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
2、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
3、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
4、,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舆论环境。(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B. 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C. 用博
5、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D. 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B.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C.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D. 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
6、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B. 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C. 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D. “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答案】1. C 2. B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
7、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中A项,“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B项,“纸媒则不然”有误,因为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D项,“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应该是“甚少关注”。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8、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题中A项,“只要就能消除”错误,因为“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楼道里的关门声杨乃云七层的楼房,我住四楼。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咣”的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夜半时分,接着又是一阵噔、
9、噔、噔的脚步声。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去平衡。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门响过后,我爬起来刚要下床,被妻子一把拉住:“干啥?”我忿忿地说:“我明白了,准是七楼那个缺教的浑小子。不行!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懂点公德吧!”妻沉默一会,说:“明儿再说吧。”看来她也受够了。早上起床后.我要去七楼。妻喊住我:“先别!要去说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刚搬来互不了解,以后熟悉了都是好邻居,这样冒然地去,说不好会伤和气的。我必须先去打探明白究竟是不是七楼那个孩子。”还是女人心细,想得周全。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妻子身上了。几天过去了,响声依旧。我又发作,刚爬起来
10、又被妻子拉住,她细声地说:“深更半夜的,别去了。习惯就好了。”“习惯?还需培养这样的习惯?岂有此理!”我的火一半来自关门声,一半对着妻子的不负责任。妻子似乎洞察出我的心思,耐心地说:“先躺下,听我说。是七楼那个孩子。我打听清楚了,他爸爸是工人,妈妈得了癌症又下岗。孩子今年高考,为了帮助妈妈治病和筹措高考的资費,每天白天复习,晚上在一家酒店打工。”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用那么大劲。以后的日子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咣”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我推一下妻子:
11、“哎,怎么几天没听到门响了?”妻闭着双眼:“你仔细听。”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是门锁的声音。再细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模糊。我漠然地转向妻子,没开灯,借着窗外投进的月光,发现妻子眼角上挂着两行泪珠。妻子仍没睁眼,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他妈妈死了!”我默然了,无力地瘫倒在床上。接下来便是连续几天的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既然睡意渺然,不如下楼去等。我轻轻地下床,披上外衣。妻子没有阻拦,翻来覆去地躺在床上。我小心地走下楼梯,拧开门锁,摸一块石头把门掩住。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外的台阶上。孩
12、子终于回来了。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珊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孩子发现了我,先是一惊:“谁?”“哦!是我。”我捂着胸口站起身来。孩子一定神:“大爷,是您。这么晚了没睡,在等人?”“是!噢,不、不”孩子看到了虚掩的楼道门,突然明白了什么:“大爷,对不起,前些日子可能影响您睡觉了!”“没没有!”“大爷,”孩子小声说,“我那是特意的。那时候,妈妈只要一听见这门响,脸上立刻就会露出笑容,说一声儿子回来了,然后放心地合上眼睡觉了,”孩子眼里的水光合着如水的月光在闪动。“孩子”我接起孩子的肩头,一同迈进虔掩的楼道门口。孩子一手拧住门锁的拉钮,将门小心地掩好
13、后再慢慢地把手一松,只听门锁“啪哒”一响。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的标题“楼道里的关门声”既是故事的起因,也是故事发展的线索。同时为行文设置了悬念,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B. 小说画线句子运用细节描写、比喻等人物描写方法,既表现了“孩子”备受生活重压后的疲惫状态,也形象刻画了“孩子”面对命运打击时的不屈形象。C.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使情节曲折有致、跌宕起伏;另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小说主题。D. 小说结尾“我”与“孩子”和谐的一幕令人感动,从而为我们揭示出一个朴素的主
14、题: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与关爱。5. 品味文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沉默:漠然:终于:6. 小说结尾“我”为何“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答案】4. B 5. 沉默:表明妻子对是否需警告“小孩”犹豫不决。漠然:表现了“我”因不明白声音变化原因而感到茫然。终于:表现了“我”对“孩子”的担忧、同情与见到“孩子”时的释然。 6. 原因:为“孩子”的细心、懂事而感动:为当初自己对“孩子”的误解而惭愧:为“孩子”经历丧母之痛而掀心,好处:丰富了人物形象。通过“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将一个原本粗心急躁的“我”的性格的另一面感情
15、细腻而富有同情心展示了出来:深化了小说主题。进一步弘扬了“体谅、包容、关爱”这一“爱”的主题。与开头“我”的不满形成对比,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项,“小说画线句子运用细节描写、比喻等人物描写方法
16、”说法错误,“比喻”不属于人物描写方法,而是修辞手法。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品味文章中关键词语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品味文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答题时,先找出文章中加点词,然后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内容,分析把握其所表现的人物心理。第一个词语“沉默”,在文章第五自然段,文章写“我”刚搬到新居,终于忍受不住七楼孩子每天半夜时分的巨大声,打算去警告一下七楼那个“混小子”,让他有点公德心,“妻沉默一会,说:明儿再说吧。看来她也受够了”,此处妻子没有立刻说“明儿再说
17、”,说明妻子也深受这夜半时分巨大关门声的困扰,但是邻里之间,如果现在去质问,势必给邻里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这里的“沉默”主要表现了妻子对是否需去警告“七楼的孩子”心理上的犹豫不决。第二个词“漠然”,在文章第十五段,写“我”通过妻子明白 孩子的处境,同情孩子的不容易,但是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半夜那么大力关门,还是慢慢习惯了孩子的半夜大力关门声后,突然失眠了,细查原因,原来是习惯了的夜半关门声消失了。就问妻子怎么几天没听到门响。妻子让“我”仔细听。于是“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是门锁的声音。再细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
18、模糊”,和以前大力“咣”的关门声截然不同,“我”不明白原因,就“我漠然地转向妻子”,所以此处的“漠然”表现了“我”因不明白声音变化原因而感到茫然。第三个词“终于”,在文章第十九段,写“我”没搞明白七楼孩子为什么由大力关门改为轻轻锁门,妻子告诉“我”七楼孩子的妈妈死了。七楼孩子没有大力关门,接着几天“我”持续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睡不着,“我”就去楼下等七楼的孩子。一个坐在门外的台阶上。“孩子终于回来了”,“我”看到此时七楼孩子“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珊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结合“我”说不着就到楼下去等和此时对七
19、楼孩子情形描写“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珊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可知此处“终于”一词表现了“我”对“孩子”的担忧、同情与见到“孩子”时的释然。【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小说内容和主题,分析文章结尾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小说结尾我为何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小说结尾“我”为何“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这是考查学生把握概括文章内容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的泪水有着复杂的感情:
20、作者明白了之前孩子关门声音太大是为了告诉母亲自己回来了,让母亲开心,放心睡觉的。作者因孩子的细心懂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也是当初自己对孩子的误解流下了惭愧的泪水你,更有因孩子经历丧母之痛流下了同情伤痛的泪水。第二问: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是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的好处能力。这是属于情节安排的考查,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艺术效果即对读者的影响来回答。首先“我”“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这一细节描写丰富了“我”这一人物形象。“我”的形象已由当初的暴躁粗糙变得细腻。这样的收尾揭示出一个朴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与关爱。艺术效果上,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
21、以心灵的震撼和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
22、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
23、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
24、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二:2019年4月23日,河北省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作为全国第三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河北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自2021年起,6月份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学科,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条件成熟时探索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
25、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摘编自河北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材料三: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
26、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H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 的选择面高,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材料四: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
27、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材料五:绝大多数省级
28、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
29、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B. 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C. 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
30、生”。D. 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E. 浙江省和河北省的高考改革对外语科目均实行一年两考,给考生提供两次机会。9. 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高一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7. C 8. BD 9. 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本题属于非连续性阅读材料,尤其要注意
31、材料中图表的解读,关注数据间的比较。C项,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错误,录取
32、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C项,“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错误,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E项,河北省条件成熟时探索为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故选B、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高一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直接指明该如何去做的文字或者一些建议性的文字。整体来看,各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政策有所不同需要考生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由材料三“各高校专业
33、(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的表格以及材料五“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考生需要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材料五“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从这里透露高一新生应及早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材料四“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这
34、就要求高一新生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
35、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36、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选文有删节)注: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B.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
37、满等结净社C.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D.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B. 左拾遗是一个古代官职,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杜甫曾做过左拾遗。C.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D. “六
38、义”即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也称“六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C.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9、。(1)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2)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2)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大概每篇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
40、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B项,“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这段文字是说“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居易累以忠鲠遭摈”,语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C,“乃”为连祠,放句首,前边断开,“又皆幼君”是原因状语,后边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41、、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这一说法不当:“六义”即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也称“六艺”。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而“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或易、书、诗、礼、乐、春秋。前一种是周代所说,指古人所要学习的六中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后一种是
42、汉代的说法:汉儒以六经为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者,大艺也;礼、乐、射、御、书、数者,小艺也。语似分歧,实无二致。古人先识文字,后究大学之道。”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 “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从“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和“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之语看,应是先“儒”后“释”。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43、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首”,第一个;“亟”,立刻;“出”,超出;第二句中,“贾”,商人;“售”后省略“之”,把它卖给;“率”,大概;“伪”,伪造。【点睛】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44、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
45、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
46、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
47、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注】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
48、内。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无那:无奈。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诗人由眼前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而入梦,并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B. 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海棠花开,燕子飞回,天色初晴,天青云白,柳絮飘飞,正所谓“万物皆春”。C. 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但诗人却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对比,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D. 晋朝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诗人却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又天真地设想
49、:吟诗,把春光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 春天之意;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
50、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结合第一句“故园”分析,“眼前”错。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海棠,真的梦见家乡繁花似锦的海棠。当然,也不一定真的做了这种好梦,诗人有时喜欢假托梦境来表现极端想念。也就是借“有所梦”,来表现“有所思”。故选A。【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开头点题,写春晴怀念故园(家乡)的海棠。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海棠,真的梦见家乡繁花似锦的海棠。当然,也不一定真的做了这种好梦,诗人有时喜欢假托梦境来表现极端想念。也就是借“
51、有所梦”,来表现“有所思”。如果以为诗中写梦,都是真的做梦,那就被诗人瞒过了。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第三句,“万物皆春”明点“春”字。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春天,古时叫“青春”,后来,人在青年时期也叫“青春”。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是这里却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这不仅不协调,而且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最后一联说,无奈(无那)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遣诗)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
52、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53、无暗示。名篇名句默写1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劝学中“_,_”两句运用比喻论证,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师说中对士大夫之智竟然无法赶上巫医乐师百工而感叹的句子是“_,_”。(3)寡人之于国也通过写要合理捕捞来体现孟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两句是:_,_。【答案】 (1). (故)木受绳则直 (2). 金就砺则利 (3).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 其可怪也欤 (5). 数罟不入袴池 (6). 鱼鳖不可胜食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情境式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
54、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罟、袴、鳖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在上海落幕。在中国馆正中,大号字体向世界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名为“共羽华平”的中国馆 ,让人在很短时间里感受到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体会到向世界开放的姿态。在企业商业展上,贸易产品 ,一批新技术、新产品首次展示:在首届虹桥国际贸易论坛上,各界人士竞相参与,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 .可以说,“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的
55、进博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约23.4%左右。中国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而这种潜力将在首届进博会上得到进一步释放。进博会既是展示中国理念的一项重要贡献,也是推动全球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如果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 、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癖,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我们举办这个进博会,就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一贯立场,让世界看到开放市场、共享
56、未来的共字末未的中国自信和中国担当。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在上海落幕B.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C. 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约23.4%左右D. 进博会既是展示中国理念的一项重要贡献,也是推动全球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树一帜 琳琅满目 出谋划策 以邻为壑B. 独具匠心 丰富多彩 建言献策 嫁祸于人C. 独树一帜 丰富多彩 出谋划策 嫁祸于人D. 独具匠心 琳琅满目 建言献策 以邻为壑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57、,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是国外商品近距离接触中国市场的良机,也是中国消费者邀约世界的盛会,更是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平台B. 既是中国消费者邀约世界盛会,也是国外商品近距离接触中国市场的良机,更是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平台C. 既是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平台,也是中国消费者邀约世界的盛会,更是国外商品近距离接触中国市场的良机D. 既是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平台,也是国外商品近距离接触中国市场的良机,更是中国消费者邀约世界的盛会【答案】17. A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
58、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B选项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C 选项成分赘余,将“左右”去掉。D选项搭配不当,将“一项重要贡献”和“一次生动实践”换位置即可。故选A。【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帜,指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根据语境这里是说“中国馆”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所以应该用成语“独具匠心”。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
59、籍和工艺品)。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根据语境可知此处为“贸易产品”又多又好,所以应该用成语“琳琅满目”。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建言献策”一般用于在大的场合和大事情上献谋献策;“岀谋划策”指为人出主意。语境是“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献谋献策,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建言献策”。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嫁祸于人:把自己的祸事推給别人。“以邻为壑”的使用对象多是国家,“嫁祸于人”的使用对象多是个人。根据语境“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癖”可知此处说
60、的是“国家”,所以应该用“以邻为壑”。故选D。【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此题注意语句本身的逻辑顺序及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先说“中国消费者邀约世界的盛会”,再说“国外商品近距离接触中国市场的良机”,最后说“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平台”。范围逐步扩大,层次提升,程度加深。故选B。【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
61、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不同年龄段读者首选阅读方式和内容的对比(%)对比项目90后80后70后60后阅读方式纸质读物27.2728.1129.5550.94电子读物72.73718970.4549.06阅读内容休闲娱乐63.1754.3747.5442.28文化经典36.8345.6352.4657.72请概括以上表格内容反映出的2个现象(不出现具体数
62、据):_【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纸质阅读方式和选择文化经典类读物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电子阅读和休闲娱乐类读物的比例则逐步下降。【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时,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
63、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
64、有条理。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训练,重点抓好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就一定能做好图表分析题。根据本题题中数据分析可得知,“随着年龄的上升,选择纸质阅读方式和选择文化经典类读物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而选择电子阅读和休闲娱乐类读物的比例则逐步下降。”21.铺天盖地的大众化广告常使人们感到乏味与麻木。但一些独具创意的广告也会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请阐释下面这则广告的深意并说明理由。深意:_理由:_【答案】深意:呼吁大众莫为了皮毛服饰而滥杀动物;理由:草地上一大一小两只花豹,大的背上有一个XL,小的背上有一个S,这与衣服的尺寸一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细致观察画面的
65、整体内容,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观看图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画面内容,从而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本题的画面整体内容是草地上一大一小两只花豹,大的背上有一个XL,小的背上有一个S,由此联想到人类衣服的尺码,从此我们可以得出主题:呼吁大众莫为了皮毛服饰而滥杀动物。【点睛】解答图文转换题的步骤:第一步,要细致观察画面的整体内容,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图画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第二步,要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和人物,看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背景和人物有什么联系。第三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要与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第四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面上的内容
66、总是有限的。观看图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画面内容,从而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意外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猛吃,吃完倒头便睡。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在衣食无忧的休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无能为力了。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7、。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跨越“生命的高度”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意外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猛吃,吃完倒头睡。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在衣食无忧的休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无能为力了。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
68、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粒,它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对于我们人来说,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好比自己的“米缸”,当耗尽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也是我们被社会淘汰的时候。当前,国家经济日新月异,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发展都要快,对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然而,我们却看到一个不愿看到的现实,一方面劳务市场上许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找不到具有熟练技术的人。尽管产业调整是造成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因素,但却能让我们每个人陷入深深的思考:谁能保证自己在下一轮竞争中不被淘汰?人生中,多数人面对现实的危险都能主动避让和跨越,如:夜晚不走没有灯光的路,遇到不怀好意的人主动避让等等。但是能够
69、清楚地认识到潜在的危险,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非常多。认识潜在的危险,我们唯有加强学习,拓宽视野,知识就是力量,跨越“生命的高度”,必须要有这种力量。假如自己的心态得不到调整,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技能得不到提升,待到黔驴技穷的时候来临阵磨枪,恐怕已是亡羊补牢,毕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需要较长时间,绝非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米缸”尚未见底之前,不断补足知识与技能,丰富大脑,磨练双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实现生命的跨越。【解析】【详解】(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
70、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文言文要准确翻译。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蕴含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本题是寓言性材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不能只是贪图一时的享受,应该考虑到后果。在关键时刻要懂得取舍,学会放弃。对于老鼠而言,这半缸米
71、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米粒,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小老鼠落入了米缸,里面有半缸米,他可以选择利用那半缸米的高度,努力跳出去,但他却只看到了米的诱惑,而没有看到背后隐藏的危险,最后活活饿死。注意文体要求写议论文。(二)立意:1.跨越“生命的高度”。2.善于发现“生命的高度”。3.提升“生命的高度”。4.警惕诱惑,别降低了“生命的高度”。5.拒绝诱惑,让生命怒放。6. 不能只是贪图一时的享受,应该考虑到后果。7.在关键时刻要懂得取舍,学会放弃。(三)素材:
72、1. 员工的培训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是任何一个公司都明白的道理,但通过本公司内训或外出学习等手段来提高员工、尤其是中坚员工的专业素质,毕竟要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并且经常会与公司各项工作有一定的冲突。于是员工培训对与公司来说也就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办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口号,致使许多员工无法系统地接触到新事物,新方法,新观念。其实,公司眼前的利益不就是那半缸米吗?2. 有些人手中掌握着很多权利,不停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糖衣炮弹有时比枪林弹雨更可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掌权者,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加强反腐倡廉意识,时刻警惕糖衣炮弹,做到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否
73、则,就有可能想那只小老鼠一样,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而走上不归路。3. 在关键时刻要懂得取舍,学会放弃。有时候生活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所有的一切。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冷静主动,放弃会使你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如钱财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东西,很多人为了钱财抛弃很多。为了钱,很多人舍掉了自己的精力,自己的时间,甚至自己的健康。有的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4.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能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是能够清楚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四)结构:本文先引述材料,接着引导读者由寓言联系现实以及自身,探讨寓言的寓意,“当耗尽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也是我们被社会淘汰的时候”,带有警醒世人的意味。接着分析了我们会陷入困境的原因:人生中,多数人面对现实的危险都能主动避让和跨越。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不断补足知识与技能,丰富大脑,磨练双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最后重申论点,发出号召。本文结构严谨,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