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006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5页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题型攻略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题型攻略 文言翻译题:把握语境,精准翻译1.强化翻译的语境意识,把握结合语境的要点。2.精准翻译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得分点。复习要点 栏目索引 强化规范 研究真题问答 体悟审答要点 突破题点 找准核心题点 精准细透突破 强化规范 研究真题问答 体悟审答要点 一、请认真研读课标卷近三年文言文翻译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 2014年新课标全国旧唐书 于休烈传(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得分点:亲贤、推毂、曾,译出大意)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

2、案考生现场答案 2014年新课标全国明史韩文传(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韩文)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得分点:伏阙、疏,译出大意)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 2015年全国宋史孙傅传(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得分点:“不吾索”句式,庶或、济,译出大意)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 2015年全国北史来护儿传(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陛下兴起战事

3、,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得分点:军旅、咨怨、游幸,译出大意)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 2016年全国甲明史陈登云传(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得分点:岂、胜、龃龉,译出大意)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 2016年全国乙宋史曾公亮传(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得分点:“锡”通假,虔、安,译出大意)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 20

4、16年全国乙宋史曾公亮传(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得分点:尝、救正、讥、固宠,译出大意)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 2016年全国丙明史傅珪传(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得分点:忠谠、报,译出大意)1.认真研读所要翻译的句子及其参考答案,你能发现它们有何特点?答案 选句全是叙事性语句。得分点主要设在实词上,兼及虚词及特殊句式,对“保持句意正确”要求高。个别实词译起来稍有难度,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1

5、)句中的“龃龉”。以直译为主,极少数地方要求意译。答案 2.请比较考生现场答案与参考答案,你能发现考生现场答案存在什么问题吗?请结合现场答案说明。答案 二、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体悟课标卷翻译题的特点和要求,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1.蔡京每为帝言,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大兴工役。两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又欲广宫室求上宠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逼侧之状。贯俱听命,各视力所致,争以侈丽高广相夸尚。(选自宋史奸臣传蔡京传)译文:_ _(蔡京)又想扩大宫室规模以求皇帝的恩宠,召童

6、贯等五人,暗示说宫中狭窄简陋。(关键词:“广”“辈”“风”“禁中”)答案 参考译文 2.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选自周书卢柔传)译文:_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关键词:“弱冠”“解”“属文”)答案 参考译文 返回 突破题点 找准核心题点 精准细透突破 核心题点一:全面把握语境 一、高度认识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坚决改掉脱离语境翻译的坏习惯 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

7、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中的全篇语境。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

8、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二、联系语境翻译的着力点(一)关注文段内容 1.记叙性文段(1)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关系 例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孙)堪字子稺,河南缑氏人也。明经学,有志操,清白贞正,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取于人,以节介气勇自行。王莽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营保间,堪尝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4分)郡中咸服其义勇。(选自后汉书儒林列传下)解析 本题4分,“陷敌”1分,“无所”1分,大意2分。得分点“陷敌”“无所”是翻译的

9、难点所在,学生很容易将“陷敌”误译为“陷入敌人的包围中”,而将“无所回避”误译为“没有地方躲避”,这些错误的出现缘于学生对孙堪身份及性格特点的忽视。文段一开始就介绍了孙堪有学问、有志操、有勇气的儒者形象,尤其从“以节介气勇自行”及后文“郡中咸服其义勇”的效果看,这是一个英勇无畏而得以为人所认可的勇者形象。因此,“陷敌”应译为“攻入敌阵”,而“无所回避”应译为“没有什么逃避的(或:全然不逃避)”。这里的“陷”与“冲锋陷 阵”的“陷”同义,表示主动攻入,而不是被动沦陷;“无所”本是课内积累的复音虚词,如鸿门宴中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学生如果能充分关注语境,便能将脑海中这“休眠”的文言知识“

10、唤醒”,做到学以致用。全句应翻译为:孙堪曾经全力迎战而攻入敌阵,他全然不逃避,多次受伤,宗族的人都依靠他(脱险)。例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014年高考广东卷节选)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相传以为神明。(选自宋史刘敞传)解析 本题3分,补出“知”后的省略成分“刘敞”1分,大意2分。要补准“刘敞”这一省略成分,学生必须关注人物关系。从“敞见而察其冤”“敞曰:冤也。亲按问之”两处可见刘敞一开始便察觉到王甲的冤情,并一

11、直坚持自己的判断,后来还亲自审问来为他洗清冤情。当事人王甲也明白“能为己直”的人只有刘敞,才敢以实情相告。全句应翻译为: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译文:_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韦敻,字敬远,京兆杜陵人。(魏)太祖经纶王业,侧席求贤,闻夐养高不仕,虚心致悦,遣使辟之,虽情逾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选自周书卷三十一)(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夐屈服(屈身、屈就)。(魏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能强迫改变他的志向。(关键点:辟、屈、重,“弗之夺也”句式,省略的主语)答案 2.(2

12、016北京)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译文:_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

13、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取材于管子轻重)(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没有武器来应对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关键点:应、奉、归,补充主语)参考译文 答案(2)事件经过 例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014年高考广东卷节选)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选自宋史刘敞传)解析 本题4分,“径”1分,“故”1分,大意2分。得分点“径”“故”是翻译的

14、难点,同时,如果大意分中的1分落在“易”上,“易”也成为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些难点,便要梳理文段中的事件经过。“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交代了刘敞出使契丹行走的路线,以及契丹人选择这条路线的意图。而“敞质译人曰”的“质”表明刘敞对既定路线的不满,“何为故道此”的“故”译为“故意”,与质问的语气相符,内容上与契丹人“欲夸示险远”的意图相应,而下文“译相顾骇愧”也正显示出契丹人意图被识破后的尴尬。刘敞认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是“自松亭趋柳河”,这条路“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径”与原路线“回屈”的情况相反,当译为“直”;“易”与“险”相反,

15、当译为“平坦”;而“不数日可抵中京”则与“殆千里”“远”的情况相反。可见,刘敞的确熟悉两地的山川道路,他的质疑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全句应翻译为:(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道路呢?即时小练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临川靖惠王宏,字宣达,文帝第六子,武帝之介弟也。宏妾弟吴法寿性粗狡,恃宏无所畏忌,辄杀人。死家诉,有敕严讨。法寿在宏府内,无如之何。武帝制宏出之,即日偿辜。南司奏免宏司徒、骠骑、扬州刺史。武帝注曰:“爱宏者兄弟私亲,免宏者王者正法,所奏可。”十七年,帝将幸光宅寺,有士伏于骡骑航待帝夜出。帝将行,心动,乃于朱雀航过。事发,称为宏

16、所使。帝泣谓宏曰:“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颠坠,汝何为者。我非不能为周公、汉文,念汝愚故。”宏顿首曰:“无是,无是。”于是以罪免。(选自南史卷五十一,有删改)译文:_(1)死家诉,有敕严讨。法寿在宏府内,无如之何。死者家属告状,梁武帝下诏严加追讨。吴法寿躲入萧宏的府第,有关部门无计可施。译文:_(2)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颠坠,汝何为者。我非不能为周公、汉文,念汝愚故。我的才能胜过你一百倍,做天子还恐怕会被推翻,你如何能行呢?我不是不能像周公、汉文帝那样(诛杀兄弟),只是考虑你愚笨的缘故。参考译文 答案 2.议论性文段 议论性文段语境的把握,首先要把文段中观点与材料两部分区分开,理清段内层

17、次关系;其次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并列、因果、转折、假设关系;最后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事理逻辑。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014年高考湖南卷节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选自明杜琼雪屋记)解析 本题3分,“木”“土”的活用1分,“颠”1分,大意1分。得分点“颠”是难点所在,学生可能会误译为“癫狂”“颠簸”,而正解当为“跌落”。依据前文“巢于木”的提示,这“木处”便是在树上住,既是在高处,就有跌落下来的危险。学生译为“癫狂”可能是由“病”推测出

18、来的,但这不符合事理逻辑,“住在高处”与“人精神疯癫”无法建立因果联系。学生译为“颠簸”或是“摇晃”,与“在树上住”有一点点联系,但依然不合理,因为“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这句中的“患”是“灾祸”的意思,“颠簸”不足以成为“灾祸”,“跌落”才是让人们害怕的事。全句应翻译为: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译文:_即时小练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臣亦闻古之善观人国者,如良医之切脉,知其受病之处而逆其必殒之期,初不为肥瘦而易其智。官渡之师,袁绍未遂弱也,曹操见之以为终且自毙者,以嫡庶不定而知之也。咸阳之都,会稽之游,秦尚自强也,高祖见之以为当如是矣,项籍见之以

19、为可取而代之者,以民怨已深而知之。盖国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虏今并有之,欲不亡何待!臣故曰“形与势异”。惟陛下实深察之。(选自美芹十论)国家灭亡时,一般没有像百姓心怀不满、没有确定嫡子还是庶子接班这样残酷的,但是敌人现在这两种情况都有,想不灭亡还等待什么时候!参考译文 答案(二)关注句子结构关注句子结构即要关注句子内部词语的搭配,以辨明词性或活用的情况。如果上下文语境中有对称结构,也需要重视和关注,它能帮助我们辨明词性或推断词义。1.句内搭配 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014年高考辽宁卷节选)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注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

20、梗。(5分)(选自宋史赵立传)注 张敌万:盗贼首领。解析 本题5分,“窟穴”1分,“通”1分,“梗”1分,大意2分。要落实得分点“窟穴”,需关注句内词语搭配。“贼张敌万窟穴其间”一句中没有动词,该句句式上既然不是判断句,就必然要有一个词活用为谓语动词。“贼张敌万”适合作主语;“其间”是方位词,常作状语;名词“窟穴”便承担起动词的职责,译为“建造巢穴”;“其间”前需相应地补充介词“于”,介宾结构作后置状语修饰“窟穴”。全句应翻译为: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2.句间对称 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

21、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3分)(选自名实说)解析 本题3分,“身”1分,“指摘”1分,大意1分。“指摘”这一动词沿用至今,比较容易翻译;“世”也相应地译为能实施批评行为的“世人”。而得分点“身”容易被误译为“身体”,这是对句间对称关注不够。“身之便安”和“世之指摘”对称,“身”和“世”都应指人,与“世人”相对的便是“自身”。全句应翻译为:自己的安适,无暇考虑;世人的批评,不敢逃避。译文:_即时小练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

22、句子。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选自颜氏家训治家)俭省,说的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说的是对那些处于困难危急情境的人也不体恤。(关键点:“之谓”为宾语前置)参考译文 答案 6.(2015重庆)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选自元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

23、)译文:_(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关键点:“一方之良”“一言之善”为定语后置;“重币”“师”,根据句中语法搭配关系,活用为动词,译为“携重金”“拜为师”)答案(三)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截取片段要求翻译的语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样的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1.了解说话人对话前后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话之后的结果如何,等等。2.关注该语句所在“说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

24、是什么内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代词“之”本该译为“我”却译成了“他”等。即时小练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

25、四海。”中宗纳峤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选自旧唐书殷峤传)译文:_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于史书,陛下还是考虑一下,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关键点:“行戮”(“进行杀戮”“施行死刑”)、“其”(“还是”等)、“伏愿”(“私下希望”“我跪地希望”等),保持文意通顺 参考译文 答案 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贾黯,字直孺,邓州穰人。黯自以年少遭遇,备位谏官,果于言事。时言者或论事亡状注,辄戒励穷诘。黯奏:“谏官、御史,迹既疏远,未尝预闻时政,不免采于传闻,一有失言,而诘难沮辱随之,非所以开广言路。请如唐太宗用王珪、魏徵故事,每执政奏事,听谏官一人

26、随入。”时帝初即位,王广渊、周孟阳以藩邸之旧,数召对。黯言:“俊义满朝,未有一被召者,独亲近一二旧人,示天下以不广。请如太宗故事,召侍从馆阁之臣,以备顾问。”帝尝从容谓黯曰:“朕欲用人,少可任者。”黯对:“天下未尝乏人,顾所用如何尔。”退而上五事:一、知人之明,二、养育以渐,三、材不求备,四、以类荐举,五、择取自代。(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注 状:状文。译文:_(1)请如唐太宗用王珪、魏徵故事,每执政奏事,听谏官一人随入。请求像唐太宗任用王珪、魏徵进谏旧例,每当执政上奏言事,任凭谏官一人随时进入。(关键点:如、用、故事、每、听)译文:_(2)帝尝从容谓黯曰:“朕欲用人,少可任者。”黯对:“天下

27、未尝乏人,顾所用如何尔。”皇帝曾经私下对贾黯说:“我想任用人才,但很少有可以任用的人。”贾黯回答说:“天下从来就不缺少人才,只不过是如何使用罢了。”(关键点:尝、者、乏、顾、尔)参考译文 答案(四)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检验,看看是否合乎文理、事理、情理,是否与上下文连贯衔接、顺畅得当核心题点二:精准翻译三大“得分点”一、精准翻译关键实词(一)审题要审出关键实词 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审该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只有审出采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就实词而言

28、,哪些实词可能成为采分点呢?1.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采分点。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在确认这些实词为采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二)精准翻译五类关键实词 1.精准翻译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

29、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采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译文:_即时小练 9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幼好学,博贯经史。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再迁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书籍。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金鱼袋和紫衣,改任在秘阁当值。正

30、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查访询问。(关键点:“直”,当值;“会”,恰逢、正赶上;“检讨”,整理、查核;“故事”,旧例,以往的事迹;“访问”,查访询问)答案 参考译文 2.精准翻译活用实词 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其法有二: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意义。二是译到位。何谓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

31、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代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即时小练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

32、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二)译文:_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关键点:“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铤而

33、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答案(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译文:_蔡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王聚奎又不听从。(关键点:去、险、栅、毋、逾)答案 参考译文(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3.精准翻译多义实词 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

34、”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讲,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讲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即时小练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年,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

35、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

36、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关键点:飨、谨、遇,句意对)答案(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译文:_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赶快进入营垒(城堡)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关键点:即、收保,句意对)(2)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译文:_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关键点:佯、委,句意对)(3)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参考译文 4.精准翻译疑难词 考场翻译中一定会碰到疑难词。命题者是想用这些“拦路虎”来考查考生的语境把握能力和推断能力。对此,不要紧张,相信依据语境和平日的积累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

37、能联系语境,善用多种推断方法,一定会准确译出这些疑难词。疑难词有以下两种情况需好好处理:该字或其义极陌生,但调动平时的积累或结合语境一定可以推断出来。如“毁淫祠数百区”一句中的“淫”,就可联系课文岳阳楼记中“淫雨霏霏”的“淫”之“多余、过多的”义项,推断该处“淫”为“多余的”或“滥建的”意思。该字(或词语)理解困难因文化常识积累不够所致,此时必须积累文化常识。如古人名字称谓知识,或专有名词,如“致仕”(指官员退休)等。通常表现是不懂古人名字称谓而强行翻译。即时小练 1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石扬休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徒

38、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曰:“昌言来,必赒我矣。”扬休卒不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选自宋史)答案 译文:_(石扬休)后以侍从官身份还乡,往昔一同生活贫苦的人还在,都说:“石昌言来,肯定会救济我们了。”(关键词:畴昔、贫窭、赒)参考译文 5.精准翻译通假字 通假字虽然不常出现在翻译中,但是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否译出通假字的本字本义,关键在于识别。翻译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而要找出其“通”的是何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找出本字后翻译出来,如果觉得它很合乎语境,那就说明译对了这个得

39、分点。即时小练 1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辛次膺,莱州人。绍兴间,擢右正言。除直秘阁、湖南提刑。金好成,次膺极愤慨,痛谏曰:“臣近观邸报,乃知朝廷遽欲屈己称藩,臣未知其可。父之仇不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书奏,不报。金陷三京。(选自宋史辛次膺传)答案 译文:_陛下放弃仇恨,宽释怨怼,使您这万乘之尊的帝王身份降下来来取悦仇敌(金朝),天下的百姓,果真就能消除他们的怨痛来遵从陛下的志向吗?(关键点:降、说、果、从)参考译文 二、精准翻译关键虚词(一)审题要审出关键虚词 1.如果句中出现了高频虚词(即考试说明规定

40、的18个虚词),尤其是“以”“其”“因”“乃”等词,它们可能是得分点的虚词。2.如果句中出现了常见的副词,如“比”“已”“既而”“辄”等,它们可能是得分点的虚词。3.如果句中出现了复音虚词,如“所以”“无乃”“庶几”“得无”“奈何”“何以”等,它们可能是得分点的虚词。(二)精准翻译三类关键虚词 1.精准翻译高频虚词 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以”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凭借”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另有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

41、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在语境中的确定。“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4.(2015重庆)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

42、之晚也。(选自元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答案 译文:_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关键点:卒、且、乃、是)15.(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选自后汉书史弼)答案 译文:_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关键点:以、谒、因、达)2.精准翻译常见副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

43、中出现频率高,定为得分点的不少。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3)表共同:共、同、并、相。(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

44、、又、亟。(7)表敬谦:幸、辱、伏惟,窃、敢、请、敬、谨。(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即时小练 1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说者

45、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答案 译文:_(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关键点:说者、骤、且、诣,句意通顺)(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译文:_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关键点:寝、衔、构,“卒为所构”被动句式,句意通顺)参考译文 3.精准翻译复音虚词 复音虚词也叫固定虚词,它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世代沿用,约定俗成。因此,译句中只要出现它们,按照固定

46、义翻译就行了。这类虚词多与固定句式结合在一起,翻译时适当注意句式。请看部分例子。固定虚词 固定语义 无乃 恐怕 庶几 或许/希望 无以 没有用来的 无所没有什么的(人、事、地方)然而 既然这样,那么(但是)虽然 虽然(即使)如此,但是 向使 假设,如果 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7.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也。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选自后汉书范滂传)答案 译文:_像范滂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按照官府礼仪(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

47、来要求他呢?现在成全他辞官的名声,难道不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关键点:“若者”、格、去就、得无)参考译文 18.(韩)滉,字太冲,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薄最详致。大历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干言状,滉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代宗命御史行视,实损田三万余顷。始,渭南令刘藻附滉,言部田无害,御史赵计按验如藻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实,害田三千顷。帝怒曰:“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贬南浦员外尉,计亦斥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选自新唐书)答案 译文:_县令,是用来抚养百姓的,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关键点:所以、恤隐、句式)参考译文 三、精准翻译

48、特殊句式(一)善于根据语言标志辨识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在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能把特别明显的句式译出,但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原因多样,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辨识特殊句式,除结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识也十分重要。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特 殊 句 式 一 般 都 有 语 言 标 志,如 判 断 句 多 以“者 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考生

49、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2.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和省略句。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识。(二)精准翻译四类特殊句式 1.精准翻译无标志判断句和特殊句式 一般而言,特殊句式总有语言标志,这些标志就是我们判断句式的主要依据,包括判断句和被动句。但也有例外,就是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和被动句。因为无标志,所以较隐蔽。要想译到位,全凭对文意的把握。当然,也有小技巧可以辅助。如无标志判断句,译时可加“是”字而意思不变。句中出现了“是”字,当它处在主语位置时,“是”是“这”的意思,该句一般为

50、判断句,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对于无标志被动句,可用两个方法判断。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的基本 意义的,是被动句。如“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动词“夺”前面加“被”,没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被动句。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结构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译文:_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9.(2013广东)咏(指传主张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答案 傅先生是天下很

51、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关键点:“傅先生”与“天下贤士”都是名词性的,这是一个名词性成分直接作谓语的判断句,翻译时应补出来谓语动词“是”;“名”与后面的“之”连用,“之”作宾语,所以“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参考译文 译文:_20.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选自刘向说苑尊贤)(1)臣居乡三逐

52、,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答案 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关键点:“走”,跑;句意通顺)译文:_(2)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答案(他)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关键点:“居乡三逐”,意念被动句;“是”,表示判断;“不容众”,省略了“于”的被动句)2.精准翻译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在特殊句式中类型最多,较为复杂,翻译时要细心辨别。宾语前置句类型 例 句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唯利是

53、图(成语)代词“自”作宾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即时小练 2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之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选自说苑至公)(1)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答案 译文:_楚国令尹子文的族人有触犯刑法的,法官逮捕了他,听说是令尹的族人就又释放了他。(关键点:“令尹”“廷理”,官名;

54、“干”,冒犯,触犯;“拘”,拘押;“释”,释放;“之族”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拘之”“释之”中的“之”都是代词,指“干法者”,译为“他”;“也”,句中语气助词,不译;“而”,就)(2)不之刑也,吾将死。答案 译文:_不惩治他,我就要去死。(关键点:“刑”,惩罚;“不之刑”,宾语前置,即“不刑之”)参考译文(3)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译文:_国人听说这件事,说:“像令尹这样办事公正,我们还担心什么呢!”(关键点:第一个“之”是代词,可译为“这件事”;第二个“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若”,像;“公”,公正;“党”,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何忧”,宾语前置

55、,即“忧何”,担心什么)3.精准翻译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在考场上特别容易被考生忽略,是最不容易译到位的句式。请看下表,用心体会。定语后置句类型 例 句 用“之者”或“者”“之”作标志 马之千里者(马说)蚓无爪牙之利(劝学)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数量短语作定语后置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即时小练 2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

56、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选自欧阳晔传)(1)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答案 译文:_起初他担任随州推官,解决了难以判决的案件三十六件。(关键点:“之者”定语后置,狱)(2)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译文:_鄂州崇阳,向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调欧阳晔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判决了一百多宗久拖不决的案件。(关键点:素、徙;“百余事”作定语后置,译时不强求调整语序)(3)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57、译文:_桂阳有争船相斗至死的百姓,他们的案件长久没有判决。(关键点:“民有争者”定语后置)4.精准翻译省略句 省略是文言语言最突出的现象之一。考生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出省略成分,这样,才能使译句表意精密、清晰,表达更加流畅。省略句类型 例 句 省略主语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省略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承前省略谓语)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省略宾语 项

58、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省略兼语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即时小练 2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

59、卧总留台。及 渐 笃,追 赴 宫 所,乘 担 舆 入 殿,将 至 御 座 乃 下。太 宗 对 之 流 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答案 译文:_(他)不用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人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关键点:“格物”,要求他人;“收叙”,任用;“隔”,排斥)(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译文:_如果(他的病)稍微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因此变得满面凄怆。(关键点:“微”,稍微,略微;补出省略成分“病情”;“见”,露出)参考译文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