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1分)、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2、(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
2、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
3、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3、(2012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
4、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白珽(?1328年),字廷玉,钱塘人。宋亡后,客授藏书之家;后受邀拜太平路儒学正、兰溪州判官等职。结庐西湖之金沙滩,
5、榜之曰湛渊,因以自号。晚归老栖霞,又号栖霞山人。享年八十一。所居多竹。著有湛渊集。余杭道,即今日的杭州市。余杭之名相传为“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而得。“航”“杭”谐音,故为“余杭”。“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生意”即生机的意思。“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绿树上挂着红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着琥珀色的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满眼的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鹅就在上面嬉戏。简直就是画。“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面对如此怡人的美景,人的心情也飞起来了吧。“几家蚕事动,寂寂
6、昼门关。”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养蚕,为防外人冲犯,门户闭得紧紧的。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风景如画,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正是如此,全是才弥漫着一种生机、静谧、祥和,令人神往。 2012年的诗歌鉴赏在出题“浅易”程度的把握上,拿捏得很是到位。首先,从题材上来看,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诗是诗歌鉴赏备考中的重点,对这类诗该如何应对,考生是训练有素的。其次,余杭四月本身是一首比较单纯明净的诗,理由显而易见:作者白珽并非是一个进入到中学课堂的名家,对于考生来说,他完全是陌生的,而且诗歌没有加注任何的写作背景,这说明诗歌的解读鉴赏不需要考虑更多衍生或延伸的东西,只需在诗句本身的理解上下工
7、夫。其次,诗歌理解上可能产生歧义的地方,给出了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樱桃小嘴 “朱樱”常用来喻美女之口“唇启朱樱,脸印红霞”;诗歌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可能有两处,一处在尾联,考生对余杭乡间农家养蚕的地方习俗是不了解的,出题者考虑到了这一点,给出了注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注可以说帮助考生解决了本诗解读鉴赏上的最大障碍。一处即首联的“生意繁”,因为考生对“生意”的理解很熟悉的一面是指商人的商业经营,而对“生意”的另一个意思“富有生命力的气象,生意盎然”,知之甚少或并了解;所以,第(2)问:“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难度恰是跳起来摘悬于
8、头顶上的苹果,努力争取一下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尾联已经明确说明,在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如果把“生意繁”理解为做生意很忙不是存在互相矛盾吗?再冷静想想备考中老师总结交代的经验,对“重点词语”含义的考查一般是回避考其常见意义或字面含义的,常常要将词语落实到句子或语境中去解释。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余杭四月,“生意繁”所修饰的对象是“道”,不管是水道还是陆路,“生意繁”写的断然是所见景物留给作者的感受或印象;而余杭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民间素有“人间四月芳菲天”的美谈,这么一思考一联想,“生意”之“生机”的含义应该是水落石出,“生意繁”之“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9、的意思也会手到擒来。其次,在问题的设计上更简明清晰,直接明了地引导考生如何答题。如第(1)问:“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考生一看就知道是要答“表现手法”;而同样是“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其它省市设题则更加含蓄隐晦,比如:2012重庆卷是这样出题的:“(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颔联写景上的表现手法,考生是能赏析到的,
10、因为诗词中色彩的对比、映衬以及意象的罗列等表现手法,他们比较熟悉。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对比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比如:“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比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生命般的绿色和友谊般的红色,在雪夜,竟为小屋里的诗人,抵挡住了寒气,也消解了一份寂寞。 意象罗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表达方式,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
11、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比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考生非常熟悉,这两句话把作者岳飞高尚的人生观,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既形象又很有诗意。比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千古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名词艺术地排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清的图画,三个看似独立的景致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晓风”与“残月”,一个明快一个衰寂,一个触觉一个视觉,多方位地、对比明显地写出了词人心中的惆怅,让人产生共鸣,一齐感伤。总之,回顾近年来的诗歌鉴赏命题,降低诗歌阅读与鉴赏难度的命题意图明显,且效果同样明显,对于“阳春白雪”的诗词鉴赏,
12、考生已开始渐渐亲近,甚至有了把握与信心。(广东 程小春)4、(2010浙江卷)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6分)定林 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南京方山定林寺距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属于金陵名刹、“ 48 景”之一。历史上,定林寺分为“上定林寺”、“下定林寺”两处。宋景平二年( 423 年)“慧觉”于南京钟山创建“下定林寺”,刘宋元嘉十六年( 439 年),外国高僧竺法秀(昙摩蜜多)在南京钟山紫霞湖一带建“上定林寺”。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
13、罢相后,归隐金陵。王安石深爱钟山景色优美,常骑驴游玩钟山,疲倦时便到定林庵休息。后来,他就在庵内建了一个供自己休息和写字读书的书斋,取名“昭文斋”。王安石一生都摆脱不掉疾病的纠缠,却能成为伟大的政治诗人,实在令人钦佩。他的诗中提及患病的至少余首。所患有眼疾、腰疾、昏眩、齿病等。因此,定林开篇便言:“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这句语出世说孙楚“枕石漱流”之典。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诗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齿(病齿)生凉,坐在幽寂、空旷的地方,顿感烦躁的心情都宁静下来了。这两句,抒写感受。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脱掉鞋子(
14、“因脱水边屦”),在岩石上铺上被褥(“就敷岩上衾”),躺在岩石之上。诗人闲适自得之状,呼之欲出。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为人称道。诗人欲留流白云对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寻,两情相契,其乐融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联“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突出“真乐”之意趣。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经常到定林寺游玩休憩,并写过不少诗作,这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首。这首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真乐”一词,见于列子仲尼“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晋张湛注:“都无所乐,都无所知,则能乐天下之乐,知天下之知,而我无心者也。”“无心”是指毫无机心。诗人自问无论出处,皆以道为准,未尝杂有机心,故能得“真乐”,即使听到“悲虫”之音亦感到愉悦。贺裳载酒园诗话赞此诗道:“作闲适诗,又复如此,真无所不妙。”刘辰翁评:“有辋川幽澹之趣。”(须溪批点李壁注王荆公诗卷二十二)陈衍则说:“颇有王右丞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