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 书 人 师陀 “折一把纸扇,着上一身青衫/紫砂壶壮胆,拍案满堂惊叹话不尽这千古流芳/言不止余音绕梁/故事里留下的思量/总让人向往。”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聆听他说古道今。导入新课1.概括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重点)2.学习散文笔法的运用,体悟作者的情感。(难点)学习目标“说书”是一个曲艺名词。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从广义上说,它还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说书人”就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人。师陀,1946年以前用笔名芦焚。河南祝县人。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1937年因艺术风格独特而获大公报文艺奖金。194
2、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写于这个期间。他还写有长篇小说结婚等。建国以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到河南、山东、东北各地访问,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石匠集中。1957年 后一直是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期,曾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说书人即果园城记之十一。据师陀自述,他的这部小说集是取材于友人赵伊坪的河南郾城故乡,并交织着自己故乡河南杞县的风俗人事回忆的。了解背景 果园城记是师陀最富盛名的代表作。该小说集创作于上海沦陷时期,作者对果园城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环境作了细致
3、的描摹,在优美的笔触中实则隐含着作者对民族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反思,也衬出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2024/5/31 笸箩(p lu)扈家庄(h)咳嗽(k sou)台衔(xin)踌躇(chu ch)玉墀(ch)蝙蝠(bin f)唾血(tu)喑哑(yn)灵柩(ji)阡陌(qin m)枸杞(gu q)荒冢(zhng)瘟癀(wn hung)喽啰(lu lu)城隍()笸箩()荒冢()摊肆()吹嘘()玉墀()唾血 ()间或()灵柩()枸杞()踌躇()hung zhng tu 注字音 s x jin ji p ch chu ch gu q 字词积累台衔:玉墀:对他人名衔的敬称。殿堂前的台阶。2.释词语 空中楼阁:
4、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说书人是一个_的人 1、是一个以说书维持生计的人 2、是一个举目无亲的人 3、是一个贫穷困苦的人 4、是一个因病而死的可怜之人 5、是一个有知识的文化人 6、是“世人特准的撒谎家”,一个善良的人(说的内容既有古代人物如武松、鲁智深、孙二娘的故事,他们行侠仗义,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大众心中的英雄)7、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没人关心他的衣食住行、娶妻生子,没人在他生病时候送药照顾没有给予其关爱与温暖)2024/5/31说书人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苦人”小说从哪些方面对说书人进行刻画的?【提示】作者多方面塑造人物,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5、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细读课文,请完成下面的表格。“我”与说书人细节描写的内容第一次见说书人再见说书人最后见说书人“我”与说书人细节描写的内容第一次见说书人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再见说书人 渐渐的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他的嗓子塌了,瘖哑了。最后见说书人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第一次见说书人 很黄很瘦、咳嗽、声 音不高 再次见说书人 更黄更瘦、咳嗽、吐 血、嗓子塌了 最后见说书人 死了、葬于乱葬岗 说 书 人 小人物的悲苦一生 2024/5/3
6、1说书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说书人是一个命运悲苦而孤独的小人物,他技巧高超、孤苦寂寞、身世凄凉。说书人形象:穷困潦倒 艰难不幸 苦苦挣扎 伶仃孤苦、悲惨不幸 对说书的执着 技艺超群 让“我”着迷,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永远顶生动顶有光辉。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侠义勇敢的世界。2024/5/311.“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示】首先,照应题目,扣住“说书人”;然后引出本文要讲述的对象,引起下文。问题探讨【提示】(1)符合说书人的身份;(2)坚持穿长衫也体现了说书人对传统艺术的执着;(3)通过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
7、色”,到最后的“破长衫”的变化,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为他穷困病死做了铺垫。(4)推动情节的发展。2.小说中的三次描写都提到了说书人的长衫,有什么作用?3.小说第二段中插入“我”对志愿书的填写,有什么用意?【提示】直接抒发我对说书人的着迷和敬佩;同时,“宁可让世间最爱我的人去失望”“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的写上说书人”还有设置悬念,引领下文的作用。4、作者师陀在我的风格中曾说“我只是刻意描写社会和人”,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反应社会现象的,请找出相关内容。反应了作者怎样的思考?“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
8、元。”“谁知道!我们没听说过。”对社会混乱、冷漠的批判。本文中,作者笔下的社会是混乱、冷漠的,物价飞涨、外来文化侵入、民不聊生,面对生病乃至死去的“说书人”,人们漠不关心,作者借本文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含蓄的批判。【提示】说书人的语言描写,他讲述的动人的侠义故事让人痴迷,却常换不来一个馒头钱。温饱尚不能解决,再加上他的病体,这请求之中尽显生活的沉重与凄苦。5、赏析下面一段话?“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6、本文通过对说书人的遭遇和命运的叙写,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1)对底层民众的同情。遭遇悲惨的“说书人”是苦难底层民众的代表,他们苦苦挣扎,最后
9、悲惨离世,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2)对生命寂寞无常的感叹。“说书人”中年时也曾感动过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听书人,但时间流逝,听客们老去、离开,“说书人”自己也逐渐老去,终于了结一生。(3)对社会混乱、人与人之间冷漠的批判。作者笔下的社会是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作者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含蓄的批判。(4)对说书人技艺的赞美之情。7、有人评价师陀常用散文笔法来写小说,请以本文为例,对这种说法加以简析。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本文中,“我”既像一个虚构的线索人物,又给人以散文式的真实感。少有小说追求的惊险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说书人”的三个阶段来刻画人物,情节并不复杂。恰当插入富有诗意的抒情和直白的议论,如文中对“说书人”这一职业的态度、对“乱葬岗”的描述和情感流露,这种手法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一般的小说极力避免的。文本探究:师陀说:“我的短篇小说有一部分像散文,我的散文又往往像小说,我自己称之为四不像。”谈谈本文的散文化。采用散文常用的第一人称“我”便于从我的角度,感知说书人的故事,了解我的内心活动。淡化情节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