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 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 D矛盾重重2.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3.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移风易俗 B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 D重农抑商4.元人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它所反映的是A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
2、公的霸业B“初税亩”的实行使井田制瓦解C商鞅变法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D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5.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6.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动力是A挽救北魏统治的危机B孝文帝谦虚好学,热爱汉文化C孝文帝要求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D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7.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
3、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8.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9.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10.“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A伯利克
4、里改革B商鞅变法C梭伦改革 D孝文帝改革11.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12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积贫富国之法 B积弱强兵之法C“三冗”取士之法 D保证时间免役法13.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A定期考核官员 B严格“恩荫”制C改革贡举制 D慎选地方官吏14.下图反映了王安石的新法主要触犯了哪个阶层的利益A大官僚、大地主 B皇帝 C平民百姓 D小商人15.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实现富国强兵
5、是其基本出发点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D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16.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17.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18.在西方,有人称他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这里的他是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19.梭伦改革在雅
6、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该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20.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富有的第一、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B下层公民没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C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D贵族凭借财富,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
7、不得为属藉。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
8、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8分)(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7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
9、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材料三但是,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5分)(2)列举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4分)(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6分)23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
10、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
11、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材料四(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请回答:(1)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4分)(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
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3)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6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房龙人类的故事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
13、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房龙人类的故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4分)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答案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21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
14、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8分)(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7分)22 (1)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5分)(2)列举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4分)(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6分)23 (1)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4分)(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3)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6分)24 (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
15、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4分)(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充分肯定。认为变法使秦国移风易俗,赏罚严明,终于由弱转强,统一天下,影响深远。材料三认为商鞅严刑少恩,导致车裂下场,评价片面。(4分)看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成功的改革。为秦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政权奠定了基础。对许多变法内容影响深远。(3分)23答案:(1)反对。实行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等措施,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2)肯定。因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改革,目的是为变法制造舆论。24答案:(1)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颁布“解负令”。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限制土地兼并;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基。(2)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特权。(3)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制度保障,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为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