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194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3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83张PPT)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高考历史(新课标1专用)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5课标,29,4分,0.646)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 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中国中央政权乏力,地方军阀混战。材料中的“皖直交斗”是指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冲突,据此可知该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选D项。知识拓展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分裂为

2、直系、皖系、奉系。军阀间为了争权夺利,常常兵戎相见,如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等。五年高考 2.(2014课标,29,4分,0.227)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 1926年的中国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从材料信息看,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北洋军阀、地方军人,他

3、们都标榜“爱国”“爱民”“民权”等民主进步思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潮流,因此选C项。材料仅涉及一些人宣传、认同民主思想,不能说明各界思想“趋同”,排除A项;B项明显错误;从材料信息看,地方军阀并非真心拥护三民主义,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解题技巧 用常识判断法排除错误选项。按照社会常识,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应为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不可能标榜一下什么“主义”就能自保,因此B项属于常识性的错误,可以果断地排除。3.(2017课标,41,17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

4、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

5、,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答案(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解析 第(2)问第一小问,阅读材料一、二信

6、息,迁移时代背景,提炼二者本质上的相同点;第二小问,不同之处从两国革命的对象角度归纳,其原因从两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等方面分析归纳。知识拓展 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演变(1)走日本人的路: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因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2)走美国革命的路: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3)走俄国人的路:效仿俄国“城市中心论”,革命屡遭挫折。(4)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2017北京文综,16,4分)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

7、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B 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题干材料信息表明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主张无产阶级革命,但当时的国情表明,单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无法战胜强大的国内外敌人的。于是,毛泽东主张与国民党合作,联合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因此B项符合题意。材料仅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

8、三大政策”,而非全部,A项错误;C、D两项均与“国民革命”不符。易错警示 本题易误选A项,误选的原因在于对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准确,错误解读题干材料信息,看到题干中有“三民主义”的表述就主观地判断这一论述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2.(2017江苏单科,8,3分)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答案A从材料信息可知,向导指出,军阀割据下战乱不可避免,只有打倒军阀,

9、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才能实现国内和平。也就是说,“打倒军阀”已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故选A项。当时广东国民政府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中国共产党对“打倒军阀”的态度,无法说明全体知识分子的态度,也无法说明其是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故C、D两项错误。方法点拨 巧用排除法。运用时间信息排除B项,运用逻辑推理可排除C、D两项。3.(2016海南单科,19,2分)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

10、明()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答案A“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政治口号体现了反帝反封建思想,这些思想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赞成和拥护,这说明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民党在农村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C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项与史实不符。4.(2015山东文综,18,4分)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

11、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C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抹去国民党的痕迹,这主要是因为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背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C项符合题意。5.(2014天津文综,7,4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

12、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答案C 中国从1842年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到1919年拒绝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再到1943年与英美签署新约,这一变化过程体现出中国外交逐渐自强,故选C项。A项体现出的变化过程与题干相反,排除;B、D两项都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6.(2014天津文综,8,4分)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

13、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D 根据题干中的“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等信息可判断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因此D项符合题意。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排除A项;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而北伐战争并未完成这一目标,排除B、C两项。7.(2013山东文综,13,4分)1923年,陈独秀说:

14、“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答案B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陈独秀此时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能体现“新的方向”;D项是B项在当时的具体体现。1.(2012课标全国,31,4分)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

15、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采用,俄国只能采用暴力手段,这一手段是“山穷水尽”时的选择,即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故C项符合题意。2.(2011课标,30,4分

16、)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答案A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而发动的考试举人上书事件,它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参加者主要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五四运动是从青年学生罢课开始,扩展到“三罢”斗争的群众性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二者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主要原因是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A项符合题意。评析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概念、

17、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别抓住“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性质,并进行分析比较。3.(2016北京文综,18,4分)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B 本题考查中共“一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由题干中的时间、“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可知,此人是陈独秀,他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故B项正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故A项

18、错误;C项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南昌起义的指挥有叶挺、贺龙等,陈独秀并未参与指挥,故D项错误。4.(2015广东文综,15,4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可知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即国民革命时

19、期,正确选项为B项;辛亥革命时期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处于敌对状态,与“广东共产”“广州政府”不符,排除D项。5.(2014浙江文综,18,4分)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 本题通过“回忆录”再现历史场景。根据题干所描述的情形,如“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等,可以判断出其反映的是国民革

20、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未出现“聘请苏联顾问”的现象,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的北京,未出现“攻克南京”的情形,故B项错误。全面抗战始于1937年,与题干情形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评析本题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历史情境,考查国民革命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历史事件的过程。6.(2014四川文综,5,4分)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 京师大学堂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

21、民党改组A.B.C.D.答案D“技术的反应”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制度的反应”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观念的反应”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组织的反应”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组织形式。据此可知属于“组织的反应”,故选D项。考点二 国共十年对峙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3课标,30,4分,0.216)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

22、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B 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否定了农民游击战争在整个革命中的重要作用,A项错误;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C、D两项错误。知识拓展“左”和右,这个原本的方位名词被应用到政治上,开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开会的时候,主张激进、冒进的坐左边,主张保守、妥协的坐右边。由此,“左”就成为激进、冒进的代名词,右则指保守、妥协等。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王明推行“左”倾路线,具体表现为反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照搬苏俄十月革命的道路,主张“城市中

23、心论”,材料反映的就是城市中心论。2.(2016课标,29,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A 1930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色革命区域米价下降,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种情况的出现应与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有关,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排

24、除B项;当时根据地政府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知识拓展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有许多,如自然环境、政府政策、科技进步、生产者的积极性、水利灌溉等。本题中,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提高。1.(2015天津文综,6,4分)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

25、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的性质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故B正确。A、C、D属于土地革命的意义,不属于实质。2.(2014四川文综,6,4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内容可

26、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将资本家、富农当作团结的对象,而事实上,资本家、富农是可以团结起来为民主革命做贡献的。据此可知,该宪法大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故选C项。宪法大纲制定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排除A项;B项中“全面贯彻”的表述不正确;D项表述不当且与材料无关。1.(2015重庆文综,7,4分)“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组 教师

27、专用题组 答案B 解读材料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面对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愿意停止内战,与国民党携手抗日救国,从而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故选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A项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而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D项错误。2.(2015北京文综,18,4分)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

28、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答案D表中目录体现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A、B、C均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前,故可排除。正确选项为D。3.(2014福建文综,16,4分)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针对民族矛盾加剧而进行的政策调整,“八一宣言”是这种政策调整的具体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A项针对的是国内矛盾,也不是在长征期间;B项针

29、对的是党内问题;D项不是在长征期间。4.(2013广东文综,16,4分)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坚持国民革命路线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都是民主革命中的正确思想,故排除B、D两项。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属于右倾错误,故排除C项。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属于“左”倾错误,故选A项。考点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7课标,30,

30、4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的理解。据题干材料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倡导全民族抗战,这表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

31、要,故B项正确。知识归纳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全民族持久抗战;兼有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2016课标,30,4分)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答案D 国民党禁止刊载不利于自身专制统治的名词,目的是力图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国民党的这种行为不利于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A

32、项错误;国民党排斥“长征时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说明国民党不承认其他社会力量,这不利于塑造战时政府形象,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不能反映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C项错误。疑难突破“反映”类题目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的本质目的是力图维护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评析 本题以国民党禁止刊载某些名词为切入点,考查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政治意图,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把握国民党禁止刊载某些名词所反映的本质意图。3.(2015课标,30,4分,0.483)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

33、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加强了江苏、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军事力量和一些重点城市与交通线的防御力量。结合史实可知,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已侵略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民政府的这些举措有利于对日持久防御作战,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正确。答题指导 建设要塞区的目的是什么?防御工事的修建是为了防御什么?结合中国时局的变化和主要矛盾的

34、变化,可推知国民政府的用意。4.(2015课标,30,4分,0.25)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答案B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发行“联银券”和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目的是掠夺财富,转嫁战争负担,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是在占领区进行的,不是在国统区,A项错误;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活动也不是针对抗日根据地的,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物资管制问题,D项错误

35、。方法技巧 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时间信息:抗战时期;二、地域信息:北平(沦陷区);三、“不具备货币性质”。逐项分析备选项解答。5.(2014课标,30,4分,0.204)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答案A 1937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国民

36、政府正组织淞沪会战。从材料信息看,顾维钧希望与会各国在“道义上”“物资上”“财政和经济上”扶持中国,否则日本制造的“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将会难以制止。由此可见,顾维钧是在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故选A项。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C项。从表面上看,顾维钧好像有批评列强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意思,但是批评绝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争取到各国对中国的同情和帮助。评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应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含义作答。6.(2013课标,30,4分,0.47)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

37、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答案D抗战时期,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但该做法并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说明当时国民党中央不愿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仅能说明国民党中央对湖北“减租”的态度,并不能说明A、B两项,故排除A、B两项。C项表述太绝对,故可排除。知识拓展 抗战时期,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主政权规定:允许地主

38、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这是一种旨在减轻农民所受地租和高利贷剥削而不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土地政策。7.(2014课标,41,12分,0.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

39、发展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 答案示例:(“示例”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提示: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解析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

40、民族的神圣抗战。从材料信息看,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没有凸显国民政府抗战。因此可以从全民族抗战角度入手,联系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贡献,结合目录中的不足回答。注意用史实阐释,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解题技巧“修改建议”类试题,从“修改”的含义入手,可以对修改对象增加、减少、删除、合并或者调整结构等,解题时可以从修改对象的内容入手,分析其内涵外延回答。1.(2017江苏单科,10,3分)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41、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人民军队应发挥自己的特长,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人民军队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故选B项。粉碎第三次“围剿”发生在1931年,故A项错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赢得了伟大胜利,故C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由国民党组织的,与“人民军队”不符,故D项错误。2.(2017北京文综,17,4分)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宝岛回归”“家园沦陷”“血战台儿庄”“

42、全民族抵抗的枪声”“中共七大召开”A.B.C.D.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的时序思维能力。发生在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指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8年春;指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45年4月。故D项符合题意。命题评审 本题以历史地图的形式考查14年抗战期间的史实,要求考生将抗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进行排序,体现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考查,这提醒考生在复习时应关注历史地图及大事年表。3.(2017天津文综,8,4分)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

43、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B.C.D.答案C 本题考查伟大的抗日战争。根据题干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故正确。“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中国共产党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故正确。错在“全面”二字,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与题干材料中“总结七年来的经验教训”不符。1938年时,抗日战争尚未转入反攻阶段,的

44、说法过于宽泛,排除。4.(2016海南单科,20,2分)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答案B 1942年时,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团结各阶层力量共同抗日尤为重要。材料中适当减租的规定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抗战,故选B项。材料中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地主的利益,故A项错误;实行减租,保护了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利益,无法说明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故C

45、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5.(2016江苏单科,11,3分)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答案A 1938年正处于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这是国民政府应对战争持久化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与当时情况不符;C、D两项题干材料未反映,均排除。评析 本题创设情境,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机构改革,主要

46、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判断历史现象与本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抗战全面爆发后的时代特征思考。6.(2015江苏单科,10,3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答案D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是抗战的防御阶段。这一阶段,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共同御侮,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战局面,故选D项。西安

47、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A项错误;B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C项与史实不符,可排除。7.(2015安徽文综,16,4分)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答案A“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即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中共中央在决定中宣称“我们共产党人和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

48、继承者”,主要是为了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到底,故A项正确。8.(2014山东文综,19,4分)“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答案C 材料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指的是中华民族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共同抗日,故C项正确。A、B、D三项所处的时期,均不存在“整个民族有着统一的指挥”这一现象,故均可排除。1.(2015天

49、津文综,7,4分)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C 由图中的“1942”以及“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判断其纪念的是二战期间中美在缅甸合作抗日,故C正确。评析本题以徽章切入,图文并茂,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全面解读徽章设计的意义。2.(2015上海单科,26,2分)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

50、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景应出现在()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C.改订新约运动中D.渡江战役胜利后答案B 由题干信息“胜利屏”“中美英苏”即可知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故选B。3.(2014四川文综,7,4分)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希望中国成为战后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B.C.D.答案D二战后期,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支援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军事行动,故正确。美国支持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战后中国能牵制苏联,故正

51、确。苏联政府并未强烈要求中国参加联合国,故不符合史实。答案选D。4.(2013福建文综,20,4分)“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答案C 由“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可知文告发表于1941年,A是在1931年,B是在1937年,D是在1937年,仅C是在1941年12月7日,故选C。评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

52、确再认和再现二战的相关重要史实。5.(2013重庆文综,8,4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答案D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虽依然存在,但已退居次要地位,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D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具体因素,不是首要因素,均排除。6.(2013北京文综,19,4分)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

53、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答案C“苏区”是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的称谓,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愿意参加全中国的国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有意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所描述的历史阶段特征。7.(2013四川文综,6,4分)右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

54、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B.C.D.答案C 本题考查抗战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紧扣题干信息“1938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发生在1940年,发生在1945年。8.(2015天津文综,13,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55、(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分)答案(3)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即可找到答案;第二小问应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战后国际地位提高的角度组织答案。9.(2015重庆文综,14,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

56、。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2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4分)答案(2)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

5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析 第(2)问,提取左权家书的主要信息,从部队与家人两个角度概括家书的主要内容;据所学知识回答敌后战场的地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考点四 人民解放战争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7课标,30,4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本题考查抗战胜利后国共力量的变化。材料表明,中共领

58、导的群众组织力量和中共党员人数都比较庞大,体现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当时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阶级成分的变化,不能说明统一战线的范围是否进一步扩大,C项错误。技巧点拨 巧用历史阶段特征解答试题: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在学习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要探求阶段特征形成的主次原因,从深层认识该阶段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二是熟知该历史阶段的大事,明了大事之间的隐性结构关系;三是追踪阶段特征的不同归宿,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曲折性和复杂性。2.(2017

59、课标,30,4分)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及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从材料信息看,针对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的行为,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选B项。当时

60、社会主义阵营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并不能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故D项错误。1.(2016天津文综,9,4分)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

61、卷题组 答案D 从材料信息看,中共中央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的一切“丧权辱国条约”等,也就是说中共中央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故选D项。A、B两项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47年2月1日”不符,排除;该声明并不能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故C项错误。2.(2016天津文综,13,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

62、中国史纲(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4分)答案(2)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解析(2)从材料中“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回答第一小问,从农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援角度回答第二小问。(2016浙江文综,38,18分)(节选)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

63、,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C组 教师专用题组 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

64、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8分)(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8分)(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

65、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2分)答案(2)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3)反帝反封建。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解析(2)依据材料并回顾教材知识归纳即可。(3)第一小问实际考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即反帝反封建。第二小问从革命的领导阶级、纲领、道路等方面加以说明。(4)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66、语言一定要精练,并且要符合材料的主题。评析本题以著名学者的记述和毛泽东的论著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同时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牢固掌握教材主干知识。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40分)1.(2017天津十二校一联,6)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下列方案中“最合宜”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B.推翻资产阶级统

67、治C.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D.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答案C 1922年时,中国共产党力量薄弱,反革命力量异常强大,因此需要实现革命阶级联合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故选C项。就当时中共的力量而言,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属于联合的对象,故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故D项错误。2.(2017广东广州一模,30)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国内各香烟公司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

68、汉C.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D.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答案B 从材料信息看,革命群众积极参与,组成革命联合战线,因此该记载描述的是国民大革命,结合地点信息“武昌”可知B项正确。武昌起义时,不存在“革命联合战线”,故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时,中共未掌握革命领导权,故C项错误;D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中的“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不吻合,排除。3.(2017湖北黄冈三联,29)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69、)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答案A 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主张到群众基础好的农村进行武装斗争,不赞同到敌人力量较大的广东去,这实际上是对城市中心论的否定,说明了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故选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4.(2017河南六市一联,29)全面抗战时期,日本把夺取武汉作为其解决中国事件的战略决策,倾其全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并夺取武汉。然而当时的国际舆论在会战结束后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这反映出()A.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B.日本进攻武汉是侵华军事行动上

70、的重大失误C.中国抗战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D.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答案D 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制定了用空间换取时间、长期抗战的战略,故选D项。A、B两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C项排除。5.(2017江西百校联考,29)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A.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B.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C.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D.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答案A 解放战争后期,国

71、民党失败已成定局。从材料信息看,国民党大量吸收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并组织培训,说明国民党企图在四川负隅顽抗,故选A项。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无法说明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故B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并不能代表广大“民众”,故D项排除。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D项。对材料理解不清晰导致失误。民间帮会组织能够等同于民众吗?显然不能。6.(2016安徽合肥三模,29)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该宣言发表于()A.北伐战争时期 B.

72、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 从材料信息可知,该政党出师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统一政府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因此该宣言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故选A项。B、C、D三项都与材料中“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等信息不符。7.(2016安徽江淮十校三联,29)毛泽东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A.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B

73、.中共表明抗日形式和立场C.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D.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答案B 从材料中“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信息可知,中共抗战形式是追随国军抗战,立场是抗战到底,B项是正确的。A、D两项出现在1937年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之后,排除;C项中的“民间”表述不当,排除。8.(2016河南适应性考试一,31)1940年10月蒋介石接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作”。蒋介石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B.向英美展示中国陆军强大的战斗力C.希望英美

74、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D.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答案D 1940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认为“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旨在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故选D项。9.(2015福建福州质检,18)“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经共产国际提出,而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C.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不经共产国际提出,而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可知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处理了党内矛盾与分

75、歧,结合所学可知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故C项正确。评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入手,分析得出反映的是遵义会议,联系其影响回答。10.(2015江西南昌一模,30)程思远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反映了论持久战()A.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B.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D.对促进国

76、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答案B由材料信息可知,在蒋介石的支持下,论持久战的精神被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可见其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论持久战是中共提出的抗战主张,并非国共合作的成果,故C项错误;论持久战发表于国共合作时期,故D项错误。评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可以从材料中“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入手,分析其内涵解答。1.(2017福建泉州质检,30)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

77、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D.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40分钟 分值:52分)答案C 由题干涉及的时间可知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的中心工作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共强调领导农民运动进行反封建斗争,这说明中共将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故选C项。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中的时

78、间信息,联系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可以解答。2.(2017福建质检,30)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C.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答案C 材料中的“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都是国民党重点控制的地区,敌强我弱,因此不得不一再改变在这些地方建立根据地的设想,故选C项。长征初期,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并不周密,故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故D项排除。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D项。没在阅读题干材料的基础上思考导致失误。3.

79、(2017河南郑州二模,30)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反映了()A.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妥协B.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遇挫C.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答案C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和实行土地革命政策。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政府和军队改名,“停止没收地主土地”,这些政策有利于缓和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表达了国共合作抗日的诚意,

80、故选C项。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大规模内战基本停止,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保证的目的角度入手,联系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等知识解答。4.(2017山东潍坊3月,30)1938年11月,蒋介石提出:“我们这次抗战可以说只有两个时期,第一期的任务,在于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掩护我们后方的准备工作,确立长期抗战的基础第二期的任务,就是要承接前期奋斗的成绩,实现我们第一期中所布置的一切计划,发挥我们抗战的力量,以达到抗战胜利与建国成功之目的。”这说明蒋介石要()A.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B.

81、制定对日反攻计划C.坚持持久抗战战略 D.建立一党专政政府答案C从材料信息中的“第一期的任务”和“第二期的任务”可知,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政府坚持持久抗战战略,故选C项。A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D两项。解题思路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确立长期抗战的基础”等,思考回答。5.(2017东北三校一模,30)据学者饶斯基的估算,19141934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2.5%。按此推算,19331953年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应增加1.63倍,而实际上这一时期只增加了28%。这说明()A.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共内战对经济影响不大B.日本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型C.两次

82、世界大战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D.日本的侵略战争打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答案D 19331953年,我国经历了日本侵华和解放战争,长期社会动荡,日本的侵略战争打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此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远不如预期,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日本的侵略导致中国现代化发展缓慢,并未导致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型,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C项。没有认真审题导致失误。6.(2016广东广州一模,30)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

83、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答案B材料信息反映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A项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发生在19241927年,C项发生在1937年,D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选B项。解题技巧 注意关键信息“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分析该现象出现的时间即可。7.(2016湖北武汉四调,28)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

84、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答案D材料中“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民党为旗帜进行斗争的策略,“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斗争的策略,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前半部分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B项排除;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失败,故C项错误。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考生误以为此时仍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而实

85、际上,1927年9月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8.(2016北京海淀3月,17)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答案D从材料信息“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可知,该失误是指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选D项。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C项,

86、考生仅思考“战略失误”是什么,并未思考“战略失误后”国民党的举措。9.(2015广东广州一模,17)“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A.出师北伐 B.开始长征C.奔赴抗日前线 D.挺进大别山答案B 注意题干中的“苏维埃工厂”“瑞金”等信息。苏维埃工厂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材料中“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可知该事件是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故选B项。10.(2015湖南十三校二联,30)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其最能说

87、明()A.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的失败B.日军攻占中国大片领土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D.相持阶段中日僵持进攻比率武汉会战前日方百分之九十四中方百分之六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日方百分之五十六中方百分之四十四日军每日前进里程武汉会战前四十公里1939年底二百公尺1940年底不进反退答案C 从材料信息看,武汉会战后,日军进攻比率缩小,每日前进里程减少,这是中国人民持久抗战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日军攻占中国大片领土,故B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意味着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的失败,表格中涉及武汉会战前后日军进攻情况,不只是抗战相持阶段,故A、D两项错误。11.(2017内蒙古包头一模,41,12分)阅读

88、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内容20世纪80年代前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论著中,一般都以1937年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人们也常常把1937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称为“抗日战争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开始讨论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1990年后持“十四年抗战”观点的学者越来越多。人们在书写中国抗日战争史时也大多从1931年写起2015年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中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十四年艰苦曲折的斗争”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9、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表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12分)二、非选择题(共12分)答案 示例:观点: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或抗日战争持续的时间是十四年。(2分)论述:19311937年,局部抗战,战事主要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东北抗日游击队、上海守军和全体市民、国民党爱国官兵抗战)。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5分)19371945年,全国性抗战。(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共产

90、党开辟敌后战场、全国各阶层民众支持抗战)。这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有力地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抗战对彻底战胜法西斯起到了重要作用。(5分)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提炼此观点,联系世界史和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注意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解题思路 要从材料中对抗日战争的介绍角度提炼观点,观点应鲜明;在论述时,注意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相结合。1.(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调,8)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

91、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选择题 C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创新题组 评论一:是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答案B 从材料信息可知,这一事件以和平的方式抗日,参与者包括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选B项。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C

92、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故D项错误。解题思路 从和平抵抗、各阶级联合等信息判断该历史事件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的影响。2.(2017山西太原一模,30)“那里的纪年方式混乱不堪:公元、民国、昭和、大同、康德;那里有很多人群共生共荣:本地人、逃荒去的、开垦去的、侵略去的、做梦去的。”文中的“那里”应是()A.18401911年的中国上海B.18951945年的中国台湾C.18981997年的中国香港D.19321945年的中国东北答案D 题干中“公元、民国”体现的是公元纪年和中华民国纪年;“昭和”是日本的年号;“大同、康德”是溥仪伪满洲国的年号,“那里”应属于19321945年的中国东北地区,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解题思路 注意关键信息“昭和”“大同”“康德”,分析备选项即可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