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935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工业文明的崛起 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朝代歌:原始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周(前1046-前770),春秋(东周)战国(前770-前475-前221)秦(前221-前207),两汉(前202-8,25-220)三国(220年280年)晋(265420年),晋后南北(420589)分,隋(581-618)唐(618-907)五代(891-979)宋(960-1127-1279),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44-1840-1912晚清)及民(1912-1949)。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500年左右,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航路开辟

2、,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以新航路开辟为契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两次工业革命则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

3、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居支配地位,它促进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以金本位制为特征的多边贸易体系和世界货币。世界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不断繁多。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分工出现细分的趋势,因而使国际分工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部门间的分工向部门内分工转化,这使部门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出现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此外,世界市场区域化、集团化发展日

4、益明显,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各国纷纷把先进技术用于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因此,世界技术贸易市场发展非常迅猛,技术贸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业文明的“欧风美雨”吹到了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相继出现。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历史影响重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动了一系列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由农耕文明时代逐步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西方文

5、化的传入,对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习俗、交通、通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并存。基本线索:一是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二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三是世界市场由雏形到最终形成的发展历程。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要从16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17至18世纪的工场手工业、19世纪中期的工业资本主义等阶段把握,重点运用全球史学范式及文明史学范式分析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一般包括生产力的飞跃、生产关系的变革、阶级关系的巨变、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要分16至18世纪的

6、西、英、荷等国际19世纪中期以后的欧美国家等两个历史阶段,分析对比两个不同时期殖民扩张的背景、进程及其影响等方面。尤其要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的历史影响,同时关注大国崛起与衰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世界市场由雏形到最终形成的发展历程,一方面要注意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雏形到形成确立的四个发展阶段的背景、表现和特点,另一方面要重点从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分析各个时期世界市场的发展对东方国家,尤其对中国的深远历史影响。中国在西方殖民者冲击下被迫打开大门,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在三座大山挤压下创造出一些业绩,但不断遭受挫折。同时,西方近

7、代文明也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及大众传媒产生影响。但中国的变化明显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所以复习本单元时可以链接必修1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必修3中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于发展”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等单元的内容,还可以适当地联系选修1中的“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内容。【重点难点】(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4)垄断组织的出现及其作用。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导入新课】公元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

8、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其中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考试大纲】新航路的开辟【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历史概念】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路和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文档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

9、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价格革命:又叫物价革命(Price Revolution),是指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人入侵美洲,破坏了美洲印地安人的印加和阿兹提克文明,并且掠夺大量贵重金属(主要是黄金白银)输入欧洲,但是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增加,以致商品农产品产量不足,物价急遽上涨,尤其是粮食价格。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价格

10、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市场有狭义、广义之说,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市场交换场所,是世界各国通过互助合作和贸易往来建立起来的商品交换的领域。广义世界市场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经济社会的整体。这两方面联系密切,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后者是前者发展的结果。世界范围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国际交换具有了普遍性。各个国家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相协调,形成普遍的世界交往,这样作为流通过程要素的狭义世界市场把各个国家联结为世界范围内统一的经济整体,这就是广义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主要国家确立的过程、资产阶级启蒙思

11、想传播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决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的经济基础。【知识梳理】 一、东方的诱惑 1原因 (1)经济方面: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2)社会方面:欧洲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3)政治方面: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4)宗教方面:基督教会为了传教,号召“圣战”。 (5)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传统商路。 (6)思想方面: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 2条件 (1)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具备了组织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实力。 (

12、2)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相信地球是圆的。 3.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走在了前列? (1)两国都濒临大西洋,便于向海外发展。(2)两国较早掌握了航海技术。(3)与两国的宗教情绪有关,都希望将基督教传播到海外异域。(4)两国都是中央集权国家,统治者有能力供应远洋航行所需的装备和费用。 二、开辟新航路 1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14971498年,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绕过非洲海岸到达印度,从而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抵达美洲,从而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

13、新航路。 41519年,葡萄牙贵族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时间航海家资*源%库 籍贯开辟的新航线所经大洋扶持国家方向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葡萄牙向东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大西洋西班牙向西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大西洋印度洋葡萄牙向东15191522年麦哲伦等葡萄牙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向西 5、客观评价哥伦布(评价人物要坚持辩证评价和历史评价!) (1)用“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哥伦布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

14、2)作为开拓者,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将全球联成一体,使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大贡献,推进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 (3)作为殖民者,哥伦布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此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6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参考用多元史观评价) (1)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丁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对欧洲的影响:引发商业革命和价

15、格革命;欧洲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开始崛起;殖民扩张;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日常生活变化。 2对美洲的影响:在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了灭顶之灾,同时也为美洲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的影响: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非洲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1502年,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4对亚洲的影响: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经济上:引进高产作物,改变饮食结构,保障人口增长,推动商品经济。外交上:反对殖民侵略,闭关锁国

16、,阻碍交流。文化上:西学东渐。 5对世界的影响 (1)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 (2)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全球化) 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有何联系?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步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和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知识拓展】香料:包括胡椒、肉豆蔻、丁香、桂皮、生姜等。欧洲人喜欢

17、吃半生的食物,其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马可波罗游记说东方“遍地黄金、满野香料”,这使西方人深信不疑。 “印第安人”: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的水手,相信地圆说。他本计划从欧洲向西航行达到亚洲,却无意中发现了美洲,但是他始终认为是达到了印度,并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印度人)。哥伦布去世后,欧洲人才逐渐认识到美洲是一个新大陆。但“印第安人”这个称呼却一直沿用下来。郑和下西洋西欧开辟新航路背景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的前夕。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目的扬威海外,“厚往薄来”

18、,倍偿其价的朝贡贸易换取万国来朝的盛况。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经济贡赐贸易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止航海活动。远洋航海业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远洋航海业蒸蒸日上。道德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扩大了明朝的政治影响,树立起中国人和平使者的形象。掀起殖民狂潮,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殖民强盗形象。【课后习题】阅读与思考: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土著居民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从而大大便利了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解析与探究:他们的远航没有找到直接通达亚洲的新航路,也没有为支持国带来巨大的

19、经济利益,更不是在商品经济推动下的殖民活动。15、16世纪之后的远航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自我测评解答 1、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在“寻金热”的影响下,西欧的贵族、商人发财致富的梦想,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的野心,都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动机。15世纪末,西、葡两国完成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国家有力量支持和供应远航所需的必要装备。欧洲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也从根本上推动了大规模的海上探险活动。 2、(1)海上探险代表人物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2)影响:第一,对欧洲的影响。“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

20、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加速了封建主义的衰落,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第二,对美洲、非洲、亚洲的影响。美洲传统社会在欧洲殖民扩张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劳动力大量流失。早期殖民扩张虽然只在亚洲侵占一些据点和岛屿,但为其后大规模殖民扩张奠定基础。最后,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3、学习活动提示结果: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航事业蒸蒸日上。$来&源: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

21、拉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导入新课】公元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其中包括荷兰、英国。【考试大纲】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WWW【课程标准】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历史概念】 资本原始积累(1)涵义: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

22、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在少数人手中积累的过程。从15世纪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期。其中包含二层意思,一是形成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一是财富的积累。因为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前发生的,所以被称为“原始资本积累”。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方式:对国内人民的剥削。英国的“圈地运动”最典型,它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更造成了大牧场和大农场;另外如“价格革命”。对国外劳动人民的掠夺即殖民掠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就是海外掠夺。如,殖民掠夺、奴隶贸易、早期的商业战争等。(

23、3)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其区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而资本积累是通过剥削雇佣工人剩余价值积累资本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赤裸裸的,强盗式的直接掠夺,而资本积累的手段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其联系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以资本原始积累为前提。【知识梳理】一、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动1葡萄牙(1)时间:16世纪。(2)区域:从欧洲经非洲沿海到亚洲的海上贸易路线。(3)方式:侵占军事据点;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

24、欺诈性贸易。2西班牙(1)时间:16世纪。(2)区域:在中、南美洲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3)方式:掠夺金银,屠杀当地居民;建立大庄园,发展大种植园经济。3、葡萄牙和西班牙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富都用于奢侈享受,没有转化为工业资本,这种短视行为导致其霸权地位的最终丧失。二、“海上马车夫”1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2 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3扩张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抢占殖民地;暴力和欺诈;国际贸易。4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垄断了东方香料贸易。5、荷兰崛起的因素:(1)新航路开辟

25、后,伴随着贸易中心的转移,荷兰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的位置;(2)最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荷兰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运输业发达;(4)积极拓展殖民地,拓展国际市场,掠夺的金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本国商业的发展。6、主要扩张方式: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暴力抢占殖民地、欺诈贸易。三、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1海盗劫掠:海盗行为得到了政府的鼓励,被称之“海盗国家”。2商业战争:与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最终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3商业活动和掠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4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5、英国确立殖民霸主的因素(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大西洋沿

26、岸,居于世界贸易中心地位,便于海外贸易;(2)国内政治制度的优势。17世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3)倚仗雄厚的经济实力,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4)强大的海军优势。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由此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四、殖民扩张的影响学法指导注意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 (1)对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以及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为欧洲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殖民地而言,一方面是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破坏性);但另一方

27、面客观上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建设性)。(3)对全世界而言,一方面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第二,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第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使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第四,世界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世界商业活动联系起来了,促进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总之,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五、评价早期殖民扩张(奴隶贸易)(1)全球史学范式:促进世界

28、市场拓展。(2)欧洲立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欧洲人扮演了奴隶贩子、商人、殖民者、刽子手角度。(3)非拉立场:带有血腥性和罪恶性,带来贫困与落后。奴隶贸易是内容之一。美洲建立奴隶制度,发展种植园经济。(4)亚洲立场:大量白银流入亚洲,促进了亚洲经济发展。【知识拓展】奴隶贸易: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当时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海岸。最初,殖民者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在西非沿海地区直接捕捉黑人,然后用船运到美洲或欧洲卖掉;接着又利用收买和引诱当时一些部落酋长,挑起非洲人之间的部落战争,用枪支、弹药、烈性酒、纺织品、小型饰物等从非洲人手中换到战俘装船运走,由此开始了臭

29、名昭著的“三角贸易”。这种所谓“三角奴隶贸易”是指,欧洲奴隶贩子乘船装载各种物品从伦敦、利物浦、马塞、南特等一些港口出发,来到非洲,此为“出程”;接着把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装船运往美洲西印度群岛、南美洲沿海地区等地出售,此为“中程”;最后,他们把从美洲购买或交换来的棉花、蔗糖、矿产品等运回欧洲,此为“归程”。(结合课本图片理解)2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与掠夺和建立世界市场的联系(1)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2)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巨大的利益,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原有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

30、贫困落后,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无穷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3.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1)条件: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随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和英国积极对外扩张。(2)表现:荷兰击败葡萄牙,垄断东方香料贸易,在亚洲、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3)影响: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加剧了殖民地的落后。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1)条件:资本

31、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2)表现:通过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成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3)特征: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扩张目标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4)影响: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客观上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当地的近代化。第9课

32、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泰坦尼克号吗?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客轮,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船”。泰坦尼克号的驱动是什么?轮船是哪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这次工业革命还有那些发明和创造?【考试大纲】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历史概念】经济自由主义(economic liberalism):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提倡市场机制,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包括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斯密主张完全自由放

33、任,新自由主义则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 “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工业革

34、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是用机器制造机器的革命,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包括资

35、本主义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复习指导】可结合必修第8课,必修第15课内容学习理解。【知识梳理】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最早在英国确立,社会稳定。市场: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直接原因),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需求是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力)。资本、原料:资本流动自由,圈地运动、殖民

36、掠夺。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雄厚的资本。劳动力:人口流动自由,圈地运动(政府支持)。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18世纪中期,随着许多行业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2. 重大成就(1)棉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织布速度。哈格里夫斯和阿克莱特发明手

37、摇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提高纺纱效率。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2)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3)动力: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普遍被运用,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4)交通运输:1814年,史蒂芬孙制成第一台蒸汽做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3完成: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4影响(1)经济:生产领域: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各国资产阶级巩固其

38、统治地位奠定了物资基础。生产组织形式: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政治: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改革。增强了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能力,促使资产阶级为满足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侵略扩张。(3)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4)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变化。但也造成贫富差距,交通拥挤。(5)(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

39、代”,(生产关系)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6)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工厂广泛出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7)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8)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确立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冲击旧制度、旧思想,促使世界的面貌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9)生态史学范式:煤的大量开采使用,加重了环境污染。社会史学范式:城市化。全球史学范式:世界市场。(10)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浪漫主义。5、第一

40、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Z(1)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改变;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传统经济结构瓦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产生;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 (3)思想:西学东渐;新式学堂;资政新篇。二、进入电气时代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2、背景:(1)政治前提: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2)资本积累: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3)科技理论:科学理论的突破(电磁感应现象)和技术发明、创新,

41、也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3特点(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2)英、德、美、法等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发生。(3)侧重重工业。4成就(1)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标志性成就,其理论依据是科学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发明与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问世,石油成为新能源。(3)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的发展。(4)钢铁工业大发展。5影响:(1)生产领域的变化: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

42、业。产业结构: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状况,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城市面貌也发生巨大变化。 (2)政治领域: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领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43、(凯恩斯主义);电的应用和发明:法拉第、发电机;近现代物理学成就:普朗克、爱因斯坦;现实主义文学;后印象派绘画:凡高、塞尚;电影与电视出现。 (4)社会史学范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生态史学范式: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6)社会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出现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含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表现:一些大企业通过兼并或相互联合的方式,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

44、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形式: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托拉斯。影响:a积极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企业生产的要求和新型工业生产的需要,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除了自由竞争时代的无序竞争和分散经营,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消极影响: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对内)垄断组织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5、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生活,推动政府为满足垄断资本家的需要而进行侵略扩张,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往往容易导致战争的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体系的影响: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6、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中国人民的奋起抗争和积

46、极探索。侵华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和婚丧嫁娶仪式、衣食住行方式的变化。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第一

47、次工业革命(1)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2)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特点:生产资料集中使用;机械化大生产;雇佣工人集中劳动;严格集中管理;规模多为中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分工细致。2第二次工业革命(1)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进入大企业时代。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2)经营者革命:大企业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3、“工场”和“工厂”的区别: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4.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1

48、)区别:出现的时期不同。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生产手段不同。工厂制度主要靠机器生产;垄断组织主要是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规模不同。工厂制度相对于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工人集中;而垄断组织,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强强联合,规模空前扩大。影响不同。工厂制度的出现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垄断组织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联系: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都是资本主义经济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

49、础上形成的。5、两次工业革命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同点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动力蒸汽电力发明者工匠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发生时空首发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源 煤炭电力和石油交通工具火车和汽轮飞机和汽车起始部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工厂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进入大企业时代。经营者

50、革命。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不同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产业结构侧重不同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重工业为重点,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如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广度及深度不同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其中日、俄等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殖民扩张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影响生产力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生

51、产关系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相同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工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产生。(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4)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1)政治上: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向中

52、国输出资本,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市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3)思想上:实业救国思潮、维新思想、三民主义等思想产生。(4)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出现了新高潮。认识国家主权独立是发展经济、科技的必要前提;认清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经济、科技的保证;要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政策。7用新史观全面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文明史学范式: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纵向看包括,采猎

53、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更加进步;工业革命也使西方国家在奴役东方国家的同时,客观上转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文明,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进程。(2)近(现)代化史学范式:人类历史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转变。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的进程,带来了政治社会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3)全球(整体)史学范式: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

54、,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新型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列强以全球为基地,开展经济侵略和殖民扩张,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的形成。(4)社会史学范式: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工业革命导致19世纪中期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产生巨大的进步,同时社会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口剧增、交通堵塞);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

55、、教育、住房、社会服务。(5)生态史学范式: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研究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和环境的关系的历史学范式,就是文明的生态史学范式。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工业革命也造成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6)革命史学范式(通常讲的传统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要求改善待遇和分享政治权利,导致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8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

56、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市场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联系更加密切。(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殖民体系的初步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证。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时间:19世纪末

57、20世纪初。2主要方式:殖民扩张、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威逼等方式。3最终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1)形成因素: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主要途径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具体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商品流通即世界商品贸易、人口流动、资本流动加速,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进步,大企业发展中的日趋国际化。(2)主导国家:欧美工业国。(3)形成过程:(1)开始形成:新

58、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2)拓展:1518世纪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卷入世界市场.(3)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

59、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从反面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1)经济: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政治: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商

60、品,掠夺原料);(3)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4)文化: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4)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除了日本,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1)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2)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3)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5)世界市场的深化: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表现:世界市场区域化、集团化发展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发展趋势。(市场的国际化、贸易的国际化、生产的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投资国际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日益加强等)原因

62、: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新的交通和通讯方式;两极格局结束;各国建立市场体制;跨国公司、区域集团的发展。认识: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趋势无法改变;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全球性问题只有共同协商才能解决。时间事件形成过程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17、18世纪殖民扩张继续扩展18、19世纪工业革命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20世纪4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交通通讯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世界市场形成全球化进程加快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过程。6

63、影响(评价):(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3)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64、,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4)对欧美工业国:利:欧美发达国家是世界市场的支配者和最大受益者;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原料、倾销工业品、资本输出;弊:经济危机传染性增强。对亚非拉地区和国家:破坏性: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基础,加深了亚非拉被侵略国家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导致亚非拉地区和国家长期落后,影响一直至今;建设性:在客观上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的政治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对全球: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65、国际分工、人口流动、资本流通,促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进步;但欧美列强居主导地位,亚非拉殖民地处于附庸地位,发展严重不平衡;列强之间争夺激烈,引发局部战争和世界大战。启示:(1)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3)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4)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7)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8)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