解决了工业城市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3)交通运输的发展
10、加强了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2城市化的进程(1)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工商业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新航路开辟后,伦敦、巴黎、利物浦等城市发展或兴起。(3)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镇。(4)工业革命使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城市在国家的社会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5)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城市规模空前扩展。3城市化的影响(1)城市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活动的聚集地,影响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方向。(2)城市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3)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不断发展,成为各国或各地的文化中心。(4)城市化也
11、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压力,工业污染严重等问题困扰着近代工业城市。高考真题演练1命题点:古代中国货币形制的发展变化(2020全国卷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尝试解题_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信息“形制变化”“共同原因”。先秦到汉朝,货币形制的演变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符合题意;A项与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不符,排除;货币形制的演变与审美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裂割据,排除D项。2命题点:春秋战国时期商贸业的发展(2017全国卷24)下图为春秋战国
12、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尝试解题_A由图片可以看出,“陶”位于济水之滨,“曹鲁之间”水运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促进了商贸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没有体现“争霸战争”,且争霸战争不利于经济交往与商贸发展,故排除B项;交通条件会影响地方经济状况,但不起决定作用,排除C项;“城市规模扩大”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3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2020全国卷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
13、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尝试解题_C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战时经济困难,实行统制政策以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初期这一政策对工矿业生产尚有一些刺激作用,随着通货膨胀超过了社会经济的承受力,物价与生产成本飞速攀升,使企业资产不断贬值,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资本家不愿意投资生产,而投资买卖原料却利润很高,因此“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C项符合题意。4命题点: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020全国卷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
14、,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尝试解题_D根据材料信息“1983年”“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国企改革,通过改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故D项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A项错误;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尚未得到解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营方式
15、的变化,并非所有制,故C项错误。5命题点: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经营活力增强(2020全国卷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尝试解题_A材料反映的是1983年企业(百货商场)与人民政府签订承包合同,该合同的规定一改过去的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创收,因而激起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热情,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故A项正确;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排除B项;C、
16、D两项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6命题点:改革开放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2018全国卷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尝试解题_A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域多元化,农业类企业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类增长很快,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
17、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与乡镇的联系,故排除B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没有反映工业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以图证史以不同时期的货币图片切入,考查古代商品交易,引导考生在研究历史中运用不同形式的史料第2题开阔视野春秋战国时代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范蠡、子贡“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私营商业兴起背景下的富商大贾陶、曹鲁“天下之中,诸侯四通”的地理位置第3题时空观念将中国工矿企业的发展放在“1940年代中后期”这一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进行分析,准确认识战争对经济产
18、生的消极影响第4题时代脉搏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第5题历史解释通过北京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考生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历史解释第6题巧妙切入以1982年和1988年两个时期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为切入点,分析表格中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动,认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热点主题押题1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反映出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D有助于打破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D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西周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合礼制;而战国时期,周王室式微,礼崩乐坏,管子中提出“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有助于打破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D项正确;“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不等于规划混乱,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市坊分区的内容,B项排除;这一时期城市以政治和军事功能为主,C项错误。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A对于市的建置制
20、度,唐朝前期非州县之所不准设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制度做了相应的调整,故A项正确。3仔细观察关于中国古代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示意图,请判断说法正确的是()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强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A B C DB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论是西汉、唐还是北宋的都城布局都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结合图片可以发现从西汉、唐到北宋,都城的经济功能在不断增强,正确,所以,本题选B项。4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以及植棉、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
21、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表明江南市镇()A早期工业化的特征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D经济发展的区域化A根据题干可知,江南市镇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工业,反映了江南市镇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日益壮大的早期工业化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因此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B项;题干与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江南市镇区域之间的差异,排除D项。5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其标识内,候宫中劈画
22、(划分),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除此之外),即任百姓营造。”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A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B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C商业活动打破空间限制D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C“商帮”明清时期才出现,A项不符;从材料可知,当时政府重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并没有直接监管市场,B项不符;从材料可知,在东京四周规划新区域,可由百姓自由营建,表明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C项正确;材料规定当时草市设于“标识七里外”,不能说是“明确划定”,D项不符。6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和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变化。两组数据在19601965年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背后的共同
23、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B国民经济的调整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波及B材料中提及的“19601965年”的变化是因为1960年冬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导致的,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因而城镇人口数降低,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提升,故选B项。71871年德国全国人口4 10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63.9%,城镇人口占36.1%。1910年,德国全国人口为6 492.6万人,农村人口占40%,城镇人口占60%。这说明德国()
24、A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B已实现工业化C社会发展得益于统一D城乡差距缩小C根据所学知识,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城镇人口迅速增长,故选C项;材料中提到德国城市化程度在统一后大大增高,并未体现其崛起为世界强国,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的是人口变化,没有涉及工业化,排除B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必然变大,排除D项。8英国传统体育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大街小巷中斗牛、斗狗、斗鸡、足球、拳击等活动都是寻常之事。自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议会开始颁布如虐待动物法城市警察法等法律来禁止血腥暴力活动及街头巷尾聚众游戏。这一变化说明()A群众对政府政策的广泛认同B立法是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C国家干预经济推动社会转型D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文明建设D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议会以法律的形式禁止血腥暴力活动等落后行为,说明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群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可程度,排除A项;立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但“唯一”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19世纪30年代英国实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而非国家干预经济,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