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316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 阶段集训过关练(一)(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集训过关练(一)(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0盐城二模)史记晋世家载:“(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成师封曲沃,号为桓叔。”之后,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侯缗,“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当时()A.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B.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C.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D.王室与地方矛盾尖锐【解析】选B。据材料“(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可知,晋昭侯分封成师于曲沃,翼城则是当时晋国的都城,可是曲沃却比翼城繁华庞大,这就为以后埋下了隐患。据材料“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

2、灭晋侯缗,尽并晋地而有之”可知晋武公伐翼,取代了原来晋国的君主,小宗驱赶大宗这是春秋礼坏乐崩的标志,B正确。2.以下为秦汉郡县乡里组织图。以上图示信息反映了秦汉时期()A.文官政治的发展走向完善B.地方治理体系基本框架形成C.制度变革消除了割据隐患D.地方行政机构分权趋势明显【解析】选B。秦汉时期郡县乡里组织体系较为严密,郡县以下的乡里制度中,结构完整,与郡县一级机构相匹配,说明秦汉时期地方治理体系基本框架形成,B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地方行政体系,与文官制度无关,排除A;C中的“消除”表述绝对,而且题干主旨与地方割据无关,排除;从郡县一级行政机构衍生出乡里制度,不同层级之间存在明显的隶属关系,因

3、此不属于分权,排除D。3.(2020徐州二模)秦律工律规定: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赢(纍)、斗用(桶)、升,毋过岁壶。秦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运用法律手段,抑制商业发展B.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手工生产D.统一生产标准,实现政府垄断【解析】选B。材料“听官为正衡石赢(纍)、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反映了秦朝加强工商业规范,统一度量衡,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B正确;加强工商业规范不等于抑制商业发展,故A错误;秦朝最主要的制度建设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实现政府垄断的信息,故D错误。4.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

4、?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西汉前期()A.皇权得以加强B.君臣关系恶化C.相权有所削弱D.相权冲击皇权【解析】选D。材料“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的意思是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从材料汉武帝的问话以及语气可以推断田蚡权力很大,汉武帝很是不悦,故选D。 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B、C。5.(2020绵阳模拟)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A.摒除门第间的差距B.促进社会阶级流动C.世族权门仍占优势D.选拔标准客观公

5、正【解析】选C。结合材料“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和所学知识可知,豪门世族把持科举考试,说明世族权门仍占优势,故C正确;材料中势门子弟,交相酬酢,而寒门俊造,十弃六七,说明没有摒除门第间的差距,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级流动,而是强调世族权门在唐代科举中仍占优势,排除B;D选拔标准客观公正的说法,与材料体现的世族权门把持科举考试的现象不符,排除。6.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

6、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解析】选B。题干材料提到,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拓展延伸】元代行政区划采取“犬牙交错”原则元史记载,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山川地形的自然界线)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

7、生地方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便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种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形势的方法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7.清代的总督、巡抚除都带有京官头衔外,印信也使用临时遣官所用的长方形“关防”, 手下没有官方设置的属员,文牍事务主要依靠私人聘请“幕宾”处理。 这种设置实质上反映出清代督抚()A.不能正式统领地方衙门 B.身份和职位未被明确界定C.行使权力受

8、到多方制约 D.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工具【解析】选D。作为地方军政长官,清代的总督、巡抚兼京官头衔,印信是“临时遣官”,“没有官方设置的属员”,主要依靠私人聘请“幕宾”处理文牍事务,从实质上反映出他们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工具,D正确;清代督抚作为封疆大吏,拥有印信,可以正式统领地方衙门,A错误;在清代,督抚身份和职位逐渐有了明确界定,B错误;总督、巡抚受到“多方”制约未能揭示题干内容实质,C错误。8.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

9、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解析】选B。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A、D与材料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不符,故A、D错误;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与材料中“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相符,故选B。C与题意不符。9.(2020日照一模)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涉及社会安全的重大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解析

10、】选A。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不适用“亲亲可以相隐”的原则,说明古代司法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A;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主要是外儒内法,排除B;强调家庭伦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题意无法体现,排除。10.下表是汉昭帝年间一次国策论辩会(盐铁会议)中主要观点。据此可以认定的是()言论出处“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盐铁论本议第一“王者塞天财,禁关市,执准守时,以轻重御民。”盐铁论力耕第二“夫欲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本立而道生。”盐铁论忧边第十二A.国策制定民主化成为新时尚B.会议达成了“农商皆本”共识C.民生问题成为会议关注焦点D.与会者认为国家应干预经

11、济【解析】选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与会者都主张运用国家的力量加强对农业、商业的干预,故D正确;汉代实行君主专制,不能体现民主,排除A;从材料可以看出,并没有达成“农商皆本”的共识,排除B;材料与民生问题无关,排除C。11.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实行不抑兼并政策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D.对外贸易高度繁荣【解析】选C。据材料“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可知,北宋城市仅设税务所负责征税管理,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选C;不抑兼并政策是宋

12、代的土地政策,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税收的变化,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河沿岸商业发展情况而未提及对外贸易,排除D。12.(2020济南模拟)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B.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解析】选A。材料信息“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表明宋代的餐饮业非常注重宣传,故

13、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餐饮业通过宣传吸引食客,因此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故D错误。13.盐铁论记载:“(汉初)未伐胡、越之时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行则服轭(驾车时套在牲口颈上的曲木),止则就犁。”据此可知,汉初()A.社会经济走向凋敝B.犁耕技术得到普及C.耕牛数量急剧减少D.畜力农业得到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汉朝初期,农民用牛马等畜力为生活和生产提供便利,故体现的是汉代农业利用畜力发展,故选D;材料中汉朝初期牛马成群,农民利用牛马进行工作,体现不出社会经济的凋敝,排除A;犁耕技术是指用

14、牲畜拉动铁犁进行土地耕作,材料反映的是农民普遍使用牛马进行生活和生产,不仅仅是指利用牲畜从事耕作,排除B;从材料可知汉朝初期牛马成群,故没有体现出耕牛数量减少,排除C。14. 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 官窑4758346官搭民烧(窑)/26941民窑220285356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到清初官窑和民窑的数量变化,不能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排除A;材料能体现民窑数

15、量上占主导,但不能表明官窑在制瓷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排除B;虽然民窑数量增加,但不能表明政府无法控制经济,排除D。15.(2020扬州二模)明朝崇祯年间,江浙等地发生饥荒。在嘉善,民间的灾荒赈济就由正在家乡的著名绅士陈龙正主持,他要求地方富室必须自救其地方贫民,嘉善共有20个区,他就组织乡民,每区推选一名深孚众望的乡绅主持救荒活动。材料表明()A.中央政府赈灾体系完备B.宗族团体成为互助主体C.地方士绅参与社会救济D.商人救荒提升政治地位【解析】选C。根据“民间的灾荒赈济就由正在家乡的著名绅士陈龙正主持”“每区推选一名深孚众望的乡绅主持救荒活动”可得出当时乡绅在社会救济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故

16、C正确;材料与中央政府赈灾体系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宗族的互助,而是体现地方乡绅对社会的救济,排除B;材料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D。16.(2020扬州模拟)明朝陈子龙明经世文编记载了唐枢论述“倭患”根源一段言论:“中国与夷各擅生产,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本朝立法,许其贡而禁其市,夫贡必持货,与市兼行。盖非所以绝之。”此论述可以佐证当时()A.中外贸易空前繁荣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C.海禁政策全面瓦解D.禁止外商来华进行贸易【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国与夷各擅生产,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可知,原有贸易关系的存在使得政府立法难以禁止民间贸易,侧面说明民间贸易突破

17、海禁政策,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暗指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而非海禁政策全面瓦解,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17.(2020潍坊模拟)史角是东周掌管“郊庙之礼”的史官,他被留在鲁国以后,经过数代相传,“郊庙之礼”并未失传,但他的后代已不是周王室的史官了,“郊庙之礼”便流传于民间。这反映出()A.周礼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B.春秋时期的学术氛围宽松C.鲁国对周礼的保存比其他诸侯国完整D.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周朝的“郊庙之礼”不再专为周王室服务,而影响着民间,体现出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D;材料反映出“郊庙之礼”并未失传,排除A;材料只能反映出“郊庙之礼”

18、的传承情况,不能说明学术氛围宽松,排除B;材料没有列举其他诸侯国对周礼的传承状况,不具有可比性,排除C。18.(2020青岛二模)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法官),瞽瞍(舜父)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乐而忘天下。”孟子倾向于()A.主张治国应当施以仁政B.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C.主张治国应当施以法治D.不遵守法治而顾全人伦【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乐而忘天下”等信息来看,“窃负而逃”是孟子依据儒家伦理对问题解决办法的假设,说明孟子倾向于德化天下的王

19、道之治,主张治国应当施以仁政,故答案为A;材料没有反映孟子区分“庶人”和“大夫”,以及不同的解决办法,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主张“德治”,排除C;“不遵守法治”说法绝对,排除D。19.建元六年,汉武帝“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这()A.有利于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B.促成了汉代经学的内部统一C.使政府管治中放弃法家学说D.导致汉代开启重文轻武先河【解析】选A。汉武帝重视儒家学说,使其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重要标准,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用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故选A;材料的主旨是汉武帝重视儒家学说以维护统一,体现不出促成了汉代经学的内部统一,并

20、且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一直争论,排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摒弃法家学说,而是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出外儒内法的特征,排除C;宋代开启重文轻武先河,排除D。【拓展延伸】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认识(1)“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充满唯心主义色彩,是不可取的。(4)“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对今天缓解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

21、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开其中的封建部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以弘扬。其中的“信”更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20.朱熹曾说:“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这表明朱熹的思想()A.具有唯物主义色彩B.实现了儒学的思辨化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D.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解析】选D。材料中朱熹认为格物就是要用“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即观察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客观存在的东西找出其理论规律

22、,这一思路符合近代实验科学的要求,证明朱熹思想包含了科学因素,故选D。朱熹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并不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排除A;思辨性指哲学上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而材料中朱熹是强调要去接触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客观存在的东西,然后再找出理论规律,故无法得出B结论,排除;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材料中朱熹的格物思想并未体现对国事的关注,因此排除C。21.官箴主要是官员从政期间的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用以劝诫和感化同僚,使其更好的为官从政。历代官箴强调为官从政者的第一要义“修身”,在宋代则变为“修心”,具体表现为“有公心、要尽心、能平心”。这反映了宋代()A.理学思想

23、渗透到政治活动中B.官箴有效提高官吏的行政能力C.儒学发展到心学体系化完成D.理学成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学【解析】选A。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官箴特别强调“心”的作用,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这反映出理学思想渗透到政治活动中,因此A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官箴的效果,该表述过于绝对,B错误;“心学”体系形成于明朝,不是宋代,C错误;D是在南宋之后,排除。22.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 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启示了后人的

24、思维方法【解析】选D。材料中王夫之认为没有弓就不会有射道,以此类推,反映了王夫之认为物质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基础,因此体现的是他的唯物思想,这种思想启示了后人的思维方法,D正确。23.诗歌本是吟咏情性的文学体裁。唐代科举以诗入试后,诗歌中经常可见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等内容,也多有士人抒发渴望被举荐提拔、盼望及第之情。材料主要反映试诗制度()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C.造成现实主义诗歌流行D.导致了诗歌创作功利化【解析】选D。题干显示唐代科举以诗入试之后,诗歌逐渐走向歌功颂德,同时部分士人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入仕诉求,诗歌迎合统治者喜好,功利化倾向逐渐显现,D正确;以

25、诗入试后,士人会更加重视诗歌创作,从而推动诗歌发展,排除A;试诗制度会鼓励人们去创作诗歌,但不等于艺术境界的提高,排除B;“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体现的并不是现实主义,排除C。24.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和“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C.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D.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解析】选D。从材料“由于和正统有背离之

26、处,在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可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不够客观,主要是受儒家思想宣传的正统观念的影响,故D正确。A 错在“左右”,说法绝对。B错在“决定”,说法太绝对。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并不是完全虚构的,有的是真实的,故C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

27、,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材料二 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同为法国学者的迪艾那则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日本文史

28、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材料三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1)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5分) (2)与国内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法相反,材料二中多位学者认为宋

29、代社会出现了近代社会的一些因素。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角度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近代因素”的发展结果。(14分) (3)请依据材料三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6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得出宰相地位下降,据材料一“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

30、下”得出宰相职权范围缩小,行政权被分割,丧失了军权和财权。第(2)题第一问论证,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打破了坊市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农村允许置市贸易,并出现了夜市、晓市;第二问结果,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二“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近代因素”并没有促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第(3)题据材料三“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得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这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据材料三“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而后国治、天下平”得出,主

31、张 “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答案:(1)变化:宋代宰相地位下降,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职权范围缩小,行政权被分割,丧失了军权和财权。(5分)(2)论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打破了坊市的限制,形成商业街,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农村允许置市贸易,并出现了夜市、晓市等。(8分)结果: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经济在宋代达到新高;这种“近代因素”并没有促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6分)(3)作用:材料三认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突出了道德和自我约束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主张“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和

32、谐。(6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说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而中国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33、。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迈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给出了两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观点,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其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连续性与变革性。可从中选择一个观点进行阐述,阐述时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2分)阐述: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

34、。从秦朝法家的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4分,每个方面2分)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又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4分,任答4点即可得4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存在的特点,这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35、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周初年,在周公旦的主持下,以周礼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制定了一套完备严谨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之礼。周礼按照它的内容具体可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关于祭祀、敬鬼神等礼仪制度的吉礼、关于丧葬礼仪制度的凶礼、关于行军动众礼仪制度的军礼、关于朝聘盟会的宾礼、关于婚冠宴会的嘉礼。这种分类方法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制定礼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西周的礼法强调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贵贱有等,长幼

36、有差,贫富轻重等,都显示出礼所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亲亲,亲其亲者;尊尊,尊其尊者。”意思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家属,尊敬和服从上级,尤其是诸侯王,必须严格遵守上下级关系,不得犯上作乱。摘编自曾代伟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概括周公制礼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周公制礼的影响。(9分)【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以周礼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周礼按照它的内容具体可分为五个类别”“这种分类方法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制定礼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西周的礼法强调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

37、的,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概括得出:以习惯法为基础、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等级尊卑严明。 第(2)题“影响”,根据材料信息“自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制定礼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形成、对后世中华民族的礼制产生重要影响;由材料信息“亲爱自己的家属,尊敬和服从上级,尤其是诸侯王,必须严格遵守上下级关系,不得犯上作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规范了西周时期的等级礼仪制度、维护了西周的宗法分封秩序等。答案:(1)特点:以习惯法为基础;内容广泛;等级尊卑严明;影响深远。(6分)(2)影响:规范了西周时期等级礼仪制度;维护了西周的宗法分封秩序;推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形成;对后世中华民族的礼制产生重要影响。(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