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A. B. C. D. 2. 四国中资源、环境与就业压力最大的是A. B. C. D. 【答案】1. A 2. C【解析】【1题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地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故A正确。【2题详解】据图可知地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快,资源、环境与就
2、业压力将最大,故C正确。3.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对该国不同时期人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 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C. 到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D. 与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详解】读图,该国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不能判断人口出生率最高,A错。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人口总数减少,人口变化幅度不是最小,B错。到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对。 与时期相比,时期人口总数较多,D错。故选C。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问题。4. 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
3、. 年轻劳动力过剩B. 老龄化趋势显著C. 自然增长率上升D. 人口出生率较高5. 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 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 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 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 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答案】4. B 5. A【解析】【4题详解】图中变化显示了年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逐步上升过程。所以选B。【5题详解】图中显示该国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中女性人口比例明显大于男性人口。所以选A。下图为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2020年该省的老年人口
4、数约为A. 750万B. 800万C. 850万D. 900万7. 如果该省2014年后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则之后十年内,该省A.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B. 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C. 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答案】6. B 7. B【解析】【6题详解】据图可知,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约是3162万人,老年人口抚养比约25%,则老年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x老年抚养比=3162x25%=790.5,故B正确。【7题详解】“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会改变人口增长低缓状况,但不会带来大幅的人口增加,会使人口的峰值推迟,故C错,十年内新增的人口不会转变为劳
5、动年龄的人口,所以用工荒问题不会因此而缓解,故D错,十年内新增的人口又成为新增的少儿抚养对象,加大了少儿抚养比,提高总抚养比,故A错,老龄化问题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要继续重视老龄化产业的发展,故B正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8. 新疆A. 2010年人口增长已变为“三低”模式B. 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D. 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9. 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A. 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B. 矿产资源
6、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C. 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D.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10. 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应正确的是A. 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B. 三江平原土地资源C. 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D. 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答案】8. A 9. B 10. A【解析】【8题详解】根据表格数据,2010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0左右,已接近“三低”模式,A正确;中国的人口密度约138人/ K,新疆人口密度增大到约13人/ K,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误;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密切相关,C错误;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7、,但总人口增长,农业人口数量2010年比2000年不一定减少,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B正确;资源开发,环境可能恶化,增多人口主要是迁移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是三低模式,A错误;表中数据显示,出生率下降,C错误;医疗水平比东部低,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主要制约因素是淡水资源,A正确;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B错误;珠江三角洲,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优越,C错误;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生物资源少,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
8、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矿产资源属于自然生态因素。政治变革和战争属于政治因素。交通和通信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差异越大,人口迁移越频繁。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图、表为我国某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据此完成问题。11. 下列有关表中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B. 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C. 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
9、率的上升D. 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12. 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B. 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C. 60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D.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答案】11. D 12. B【解析】【11题详解】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人口迁入以男性人口为主,故A项错误;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人口净迁入数量较大,故B项错误;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出生率减小,故C项错误;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故D项正确。【12题
10、详解】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但014岁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小,故A项错误;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说明青壮年人口数量较多,故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B项正确;人口老龄化现象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有关,故C项错误;人口平均年龄下降,与环境压力增大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点睛】人口老龄化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
11、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读我国某大城市2010年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袁,回答下面小题。13. 根据上表信息推断该项供应计划实施后,最有利于该城市 (
12、 )A. 改善人居环境B. 促进工业发展C. 调整产业结构D. 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14. 上表各项用地中,商业用地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该城市以工矿业为主B. 商业活动高度集聚C. 该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D. 工业占用大量土地【答案】13. A 14. B【解析】【13题详解】从计划表中可以看出,该土地计划供应中,计划用地主要用于住宅、道路基建、休憩及绿化用地,最有利于改善北京市的人居环境,故A项正确。【14题详解】商业区付租能力最高,一般位于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道路两侧以及街角路口,接近消费人群,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商业活动高度集聚,建筑物高大密集。故商业用地最小的主要原因是高度集聚
13、而占地较少,故B项正确。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列各题。15. 图中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6.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A. 距离城市较远B. 位于河流下游C. 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 靠近铁路17. 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 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 视野开阔,俯瞰全城D. 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答案】15. D 16. B 17. D【解析】【15题详解】图中区位于城市中心,多条
14、放射状公路在此交汇,交通最为便捷,应为商业区;图中区占地面积最大,位于城市中心外围,应为住宅区;图中区位于城市外围,位于城市盛行风(北风)的下风向,应为工业区,因此图中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染厂的主要污染排放物是废水,对城市的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对城区水体质量影响较小,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甲地距离城市较远、地处盛行风下风向、靠近铁路,但不是从环境效益角度考虑的主要原因,排除A、C、D。故选B。【17题详解】图中显示,乙处毗邻大学,学术
15、氛围浓厚,但不能反映优美自然环境,A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乙处临近公路,交通便利,但不能反映优美自然环境,B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乙地地势与城区差别不大,因此不可能俯瞰全城,C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乙处临近河流上游,位于盛行风上风向,因此可以用“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来反映优美自然环境,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城市主要功能区特征:商业区,面积较小,多集中在城市中心、主干道两侧、街角路口处。住宅区,面积广,多位于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之间。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外缘,处于对外交通干线附近,多分布河流下游和盛行风下风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
16、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8. 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A. 交通B. 地形C. 市场D. 水源19. “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A. 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B. 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C. 商业区,方便居民购物D. 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答案】18. A 19. D【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18题详解】丹麦首都哥本哈所在地以平原为主,城市的延伸方向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而水源并不是“手指”状水系,市场往往不是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本身就是市场。故选A。【19题
17、详解】“手指规划”方案的宗旨就是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布局在“手指”部位,为了防止城市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所以在“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绿化区,以优化城市环境。读下图“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20. 对图示含义解释正确的是A. 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低B. 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C. 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高D. 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低21. 在图中“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低的原因最可能是A. 地域狭窄,不适合零售业用地B. 交通通达度较高,适合
18、作为商务机构的办公楼C 交通便捷程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无吸引力D. 交通通达度较好,租金较高,各零售业均付不起高昂租金【答案】20. B 21. C【解析】【20题详解】由市中心向外围,租金逐渐下降(角落部位除外)。相应的商品档次亦逐渐下降,零售业的专门化程度逐渐降低。B正确。【21题详解】角落部位因地理位置较差,很难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的吸引力小。C正确。读18001985年英国、美国和印度、巴西四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下列小题。22. 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A. 城市环境质量更高B. 城市化水平更高C. 城市化速度更快D.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3. 1950年
19、,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城市环境恶化城市中心区的萎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A. B. C. D. 【答案】22. C 23. D【解析】【22题详解】从图像分析,1975年,与发达国家英国相比,发展中国家巴西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但水平低,B错误,C正确。虚假城市化现象突出,城市化问题明显,城市环境质量差,A错误。城市化水平较低,逆城市化现象不明显,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从图像变化分析,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出现缓慢下降,变化的主要原因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大城市城市化问题突出,城市环境恶化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促使一部分城市居民向乡村迁移,
20、D正确。逆城市化造成城市中心区的萎缩,是结果不是逆城市化的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会促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错误,ABC错误。故选D。【点睛】逆城市化一般出现在城市化的高水平阶段,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某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读表格中提供的该年北京市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24. 城市建设导致()A. 市区蒸发量减少B. 郊区径流总量减少C. 市区地下径流增加D. 郊区降水量减少25. 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A. 将市中心区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 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C. 扩大城市的规模D. 城市建设中尽可能
21、保护天然池塘、河道【答案】24. A 25. D【解析】考查城市化的影响。【24题详解】由于城市建设导致市区水泥地面取代植被地,故蒸发量减少,A正确;市区水泥地面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量减少,C错误;城市建设对郊区径流总量、郊区降水量影响较小,B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影响的最有效措施,应针对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入手,城市的排水系统不畅和湖泊、河流的泄洪不畅容易产生城市内涝,故应保护城市的天然池塘和河道。D正确,故选D。“川道”是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低洼的地方。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中国的苹果之乡)很早就在“川道”里种植苹果,这里苹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
22、,交通便利,水分条件较好,但空气潮湿,病虫害多。21世纪初延长县果业局决定把“川道”的果园移到山上,苹果树呈现非常好的长势。据此完成以下问题。26. 黄土高原上“川道”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土质疏松 植被稠密 暴雨冲蚀 地壳下陷A. B. C. D. 27. “川道”地区的苹果树上山后长势良好的主要原因是山上A. 土壤肥沃,利于苹果树生长B. 海拔高,气温低C. 冰雪融水量多,水源充足D. 光照和通风条件好【答案】26. C 27. D【解析】【26题详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由于植被破坏,降水集中且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高原上“川道”形成就是水土流失的结果
23、。选C正确。【27题详解】相比“川道”,山上土层薄、水源不足,A、C错;气温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山上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果树积累营养,山上温差大,通风条件好,利于果树生长,B错,D正确。选D正确。图甲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乙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下列各题。28. 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增加政策支持农业劳动力增加 科技支撑A. B. C. D. 29.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 水源B. 市场C. 土壤D. 机械化
24、【答案】28. D 29. B【解析】试题解析:【28题详解】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政策(中央的一号文件);科技的发展,促进产量的提升。而从甲图中看出耕地面积变化不大,平稳。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在减少。故选D。【29题详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水果、蔬菜的需求上升,说明市场需求发生了改变。正确答案为B。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下图为某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 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A. 商品谷物农业B. 混合农业C. 季风水田农业D. 乳畜业31.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
25、布区是A. 美国B. 澳大利亚C. 东南亚D. 西欧【答案】30. C 31. C【解析】【30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约为85%,畜牧业约为15%,商品率约为20%,说明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可推断是季风水田农业,故C正确。【31题详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而东南亚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符合水稻种植条件,是典型分布区,故C正确。下图为三个地区的农业资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2.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 为季风水田农业B. 为商品谷物农业C. 为大牧场放牧业D. 三地均为传统农业33.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市场适应性强
26、,利于恢复地力B. 生产规模大,但单产低C. 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低D. 生产规模小,商品率高【答案】32. C 33. A【解析】【32题详解】A.农业地域类型的种植业比重与畜牧业比重相当,且商品率高,应为混合农业,A错误;B.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应为季风水田农业,B错误;C.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C正确;D.季风水田农业为传统农业,混合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为现代农业,D错误。【33题详解】A.为混合农业,市场适应性强,利于恢复地力,A正确;B.为季风水田农业,生产规模小,但单产高,B错误;C.为大牧场放牧业,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高,C错
27、误;D.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D错误。【点睛】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低,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两者均是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均是以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高,但乳畜业主要面向城市市场;混合农业的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当,商品率高。江西北部某地产薯蓣(y),味甘,性温平,蕴含十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其生长对土壤、气候、海拔等有着严格的要求,是轮作植物。以前,薯蓣产量的95%以上都是靠人工挖掘、直接卖的方式零售,而用于加工的不到1%。2010年起,该市开始大力发展薯蓣的研发推广和规模化生产实践,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薯蓣总产量翻十倍。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34. 关
28、于薯蓣的种植,材料表明( )A. 营养成分高的农产品都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B. 营养成分高的农产品都要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丰富C. 过去,薯蓣的商品率较低D. 过去,薯蓣的商品率较高35. 一直以来,制约该市薯蓣规模生产的瓶颈是( )A. 薯蓣的生长环境恶劣B. 劳动力不足C. 缺乏生产经验D. 缺乏消费市场36. 采用“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后( )A. 薯蓣的单产量大幅度上升B. 拉动薯蓣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C. 薯蓣由过去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D. 薯蓣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答案】34. D 35. D 36. B【解析】【34题详解】根据材料,薯蓣营养成分高,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但
29、不表示所有营养高的农产品都对环境要求严格,A、B错。材料讲述,生长条件要求严格,说明产量低,以前,薯蓣产量的95%以上都是靠人工挖掘、直接卖的方式零售,过去用于加工的很少,所以薯蓣的商品率较高,C错,D对。【35题详解】材料中通过研发推广,产量翻十倍,说明环境不是制约瓶颈,A错。主要靠人力挖,说明劳动力充足,B错。长期种植,经验丰富,C错。只能是缺乏消费市场,用于加工的少,制约了规模生产,D对。【36题详解】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产量翻十倍,说明拉动薯蓣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B对。总产量增大,是推广生产的结果,不表示单产大幅上升,A错。材料中没有熟制的变化,C错。总产提高,商品率不
30、一定大幅提高,D错。下图为我国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7. 有关图示四地农业发展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B. 乙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不足C. 丙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土壤肥沃D. 丁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后备土地丰富38. 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37. B 38. D【解析】【37题详解】甲与乙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强,A错,B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因高原面上热量条件差。当地发展河谷农业,C错。丁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人口稠密,D错。【38题详解】
31、四地中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为丁地。故D正确。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番茄制品加工出口基地,番茄产量和加工总量仅次于美国、意大利,约占世界番茄制品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三大番茄生产和加工中心之一。目前新疆已建成番茄加工生产线317条,番茄酱年生产能力突破200万吨。下表为世界主要番茄酱生产国(地区)原料品质情况和2015年价格比较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39. 番茄酱生产国(地区)中,番茄生产最主要的共同优势条件是()A. 科技水平高B.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 降水丰沛,雨热同期D. 土壤肥沃40. 中国新疆番茄酱的竞争能力强,是因为()A. 科技投入大B. 接近中亚市场C. 质量好、
32、价格低D. 机械化程度高【答案】39. B 40. C【解析】【39题详解】材料反映的番茄酱生产国主要位于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少雨,而我国新疆位于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少,故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生产。B正确。【40题详解】直接由表格资料反映,我国的番茄酱中的茄红素含量最高,而价格最低。C正确。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20分)41. 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最低的是_。(2)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3)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型。【答案】 (1). 上海 (2).
33、 宁夏 (3). 老龄化严重 (4). 现代型【解析】【分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增长模式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解】(1)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据图可知上海的死亡率最高,宁夏的死亡率最低。(2)据图可知,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上海的死亡率高,上海老龄人口比重大,老龄化严重。(3)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42. 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1)图1中,ABCDE反映的是 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 。(2)图1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 ,简述其成
34、因。(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图2中甲属于 国家,乙属于 国家。(4)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 )A.甲A B.乙C C.甲B D.乙F【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逆城市化;原因:城市出现了环境恶化、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农村环境好、交通、基础设施完善; (3)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4)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城市化进程、标志、差异、问题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1)根据图1中的信息可知,从A到E体现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
35、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的是城市化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图1中从E到F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说明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因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过多,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环境恶化、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同时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好于城市,吸引城市人口迁往农村。(3)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进入逆城市化阶段,而发展中国家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4)读图2可知甲人口在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60%多,而在第一、第二产业中的都约占各20%,说明城市
36、化水平高,对应图1中的E、F阶段,乙人口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达50%多,而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较低,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图1中C的城市化水平约是50%,所以乙对应C,故B正确。43.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主要农业生产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甲_,乙_,(2)甲图和乙图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 (3)甲、乙两图农业生产地区中,均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是_。 (4)甲图中A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_,丙图中C该处农业生产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应该借鉴甲、乙两图中_ (填“A”或“B”)地的经验。【答案】 (1). 商品谷物农业 (2). 混合农业 (3)
37、. 商品率高 (4). 机械化水平高 (5). 生产规模大 (6). 小麦 (7). 热量不足 (8). A【解析】【分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农业地域类型、制约条件、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考查学生对图的判读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用。【详解】(1)据图可知,甲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乙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2)甲图和乙图农业地域类型都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共同特点是生产国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甲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的是小麦和玉米,乙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种植小麦和牧羊,所以均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 (4)甲图中A处所处的纬度较高、温度低,有低温冷害,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热量不足,丙图是我国东北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图中C处农业生产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应该借鉴甲图中A地的经验,都是春小麦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