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47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能提升课无产阶级民族独立的探索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9页一、五四运动(1919年)1背景(1)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2)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3)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4)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2)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3结果: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

2、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3)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

3、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早期的斗争实践(19211923年)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3)意义:中国

4、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中国共产党二大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1国共合作(1)背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国共产党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方针。(2)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5、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2北伐战争(1)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2)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3国民革命失败(1)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2)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4历史意义(1)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6、,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主题(一)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马克思主义革命深度、广度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未能彻底解决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结果与前途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有胜利的一面,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旧民主主

7、义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做了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所属的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未来”五四运动蕴含的时代精神(1)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2)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

8、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3)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统一: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四、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

9、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教你读史根据史料“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史实,从经济、阶级、思想的角度分析“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自主分析提示主要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史料二中国的近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百年屈辱史,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救亡图存,中国的无产阶级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反抗压迫的愿望非常强烈

10、;再加上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事着大机器生产,所以其革命具有彻底性;特别是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广大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胜利!思考结合史料与所学知识,请分析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够领导广大人民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教你读史根据史料“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反抗压迫的愿望非常强烈” “再加上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事着大机器生产,所以其革命具有彻底性”“特别是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广大人民”信

11、息回答即可。自主分析提示原因:压迫沉重,反抗愿望强烈;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具有彻底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群众的支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主题(二)国民大革命运动一、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国民革命的性质、特点和经验教训(1)性质: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特点: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

12、华势力。(3)经验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二、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思考为什么说“打翻这个封建势力”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农民运动和当时的北伐战争有什么关系?教你读史史料强调了发动农民运动来打翻乡村的封建

13、势力,强调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理解农民运动打翻封建势力的重要性,同时,理解农民运动与北伐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自主分析提示原因: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纲领,它们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其次是由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史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做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

14、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思考根据史料,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教你读史结合史料“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变迁更加密切相关”“社会动员程序”“民众参与积极性”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即可。自主分析提示国共两党相互合作;深入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群众基础广(或答社会动员程度、民众参与积极性高);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明确反帝反军阀。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1在题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下图),写有“政府”二字的一只

15、手,把“青岛”送进小犬之口,而“抵制日货”之手则捏住了“小犬”的脖子,不准将其吞下,正好与“政府”之手的作用相反。该漫画能反映出()A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C当时群众爱国运动高涨D民国政府对外毫无作为解析:据材料“政府二字的一只手,把青岛送进小犬之口,而抵制日货之手则捏住了小犬的脖子”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群众反对将山东割给日本,故选 C项;实业救国思潮19世纪末已经出现,排除A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晚于一战,排除 B项;据所学,政府拒绝签字,不能说毫无作为,排除D项。答案:C2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国共产党加入

16、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国共产党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中央认为合作()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将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时间上,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这个时间是国民党势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只有与国民党联合才有可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本题选B。答案:B3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

17、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D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解析:材料“我们参加民族运动”和“1925年”说明国共仍在合作,材料“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则强调无产阶级自己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答案:D4下图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画中字: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该漫画反映了()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B列强支持下军阀割据混战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D中共武装反抗美蒋新军阀解析:由材料“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可知农民对北伐战争

18、的支持,故选C项;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排除A项;材料强调北伐战争而非军阀混战,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排除D项。答案:C知能提升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国共十年对峙和解放战争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2土地革命(1)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召开汉口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内容:打土豪,

19、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3根据地建设(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实践: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政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4红军长征(1)长征原因: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

20、守主义、转移中的逃跑主义)。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在陕北的红军(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3)遵义会议:背景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左”倾错误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变党的领导;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会议召开提供了条件;当时中央红军唯一的一部电台(发报机)在战斗中毁坏,致使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暂时失去联系时间1935年1月内容纠正博古等

21、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行动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长征意义: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长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

22、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2)政协会议:1946年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解放战争(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基本进程阶段基本进程成果战略防御前8个月,歼敌七十多万;后4个月,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

23、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点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及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最后胜利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国共北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拒绝签字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依据: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3)历史意义:国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4)历史经验: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

24、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主题(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革命纲领: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敌人),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

25、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解决了内部矛盾。(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这次会议集中解决军事问题、组织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

26、,既从军事、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又避免了党内分裂,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2)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人事安排、方针路线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要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指导。遵义会议是在共产国际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而且处理得正确、妥善。所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

27、,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教你读史解读史料时应抓住关键信息“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判断出土地革命的实质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自主分析提示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巩固根据地的红色政权,推动根据地农业的发展。史料二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

28、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思考根据史料,分析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与兴国土地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教你读史史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土地政策的调整,解读史料主要是比较前后土地政策的不同。自主分析提示兴国土地法规定农民有土地使用权;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规定农民有土地所有权。主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与土地政策一、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

29、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全面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时期内容影响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全民族抗战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30、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二、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赵兰:中国土地法大纲(注:颁布于1947年)档案揭秘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背景。教你读史史料分析了中国的土地制度的不合理,即地主富农占有大量土地,雇农、贫农占有极少数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这是当时土地改革的背景之一,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1、。自主分析提示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广大农民渴望获得土地;内战爆发,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发生了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变化;解放战争时期,为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史料二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第十三条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或农民代表会所选举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

32、之。引自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思考根据史料,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所蕴含的民主内涵。教你读史史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作答,依据史料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可以归纳出: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依据史料中的第五条和第十三条可以得出政治角度:第五条,通过选举建立基层行政组织,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十三条,土地法大纲的法律效力及人民法庭的建立,凸显法律至上。自主分析提示经济角度:第一条和第二条,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政治角度:第五条,通过选举建立基层行政组织,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十三条,土地法大纲的法律效力及人民法庭的建立,凸显法律

33、至上。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1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国共产党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C接受共产国际指导D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解析:“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此时没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两次会议均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经典案例,故B项正确;以上几个关键时期,都是在没有共产国际

34、指导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中国式革命道路”在19271937年已经基本成熟,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B2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材料反映的时间正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工农武装割据的时代。当时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所以会吸收大量农民加入共产党,故选B项。答案:B3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该银行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

35、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B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深入开展D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解析:本题考查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题干时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材料反映了随着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四省银行的职能转化为为“围剿”红军服务,B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未涉及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也未涉及国民经济建设,所以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蒋介石通过四省银行调拨军费来“围剿”红军,而非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41949年,美国政府在其发表的白皮书中写道:(1947年)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被宣扬为一场伟大的胜利,但这实则是一场

36、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其判断依据是这次行动 ()A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B给了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C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事力量D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解析:“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故A项错误;1947年3月,国民党占领延安,这次战争并没有给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故B项错误;国民党攻占延安使用了国民党大量的军队,被占领的延安不过是一座空城,这样势必会牵制国民党大部分的军事力量,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4月,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高考研究课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考纲卷别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和解放战争考情分析全国卷2018中国

37、共产党成立的条件;2015北洋军阀割据混战2018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2013革命道路新课标全国卷试题,核心素养立意的态势日趋明显,注重对革命史、党史和革命文化的考查。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注重基础性、综合性,没有出现偏、难、怪题。但本讲内容容易呼应现实热点问题,复习时要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力立意,关注学生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全国卷2019五四运动的影响2019中共中央工作重心的转移;2016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2017抗战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全国卷2017解放军反击列强的侵略全国卷2011“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2012俄国式革命道路暴力革命;2012国民党对

38、红军的“围剿”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2019高考全国卷)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定位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两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方法指导家国情怀“数月以来,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后退”反映了全国各界爱国情怀历史解释“全

39、国各地,知合群自求为万不可缓之图。”说明了团结自救的重要性,反映了各界团体觉悟得到提高尝试解答_解析B对: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反映了当时各界团体的爱国热情。A错:材料中并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且“趋于一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错:材料强调的是群众运动和爱国热情,并未涉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D错:材料没有体现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答案B(2018高考全国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

40、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知识定位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外交。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从材料信息“19481949年夏”“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可以判断出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外交关系历史解释通过材料中“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一信息,可以推论

41、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外交尝试解答_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不以束缚手脚的条件来换取西方国家的承认,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民党,且此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未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是积极争取还是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主动权都在中共中央手中,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正是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9页(一)已考视角1命题点:中共中央工作重心的转移(2019高考全国卷)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

42、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解析:B对: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主要是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入城市,转向国家建设方面。A错:材料中并未涉及土地改革。C错: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D错:“社会主义生产”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B2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2018高考全国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

43、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在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与认清欧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

44、分子达成了共识,故D项错误。答案:C3命题点: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力量对比(2017高考全国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共产党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解析:材料体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力量及群众组织的巨大发展,相较于抗战初期,反映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故排除;

45、材料反映的不是统一战线的发展情况,故排除C项。答案:D4命题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2016高考全国卷)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根据地的水稻产量大大提高,米价较国统区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说法错误,当时根据地政

46、府的主要精力应该用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D项“打破”说法错误,故排除。答案:A(二)待考视角5命题点:五四运动的影响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解析:据材料“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

47、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可知这个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A项;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是国民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是中共诞生的影响,排除。答案:A6命题点:国共合作时期党的政策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13号通告:“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A注重国共合作中党的独立性问题B触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C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D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的领导权解析:据材料“同志

48、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在国共即将合作之际,仍然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故选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而未涉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排除B项;材料“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可知强调共产党的独立性,而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排除C项;依所学,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掌握领导权,排除D项。答案:A7命题点: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探索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统计表(部分)。这些法律文件()时间文件时间文件1928井冈山土地法1942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1929兴国县土地法1946哈尔滨市

49、施政纲领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1939惩治汉奸条例1948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A.表明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B凸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可以印证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轨迹D主导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解析:材料中,从1928年到1948年中共制定的法律由“土地法”为主到制定城市管理和政府管理法律,体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选C项;材料中“惩治汉奸条例”和“哈尔滨市施政纲领”表明农民问题不是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排除A项;凸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的是1954年宪法,排除B项;法律文件是社会矛盾的体现,不能主导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排除D项。答案:C8命题点: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策略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A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解析:经过1948年至1949年初的三次战略决战之后,国民党才失去了战争优势,故B项错误;1949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故C项错误;到1949年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故D项错误;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