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高考中常见的相关计算 必考点3 人文地理事象的相关计算栏目索引 明考向 对点练 析考点 悟真题 01020304考向1 人口数量的计算(2016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1题。悟真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解析 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1)右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B.C.D.解析(2)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析 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数量
2、可以分别计算出来。19101930年人口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增长数量最多。解析 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解析 解析(2)20052010年
3、,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 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提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考向2 城市化的相关计算1.(2015重庆文综)右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右图,回答(1)(2)题。(1)右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解析 (2)右图中20002
4、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解析 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解析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解析 考向3 经济活动的相关计算(2016浙江文综)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5、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解析 (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
6、,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解析 返回 明考向 返回 1.结合各种统计图、表,分析相关数据及变化,探究所涉及的人口数量变化、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人口问题、相应措施等核心知识。2.以统计图表切入,考查城市化及带来的影响。3.用同一时期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区域的各种产业活动差异。4.用不同时期数据的变化,分析某区域产业活动的发展变化、原因、影响及相应措施。析考点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有关人口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0%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 100%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100%人口性别比是总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来表
7、示 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现有人口原有人口原有人口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计算 复种指数是指某农业地区一年内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已开垦的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 工业区位的计算 工厂偏向运输费用最低的区位,假定某个工厂其原料来自两个地区,那么原料地和市场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区位三角形,在区位三角形内存在着一个总运费的最低点,这个点就是工厂的最理想的区位。如上图所示,生产1吨产品供
8、应市场N,需用M1地原料3吨,M2地原料2吨,工厂区位则应是M1、M2和N的重心 各类构成比例的计算 主要是农业产值构成、工业产值构成、能源消费构成、GDP中各产业的构成等的计算 易错点(1)忽视绝对数量与相对比值的概念,二者混淆。(2)忽视统计图中坐标单位、数量级。(3)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迁移)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4)人口总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增长率的正负。增长率大于0,则人口总量增加;增长率等于0,则人口总量达到最大或最小值;增长率小于0,则人口总量减少。(其中,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迁移增长率,增长率由正值减少到0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值,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时,
9、人口总量达最小值。)返回(5)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延缓人口老龄化;可以推迟人口总量峰值的到来时间;可以降低人口性别比。题组1 人口数量的相关计算1.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对点练 12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74 382 809 78 659 903 人口比例(%)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年份
10、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74 382 809 78 659 903 人口比例(%)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12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的读取与分析能力。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所以A错;苏南人口的变化比例与苏北、苏中有关,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受人口基数的影响,2000年与2010年人口基数
11、不同,所以C错;江苏省人口的数量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双重影响,所以D错。12(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B.C.D.解析 从三角坐标图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65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迈进,所以正确。解析 122.老少比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解析 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少儿014
12、岁人口数国家 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 波兰 15 87 西班牙 15 113 白俄罗斯 15 93 匈牙利 15 107 A.波兰B.西班牙 C.白俄罗斯D.匈牙利 12题组2 城市化的相关计算1.读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对比表(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完成(1)(2)题。年份 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城镇人口(万)户均人口(人)性别比 2000 5 986.0 6 245.3 25.52%67.03%7.45%1 664.7 3.51 106.61 2010 5
13、 950.1 6 862.0 17.98%71.84 10.18 2 559.1 3.09 103.39 123(1)2010年与2000年相比,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提高大约()A.15%B.27%C.43%D.56%解析 年份 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城镇人口(万)户均人口(人)性别比 2000 5 986.0 6 245.3 25.52%67.03%7.45%1 664.7 3.51 106.61 2010 5 950.1 6 862.0 17.98%71.84 10.18 2 559.1 3.09 103.39 12
14、3(2)有关表格中数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年份 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城镇人口(万)户均人口(人)性别比 2000 5 986.0 6 245.3 25.52%67.03%7.45%1 664.7 3.51 106.61 2010 5 950.1 6 862.0 17.98%71.84 10.18 2 559.1 3.09 103.39 123A.常住人口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到省外务工的人数增多 B.户均人口数下降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有关 C.性别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向省外人口性别比低 D.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
15、出现的新变化,受省际人口流动和迁移影响明显解析 性别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向省外人口性别比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常住人口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到省外务工人数增多;户均人口数下降与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有关;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受省际人口流动和迁移影响明显。解析 1232.右图为某四城市城区人口资料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四城市中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城市人口增长率相同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C.城市人口基数最大 D.城市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慢 解析 123(2)目前城市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其原因最可能是()A.外来老年人口大量迁入B.人口出生率较低 C.中青年
16、人口的大量迁出D.人口总量较大 解析 解析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而人口机械增长率达2%,人口变动达10万人,最有可能是中青年人口的大量迁出。1233.图甲为北京制造业、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图乙为1996年、2001年北京市制造业人口密度与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比值(R值)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23(1)影响北京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密度 交通通达度 制造业分布 城市化水平 A.B.C.D.解析 123(2)读图乙,1996年、2001年北京市R值变化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是()123A.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B.R值的极大值离
17、市中心变远,说明北京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北京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C.R值变大,说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D.大约离市中心30千米的地方,R值最大,说明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密度都达到最大值 解析 123题组3 经济活动的相关计算1.读“美国某商品主要进口市场份额分配表”(%),回答(1)(2)题。年份 日本 意大利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印尼 1970 25 33 1 27 0 0 1974 2 23 3 33 0 0 1978 2 17 8 31 0 0 1982 1 12 19 38 1 0 1986 0 7 19 46 3 0 1990 0 5 18 19
18、30 4 1994 0 4 23 2 62 7 12(1)此类商品最可能是()A.钢铁B.汽车 C.啤酒D.鞋类解析 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仔细读表可知,1970年该产品主要从意大利、中国台湾、日本等国家或者地区进口;1994年主要从中国大陆、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可见该类工业转入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的中国,在四个选项中,钢铁属于原料、动力导向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汽车和啤酒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故排除B、C项;鞋类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选项D正确。解析 12(2)影响该项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 C.交通D.技术解析 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发达国家或地区的
19、经济结构调整,这些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失去竞争优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我国实施的对外开放为外企的进入提供了契机,故选项B正确。普通鞋类制造业转移主要考虑劳动力,对市场、交通、技术要求不高,故排除A、C、D项。解析 122.下列资料为“我国某省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及“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据此回答(1)(2)题。年份 总产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0年 200 47 36 17 1999年 1 023 19 45 36 2008年 6 110 13.4 54.4 32.2 1212(1)1990以来,该省()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 D.环境承载力下降 解析 12(2)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 C.2008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D.2008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 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但差距在缩小,到2008年城市化水平接近40%,正处在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逆城市化阶段。解析 返回 12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